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从1986年2月起,用ELISA法,对27例产妇的阴道分泌物、胎盘血、羊水、初乳及新生儿脐带血、口腔分泌物和胎便中乙肝病毒感染性标志(HBsAg、HBeAg、抗-HBs、抗-HBe、抗-HBe)进行了检测。结果为:①胎盘血中HBsAg检出26/27(96.3%),抗-HBe检出23/27(85.2%),HBeAg检出16/27(59.3%)阳性检出率与血清结果完全一致。③羊水、阴道分泌物和初乳中,抗-HBc阳性率分别为  相似文献   

2.
<正> 我们应用ELISA 方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138例血清标本的HBsAg、HBcAg、抗-HBc、抗-HBs、抗-HBe 及聚白蛋白受体(PHSA-R)等6项免疫学指标,并对HBsAg 阴性的献血员24人的血清作了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138例标本中,HBsAg 与PHSA-R 均阳性者占16.8%(23/138);HBsAg、HBeAg 与PHSA-R 均阳性者  相似文献   

3.
<正> 1982—1984年,在西安郊区某单位,通过对现场进行调查、观察、确证该单位有乙肝暴发流行。在乙肝暴发流行后的5—7个月,对13人进行粪便中HBsAg的检测。按血清中出现HBV指标分类:抗-HBc、抗-HBs由阴转阳者2人:单纯抗-HBc由阴转阳者1人;抗-HBs由阴转阳者5人;HB-sAg、抗-HBc原阳性、采便时仍阳性者1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不同疾病状态慢性HBV感染者的血清25(OH)D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慢性HBV感染者24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0例,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患者70例,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86例),8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检测所有患者的血清25(OH)D水平、肝功、凝血及乙肝病毒学标志物并对肝硬化患者进行Child-Pugh分级、计算肝脏纤维化FIB-4评分等。结果①慢性HBV感染者血清25(OH)D平均水平为(14.37±7.18)ng/mL,低于正常对照组[(23.60±6.20) ng/mL,P<0.05],其中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血清25(OH)D水平[(11.20±5.99)ng/mL]低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5.22±6.84)ng/mL,P<0.001]和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患者[(17.16±7.55)ng/mL,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②血清25(OH)D与ALB水平均呈正相关,与PT水平呈负相关,肝硬化患者的血清25(OH)D水平与FIB-4评分呈负相关;③在肝硬化Child-Pugh C级的患者中血清25(OH)D缺乏者占91.9%,Child-Pugh B级的患者中血清25(OH)D缺乏者占81.6%,Child-Pugh A级的患者中血清25(OH)D缺乏者占67.1%;④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FIB-4评分≥1.45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发生肝硬化代偿的可能性大;血清25(OH)D水平<20 ng/mL的肝硬化代偿期患者,发生肝硬化失代偿的可能性大,肝脏病变程度重。结论维生素D缺乏在慢性HBV感染者中普遍存在,肝硬化失代偿患者尤为显著;血清维生素D水平可作为评估慢性HBV感染者疾病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正> 乙肝表面抗原(HBsAg)慢性携带呈明显的家庭集聚现象已久为人们所熟知.究其原因,早期推论为日常生活接触所引起,也有人认为是母一婴传播的结果.但近年来研究发现,同一家庭成员所携带的HBsAg亚型并不一致:除外HBsAg,乙肝病毒(HBV)感染的另两项指标乙肝核心抗体(抗-HBe),乙肝表面抗体(抗-HBs)和HBV总感染率均不表现家庭集聚,提示与遗传有关.据此,选1979年肝炎普查时西安郊区1个村的全部  相似文献   

6.
<正> 本文对100例失偿期肝硬化住院病人血清HBV 8项标志作了测定。除e系统采用ELISA法外,其它标志均采用放射免疫法。结果发现100例病人血清HBV标志至少1项阳性者96例,阳性率96%,阳性率96%。96例阳性病例各项标志的阳性率为:HBsAg95.5%、HBsAg/IgM43.8%、抗-HBs18.8%、抗-HBc92.7%、抗-HBc-IgM43.8%、HBcAg42.3%、抗-HBc18.8%、PHSA-rc46.5%。在HBsAg阳性病例中,HBsAg/IgM,抗-HBc-IgM,  相似文献   

7.
<正> HBV在我国人群的感染率为31.6~61.56%。目前携带HBV者占全国人口的7~12%。尤其是HBV复制指标阳性的孕妇,其婴儿的HBV感染率达75~100%。HBV与肝硬化及肝癌的发生又有较密切的关系。但至今国内外抗HBV治疗尚无理想的药物。于1989年初我们试用HBV-TF联合大剂量乙肝疫苗治疗慢性HBV感染者22例,对照组18例。报道如下: 病例选择与一般资料:1989年1月~11月住院或门诊HBsAg(+)超过半年以上,并有HBcAg(+)或PHSA-R(+)的患者或携带者共40例。随机分治疗组22例,对照组18例。治疗组男18(对照组14)例,女4(4)例。平均年龄34.1(29.88)岁。HBV感染时间半年-10~+(半年-7)年。临床病型:C AH 11(11)例、CPH6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MHD)、非透析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ESRD)血清中铁调素(hepcidin)和血清转铁蛋白受体(serum transferring receptor,sTfR)的水平变化,探讨其在肾性贫血铁缺乏中的作用。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0例、非透析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80例,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ELISA法检测血清Hepcidin、sTfR、总铁结合力(TIBC),同时测定血清铁(Fe)、铁蛋白(FER)、血清转铁蛋白(TRF),比较组间差异。结果 1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和非透析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血清hepcidin和sTfR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与非透析ESRD组相比,MHD组的血清hepcidin和sTfR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相关分析显示,血清hepcidin与Scr、hs-CRP、血清铁(Fe)、铁蛋白(FER)呈正相关,r分别为0.515、0.312、0.290、0.286,P均<0.01;与HGB、eGFR、HCT、TRF、TIBC呈负相关,r分别为-0.466、-0.362、-0.285、-0.248、-0.224,P<0.05。4血清sTfR水平与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有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764、-0.519,P均<0.01;与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有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378和0.514,P均<0.01。5血清hepcidin、sTfR联合铁蛋白或转铁蛋白饱和度诊断缺铁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下面积为90.8%,对应的灵敏度为93.3%,特异度为77%。结论血清hepcidin、sTfR联合铁蛋白或转铁蛋白饱和度对于ESRD患者合并肾性贫血铁缺乏的评估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不孕不育与支原体感染和抗精子抗体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不孕不育与支原体感染和抗精子抗体 (ASA)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培养法分别对 2 4 8例不孕妇女(观察组 )和 16 7例不育男性患者 (观察组 )进行解脲支原体 (UU)和人型支原体 (MH)检测 ;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抗精子抗体ASA IgM和ASA IgG。同时分别选择 6 9例正常妇女和 4 3例正常男性作为对照。结果 不孕症观察组及不育症观察组UU、MH阳性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不孕和不育观察组ASA阳性检出率 (2 8.6 3% ,2 0 .96 %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7.2 1% ,6 .98% ,P <0 .0 5 )。支原体感染阳性组ASA阳性率明显高于支原体感染阴性组(P <0 .0 2 5 )。结论 女性不孕和男性不育均与支原体感染及免疫因素有关 ,并且ASA与支原体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0.
应用血凝法检测正常人及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多聚白蛋白受体(polymerized human serum albumin PHSA)。HBeAg阳性的患者受体滴度显著高于抗-HBe阳性的患者(HBeAg阴性),P<0.01。其PHSA几何平均滴度和阳性率分别为:30例正常人2.2±1.42(3.3%);15例慢性活动性肝炎66.9±7.2(80%);15例慢性迁延性肝炎43.73±41.5(73%);17例急性乙型肝炎10.8±9.4(58.5%);16例无症状HBsAg携带者17.5±16.8(25%)。本文结果说明,检测HBsAg颗粒上的PHSA受体对于HBeAg阳性的慢性乙肝患者和HBsAg无症状携带者的区别上是一项有用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乙醛脱氢酶1(ALDH1)联合检测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诊断及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组选取2011年1月~2013年6月于我院妇科经手术及病理切片证实为EMs的患者105例,对照组选取同期于我院健康体检的育龄期女性10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患者血清CA125、ALDH1水平。结果研究组术前血清CA125、ALDH1均高于对照组(P<0.05),Ⅰ、Ⅱ期EMs患者血清ALDH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但血清CA125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血清CA125≥35U/mL、ALDH1≥2.0pg/mL为阳性临界值,两者联合诊断的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1%、91.6%、84.6%和89.3%。研究组随访发现术后1个月血清CA125、ALDH1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血清CA125、ALDH1下降至正常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1例复发,术后2年6例复发,复发患者血清ALDH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但血清CA125水平仅2例高于对照组。结论血清CA125、ALDH1联合检测较CA125单独检测能显著提高EMs诊断的敏感性,且血清ALDH1水平在轻度EMs及复发患者中均升高,有望成为早期诊断及监测复发更好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本实验重点以免疫酶染检测了37例临床确诊EHF患者双份血清中的IgM抗体并与IFA—IgG抗体法进行了对比,所查37例EHF患者中2例早晚期血清免疫酶染IgM及FA—IgG抗体均为阳性,其余35例早期血清IgM抗体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IFA—IgG法;晚期血清二种方法阳性检出率及阳性检出符合率为100%。阻断试验及2—ME耐性试验显示免疫酶染法检出的抗体系特异性IgM;该抗体可在发病第二日出现,整个病程均能检出。实验结果表明,免疫酶染IgM抗体技术敏感性高,特异性强,仅需要光学显微镜,观察清晰,便于基层人员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 (LADA)与甲状腺自身免疫的关系。方法 对 90例LADA( 2 3~ 74岁 )、10 4例 1型糖尿病患者 ( 7~ 70岁 )、10 0例 2型糖尿病患者 ( 2 9~ 74岁 )和 10 0例健康对照 ( 5~ 79岁 )进行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 (TPO 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TG Ab)的检测。LADA及 1型糖尿病患者还分别进行谷氨酸脱羧酶抗体 (GAD Ab)的检测。TPO Ab、TG Ab采用放免法检测 ,GAD Ab采用放射配体法检测。结果 ①LADA患者TPO Ab的检出率为 16 .7% ( 15 /90 )高于 2型糖尿病患者 ( 7.0 % ,7/10 0 ;P <0 .0 5 )。LADA患者中任一甲状腺自身抗体的检出率为 18.9% ( 17/90 ) ,与 1型糖尿病 2 5 .0 %( 2 6 /10 4 )、2型糖尿病 11.0 % ( 11/10 0 )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该抗体阳性率在前二者均高于正常对照 8.0 % ( 8/10 0 ;P<0 .0 5 ) ,而 2型糖尿病与正常对照无显著性差异。②携高滴度GAD Ab(GAD Ab指数≥ 0 .5 )的LADA患者中任一甲状腺自身抗体的检出率为 5 0 .0 % ( 9/18) ,高于 1型糖尿病患者 ( 2 5 .0 % ,2 6 /10 4 ;P <0 .0 5 )和携低滴度GAD Ab的LADA患者 ( 12 .5 % ,8/6 4 ;P <0 .0 5 )。③LADA患者甲状腺功能异常率为 2 7.4 % ( 14 /5 1) ,高于 2型糖尿病患者 ( 9.1% ,3/33;P <0 .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行被动免疫或联合免疫治疗对母婴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HBV DNA的影响。方法HBsAg阳性孕妇自孕20周起至分娩前,34例行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少量多次肌注(A组),30例行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HBVac)肌注(B组),23例不行任何治疗作为对照(C组)。以套式PCR法测定孕妇治疗前、分娩时及新生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HBV DNA含量。结果A、B组分别与C组比较,孕妇治疗后PBMC中HBV DNA水平下降率及新生儿PBMC中HBV DAN阳性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孕期被动免疫或联合免疫治疗对孕妇PBMC中HBV DNA无明显影响,亦不能降低新生儿的PBMC中HBV DNA阳性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应用拉米夫定(LVD)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病程进展的影响。方法108例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58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服用LVD 100 mg/d,同时给予常规综合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综合治疗,随访时间为(28±3)个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死亡率分别为6.9%和14.0%(P<0.05),Child Pugh评分下降≥2分的患者分别为89.2%和62.4%(P<0.05)。肝癌发生率分别为3.4%和4.0%(P>0.05)。治疗组在降低血清胆红素和转氨酶、升高血清白蛋白水平、降低Child Pugh评分、改善肝功能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HBeAg和HBV-DNA转阴率以及HBeAg血清转换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12、24个月时发生YMDD变异率为24.1%和35.2%,但多数发生变异的患者继续治疗肝功能保持相对稳定。结论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应用LVD治疗可以快速抑制乙肝病毒复制,改善肝功能,延缓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外周血Th17的细胞因子IL-17在不同临床分型慢乙肝患者中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慢乙肝患者轻度30例、中度34例、重度29例、乙肝肝硬化38例、慢加急性肝衰竭21例,另外选取3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检测各组外周血IL-17水平,同时检测肝功能及HBV DNA载量(对照组除外),并对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外周血IL-17水平在健康对照组及慢乙肝轻度、中度、重度和慢加急性肝衰竭组分别为(8.103±2.061)ng/mL、(25.551±7.078)ng/mL、(45.442±18.358)ng/mL、(75.378±19.05)ng/mL、(97.16±17.066)ng/mL,5组间及每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健康对照组、乙肝肝硬化代偿组、乙肝肝硬化失代偿组外周血IL-17水平分别为(8.103±2.061)ng/mL、(34.517±8.905)ng/mL、(45.615±15.623)ng/mL,3组间及每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失代偿期组较代偿期组有所增高;3152例试验对象的外周血IL-17水平与ALT、AST、TBIL、HBV-DNA正相关;与血清PTA、ALB负相关;421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e抗原阳性组与阴性组中外周血IL-17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54);5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外周血IL-17水平与MELD评分呈正相关(r=0.533,P=0.013)。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IL-17水平随炎症加重而升高,且可能对肝硬化、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疾病进展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笔者以SPA代替第二抗体采用ELISA法检测不育夫妇和有生育能力夫妇的精液及血液中抗精子抗体共220例,其检测结果,不育组阳性检出率为30.5%,生育组阳性检出率为7.6%,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不育组男性阳性检出率为32.5%,女性28.4%,男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特异性强,敏感性高,重复性好等优点,是目前诊断免疫不育症的一个较为理想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18.
<正> 南加里福尼亚医学校447名学生中,132名罹143次的血液感染,多为意外针刺引起。发生在三年级者占69%,较四年级者更为普遍,针剌感染高峰在学年开始时(7—10月份)。122例患者中有9例HBsAg阳性,(占7%); 2名HBeAg阳性,为具有HBV感染性较强的标志。有9名学生接触过HBsAg阳性病人的血液,其中4名接受过乙肝免疫血清球蛋白;  相似文献   

19.
<正> 自1983年国内就开始应用血清抗—HBsAg 单克隆体检测HBsAg,但多采用放射免疫试验(RIA)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应用McAb 反向被动血凝试验(简称McAb RPHA)的报道尚少,我们采用McAb RPHA,并与常规的多克隆抗体反向被动血凝试验(简称PcAb RPHA)同时对384例病毒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进行了对比,所用的抗—HBs/α和抗—HBsd 两种McAb 的致敏血球与PcAb 致敏血球  相似文献   

20.
对25名HBV新感染者和11名无症状携带者粪便中HBV感染性指标进行了观察,在所研究的36人中,72.2%可检出HBsAg,如按检测份数计算, 阳性率为35.2%(57/162)。在HBsAg阳性粪便中24.7%(23/93)可以检出HBeAg.并有2份标本HBV—DNA阳性。由于应用了超速离心技术和单克隆抗-HB_s,电镜下多数标本可见抗原颗粒呈大片聚集,其大小、形态与HBsAg阳性血清中所见无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