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余本雄  汪洋  朱涛  尧命发  郑尊清 《汽车工程》2004,26(1):27-30,106
开发了一套超高能点火装置,其点火能量比传统火花塞点火系统高3~4个数量级。实验结果表明:对于超高能放电,放电持续时间随着电极放电端面积的增大、电极之间距离的减小、放电电压的增大而缩短;超高能放电能扩展稀燃极限,在常温常压下将预混合气的过量空气系数扩展0.6个单位。  相似文献   

2.
氢内燃机点火能量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1台2.0 L氢内燃机为测试对象,对其点火能量进行了试验研究,探讨了点火能量对功率的影响及最小点火能量随当量浓度、转速和负荷的变化关系。试验表明:点火能量对氢内燃机的功率影响不大;最小点火能量随转速的增加而减小,随负荷的增加先增加而后降低;在Φ<1的范围内,最小点火能量随当量浓度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3.
点火线圈是汽油机点火系统中的核心零部件之一,其性能直接影响发动机的各项参数指标。长期以来,国内一直缺乏对点火线圈性能的实车评估手段。研究击穿电压的影响因素,拟定实车不同转速下的极限击穿电压获取方法,对评估点火线圈输出电压是否满足点火系统要求是非常必要的,对点后续火线圈的选型和开发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火花点火过程的不同阶段及击穿电压的定义整个火花点火过程分为:预击穿阶段、击穿阶段、电弧放电阶段、电弧到辉光放电的过渡阶段和辉光放电阶段。预击穿阶段可以通过汤森放电理论进行解释,预击穿阶段如图2红色框图所示。当线圈充电结束断开初级回路后,次级感应电动势增大,至火花塞电极之间的电场呈逐渐增加的态势。中心电极(阴极)表面的电子在电场作用下加速并逃逸  相似文献   

4.
在汽车、摩托车上,传统的点火装置一般采用分电器点火。由于点火时间须随发动机转速升高而点火提前,有的在分电器上设置了离心式点火提前装置,有的设计了真空点火提前装置,来满足发动机点火提前的需要,以保证发动机工作在最佳点火位置。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晶体管点火被应用于汽车、摩托车发动机上。由于晶体管点火具有无触点、火花强、故障率低等优点,因此在汽、摩上被广泛推广使用。在晶体管点火系统中,没有像  相似文献   

5.
汽车微机控制的点火系统实现了点火提前角的自动控制,即根据发动机的工况对点火提前角进行适时控制,因此,气缸内的混合气可获得最佳燃烧,从而提高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降低排放污染。  相似文献   

6.
7.
8.
点火系统是汽油发动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功用是将电源的低压电变为高压电,然后按发动机各缸的工作顺序适时地将电火花送入气缸点燃可燃混合气,并能够适应发动机工况和使用条件的变化,自动调节点火时刻,实现可靠而准确的点火。点火系统工作性能的优劣,直接决定着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及排气污染程度。  相似文献   

9.
10.
高能点火系统点火能量的模拟计算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点火能量是发动机对高能点火系统设计要求的一个综合性的重要参数,它的数值直接反映了火花电流、火花电压随时间变化的数值关系。本文介绍了现代高能点火系统点火能量的测试方法,提出了考虑初级恒流控制与断电特性在内的以Zener稳压管串为火花负载的次级点火能量的计算模型与计算方法,进行了理论计算与实际测试结果的对比,用所提出的模型进行参数变动,分析了点火系统主要参数对火花能量与初、次级能量转换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柴油机HCCI燃烧的均质混合气制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均质充量压缩着火燃烧的概念、优缺点及其良好的发展前途与当前面临的困难。分析了HCCI混合气制备的重要性,总结了柴油机HCCI混合气制备的典型方法和成功经验,并分析了混合气制备对HCCI燃烧排放、着火相位的控制以及功率输出的影响,探讨并展望了HCCI混合气制备的可能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基于可视化装置的柴油机喷雾燃烧过程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喷雾燃烧多功能动态可视化试验装置,获得了清晰直观的燃烧室内喷雾燃烧过程图片,分析研究了两种燃烧室对喷雾和燃烧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燃烧室内喷雾贯穿力比涡流和挤流强,喷雾以近似直线形式扩展到凹坑壁后,大部分随涡流方向扩展;火焰首先在靠缩口型燃烧室中心处出现,而圆柱型燃烧室则在靠凹坑上边缘处出现;缩口型燃烧室比圆柱型燃烧室燃烧结束得稍早,燃烧性能更好。  相似文献   

13.
由于爆震受多方面的因素共同影响,且这些因素往往是相互耦合在一起,直接在内燃机上对各因素进行解耦进而研究单因素对爆震的影响几乎不可能。针对上述问题,首先基于化学反应动力学和G方程火焰面模型建立了长方体燃烧弹内的爆震燃烧三维C FD模型;然后在该模型基础上把初始压力、初始气温和初始壁温(末端)设为独立变量,系统地研究了各变量对正庚烷与空气混合气的爆震界限及爆震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初始压力不高于0.25 M Pa时,初始气温和末端壁温在300~700 K之间无论如何变化都不会发生爆震;当初始气温不高于450 K时,初始压力在0.2~0.5 M Pa之间、末端壁温在300~700 K之间无论如何变化也都不会发生爆震。同时发现最大压力振幅可作为发生爆震与否的判据,本研究中只要最大压力振幅不高于0.02 M Pa即不会发生爆震。  相似文献   

14.
在电容储能点火系统的基础上,利用火花能量转换原理和能量叠加原理,提出了一种有别于传统发动机点火系的"稀燃快燃点火系"。简要介绍和分析了该点火系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对其进行了设计研究,通过试验验证了稀燃快燃点火系比传统点火系具有的优越性。结果表明:该点火系统能够提高点火线圈的次级电压,增加火花持续时间,有效提高点火能量的利用率,改善发动机点火性能。该点火系在进行适当匹配后不仅适用于现代高速、稀燃、高压缩比发动机,而且也适用于传统点燃式发动机。  相似文献   

15.
开发了1种用于研究气体燃料燃烧特性的定容燃烧装置。该装置主要由燃烧弹本体、进排气、温控、压力采集、高速摄影及同步控制等系统组成。在该装置上进行了甲烷—空气混合气的燃烧试验,研究了混合气的初始压力、初始温度及当量比对燃烧压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初始压力下,燃烧压力及压力峰值随初始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压力升高率有所增大;相同初始温度下,整个燃烧过程中的压力随初始压力升高而增大,压力升高率基本不随初始压力变化;随着的增加,燃烧压力峰值和压力升高率先增加后减小,并在φ=1.0时取得最大值,同时,燃烧压力出现峰值所用的时间随的增加先减少后增加,在φ=1.0时取得最小值。  相似文献   

16.
燃烧室形状对快速混合燃烧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介绍了采用不同燃烧室形状的快速混合燃烧过程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通过测试分析改进燃烧室与供油参数的匹配 ,从而提高性能指标 ,初步达到用户要求。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在一台单缸电控汽油喷射发动机上进行的火花点火发动机碗型燃烧室的优化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合理选择碗型燃烧室的结构尺寸,结合排气再循环提高压缩比,可改善发动机的经济性并降低排放。  相似文献   

18.
柴油机不同负荷混合气形成与燃烧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柴油机工作过程可视化装置对柴油机在不同负荷下的混合气形成与燃烧过程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小负荷时柴油机的混合气形成与燃烧过程表现为预混合多点同时压燃;在一定范围内,随喷油量的减少和喷油提前角的加大,柴油机着火滞燃期延长,有利于形成预混合压燃。  相似文献   

19.
王海良 《天津汽车》2010,(5):35-37,42
随着排放法规的日趋严格和能源的日益紧缺,发动机燃烧过程的优化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利用GT-Power软件建立了某发动机工作过程的仿真模型,应用总变差减少的有限体积法(FVM—TVD)对该发动机的进排气系统进行数值模拟,包括进排气管内流体流速随曲轴转角变化的情况,以及进排气管内的压力波动情况。计算结果表明,动态效应对进排气管内的宏观气流运动有较大的影响。在压力波动和脉动效应等因素的作用下,进排气管内流体的流速和流量均呈波动状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