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提出了将炼厂废水与油田产出污水混合处理作为油田回注水资源的设想,并在油田现场验证了室内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2.
以云桂铁路南盘江特大桥为例,针对施工中涉及到钢管拱压注混凝土强度等级高、泵送高度大等特点,采用双侧对称顶升压、拱顶抽真空、开设出浆孔等措施,从钢管拱内压注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及优化、压注施工等方面,探讨大跨度钢管拱压注高强混凝土的施工技术,介绍了采用真空辅助一次压注顶升管内混凝土的施工工艺和控制要点,为类似的大跨度钢管拱内混凝土真空辅助一次性压注施工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3.
钢管混凝土压注是全桥混凝土施工的关键,通过合理设计C55钢管混凝士配合比,保证了钢管混凝土的顺利压注和钢管凝士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钢筋回缩量超标是后张法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预应力损失的重要原因。提出钢筋回缩量的简化和准确方法,对233组测试数据进行了概率分布统计,提出了3种钢筋回缩量概率模型分布假设,使用柯尔莫哥洛夫检验法分别对各种分布假设进行检验。研究表明:夹片回缩量小于钢绞线回缩量,夹片和钢绞线发生相对位移,通过夹片回缩量来简易计算钢筋回缩量会导致测试结果偏小;实际工程中存在钢筋回缩量超标的情况,限位板槽深过大是钢筋回缩量超标的重要原因;钢筋回缩量服从正态分布,据此提出的钢筋回缩量正态分布概率模型为实际工程钢筋回缩量以及其导致的预应力损失评估提供了有利依据。钢筋回缩量简化方法和准确方法关联模型可用于实际工程钢筋回缩量的定量评估。  相似文献   

5.
为了准确模拟RC (reinforced concrete)矩形空心桥墩的刚度退化特性,为桥梁震后可恢复性能研究提供理论基础,进行了不同设计参数的14个RC矩形空心墩模型拟静力试验. 通过引入峰值位移影响系数体现刚度退化与峰值位移的关联,建立修正的Bouc-Wen-Baber-Noori (BWBN)滞回模型;基于粒子群-引力搜索混合智能优化算法(combination of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and gravitational search algorithm,PSOGSA)识别实测滞回曲线对应的滞回参数,并建立桥墩设计参数与滞回参数间的对应关系,进而总结滞回参数的经验预测方法. 研究结果表明:修正的BWBN滞回模型曲线与实测滞回曲线吻合程度高,相关性系数在0.98以上,且新型滞回模型能准确地反映出桥墩侧向刚度随墩顶位移退化的特性;PSOGSA算法能精确地识别实测滞回曲线的模型参数;采用经验预测方法得到的模型曲线与实测滞回曲线的相关性系数为0.83,该方法适用于缺乏实测滞回曲线的桥墩.   相似文献   

6.
目前国内流行的回指理论无法解释语篇回指确认中一些复杂的情况,本文介绍并使用了图式理论来进行分析解释。我们发现作为人脑长期记忆中经验的储存方式,图式可以较好地解释复杂的回指现象。  相似文献   

7.
采用水槽试验物理模型的方法,对潍坊港中港区3.5万t级航道工程海底回淤土强度在波流作用下的规律进行了研究,目的是为了得出波流作用对回淤土强度的影响规律,为工程清淤提供依据。通过设置不同的波流历程、波流时间来研究海底回淤土强度变化,并通过土的微贯试验量测波流作用前后回淤土强度,得出回淤土强度在波流作用后明显增加,从而得出海底回淤土强度变化受波流作用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8.
不同的水下航行器尾部线型的差异不仅会表现出自身不同的水动力性能,而且由于尾部线型的不同,也会引起尾部螺旋桨附近的流场发生变化,进而影响螺旋桨的推力性能.本文以尾部安装了导管螺旋桨的Myring型回转体水下航行器组合模型为分析对象,以计算流体力学为手段,通过调整回转体线形的控制参数尾部离去角来改变尾部外形,计算了不同航速下,4个不同尾部外形的回转体阻力与设置在回转体尾部的导管螺旋桨推力状态的变化,分析了尾部曲线形状对于导管螺旋桨推力性能的影响,并结合回转体自身的水动力性能变化,针对不同航速下的回转体尾部线型的选取提出了优选方案.  相似文献   

9.
回龙山地处岩溶发育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对回龙山隧道区址地质构造特征进行了评述,并对地应力场方向进行了推定,以期对其设计和施工提供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针对采取维修措施后纵连板式无砟轨道在高温荷载下的受力变形问题,考虑轨道板与砂浆层间界面黏结应力-位移非线性本构关系、植筋结构应力-滑移非线性本构关系,建立了纵连板式无砟轨道力学行为分析有限元模型,并对其施加非线性高温荷载,对比分析了注胶、植筋与2种措施共用对纵连板式无砟轨道受力变形与结构损伤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轨道板两侧存在0.2 m层间离缝、一宽窄接缝存在破损的基本工况,注胶、植筋与2种措施共用情况下邻近破损接缝的轨道板端部层间离缝最大值分别为未采取维修措施时的63%、20%和18%,破损接缝混凝土受压损伤最大值分别为未采取维修措施时的51.0%、6.8%和5.5%;对于宽窄接缝结构状态较差的纵连板式无砟轨道,植筋措施的维护效果远好于注胶措施,而2种措施共用的效果更佳;注胶措施对纵连板式无砟轨道端部垂向位移、层间损伤和宽窄接缝受压损伤的限制作用随注胶深度的增加而增强;仅采用注胶措施情况下,若要达到2种措施共用情况下邻近破损接缝的轨道板端部层间损伤的幅值范围,注胶板块数需不小于2,且双侧注胶深度均需不小于0.9 m,建议在仅采取注胶措施时,充分保证注胶维修面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