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对刚性悬挂接触网系统结构参数优化设计提供技术论证,优化地铁刚性接触网设计,研究了刚性悬挂接触网结构参数对地铁弓网系统受流特性的影响。基于有限单元法,建立了接触网有限元等效梁结构模型及简化为弹簧阻尼机构的受电弓归算模型。通过受电弓和接触网动态运行的仿真计算,分析研究了刚性接触网跨距参数、悬挂机构刚度参数及锚段关节处的结构参数对弓网系统受流的影响。仿真研究表明:当列车运行速度小于80 km/h时,建议采用的接触网跨距为10 m;当列车运行速度为120~160 km/h时,建议采用的接触网跨距为8 m;接触网悬挂刚度过小会恶化弓网之间的受流质量;通过减小锚段关节处相邻跨距之间的挠度差,可以有效提高弓网系统在锚段关节处的受流质量。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包含锚段关节的门式悬挂结构刚性接触网有限元模型,并将受电弓等效为集中质量块模型;利用罚函数实现弓网接触,通过Newmark数值积分来求解弓网耦合系统动力学方程组.依据铁路标准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有效性.通过有限元模型仿真,研究了受电弓结构参数,以及刚性接触网跨距、悬挂结构刚度、静态抬升力与锚段关节对弓网动态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刚性接触网跨距、悬挂结构刚度及锚段关节对弓网受流质量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3.
接触网刚性悬挂的静力与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接触网刚性悬挂的模型的假设在ANSYS软件中建立了有限元模型,经模态分析计算得到了接触网刚性悬挂固有频率。利用广州地铁二号线检测到的接触压力的数据对接触网刚性悬挂的结构实现了多荷载瞬态动力振动分析。结果表明合理处理端头悬臂以及合理选择跨距对接触网刚性悬挂的设计施工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受电弓—刚性接触悬挂系统受流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受电弓—刚性接触悬挂系统受流模型和振动微分方程组,采用Newmark-β法编制受电弓—刚性悬挂系统振动微分方程的数值仿真程序,利用Matlab仿真软件分析刚性悬挂、受电弓参数对受电弓—刚性接触网系统动态受流的影响,得到给定技术条件下的受电弓最优参数。  相似文献   

5.
提出一种地铁隧道内使用的新型刚柔结合接触网.利用MSC.Marc软件建立弓网耦合模型,分析列车运行时的弓网受流特性.结果表明,当列车速度为120 km/h时,刚柔结合接触网的受流质量明显优于刚性悬挂接触网的受流质量.采用刚柔结合接触网,列车速度为180 km/h时,当列车运行在正常区段、锚段关节处以及受轮轨激扰时的接触...  相似文献   

6.
随着刚性接触网线路上列车的运行速度逐步提高,对弓网动态性能的要求也更高,良好的弓网接触力能保证电力机车持续取流。利用弓网仿真技术可以方便高效获取弓网接触力,因此有必要对弓网仿真模型建模方法进行研究,建立高精度弓网仿真模型,获取精确的弓网接触力。本文基于力学理论与有限元理论建立汇流排、悬挂装置、锚段关节等仿真模型,依托北京地铁大兴机场线开展实测对比验证,为探究更高速度等级的受电弓与刚性接触网系统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7.
刚性接触网的不平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刚性接触网的不平顺会激发受电弓和刚性接触网之间的有害振动,破坏受流,影响行车安全。在我国对刚性接触悬挂不平顺的研究刚刚起步,所以对刚性接触网不平顺进行分析是十分必要的。研究方法:对刚性悬挂不平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以及推导受电弓与接触网系统的计算模型。研究结果:推导出了刚性接触悬挂的受流性能由2个方面决定,一是受电弓的受流特性,二是刚性接触悬挂的接触面的不平顺值。研究结论:刚性接触悬挂的不平顺是研究受电弓与刚性接触网系统振动的基础,减少刚性接触悬挂的不平顺,受流质量将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国内电气化铁路典型刚性悬挂应用情况的梳理,从接触网几何参数、接触线平顺性、弓网受流等方面分析刚性悬挂接触网特征,对比柔性悬挂接触网动态检测参数响应特点,对国铁刚性悬挂接触网各参数动态检测评价值的范围进行了适用性分析,并提出了动态检测评价标准建议值.  相似文献   

9.
杨啸勇 《电气化铁道》2009,(4):34-35,39
针对架空刚性悬挂接触网在工程应用中部分区段弓网磨耗严重问题,本文从刚性悬挂系统弹性角度进行研究,分析得出将既有系统刚度降低,可以提高系统弹性以缓解弓网之间的磨耗。为此,提出了弹性绝缘子这一全新的技术方案并进行研发,根据实验结果可增加刚性接触网的系统弹性,提高受电弓与接触网之间的受流质量。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国内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架空刚性悬挂接触网弓网磨耗异常情况的调研和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在工程实施中减小弓网磨耗的建议,包括优化架空刚性悬挂接触网平面布置设计,采用架空刚性悬挂接触网弹性支持装置,提高施工精度,运营过程中加强检查等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1.
永磁和电磁构成的混合式悬浮系统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永久磁铁和常导线圈构成的混合式悬浮系统,悬浮能耗小,可实现大气隙悬浮。本文建立了该混合悬浮系统的数学模型,分析了它的一些性质,采用定气隙控制指标,设计了使系统稳定的控制器,并对所设计的控制器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这种混合式悬浮系统可以通过控制实现大气隙、低能耗的稳定悬浮。  相似文献   

12.
结合工程设计工作以及现场实施经验,对贯通式、关节式2种刚柔过渡技术进行系统论述,提出工程设计实施要点及选用原则,与国内同行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3.
针对接触网拉出值、导高、中锚、锚段关节等功能特点,比较了刚性接触网与柔性接触网的不同,分析了刚性接触网自身特点,确定了与柔性接触网不同的技术要求与标准。  相似文献   

14.
为了实现磁浮列车稳定悬浮控制,提出采用跟踪微分器结合联合滤波的悬浮间隙处理方法,以消除悬浮传感器过轨道接缝时的信号畸变,改善随机噪声对控制精度带来的不利影响.跟踪微分器可以反映实际带噪声信号的广义导数,其利用三路间隙信号广义导数特征对信号进一步滤波,算法计算量小,易于实现.阐述了跟踪微分器的原理及特征并进行了性能仿真分...  相似文献   

15.
电磁型磁悬浮列车侧向力特性和弯道段运行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以应用于八达岭旅游示范线的CMS—3型磁悬浮列车及其中试试验线为研究对象,对单转向架磁悬浮列车的侧向动态特性和侧向的静态导向力大小进行了测试;对磁悬浮列车在3种平面缓和曲线上运行时的垂向悬浮气隙变化进行了仿真分析;对不同的悬浮控制方案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本系统的下一步发展提出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16.
市域(郊)铁路分为地下和地上两种安装方式,相应的接触网也需满足地下和地上的安装。通过分析接触网牵引供电制式及授流方式,结合国内运营线路的应用情况,确定时速160 km市域(郊)铁路接触网宜采用交流制式25 kV和架空方式授流。由于国内时速160 km市域(郊)铁路很少,在介绍地下段的接触网悬挂方式后,详细分析了地下段刚性悬挂接触网拉出值及平面布置、跨距和硬点等主要方面对弓网动力特性的影响,并分别提出了适应于高速市域(郊)地下区段的接触网措施。通过对地上段柔性接触网拉出值和刚柔过渡等影响弓网动力特性的问题进行论述,提出了对应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7.
在阐述了高速列车乘坐舒适度恶化的原因 ,并对各种解决方法进行比较后 ,提出了几种改善横向乘坐舒适度的方法。侧重介绍了日本新干线列车所采用的半主动悬挂减振装置的机理、特征、在日本的应用情况以及在日本和中国铁路车辆上的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8.
以半体悬式和弹性架悬式200 km/h高速动力车为研究对象,分别建立了动力学分析模型,进行2种方案的动力学性能对比.结果表明二者均能满足运行速度200 km/h的运行要求,且对动力车曲线通过性能影响不大.但采用半体悬式方案时,动力车非线性临界速度高于采用弹性架悬式方案,其垂向平稳性指标比弹性架悬略差,直线运行平稳性能则优于弹性架悬方案.  相似文献   

19.
针对在建的上海城市轨道交通6号线,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接触悬挂目前采用的一种设计方式,即刚柔混用的悬挂方式。实践表明这种方式适用可行,且技术日趋成熟。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空气弹簧分组方式对磁浮列车电磁悬浮力分布均匀性的影响,文章以四点称重和三点称重两种分组方式为例,对比分析了库内静态悬浮、平直道运行和曲线道运行等工况下的悬浮电流.分析结果显示,三点称重分组方式下,磁浮列车空气弹簧的压力均衡性和电磁悬浮力分布均匀性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