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采用2种沥青、2种级配拌制4种混合料,分别在水浴和空气浴下进行50℃和60℃的汉堡车辙试验,分析了水和温度对车辙深度的影响;讨论了车辙深度和蠕变速率指标评价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的不足,提出了车辙变形率指标.结果表明,水环境和提高温度都会加速车辙的产生,50℃水浴和60℃空气浴车辙深度的相关性好,50℃水浴汉堡车辙试验可以反映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性能,建议B级沥青采用45℃,A级沥青采用50℃,改性沥青采用60℃的试验温度.  相似文献   

2.
根据我国高等级公路发展现状和车辙破坏现象,在分析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能理论基础上,通过不同沥青、不同级配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对比基质沥青和改性沥青的粗细连续级配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性能,探讨了影响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性能的因素,结果表明沥青种类对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性能影响很大,级配对基质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性能影响较大,对SBS改性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性能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同种级配不同种类沥青生产的沥青混合料,不同试验温度下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能力,不同配合比设计方法生产的沥青混合料对路面高温抗车辙能力的评价分析,科学的提出改善和提高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性能的注意事项和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沥青混合料在实际运营条件下车辙变形特征,对AC-13和SMA-13沥青混合料在不同试验温度及加载次数下进行加速加载试验,分析沥青混合料车辙发展规律并提出车辙预估模型。结果表明:沥青混合料的车辙深度随着温度升高、加载次数增加而增大,在25℃、50℃条件下SMA-13的稳态变形速率分别为AC-13的75.6%、50.5%,SMA-13的抗变形能力要优于AC-13。基于加速加载试验提出的车辙预估模型综合考虑了试件厚度、试验温度和加载次数的影响,拟合精度良好,可以为沥青路面运营养护决策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轮压与温度对AC-20沥青混凝土抗车辙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轮压和温度对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性能的影响规律,利用能够调控荷载和温度的车辙试验仪,对AC-20进行了40~70℃时不同轮压情况下的车辙试验,分析了轮压与试验温度对动稳定度、车辙深度指标的影响规律,给出了相关计算公式。试验结果表明,轮压(轴载)和温度对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性能具有显著的影响,轮压每增大0.15 MPa,动稳定度将降低约30%,车辙深度将增大23%~55%;温度每升高10℃,动稳定度将减低约37%,车辙深度将增大10%~42%,这些成果有助于掌握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性能的影响因素及其规律。  相似文献   

6.
通过不同条件下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以变形量为参考序列运用灰关联熵分析方法研究了混合料性质、荷载及温度等因素对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的影响程度。研究表明,荷载、温度和空隙率对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影响程度最为显著。然后,讨论了不同荷载和空隙率下的沥青混合料车辙变形规律,得到动稳定度、车辙变形与压实度、荷载应力的关系式。室内车辙试验用压实度为100%的沥青混合料来评价实际沥青路面的高温稳定性,确实高估了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抗车辙性能。  相似文献   

7.
抗车辙性能是反映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的重要指标,通过试验对不同荷载、温度、行车速度、轴载作用次数下中粒式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性能进行了研究,得出了沥青混合料随各种影响因素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复合增效型沥青面层在高海拔地区干线公路抗车辙效果,在研究复合增效剂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分别采用高温抗车辙性能试验和冻融劈裂试验,研究沥青混合料掺入复合增效剂后路用性能的变化。最后通过试验段现场检测分析复合增效型AC-20沥青混合料路面抗车辙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沥青胶结料掺入复合增效剂后,通过提高沥青60℃粘度来进一步提升沥青混合料高温抗车辙性能;同时由于沥青高温粘度降低,从而改善了沥青混合料施工和易性。沥青混合料掺入复合增效剂后能够较大程度的提高高温抗车辙性能和抗水损坏性能。  相似文献   

9.
采用2种沥青和3种级配,通过旋转压实制备了6种类型的沥青混合料试件,分别在干燥和浸水条件下进行了APA车辙试验,分析了温度和水对APA车辙深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对车辙的发展影响非常大。水浴条件下的APA车辙试验过程中,集料与沥青黏附性的下降也导致沥青混合料结构稳定性的降低,较干燥条件下的APA车辙试验产生了更大的车辙。对比不同碾压次数车辙比,可以看出随着碾压次数的增加,干湿状态对应的车辙比增大,水的影响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钢渣替代天然集料对沥青混合料高温抗车辙性能的影响,首先,用钢渣等体积替代玄武岩粗集料制备了不同钢渣掺量沥青混合料,对其热物性参数进行了测试,并通过室内等效热辐射试验对钢渣沥青混合料降温效果进行评价;其次,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不同钢渣掺量沥青路面面层对温度场分布的影响,并利用单轴静载蠕变试验获取沥青混合料蠕变参数,建立基于上述温度场的车辙分析模型,对钢渣沥青路面的抗车辙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钢渣的掺入使沥青混合料的导热系数降低,比热容增大,变化幅度最大可以达到40%以上;随着钢渣掺量增大,路表温度小幅度上升,而中下面层温度逐渐降低,其中4 cm深度处降温效果最为明显;当钢渣掺量为100%时,温度相较于纯玄武岩沥青路面降低了3.4℃,而75%掺量沥青混合料钢渣的车辙变形量最小,相较于玄武岩沥青混合料下降幅度达到43%,可有效提高路面抗车辙性能。  相似文献   

11.
针对抗车辙剂在不同掺量下对沥青混合料耐老化性的影响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抗车辙剂在大幅提高沥青混合料高温抗车辙能力的同时,还可以提高沥青混合料的耐老化性能。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不同成型温度下温拌沥青混合料和热拌沥青混合料旋转压实曲线进行试验研究,探讨温拌沥青混合料的压实与抗车辙性能,并通过室内成型试验,对温拌沥青混合料的体积性质进行分析,建议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成型温度可较热拌沥青混合料降低20℃左右。  相似文献   

13.
为了更好地探讨抗车辙剂加入后沥青混合料的疲劳性能,通过室内试验研究抗车辙剂掺量、应力比和温度等变量对沥青混合料疲劳寿命的影响。并通过回归分析得到应力疲劳方程。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沥青混合料疲劳寿命随抗车辙剂掺量增多而增大,k值随抗车辙剂掺量的增多明显增大,而|n|值随着抗车辙剂掺量的增多呈现逐渐降低的变化规律,说明抗车辙剂掺量越多,沥青混合料疲劳寿命对应力比的变化的敏感性越低;沥青混合料的疲劳寿命随应力比的增大而降低,疲劳寿命随抗车辙剂掺量的变化趋势越大,其中当应力比超过0.3时,疲劳寿命大幅降低;温度越高,沥青混合料疲劳寿命和k值越小。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不同抗车辙剂对基质沥青的改性作用效果,将占沥青质量比9.3%的抗车辙剂P1和P2分别加入到预热的沥青中,在160℃~170℃、170℃~180℃下持续均匀搅拌30 min后,进行剩余沥青三大指标(25℃针入度、软化点、10℃和15℃延度)的试验。结果表明:抗车辙剂对基质沥青有一定的改性作用,且抗车辙剂P2改性效果高于P1。改性后沥青的25℃针入度下降,软化点增大,可提升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抗车辙性能,建议抗车辙剂P1和P2应用在夏炎热区和夏热区;延度降低,性能损失50%以上,对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性能有一定程度的损害,不建议用于冬严寒区和冬寒区的面层施工中。  相似文献   

15.
对两种级配类型六种级配曲线进行了不同沥青用量下的60℃高温车辙试验,分析了沥青用量对高温性能的影响规律,指出沥青用量是影响混合料高温车辙的重要因素,且随着沥青用量的不断增大混合料抵抗高温变形的能力呈明显的下降趋势。最佳沥青用量并不是抵抗变形能力的最佳油量,而是混合料综合性能达到最佳的沥青用量。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降低拌和温度、成型温度对温拌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程度,对其高温抗车辙性能、低温抗裂性能及水稳定性进行分析,并与热拌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温拌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与热拌沥青混合料相当.  相似文献   

17.
在沥青路面抗车辙性能影响因素中,压实度是一个关键因素。通过对SBS改性沥青混合料在不同压实度水平下的车辙试验,系统地研究了压实度对沥青混合料高温抗车辙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规范中规定的压实度不低于97%的要求合理,提高压实度,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性能显著增大。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RAP外掺比例与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关系,首先分析新沥青和原沥青的各性能指标,然后确定再生剂与最佳油石比等参数,并设置10%、20%、30%、40%、50%5种RAP外掺比例做对比试验组。对各RAP外掺比例的再生沥青混合料进行高温抗车辙性能、抗水损害性能、低温抗裂性能、抗压回弹模量等试验,并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最后得到结论:合理的RAP材料分级可避免再生沥青混合料不均匀现象的发生;外掺RAP可有效提升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抗车辙性、抗水损害性能,且与RAP外掺比例呈正相关关系;在试验温度15℃和20℃条件时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抗压强度值和抗压回弹模量值与RAP外掺比例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沥青混合料汉堡车辙试验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4种不同的沥青混合料,分别在水浴和空气浴2种试验环境下进行50℃和60℃的汉堡车辙试验,分析了水和温度对车辙深度的影响。进行不同试件厚度以及板式试件和SGC成型的圆柱试件的车辙试验,分析了试件厚度和成型方式对车辙深度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水环境和提高温度都会加速车辙的产生,50℃水浴和60℃空气浴车辙深度判定系数R2大于0.93;结合沥青应用情况,建议B级沥青采用45℃,A级沥青采用50℃,改性沥青采用60℃的试验温度;40 mm厚度的试件车辙深度显著偏大,试验中不宜采用;SGC成型的圆柱试件与板式试件试验结果判定系数R2达0.95以上,可以代替板式试件进行抗车辙性能评价。  相似文献   

20.
以基质沥青混合料最佳油石比±0.3%范围内的7个油石比为变量,选取三种抗车辙剂,分别进行抗车辙剂沥青混合料的车辙、小梁弯曲、冻融劈裂试验。结果表明:油石比的变化对抗车辙剂沥青混合料性能影响很大,且Domix、PR PLAST. S、LT三种抗车辙剂呈现同样的影响规律。过低和过高的油石比均会使混合料高温、低温、抗水损害性能降低。适量多的沥青会使抗车辙剂更好地溶胀起到对基质沥青的改性作用,同时吸收沥青后的抗车辙剂变软会起到加筋和嵌挤填充的作用,提高混合料的整体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