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汽车与安全》2006,(7):32-39
时下,新车上市已经到了令消费者眼花缭乱的程度,在节能、环保、安全等诸多方面,随着消费者消费观念的成熟,安全无疑是消费者购车过程中的首要考虑因素。据公安部的统计分析,去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450254起,死亡人数接近10万人。因此,更好地保护人身安全,除了驾乘人员要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外,汽车本身的安全性能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在购车过程中,在人们最关心的安全配置、安全性能方面,国产新车的表现到底能不能令人满意呢?从本期开始,本刊对今年上市新车的主动安全性和被动安全性进行介绍,为消费者选车用车,提供安全方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时下,新车上市已经到了令消费者眼花缭乱的程度,在节能、环保、安全等诸多方面, 随着消费者消费观念的成熟,安全无疑是消费者购车过程中的首要考虑因素。据公安部的统计分析,去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450254起,死亡人数接近10万人。因此,更好地保护人身安全,除了驾乘人员要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外,汽车本身的安全性能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在购车过程中,在人们最关心的安全配置、安全性能方面,国产新车的表现到底能不能令人满意呢?从本期开始,本刊对今年上市新车的主动安全性和被动安全性进行介绍,为消费者选车用车,提供安全方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汽车与安全》2003,(12):34-53
新车不断上市,令消费者眼花缭乱,据统计,仅2003年前10个月就有50余款新车上市。近日,本刊记者对今年上市的大部分新车的市场表现、车辆维修保养等售后服务情况进行了详实的调查,希望能够为准备购车的朋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IIHS碰撞测试     
柳柽 《汽车杂志》2006,(7):132-133
除了NHTSA的碰撞测试之外,北美消费者在购车时考虑新车的安全性还有另一项依据一这便是由IIHS提供的碰撞测试报告。两套NCAP?究竟谁更权威?本文将为您详细阐述。[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文龙 《汽车导购》2007,(1):104-105
汽车的安全性是大多数消费者最关注的性能,但是它也不同于动力性,操控性和燃油经济性,由于实验设备和资金的限制,还没有媒体能够进行安全性方面的测试;而国家规定的新车必须达到的安全标准只是对车辆安全性的最低要求,不能反映车辆实际的安全水平,并且这些强制碰撞结果是不公布的,因此消费者对于现有车型安全性的好坏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  相似文献   

6.
《汽车与安全》2008,(4):12-13
随着汽车的发展,车辆的安全性能日益成为消费者最为关心的问题,甚至已经成为很多人购车的首选条件。然而不容乐观的是,目前一些消费者对于汽车安全性的理解还很片面,只是以有没有ABS和气囊数量的多少来衡量一款汽车的安全等级。  相似文献   

7.
《汽车与运动》2009,(7):100-101
在最近发布的一份由10万网民和20家主流车企共同参与的"购车信心指数调查报告"中,记者发现70.31%的消费者在未来两年中有购车的意愿,而且绝大多数消费者都将"安全性能"作为购车时首先考虑的因素,可见安全已经成为消费者普遍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汽车市场的日渐成熟,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购车时开始将汽车的安全性做为重要的参考因素,那么怎样才能挑选一款真正安全,放心的车型呢?本文以7款主流A级车(卡罗拉、福克斯、明锐、速腾、思域、标致307和马自达3)的安全性为例,来帮助大家正确认识汽车安全性,为消费者购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J.D.Power日前发布了2016年美国消费者弃选车型研究SM,该研究调查消费者选购新车时购买、放弃和排除车型的原因。调查结果显示,消费者在做购车决定时,车辆可靠性成为重要考虑因素,这一比例高达55%。消费者对于新车可靠性的担忧,通常还涉及安全性、维修成本,以及二手车保值率等方面,这也是消费者理性消费的一个表现。除此之外,外观造型、车辆花费和内饰造型也是消费者决定购买或弃选一款车型的关键要素。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各国政府在制定法规标准时着重强调燃油经济性,但受燃油价格持续走低的影响,燃油经济性在消费者购车决定中的占比已下跌。  相似文献   

10.
<正>热热闹闹的广州车展结束了,也算是2014年各车企的最后一次集中亮相。据统计在本届广州车展上有80多款首发上市的新车,其中全球首发的有56款,当然自主品牌就占了46款。不过这些首发上市新车的实力到底怎样,还得看它们在2015年的表现如何了。要论怎样评价一款车,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而要评价出一款好车,则更难。其实,每到年底,各车媒同行们都会评选各自的年度车,评选的结果自然也各不相同。但是我始终都有个疑惑,在消费者的实际购车过程中,我们的评选结果会真正成为消费者购车的决定因素之一吗?  相似文献   

11.
于峰 《汽车与配件》2007,(31):12-15
在一个电视采访中看到,大部分消费者在被问道如何选车时,总是将安全性排在前面。近两年商家也不断在宣传新车时,将碰撞安全性作为重点,也就有了某款车广告中的欧洲NCAP几星几星的宣传。在欧洲NCAP,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新车评价规程(CNCAP)等等迅速进入消费者视野的时候,我们究竟对这些汽车被动安全评价方法了解多少呢?  相似文献   

12.
随着2007年度C-NCAP(中国新车评价规程)第二批评价结果于2007年7月26日在天津的公布,人们的目光又一次瞄准到了汽车的安全性能上面。汽车安全性成为了当今购车者越来越关心的话题。毕竟只有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才可能更好地享受汽车带来的快乐。安全性能并不像车辆外形、人性化设置、动力以及操控等方面能够让消费者直观感觉到,但从碰撞试验这种曾经只在国外流行的测试报告在中国正式出现来看,越来越多的中国消费者已经更看重车辆的安全性了。更多的主流车型的参与碰撞试验,让我们有了另外一个数据化的依据,也让我们更有信心去选择属于自己的爱车。  相似文献   

13.
有着"单一汽车品牌世界销量第一"殊荣的COROLLA花冠,自登陆国内汽车市场以来便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而他的继任者第10代新COROLLA卡罗拉在上市后也成为了无数家庭初次购车的首选。与此同时,这些新车的车主们在日常使用中也发现的一些有关卡罗拉使用及质量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正>成都车展:新车扎堆忙上市展示展销两相宜9月18日,第13届成都国际车展在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如期上演。20余款新车集中上市,国内外主流汽车品牌悉数到场,劳斯莱斯、法拉利等豪车云集,令成都车展的含金量和业界地位大大提升。除了展示新车和新技术外,优惠购车成为成都车展的另一大特色,不出意外的话将会掀起西南车市的购车潮。展会上,奔驰、天津一汽、斯柯达、奇瑞、斯巴鲁、华晨、长安、东风标致和三菱等纷纷拿出新车上市利器,显示出对本届展会和西南车市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3.2 欧洲新车试验程序(EuroNCAP) 该程序于1997年制订,现已为欧洲五国政府、欧委员会和欧联盟各国的汽车消费者组织所接受,并成为促进新车设计中迅速安全性能的动力.  相似文献   

16.
J.D. Power & Associates日前公布了其2003年度汽车性能、操控和设计(Automotive Performance,Execution and Layout,简称APEAL)调查,102,975名美国新车(这里的新车指购车90天内的汽车)车主参与了此次调查,今年是J.D.Power & Associates连续第8年进行APEAL调查。该调查中消费者在涉及汽车设计和性能的8个指标,对自己的新车进行打分,  相似文献   

17.
姚兰 《汽车纵横》2024,(1):102-103
<正>随着促进汽车消费政策相继出台,以及车企接连推出优惠购车活动,再加上各地车展多款新车陆续上市,极大地带动了消费者的购车热情,进而使得乘用车市场成交量持续走高。2023年11月,乘用车市场表现持续向好,借助“双11”大促等促销活动,消费者购车需求进一步释放,乘用车销量环比和同比继续保持增长,市场热度延续。2023年收官在即,中汽协预计2023年我国乘用车销量有望达到2600万辆左右,2024年将为2680万辆左右。  相似文献   

18.
《汽车与安全》2005,(1):42-46
目前.在消费者的购车词典中。安全性肯定已经被收录,但比起汽车的外观造型.动力性与经济性,其“关注度”却稍逊一筹,当然.车价是首要被关注的.性价比随后以理性的分析形式,约定了一个购车的恒定标准。消费者即便关心汽车的安全性能也只限于对一些安全配置的了解,但关心程度恐怕也在功能配置和舒适配置之下。  相似文献   

19.
在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的同时,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我国道路交通伤亡的人数是全世界最高的。越来越多的交通事故,使车辆的安全性能尤其是碰撞安全性已经成为消费者购车考虑的重要因素。2006年7月1日,《乘用车侧面碰撞的乘员保护》(侧碰)和《乘用车后碰撞燃油系统安全要求》(后碰),这两个标准将正式实施,这标志着我国汽车安全标准逐步完善、与国际接轨迈出的重要一步,同时也对汽车生产厂家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性能价格比”是所有消费者都看重的购车指标,但不知从何时起,性能价格比已经悄悄地变成了“配置价格比”。在同等价位的车型中,谁的车内空间大、舒适性配置多,谁的车档次就高,就是“高性价比”的车,而安全性、操控性这两项最基本的性能却被许多厂家有意无意地忽略掉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