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研究目的:高原、冻土和环境问题是青藏铁路建设的三大难题,其特殊性和复杂性在世界铁路史上独一无二.由于独特的环境和气候条件,导致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斜坡路堤的稳定性异常复杂并具有多变性.因此,为保证青藏铁路路基长期稳定和运营安全,应加强对多年冻土区斜坡路堤的系统研究.研究结论:多年冻土斜坡路堤的稳定性计算,不仅要参考普通斜坡分析的方法,也要考虑边坡失稳的时间因素;除此以外,还可以从填料的选取、铺设土工格栅、采用抗滑桩加固等方面提高多年冻土地区斜坡路堤的稳定性,通过本文研究希望能对今后的高原铁路建设及运营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3.
路堤变形将直接影响路堤的稳定和行车安全,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的温度场是路堤变形的重要影响因素。首先,建立多年冻土区路堤变形的数值模型;然后,在实际监测资料的基础上,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某试验段路堤的变形特征进行模拟。结果表明路堤变形的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较为吻合。最后,通过模型对路堤变形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5.
6.
多年冻土区利用加筋措施减小路堤变形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结合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试验段工程实例 ,阐述冻胀和融沉是影响修建于多年冻土上的铁路路堤和行车安全的主要因素 ;分析路堤内铺设土工格栅的作用机理 ;通过实测数据说明修建路堤对多年冻土上限的影响以及评价不同加筋方式对减小路堤变形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8.
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路堤阴阳坡差异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多年冻土区修建铁路路堤,打破了原来天然地表与外界的热力平衡,引起地下温度场重新分布。通过对青藏铁路清水河试验段3年温度和变形数据的分析,研究路堤内阴阳坡温度场差异及其对冻土路堤变形以及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路堤阴阳坡的温度场在空间上不对称,时间上不同步,在8—9月阳坡冻融线下降速度明显大于阴坡,在10月下旬阴坡表层和深层的回冻速度远远大于阳坡的回冻速度;阴阳坡两侧路肩表层的融沉速率明显不同,阳坡路肩表层的沉降量明显大于阴坡路肩,并且随着时间的延续,阴阳坡路肩深层的融沉也有不对称发展的趋势;经过3个冻融循环后,路堤阴阳坡温度场、变形场仍不稳定,不对称仍在发展。 相似文献
9.
10.
通过对青藏铁路安多段多年冻土斜坡路基试验点地温的监测,分析2003年12月~2006年10月3个冻融周期内的地温变化特征,指出由于路基的坡向不对称与几何形态的不对称所导致的斜坡路基温度场呈强烈的不对称.从3年人为上限的变化看出,路基已基本进入热平衡状态;用有限元模拟路基修筑后2年的人为上限变化,与实测对比,验证了模型建立的合理性,并通过计算预测未来30年的温度场,得出多年冻土有向季节性冻土退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12.
路堤荷载下复合地基变形及荷载传递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文献[1]推荐的竖向变形模式及文献[2]推荐的径向变形模式,利用弹性理论及桩 土位移协调条件建立了桩及桩周土的控制微分方程,并由此推出了路堤荷载作用下复合地基加固区内桩及桩周土压缩量计算的解析算式,同时得出了桩、桩周土中竖向应力及桩侧剪应力计算的解析算式。为验证本文方法的可行性,通过算例将本文方法所得结果与有限元结果进行了对比,同时也与模型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算例及模型实验结果均表明,本文方法对分析路堤荷载作用下复合地基的荷载传递规律及加固区的变形具有足够的精度,且该法计算工作量小,便于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13.
多年冻土区铁路通风路基室内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介绍了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通风结构路基内模型试验的研究结果。分析了模型路基典型部位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及整个路基2个典型断面在最低负温,最高正温和融化期结束时的温度场特征。通过对不同周期内对应时刻温度场的对比分析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路基土体的温度有明显的降低,最大融化深度有逐渐减小,这说明通风管路基结构形式能够有效地为路基提供冷能,发挥保护冻土,维持路基稳定性的作用。沿着风向方向,路基温度场呈不对称分布;通过通风管中心的断面和位于两根通风管中间的断面温度场在同一时刻非常相似,说明在路基的横断面上温度分布是对称的。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阐述青藏铁路建设中的高原多年冻土区施工技术管理,包括施工准备、路基施工、桥涵施工等各方面施工的技术要点、技术难点和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8.
19.
通过对大修列车作业的统计分析 ,指出换枕速度是控制大修列车作业效率的主要因素 ,并提出了大修列车合理的辅助作业时间和最佳换枕效率 ,以及最佳的封锁时间和作业进度组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