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对铁路地质三维建模方法进行总结,并探讨铁路地质三维建模思路。论述Bentley平台下的地质建模方法:将工程区域内的环境和钻孔数据录入Bentley数据端,在Bentley图形端制作岩性分界面,然后对规则块体进行切割,得到有体积的网格或者智能实体;最后给地质属性赋值,得到铁路三维地质体模型成品。研究表明,基于Bentley平台的地质体模型成品可以很直观地表达岩层在三维空间下的分布状态,经过属性赋值后,可以轻松地查询到岩层参数,弥补了传统二维设计在铁路设计中的缺点和不足。  相似文献   

2.
铁路工程地质勘察智能化技术已经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之一,为提升勘察数字化水平,本文从地质遥感智能化、地质勘察数据采集与管理智能化、地质建模与数据应用3个方面,对智能化技术研究现状进行评述,并分析其发展趋势。研究表明,得益于航天航空遥感、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智能识别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地质解译识别率、精度和效率得到提升,基于多源遥感数据,应用智能化技术进行地质遥感解译是未来发展趋势;地质勘察智能设备和系统已逐步进入实际应用,改善了数据采集与处理方式,企业级勘察数据标准初步建立,形成了勘察数据智能化管理方案,还需加强基于空天地一体化勘察数据采集与管理方法的研究;针对铁路等线状工程的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已形成,通过数据交换标准的制定和接口的研发,地质模型数据已在三维协同设计中得到应用,未来应重点研究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三维绘图平台,并建立铁路行业级数据标准。  相似文献   

3.
多边形裁剪在虚拟隧道开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计算机模拟隧道开挖,以实现对隧道工程地下岩体的地质特征及其地层结构的分布规律的了解,是目前研究的重要手段.多变形裁剪算法是虚拟隧道开挖建模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算法.实现一种改进的多边形裁剪算法,简化虚拟隧道开挖中的三维地质模型空间裁剪.该方法在铁路隧道工程的虚拟开挖实际中取得良好效果,为决策隧道施工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郑万客专不良地质和特殊岩土工程地质三维模型的不充分性、地下地质现象的不可见性和地质过程的复杂性等带来的问题,分析修正地形测量数据、地质数据、测绘数据和地勘数据,建立地表地质界线、水系、交通网、覆盖层、透镜体小地质单元和岩溶系统的三维模型,通过地质与数学插值,结合曲面三维模型进行模拟分析。通过TIN和Grid趋势面拟合及NURBS曲面修正,得出描述地质不良体的几何信息、拓扑信息和属性信息。在三维建模与修正分析过程中,这2种方法对解析各种复杂地质体的空间信息、几何信息、拓扑关系和各地质单元的特性信息具有一定指导意义,为郑万客专复杂地质三维建模在工程地质中的应用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5.
矿区三维可视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亚川  周叶 《铁道勘察》2004,30(4):11-15
三维可视化是当前数字矿山理论及其技术研究领域的关键问题之一。介绍地质数据来源、类型和特征 ,明确了三维地质模拟的目的、任务以及流程。在现有的三维地质模拟的数据模型和数据结构基础上 ,结合大柳塔矿井具体地质特征 ,提出了“区别对象分别建模”的建模方法 ,建立矿井地表、地质体、采矿工程的可视化模型。通过研究空间离散数据组织和管理 ,结合大柳塔矿井钻孔实际情况 ,最终设计了钻孔数据库并实现了三维环境中的可视化。采用以上地质模型对大柳塔矿井进行实际应用 ,地质效果分析表明 ,达到了预期的研究目标  相似文献   

6.
本文将虚拟现实技术引入城市轨道交通培训领域,着重从列车设备建模、列车设备状态监控、列车故障现象模拟等方面对三维虚拟列车故障训练平台进行研究。利用3ds MAX建模软件设计了三维虚拟列车模型,以Unity3D为应用平台,VC# 2010为编译器实现对三维模型的驱动控制和人机互动。  相似文献   

7.
以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为基础,对国际IFC标准体系结构和扩展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分析,针对现有实体中缺少表示工程地质数据的现状,结合工程地质专业BIM技术应用需求,以工程地质为研究对象,分析基于三棱柱建模法的地质模型组成结构、地层划分、数据处理和建模过程,在IFC ADD2基础上定义地质数据存储所需的实体和属性,并开发SmartGeology地质软件平台,实现地质模型的创建、数据存储和实体验证等功能。通过软件平台中试验工程数据的验证,证明了基于IFC地质模型实体扩展方法的可行性,有利于地质模型数据的标准化,促进地质模型数据的交换。  相似文献   

8.
应用三维可视化建模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技术(Web),对景区各种建筑物(酒店为例)进行了三维建模和纹理贴图,在数字地球平台基础上实现了三维建筑物内部和外部的虚拟漫游,最终实现对酒店,宾馆等服务设施的在线订房和订酒店等功能.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山地轨道交通隧道在BIM建模中存在的隧道线路偏差大、隧道构件复杂繁多、属性添加效率低以及呈现效果单一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Revit+Dynamo+Excel及EVS软件的山地轨道交通隧道Geo-BIM建模方法。结合隧道线性工程特点,对Revit内置Dynamo插件二次开发,实现隧道快速精准的参数化建模和批量定义属性参数。提出基于EVS软件建立隧道三维地质体模型的方法,制定地层建模和岩性建模的实现方式和标准流程,结合隧道BIM模型全面实现隧道建设过程中的可视化。依托施家山隧道项目,基于Cesium框架实现了BIM模型、GIS地表和地质体三维模型的集成,实现三维可视化模型与模型属性、数据信息等可交互式操作。实践表明,Geo-BIM建模方法可以快速地对隧道BIM模型及其三维地质模型进行建模,通过集成后的模型信息之间能够表现出很好的交互效果,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区间信号系统测试评估平台是对铁路区间自动闭塞信号系统进行可靠性、安全性测试及评估的平台。三维交互的虚拟场景子系统是铁路区间信号系统测试平台的一个子系统 ,它为该平台提供了一个虚拟的现场环境。场景子系统划分为 3个子模块 :底层部分、三维模型库、铁路区间仿真部分。底层部分的设计应用了一种支持三维图形重用的动态链接库 (DLL)层次设计方法 ,从而使系统的结构更为合理。基于OpenGL的DLL能提供显示三维图形所必需的各种必要条件 ;能对三维模型库中的基本三维模型进行读取 ,并在OpenGL中重现等。场景子系统的设计中 ,描述了实体的运动层次链接关系和数据结构 ,并实现了三维虚拟场景的建模和铁路区间自动闭塞的仿真。  相似文献   

11.
黄新文  薛宇腾  张忠良 《铁道勘察》2020,(1):141-143,149
工程地质专业作为各个设计专业的基础,可为智能铁路设计提供基础地质数据。但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在类似轨道交通和公路、铁路等线性工程方面尚不成熟。基于京张高铁项目,采用地层面剖切法、横向拟合拉伸方法、三棱柱法分别对地质体进行建模,并总结出了适用于铁路工程的BIM三维地质建模方法。  相似文献   

12.
通过仿真高速铁路车站和电务设备的建模实例,提出了在铁路局域网等类似低带宽网络环境下通过运用模型优化、模型与图型的混用、灯光的设置、纹理贴图的使用、视角控制等方面的技术建立复杂实际设备时的具体思路和方法,并探讨了在大场景环境中采用的表现手法。为虚拟现实平台的搭建过程提供了清晰有效的建模思路及优化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桩基工程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应用常见的桩基建模、地质建模、模型整合方法问题,提出了一种通过BIM软件与可视化编程软件Dynamo相结合的桩基工程BIM技术应用方法。详细论述了此方法如何应用于桩基建模、地质建模、模型整合及数据提取,并将该方法的应用效果与其他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提升桩基工程模型搭建精度及效率,辅助确定桩长,能推动BIM技术在桩基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BIM技术在地铁工程的应用仅局限于三维建模、管道综合和4D施工模拟等方面,在协同设计和结构计算方面尚无成熟的范例和工程经验可供借鉴,因此,研究基于BIM技术的地铁车站协同设计及结构计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实际工程为例,采用理论结合实际的方法,研究基于BIM技术的地铁车站建筑结构协同设计方法,采用BIM技术进行地铁车站协同设计;研究基于BIM协同设计模型的地铁车站结构计算模型建模方法,创建地铁车站BIM结构计算模型,并将结构计算模型导入Midas gen,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完成结构计算分析;研究表明,基于BIM技术进行地铁车站协同设计和结构计算是可行的,研究成果可供采用BIM技术进行实际工程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15.
凫洲大桥深水大直径桩基成孔施工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广州南沙凫洲跨海大桥工程实例,阐述了深水大直径桩基成孔施工技术。针对深水大直径桩基护筒、泥浆、钻进等关键环节,采用相应的工艺对策,能确保施工顺利进行,保证桩基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16.
岩溶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多变,单一预报方法难以全面预报岩溶地质信息,导致施工中突水突泥事故频发。本文提出了一套以TSP作为长期预报关键技术初判,地质雷达和红外探水作为短期预报关键技术准确预报,同时结合地质素描综合判断法和水平地质钻探辅助验证的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方案。应用结果表明,此岩溶隧道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技术能准确预报前方一定范围内岩溶发育特征和位置,能有效保证岩溶隧道施工安全,可为类似岩溶隧道工程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采用虚拟化的逻辑区段代替实际的轨道占用检测设备划分轨道区段,这对自然环境恶劣、维修维护工作困难的高寒铁路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下一代列控系统的特点,对其虚拟闭塞技术展开研究。分析了虚拟闭塞条件下,列车占用检查功能以及车地通信故障情况下,区间安全防护功能的逻辑实现。根据对虚拟闭塞技术的研究,以车地通信故障情况下,区间虚拟区段的封锁设置为例,采用着色Petri网的基本概念,利用CPN Tools建模仿真工具,对封锁功能进行建模仿真分析。根据验证结果,对所建模型进行分析修正,确保模型逻辑功能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8.
刘猛 《铁道勘察》2021,(2):63-66
为研究鄂西山区某高速铁路隧址区工程地质问题,在勘察过程中采用综合勘探手段,利用钻探、音频大地电磁法、高密度电法,对隧址区地层情况、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及其构造断层、岩溶、岩体富水破碎带的空间展布形式进行勘察.并将钻探实际揭露的目标地质体地层情况与物探解译成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物探对地层的岩性以及岩体破碎带的解...  相似文献   

19.
针对CTCS-3级列车控制系统测试案例的特点和生成过程,提出了UML建模技术在测试案例生成中的应用.说明了利用这种方法生成测试案例的优势,介绍了生成测试案例的总体思路.测试案例的生成分为两步,即功能特征的提取和基于UML建模的测试案例生成.从UML的静态建模分析和动态建模分析两个方面阐述了具体实现过程,并举例说明了U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