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论人类与自然关系中人类中心主义的自我超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高科技的迅猛发展,在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令人难以预料的环境问题。如何维护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以达到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文章认为,要实现人类中心主义的自我超越,树立可持续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的“非人类中心主义”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简要考察了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的确立过程以及哥白尼日心说、达尔进化论对它的反叛和冲击。同时,章认为马克思主义是继哥白尼、达尔之后真正的第三次哥白尼式革命,是最深刻的非人类中心主义视角,因为它把人类及其意识现象看成是自然进化的产物,它所理解的实践也是作为“类活动”(宇宙现象)而被考察的。因此,马克思主义虽然以实践为基础来考察人,但它是从宇宙普遍进化出发而不是从人本身出发来看人。这种非人类中心主义视角在今天具有特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面对“世界怎么了”“人类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的重要命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充分发挥价值观教育的作用,大力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为携手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凝聚价值共识、筑牢思想基础。在此过程中,至关重要的是讲好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故事,特别是讲好世界各国人民命运与共、同舟共济的故事,讲好人类文明交流互鉴、和谐共生的故事,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全人类共同价值更加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4.
荀子的天人观是人类中心论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伦理学意义上的各种形式的人类中心主义有两个共同点,一是自觉不自觉地将人与自然的关系对立起来,往往忽视人类维护自然的义务;二是否认将人类伦理道德扩展到自然界的必要性。而荀子常自觉地将“天”(自然)人合一,并要求人们在“制(顺)天命而用之”的同时,应维护自然生态平衡和保护人类生存环境。更为重要的是,他主张把人类伦理关怀视野从人际之间扩展到人与自然之间,将“礼”事于天地。从二之间的区别得出结论:荀子的天人观与人类中心论无涉。  相似文献   

5.
汽车,这个现代文明的标志之一,从它诞生之日起,便宣告了人类几千年依靠畜力拉车的时代行将结束,现代交通时代的序幕被拉开。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里,汽车从一个不为人识的“怪物”到王公贵族和富人的游乐品,逐渐普及为最具个性化的交通工具,发展至今成为现代人类的生活必需品,甚至成为一种文化和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6.
汽车,这个现代文明的标志之一,从它诞生之日起,便宣告了人类几千年依靠畜力拉车的时代行将结束,现代交通时代的序幕被拉开。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里,汽车从一个不为人识的"怪物"到王公贵族和富人的游乐品,逐渐普及为最具个性化的交通工具,发展至今成为现代人类的生活必需品,甚至成为一种文化和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7.
全球化的时代意义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是当代人类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现象和变量之一,但至今对它的研究尚不够深入全面。本文立足于一种学理的视角,从生存方式、利益、时代主题、国际机制以及观念价值五个层面,探寻和揭示全球化时代的意义及其启示,以期深化对全球化的认识与研究。  相似文献   

8.
戴赞华  陆瑶 《轨道交通》2009,(12):26-30
火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不可比拟的重要贡献。火的发现和利用,结束了古人茹毛饮血的野蛮时代,让人类的生存环境得到破天荒的改善。然而火灾却伴随着火的利用如影随形,其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发生频率高的特性,对人类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所以人类使用火的历史与同火灾作斗争的历史是相伴相生的。  相似文献   

9.
刘杰 《交通与运输》2008,24(3):76-77
远古时期,人类最早的运输工具是木棒。后来从渔猎时代进入了畜牧时代,牛马等驯化成家畜,供人役使,驮兽便成了人类的运输工具。  相似文献   

10.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习近平同志对以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经验教训进行总结得出的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发展理念。"两山"理念深入到人与自然及社会历史发展的本质维度,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僵化对立思维模式的超越和扬弃,是人的价值与自然的价值双重实现的时代表征,彰显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意蕴,蕴含着化解现代生态危机的新思路、新方法,为世界生态文明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1.
宪法作为人权保障法,必须始终与人权的发展变动状态相适应。近代人权运动从非普遍人权阶段发展到普遍人权阶段,其间贯穿着消极人权观念向积极人权观念的转变。近代宪法及宪政运动的历史表明了宪法对人权保障的不断回应,昭示我们应从人权发展的实践层面对我国现行宪法进行完善和创新。  相似文献   

12.
石器是作为人类使用的工具形态存在的,更多地包含了文化的涵义。石器设计对于现代设计思维是一次全方位的启蒙,已经考虑到人与工具、工具与材料的关系。石器文化反映了原始人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石器的造型、装饰手段,无不体现出原始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精神以及人与自然达成的初步和解。  相似文献   

13.
劳动报酬权是劳动者基于履行劳动义务而获得的不受非法限制和剥夺的权利。我国罪犯的劳动报酬权是受到限制或剥夺的,它违反了人权保障的现代基本法治理念,违背了我国宪法的有关规定,不符合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原则。从促进犯罪分子改造、维护市场交易的平等等方面来说,应当承认和确立服罪犯的劳动报酬权。要建立公正合理的劳动报酬制度,必须确立合理的劳动报酬标准,将罪犯劳动改造的范围限制在社会公益事业里,并对劳动报酬进行合理的分配。  相似文献   

14.
我国现行的刑事审判监督程序深受传统文化和司法理念的影响,在价值理念和基本制度架构上,均存在着背离现代刑事诉讼理念之处,如价值理念错位、人权保障理念缺位、程序结构异化,等等。与我国现行刑事诉讼制度的发展同步,刑事审判监督程序也面临着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艰巨使命。当前,《刑事诉讼法》修改在即,刑事审判监督程序改革成败与否的关节点就在于能否通过现代型刑事诉讼理念的引入,实现刑事审判监督程序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15.
人权的核心价值在于对普遍平等性的强调。在当前世界结构中,人权保障的主要负担者依然离不开主权国家。然而全球化下出于不同竞争地位的主权国家之间的差距只能愈加扩大。这导致以主权国家为单位的人们之间的贫富悬殊固定化。这使得处于弱势地位的国家没有力量为其民众提供最基本服务。全球化是人权及其保障的陷阱。  相似文献   

16.
现代高科技的迅猛发展,在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令人难以预料的消极影响。其中,环境问题就是人类共同关注的现实问题,文章认为,坚持环境道德中的人类中心原则,才能维护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无标识人体运动捕捉因其广泛的应用价值和学术价值一直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研究热点.基于模型的无标识人体运动捕捉技术的研究目的,就是从单目或者多目摄像机图像中获得人体的运动姿态和人体模型的三维信息描述.本文从模型的构建、人体姿态估计和跟踪方法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基于模型的运动捕捉的研究现状,最后阐述了该领域面临的难点问题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或许是无法回避当代自然和人的关系的严重失衡,并试图回应时代关于恢复生态平衡的呼唤,李泽厚提出了“人的自然化”,作为对“自然的人化(人力化)”的补充和纠正,并给了这两方面几乎相等的美学地位。但“人的自然化”所描述的美,却不是由“人力”、“劳动”创造的。所以,李泽厚提出“人的自然化”,其实是向自己的根本性命题“美在自然的人化(人力化)”发出了致命一击。  相似文献   

19.
人力资源的取得成本与人力资产的形成和价值均没有关系,不应视之为人力资产投资。但它又是在人力资本取得的过程中发生的,所以该成本具有递延资产的特点。开发成本可以内涵性地增大现有人力资本的价值,使用成本则属于企业人力资本再生产的最基本投入,所以开发成本和使用成本具有人力资产投资性质。替代成本包含取得成本和开发成本两部分,可分别界定为递延资产和人力资产投资。  相似文献   

20.
中西不同的人性论预设,导致了不同的治国方略和制度路径.人性善或经验主义人性恶假设是人治和专制治理的理论基础;理性主义人性恶假设是法治的理论基础.人性善强调了道德自律的可能性,但缺乏预警机制,理性主义人性恶的不足在于过分强调人性中的阴暗,忽略了人的主动性.人性善或经验主义人性恶假设是人治和专制治理的理论基础;理性主义人性恶假设是法治的理论基础.人性善强调了道德自律的可能性,但缺乏预警机制,理性主义人性恶的不足在于过分强调人性中的阴暗,忽略了人的主动性.理想的治理结构应该是德治与法治的统一,其理论基础是理性与非理性,善与恶相统一的人性论假设.理想的治理结构应该是德治与法治的统一,其理论基础是理性与非理性,善与恶相统一的人性论假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