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耐候钢在辽宁省钢结构桥梁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耐候钢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可焊性和耐环境腐蚀性,文章论述了耐候钢的优点及发展现状,介绍了三座采用耐候钢桥梁的设计情况,并进行了经济效益对比分析。实践证明,采用耐候钢后工程造价基本相当或增加很少,而全寿命周期的成本却大大降低,耐候钢在钢结构桥梁上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系统归纳与剖析了国内外耐候钢桥的研究新进展及工程应用情况, 总结了稳定耐候锈层的形成机制、选材标准、腐蚀与疲劳损伤机理、耐候构造、耐候螺栓研发以及锈层检测与评价技术等方面的关键科技成果, 梳理并完善了耐候钢桥的适用范围和腐蚀余量设计指标, 提出了耐候钢桥锈层稳定化处理及施工技术要点; 评析了耐候钢桥锈层损伤检测与评价技术、腐蚀损伤养管技术, 结合美、日耐候钢桥工程事故经验教训和中国首批长寿命高性能耐候钢桥建设技术创新成果, 探讨了该领域的技术创新方向。研究结果表明: 耐候锈层由外层的γ-FeOOH、α-FeOOH以及内层的非晶态FeOOH化合物与Fe3O4构成, 稳定耐候锈层能否形成与保持, 主要受氯离子、积水和积尘等因素的影响; 建议编制中国高性能耐候钢桥选材区划图谱, 完善稳定耐候锈层构造设计准则; 现代耐候钢桥具有高性能和长寿命的技术特征, 带锈层构造细节的面内应力疲劳、面外变形疲劳试验和数值断裂力学模拟, 以及耐候高强螺栓长期耐损性能研究的推进, 将为建立完善的耐腐蚀、抗疲劳设计准则奠定基础;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将推动长寿命高性能耐候钢桥智能运维技术的重大进步; 应加大研发投入, 建立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长寿命高性能耐候钢桥设计、建造和运维标准规范体系, 培养高素质的工程技术人才, 推进交通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了耐候钢耐腐蚀及高强度的特点,给出了其经试验得到的有关冲压性能和冲压工艺参数,为拟定工艺和设计模具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平顶堡大桥耐候钢的焊接为案例,通过焊接工艺评定试验,对耐候钢焊接的工艺进行了分析,列举了本桥各类焊缝的焊接参数,为今后类似工程的焊接工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09CuPCrNi钢经热处理双相化形成的双相耐候钢的组织与性能,并对双相耐候钢进行CO2气体保护焊,以研究其焊接性能,结果表明,拉伸时焊接接头的断裂发生在热影响区的淬火马氏体回火区,断裂强度比母材降低了12.6%,但仍比热轧态的提高了14.1%,达到节约钢著,减轻重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通过斜Y铁研抗裂性试验、拉伸、冲击、弯曲、金相组织、疲劳和周期浸润腐蚀试验对S450EW新型高耐蚀性耐候钢焊接接头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TH650EW-Ⅱ焊丝对S450EW新型高耐蚀性耐候钢焊接时,可获得拉伸、冲击、弯曲及抗裂性能均良好的焊接接头;S450 EW钢材的金相组织为回火索氏体(贝氏体+铁素体),晶粒度7~8级,非金属夹杂物中硫化物0.5 ~1级,氧化铝0级;与传统耐候钢相比,接头的疲劳强度和耐腐蚀性能均有大幅度提升,为我国铁路货车的实际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宋迪 《北方交通》2022,(3):28-30,34
阐述了耐候钢钢混组合梁桥的建设特点及施工流程,重点介绍了沈康连接线项目在落实和开展交通运输部首批钢结构建设示范过程中的工程管理方法和重点,为同类结构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车体承载结构用的耐候钢、不锈钢及铝合金等材料的有关性能和经济性进行分析比较,指出在经济条件和生产许可的情况下,以采用铝合金作为轻轨车辆车体承载结构材料为宜.  相似文献   

9.
铁路货车用高强度耐候钢Q450NQR1焊接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选择焊接材料及焊接工艺参数,对新型耐候钢Q450NQR1进行了焊接工艺、焊接接头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等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用的S-8018焊条及BI-1550-NQ-A焊丝焊接Q450NQR1耐候钢时接头各项力学性能满足规定的技术要求,焊缝金属的显微组织基本相同,均以针状铁素体为主+少量的先共析铁素体,过热区组织均为粒状贝氏体,焊接热影响区正火及不完全正火区的组织均为铁素体+珠光体;焊接线能量变化对焊接接头焊缝及热影响区显微组织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0.
通过选择焊接材料及焊接工艺参数,对新型耐候钢Q450NQR1进行了焊接工艺、焊接接头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等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用的S-8018焊条及BH550-NQ-A焊丝焊接Q450NQR1耐候钢时接头各项力学性能满足规定的技术要求,焊缝金属的显微组织基本相同,均以针状铁素体为主+少量的先共析铁素体,过热区组织均为粒状贝氏体,焊接热影响区正火及不完全正火区的组织均为铁素体+珠光体;焊接线能量变化对焊接接头焊缝及热影响区显微组织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1.
通过拉伸、疲劳和金相检验试验,对S355J2W耐候钢、空冷状态焊接接头和退火状态焊接接头进行了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两种状态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都达到了要求,S355J2W耐候钢退火状态焊接接头的强度低于空冷状态焊接接头的强度;退火状态焊接接头的塑性好于空冷状态焊接接头的塑性;退火状态焊接接头的疲劳寿命低于空冷状态焊接接头的疲劳寿命;退火状态焊接接头与空冷状态焊接接头相比,每个区域的晶粒都有明显的细化和均匀化,空冷状态的焊接接头显微组织的晶界比较清晰.  相似文献   

12.
利用I-DEAS软件,对低边耐候钢敞车车体钢结构进行有限元静强度分析.根据有限元分析结果,利用I-DEAS软件的优化模块,对车体进行敏度分析和优化设计,给出车体轻量化方案.经过优化设计车体减重1328kg,相对减重率达到了14.2%.  相似文献   

13.
运用可调拘束高温裂纹试验方法,定量地了H08CrMoV和H1Cr18Ni9Ti两种熔敷金属对09CuPTi耐候钢高温热裂纹敏感性的影响规律,从而为指导焊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圆孔翻边工艺是铁道客车制造重要的冲压加工方法之一。圆孔翻边变形的成形极限一极限翻边系数是其重要的工艺参数。它为翻边工艺的合理拟定,保证工件质量提供可靠的依据。一些工厂在耐候钢翻边工艺中工件的废品率很高这一事实,更表明研究极限翻边系数的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指导临猗黄河大桥初步设计,确定初步设计推荐方案,利用桥梁全寿命周期分析方法,对重点推荐的钢箱组合梁与混凝土连续刚构两个初步设计方案进行分析,从桥梁建设到运营结束全寿命期内的成本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材质为耐候钢的钢箱组合梁桥型全寿命周期成本最低,确定该方案为初步设计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标准拉伸试验、光学金相和透射电镜研究了09CuPCrNi 热轧耐候钢的室温拉伸变形行为和组织变化结果表明,由于应力诱发马氏体相变发生及铁素体的加工硬化,引起材料出现锯齿状不连续屈服,应力诱发马氏体岛沿晶界呈连续网状分布及晶界珠光体组织导致塑性降低,马氏体岛由位错板条马氏体组成,变形后铁素体内位错密度升高.  相似文献   

17.
宁波舟山港主通道主通航孔桥为主跨 2?550m 的三塔钢箱梁斜拉桥, 桥址区设计基准风速为 42. 3m/ s, 可通航 10 万吨级海轮。 通过对约束条件、 索塔和主梁刚度、 边中塔拉索数量等措施进行研究, 确定了结构整体刚度的保证措施; 通过风洞试验研究, 明确了最大双悬臂抖振控制措施; 为满足结构对 10 万吨级船舶的防撞能力, 采用了双层钢套箱进行防撞消能; 大桥位于东海, 为提升结构耐久性, 浪溅区采用了高性能环氧钢筋, 索塔钢锚梁采用了耐候钢, 主梁内设置了检查车。 通过上述措施, 保证了结构性能。  相似文献   

18.
《轨道交通》2010,(3):41-41
随着轨道交通建设的突飞猛进,装备制造业也迎来了发展的大机遇。作为实现车辆轻量化的重要车体材料。铝型材在轨道交通领域的应用发展引人关注。不过,尽管铝型材目前在轨道交通领域销售火爆.但是对于它未来的发展前景.业界观点并不统一。有人认为铝型材只是昙花一现,将随着高铁建设的告干段落,市场需求量会大减;有人认为铝型材会是未来车体材料发展的主流;也有人认为耐候钢等传统材料并未淘汰.无需使用铝型材。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材质(这里的材质主要指的是高强度的钢材以及各种耐候钢)的不断提高以及包括焊接工艺以及高强螺栓连接等工艺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善,制作架设比较容易的箱型截面得到了很快的发展,钢桥的发展也逐渐的朝着大跨度、轻材质、高强度、美观以及快速施工等方向前进。但是随之而来的就是桥梁加固施工技术的不断深化,文章就针对这个大的背景以及结合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对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系统归纳与剖析了钢桥疲劳研究新进展,总结了钢桥疲劳荷载、疲劳机理、抗疲劳设计方法、疲劳安全监测与评估、疲劳安全维护等方面的创新成果,探讨了钢桥建设与运维面临的技术挑战,展望了钢桥疲劳创新研究发展方向。研究结果表明:(1)已研发的与桥位处交通荷载特征、结构型式、设计使用年限匹配的车辆、列车、温度疲劳荷载模型,推进了长寿命桥梁抗疲劳设计理论的完善;(2)采用车辆-温度耦合疲劳应力的“冲浪”计算模型能够较好反映钢桥实际疲劳损伤度,温度与车辆耦合作用下的疲劳累积损伤度比仅考虑车辆作用时大10%~15%;(3)涌现了物理疲劳试验、数字疲劳试验和原位疲劳试验技术相融合的疲劳机理研究新范式,部分改变了传统疲劳认知,探明了畸变变形比、应力比对畸变疲劳行为与细节疲劳强度的影响规律,发现了实桥拉吊索服役大应力比条件下钢丝疲劳强度骤降现象,揭示了拉吊索钢丝强度等级由1 670 MPa提高到2 060 MPa时钢丝疲劳强度先增大、后下降的客观规律,明确了耐候钢桥细节腐蚀后疲劳强度并未下降的客观事实;(4)全桥多物理场、跨尺度和多概率疲劳孪生模型的构建已逐步实现,促进了数据原生、数据相生和虚实共生的钢桥疲劳元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