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城市路内停车管理战略及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缓解城市停车问题,从公安交通管理角度研究路内停车管理战略。首先探讨路内违章停车对道路交通的影响,并分析问题的根源。提出引导式路内停车管理战略架构,在分析城市路内停车功能定位的基础上,阐述停车管理战略意义和目标。从确定严管区域、合理设置路内停车位、完善停车安全管理设施、强化执法手段和加大处罚力度五个方面提出路内停车管理措施;从加强宣传、增加有效停车位供给、调整城市交通结构和建立停车位电子档案库四个方面提出引导式停车管理配套措施,并探讨相应的战略保障机制。最后,通过杭州市和长沙市实例分析了停车管理战略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
路内停车位挤占道路空间资源,导致道路通行能力降低、交通安全存在隐患。有必要探究设置路内停车位的交通量条件,使整体停车效率最大化。以机非混行条件下的单幅路为研究对象,结合常州市路内停车调查数据,通过VISSIM仿真的方法研究设置路内停车位对路段交通流造成的影响。利用VISSIM建立路内停车模型,设定机动车饱和度为0.1至1.0(步长为0.05)、非机动车饱和度为0.1至1.0(步长为0.1),共模拟190个机非混行场景,分析不同饱和度条件下的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车均延误。参考交通影响评价中的长路段评价方法,选取其中的延误率作为设置路内停车位后路段服务水平的评价指标,提出机非混行路段设置路内停车位的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交通量条件。  相似文献   

3.
老城区老旧小区停车位配建水平普遍较低,合理制定老旧小区停车发展政策与策略是缓解其停车矛盾的根本措施。首先指出南京市老城区老旧小区普遍存在停车位缺额大、大量车辆转移停放至小区外围道路的问题。基于数据分析不同年代建设的小区停车供需的差异化特征。通过对老城区老旧小区停车趋势进行判断,提出综合治理、多元化、市场化的停车发展思路与策略。最后,从机制与政策、规划与建设、运行与管理等方面提出停车发展政策建议,具体包括通过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引导小区建设和改造停车设施;引入交通影响评价制度,针对不同片区确定停车位扩容上限;强化停车秩序管理,以价格杠杆调节停车需求等。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山东省惠民县机动车保有量的不断增长,停车泊位设置规划滞后、停车资源相对短缺所造成的"停车难"问题日益凸显。由此衍生的人行道私设停车场、压盲道停车、私自圈占公共停车位等现象高发,公共停车资源、行人路权一再被侵占,城市静态交通管理混乱,严重影响城市交通秩序。当前,合理整治人行道私设停车场问题,释放城市公共停车资源,切实解决城市停车难,成为交通管理部门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朱勋  刘晖 《城市交通》2010,8(6):44-48
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现有停车设施利用率、增加停车泊位以缓解停车难的现状,是许多城市面临的问题。在对宁波市镇海老城停车设施使用情况调查和现状停车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停车设施"免费、分享、共享"的措施:取消城区内部分公共停车场收费并加强占道停车管理,以控制违法停车和增加现有公共停车场的利用率;中心城区内以公共建筑为主的新建地块在满足停车配建指标要求的基础上,应对外"分享"一定数量的停车位,并在项目设计方案审查、竣工验收中予以确认;居住区与公共建筑共享停车泊位。实践表明,实施停车建设管理新措施后,有效提高了停车泊位利用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镇海老城停车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为了寻求有效的路内停车管理策略,以避免路内停车对出行的过度影响,分析了路内停车位的空间比例、路内停车泊位周转率以及路内停车后的步行距离三个因素对行程时间的影响程度,建立了路内停车影响下的行程时间模型。数值算例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发现路内停车对车辆行程时间的影响显著。最后,在此基础上给出了路内停车管理的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7.
《城市交通》1999,(3):9-9
商业中心区往往也是交通高度以拥挤的地区,因此通过对机动车停车需求进行控制可以有效地限制进出这些地区的机动车出行量。这些措施包括定额分配停车位数量、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城市市民以通勤为目的的出行行为及其关键影响因素,设计 SP( stated preference)出行意向问卷调 查表,通过细致的调查获取不同出行情境下市民的出行方式选择数据。 建立出行方式选择的无序多分类 logistic 回归模型,解析城市停车管理措施对市民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程度。 结果表明,工作单位是否配备停车位和停车 费对市民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显著。 与工作单位未配备停车位的情况相比,工作单位配备停车位时市民更倾向于 选择私家车出行;而随着停车费的提高,市民选择私家车出行的比例逐渐减少,选择地铁和公交出行的比例逐渐增 加。 研究结论可为城市停车管理措施制订提供理论支持,也可应用于城市停车规划与管理、停车收费定价及效果 评价上  相似文献   

9.
停车者在到达目的地后可能以低速寻找路内停车位,这种巡航行为不仅造成交通拥堵,还增加了能源消耗和环境负担.基于停车者停车选择行为,综合分析停车持续时间、停车后到达目的地的步行时间及停车费用等因素的关系,并且考虑时间价值的影响,建立了路内巡航停车行为模型.模型以停车选择过程的时间价值为基础,定量化描述停车价格对路内停车巡航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停车价格对调节巡航时间具有杠杆作用,非工作出行的巡航时间要长于工作出行.模型有助于解析影响巡航停车行为的关键决策变量,利用变量间的相关关系实现停车价格的优化调整,从而引导停车选择行为实现路内停车与路外停车的平衡.  相似文献   

10.
路上停车场规划及设计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国雄  余潜 《城市交通》2004,2(2):19-21
我国城市中心区高停车需求与有限的停车泊位供给是一对矛盾,而充分利用道路时空资源设置路边和路内停车泊位是一种比较有效的解决方法.本文首先从城市总体规划与停车需求预测的层面上系统地提出了路上停车路段的规划与确定流程的框架;而后,针对路上停车对动态交通的影响并结合国外研究成果论述了路上停车泊位的设置条件;最后,从城市路上停车设计实践出发,提出了几种比较典型的路上停车泊位设计型式.尽管合理设置泊位能够缓解停车供需矛盾,但本文同时也认为,规范交通管理对于提高停车效率是至关重要的.在城市还处于高速发展期的时候,一方面要挖掘现有道路资源的潜力,另一方面,适度实行停车需求管理措施仍然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诱导后即有完整停车信息下的多项logit停车选择模型,其中共有4个停车场属性的影响因素;构建了诱导前即无停车信息下的停车选择模型,包括停车寻泊路径选择的logit概率模型和把不确定信息下转化为不完美信息的停车场选择方法。在此基础上对一个算例进行了模拟分析,得到了诱导前和诱导后各路段上的车辆数、各停车场的车位利用率以及排队等待入库的车辆数。  相似文献   

12.
结合城市中心区的土地利用与功能布局,探讨了中心区内停车设施供应与需求的时间、空间不均衡关系。根据不同用地停车设施使用特征,建立了基于土地利用的动态停车泊位需求模型,描述了不同功能建筑物停车需求的时间变化规律。根据停车需求的差异性,提出了互补型用地功能区停车泊位优化整合方法,该方法在不增加停车泊位总量的情况下可提高单个泊位的使用效率,有利于缓解城市中心区停车资源紧张状况。  相似文献   

13.
智能停车诱导系统的设计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城市的机动车数量不断增加,对停车设施的需求不断增加,如何提高停车设施的利用率成为解决停车问题的一个有效的办法.基于ITS系统的发展,运用智能停车诱导系统将能有效的提高停车设施的利用率,并能减少车辆停车时的无谓绕行,缓解交通拥堵.本文结合设计经验对智能停车诱导系统的设计和实际应用进行了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4.
现有研究没有将公交站场选址和线路车辆停放调度作为一个整体,无法发挥整个公交系统的最大效率.针对此缺陷,根据不同线路的首末站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停车需求不平衡性,综合考虑车场能力、建设成本和最大里程等现实因素,以极小化所有公交车的行驶里程为目标,建立一种公交站场选址布局优化模型,确定站场的最佳位置和泊位数,将各线路的所有车辆安排至相应站场.根据问题特征,设计求解该问题的两阶段启发式算法,给出了具体求解流程,并分析其计算复杂性.最后,结合一个算例,计算最佳的公交站场选址方案,分析参数灵敏性对其布局的影响程度,从而验证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诱导后即有完整停车信息下的多项logit停车选择模型,其中共有4个停车场属性的影响因素;构建了诱导前即无停车信息下的停车选择模型,包括停车寻泊路径选择的logit概率模型和把不确定信息下转化为不完美信息的停车场选择方法。在此基础上对一个算例进行了模拟分析,得到了诱导前和诱导后各路段上的车辆数、各停车场的车位利用率以及排队等待入库的车辆数。  相似文献   

16.
通过实地调查数据和对红谷滩停车现状进行分析,结合南昌市总体规划、红谷滩交通发展战略等研究成果,对现有停车生成率模型进行修正,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建立了合理的建筑物停车需求预测模型,制定了适合红谷滩实际情况的停车配建指标,其次对每个小区、每个地块的2020年所需停车泊位进行了预测和规划.最后,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政策和建...  相似文献   

17.
针对停车需求给定条件下的停车设施选择问题,建立了描述停车设施选择和出行路线选择行为的双层规划模型,并基于在部分增广乘子法中嵌套Frank-Wolfe算法的思路设计了求解模型的有效算法.上层模型在满足停车需求和设施停放车辆数有限条件下,力图最小化实际停车需求分布与期望分布间的差异.下层模型假设出行者路线选择行为遵循用户均衡原则.上下层模型通过设施选择概率函数实现有效关联.部分增广乘子法中嵌套Frank-Wolfe 算法求解上层模型可以有效利用上层模型的单纯形式约束特征.算例分析验证了新模型与算法的有效性.研究结论拓展了现有理论的应用场景,为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建模分析思路.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城市小汽车保有量的迅猛增长,有限的停车设施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停车需求.鉴于此,提出了停车资源共享的方法来缓解供需矛盾.通过分析配建停车设施、路内停车设施及路外公共停车设施的服务特点及三者之间的关系,综合考虑停车需求时空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及管理中挖潜的必要性,理清了停车资源共享实施的四个方面:单个建筑物范围内停车资源的规范化和挖潜、相邻建筑物间配建停车位的共享、路内停车资源的利用和路外公共停车场的建设,由此提出基于共享理念的停车资源配置框架体系,分别从现状调查、停车供需矛盾分析、方案配置以及预测模型等方面对停车资源共享配置理念进行了全面阐述,并结合实际算例对停车共享效率进行了分析评价,为解决我国停车问题提供了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定点停靠公交的服务效率与停靠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多线路公交站,为规范乘车秩序,实现乘客排队候乘车,需要公交车在公交站内各指定位置进行停靠,即定点停靠。但是现实中定点停靠措施使公交车出现排队拥堵的频率大为增加。鉴于此,首先根据排队论建立了定点停靠公交站排队模型(c_M/M/1型)与自由停靠公交站排队模型(M/M/c型),通过服务指标的比较探讨出现此现象的理论原因;其次,运用排队概率方法建立公交站合理停车位数量的计算模型,并在综合考虑公交车到达频率、平均停靠时间以及可忍受排队概率等因素的基础上.计算两种类型公交车站的合理停车位数量。研究得出,在公交车平均到达率与平均停靠时间不变的情况下,实施定点停靠措施后.公交车站的服务效率会降低,对停车泊位的需求会增加。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城市停车供需矛盾问题,使停车设施分布相对合理,提出最大限度地满足停车设施使用者、投资者、管理者三方效益最优的停车选址优化模型。建立综合考虑使用者的出行效益、投资者投资利润率与管理者区域服务水平的多目标约束模型,采用交叉概率和变异概率的自适应调整公式来优化基本遗传算法并求解该模型,给出模型求解过程。最后,经实例分析,得出规划区域内最优公共停车场建设个数、各停车场的具体位置以及泊位数,验证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