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王双才  郭广世 《公路》1995,(10):20-25
呼包高速公路空心板梁预制场,采用了四横梁整体式张拉、放张、龙门吊移梁的预应力张拉台座,台座长85m,宽10.5m,设有5条生产线,月生产能力达90片梁。  相似文献   

2.
重庆机场专用快速路工程南段寸滩长江大桥为主跨880m的钢箱梁单跨双塔悬索桥,桥塔塔柱为门式框架结构,两塔柱竖直布置,上、中、下横梁均为预应力混凝土单箱单室结构,跨度大,荷载重,距地面高。桥塔采用塔梁异步施工,横梁采用无落地式钢构托架法施工,利用1套横梁钢构托架,按照下、上、中横梁的施工顺序,对3道横梁进行施工。在桥塔横梁施工过程中重点对横梁施工托架提升及下放、横梁施工托架预压、槽口区应力、塔梁结合面应力、桥塔塔柱线形和横梁应力等进行控制,采取了托架提升下放时设置钢绞线锚固、千斤顶张拉钢绞线实现托架预压、钢靴开槽处布置加筋网、塔梁结合面设置键槽、横梁距塔柱1m范围内采用微膨胀混凝土等措施。通过MIDAS Civil软件建模分析横梁施工过程,结果表明横梁结构安全,线形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3.
连续曲线箱梁桥端横梁裂缝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ANSYS有限元块体单元来模拟某连续曲线箱梁桥的端横梁,对其在施工期间产生裂缝的原因进行分析计算。计算表明端横梁开槽使截面削弱是导致裂缝的主要原因,成桥封锚后拉应力明显减小,裂缝情况得到很大改善。成桥后的端横梁静载试验表明,在活载作用下典型裂缝的长度和宽度都没有明显的增加。因此,在设计中有必要针对开槽的端横梁预应力张拉工况进行应力验算。  相似文献   

4.
以某高速公路T梁预制移动台座智能集成化工厂为例,比较传统与智能集成化预制场两者差异,在此基础上说明其在自行式液压模板施工、恒温蒸养养生、预应力分次张拉等关键工艺与质量的控制,结果表明通过集成化生产的梁体钢筋保护层厚度、色泽、混凝土强度、预应力张拉力均达到理想的质量效果,最后对智能集成化工厂的T梁生产成本与控制与生产规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高占武  郭常春 《公路》1996,(1):5-10
济表高速公路大沽河特大桥30m工形组合梁采用“早阶段阶段应力”即大梁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施加部分预应力后吊梁至存梁台座上,养生后再进行第二次张拉,这种工艺不仅缩短了生产周期,还可以提高钢束的永存预应力。  相似文献   

6.
张炜  魏明光 《上海公路》2023,(4):97-100+210
目前我国的装配式T形梁桥除了设置端横梁外,一般还设置中横梁。然而中横梁的设置,不仅会增加梁体预制的复杂度,还会增加现场装配的难度和时间。在工业化建造和快速化施工的背景下,取消中横梁已成为趋势。但装配式双T梁作为开口构件,其扭转性能弱于闭口截面梁,取消中横梁,可能会对梁端支点产生不利影响。现采用空间有限元法,对无中横梁的先张法预应力双T梁桥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并与增设一道中横梁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通过合理的设计,在取消中横梁后,双T梁桥的各项力学指标能够满足规范要求,有很好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相似文献   

7.
井源 《公路交通科技》2013,(4):182-185,216
广东江番高速公路与高压电塔部分共线段因受外界因素限制,下部采用倒T大悬臂盖梁结构(以下简称大悬臂盖梁),此结构既满足了高压电塔桩基与桥梁桩基最小桩间净距的要求,同时能满足中山市北二环在桥下共线并行的要求。大悬臂盖梁标准悬臂尺寸11.325m,最大悬臂尺寸达12.654m,超过此悬臂尺寸盖梁额外增加了辅助墩。施工过程中预应力钢束须分多批次张拉,对于加设辅助墩的盖梁尤其注意避免负反力的出现。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30m预应力空心板梁预制张拉工艺在国道107线上的牧野大桥的应用情况。阐述了空心板梁的施工难点、预制板梁的台座形式的选择和预应力张拉体系的设计。  相似文献   

9.
该文结合上海市闵行区浦江镇公共交通配套土建工程中U型梁后张法预应力张拉施工,针对U型梁的结构特点,对U型梁预应力张拉施工的工艺控制措施进行探讨,并提出了一些优化的张拉操作和应力控制的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钢绞线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张拉工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钢绞线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张拉工艺苏州市公路管理处姜继强钢绞线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是一种适用于各种桥梁工程的通用构件。其生产过程中张拉钢绞线的工艺尤为重要。生产中我们采用江西新华金属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低松驰钢绞线,其直径为12.7mm,截面...  相似文献   

11.
文章重点介绍了50m先张T梁张拉台座的设计,具体从抗拔桩、反力梁及牛腿、张拉钢横梁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计算,并已经过实践证明:设计合理、经济、安全、实用。  相似文献   

12.
塔梁固结体系斜拉桥结构刚度大,但斜拉桥索塔巨大刚度对于索塔下横梁内预应力钢筋的张拉将产生不利影响,导致下横梁内预应力储备不足,对结构后期受力很不利.该文运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索塔下横梁预应力张拉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说明索塔刚度对下横梁预应力施加效果的影响程度,并提出了若干改进下横梁内预应力钢筋张拉效果的方法,以供类似桥梁设计和施工时参考.  相似文献   

13.
塔梁固结体系斜拉桥结构刚度大,但斜拉桥桥塔巨大刚度对于桥塔下横梁内预应力钢筋的张拉将产生不利影响,导致下横梁内预应力储备不足,对结构后期受力很不利。运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桥塔下横梁预应力张拉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说明桥塔刚度对下横梁预应力施加效果的影响程度,并提出了若干改进下横梁内预应力钢筋张拉效果的的方法,以供类似桥梁设计和施工时参考。  相似文献   

14.
D型施工便梁的最大优点是桥涵施工时可保证既有铁路的通车条件,缺点是受铁路线间距制约。为保证既有铁路的通车条件,在线间距过小时需要对便梁进行改造设计。通过对既有施工便梁上的牛腿S12进行更换,换装成S3构件,减小了钢轨顶到施工梁顶的距离,满足了铁路建筑限界的要求。为了满足改造后便梁结构刚度及稳定性要求,特在纵梁两端、L/4、L/2、3L/4处增加5道横梁,采取局部加厚横梁梁端下翼板尺寸的方法满足横梁的强度要求。通过建立便梁空间杆系有限元模型、实体有限元模型,对施工过程中的最不利工况进行仿真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改造后的D型施工便梁结构能够满足列车通过时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目前国内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计算方法较多,在公路桥梁设计方面有采用“名义拉应力法”的。所谓“名义拉应力”是把开裂截面当作不开裂匀质截面来计算而得出的截面最大拉应力。此应力非构件的真实应力,故名曰“名义拉应力”。我国公路桥梁设计研究部门,通过了一系列试验,列出了裂缝宽度与名义拉应力的关系,并已纳入我国预应力混凝土协会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委员会编写组所编写的“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建议(以下简称“设  相似文献   

16.
以公路35 m折线配筋先张梁为工程背景,介绍了弯起器、先张法长线台座和短线台座的设计、应用和比较,预应力筋张拉和放张工艺研究和实施。通过施工和试验表明,中、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折线配筋先张法施工技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以一座公路混凝土槽形梁跨线桥为背景,研究了公路混凝土槽形梁横向加劲行车道板和端横梁的设计计算方法,针对边梁纵向预应力钢束可能引起的梁端附近行车道板中较大横向拉应力,提出了相应地设计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为保证带外伸横梁的异形岔道梁桥抗倾覆稳定性,结合某工程实例综合采用了设置外伸横梁等4项构造措施。采用Midas Civil 2021建立了全桥梁格模型与全桥板单元模型并进行分析对比,分析了桥跨结构的倾覆破坏机理,提出了实用抗倾覆计算方法。研究表明:梁格法对此类桥梁的计算精度可以满足工程应用的要求;外伸横梁与B岔道根部弯曲破坏失效是桥梁倾覆的最终阶段和前提条件;外伸横梁越短,提供的抗倾覆力矩越大。本次设计采用的4项构造措施均可有效提高结构抗倾覆稳定性,安全系数为10.1,大于2.5,满足规范要求,可为同类桥梁抗倾覆优化设计(如减小外伸横梁根数、调整外伸横梁结构尺寸等)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32.6m全预应力后张法分片式简支T梁因其制作方便、施工进度快等优点在铁路桥涵中广范围使用。某组梁在预应力张拉后即在其端部相同位置出现贯穿其端部截面的裂缝。端部是锚固区布置的集中区域,锚下混凝土处于空间三维应力状态,受力十分复杂。该文通过三维空间ANSYS有限元实体模型,发现该组T梁的设计存在局部拉应力过大的现象,这也是其端部断面开裂的主要原因。为了在以后的设计中避免该问题的出现,该文总结了锚固区布置对该梁梁端局部应力影响规律,提出了改锚固区布置的方法及减小该梁端部易出现裂缝部位应力的措施,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可靠,所得结论和建议可供同类结构设计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预加力对预应力混凝土梁桥开裂梁体刚度效应的影响,以公路桥梁中常用的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和T梁为研究对象,基于设计规范中开裂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刚度计算原理,采用统计分析、室内试验梁和实桥试验相结合方法,分析开裂预应力混凝土梁受拉区预压应力与梁体短期抗弯刚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小箱梁和T梁受拉区混凝土开裂后,随预加力在受拉区混凝土所产生预压应力的增大,开裂梁体短期抗弯刚度提高;对于开裂预应力混凝土梁桥,采用增设体外预应力钢束的加固方法进行加固,可以有效地提高梁体短期抗弯刚度,较好地抑制梁体受力裂缝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