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明确隧道出口与立交小间距路段事故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根据浙江省21处典型路段的319起事故统计数据,从事故发生天气、时间、路段特征、交通因素等方面选择8个不同的自变量,结合有序Logit模型,分析这些不同因素对交通事故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晴天对应的绝对事故率最高;伤亡事故在05:00—07:00及10:00—12:00高发;事故主要发生在隧道出口与渐变段起点间及出口三角端端部;尾随相撞和撞固定物为事故最主要的形态;事故发生天气、事故发生时段、隧道立交净距3个自变量对事故严重程度有显著影响,且影响大小排序为隧道立交净距、事故发生天气、事故发生时段。通过对模型的预测准确度进行分析,建立的回归模型能较好地表征实际的事故情况。 相似文献
2.
3.
以驾驶员隧道出口明适应距离为基础,仅考虑立交出口识别距离及完整认读标志等因素,简析不同车道数及设计速度工况下隧道与互通式立交出口的最小间距论证.同时以温州235国道金北斗至牛栏岗段改建工程松树岗隧道及其互通式立交出口为工程依托,对松树岗隧道出口与互通式立交出口设计间距进行检查,并针对工程实际情况提出相应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4.
以驾驶员隧道出口"明适应"距离为基础,仅考虑立交出口识别距离及完整认读标志等因素,简析不同车道数及设计速度工况下隧道与互通式立交出口的最小间距论证.同时以温州235国道金北斗至牛栏岗段改建工程松树岗隧道及其互通式立交出口为工程依托,对松树岗隧道出口与互通式立交出口设计间距进行检查,并针对工程实际情况提出相应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5.
6.
近隧道的互通式立交多存在于山区地形困难路段,其设计需要拓展思路,采用灵活性设计。文中结合工程实践,探讨隧道影响下的互通式立交方案设计,提出设计思路及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7.
8.
9.
10.
11.
公路互通式立交方案综合评价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层次分析和模糊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立交方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立交方案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对各指标的量化方法和权重的重新分配问题进行了研究,开发出了一套立交方案综合评价程序系统。 相似文献
12.
该文分析了交通量、互通式立交相邻侧构造、交织段、司机驾驶、交通标志布置以及经济、地区7个因素对互通式立交间距的影响。根据立交间距的定义,采用匝道切线长和变速车道长度确定构造长度;采用车道变换模型、交通标志布置以及满足主线无交织运行的距离确定立交净距。最后,提出了主线设计速度80 km/h的互通式立交最小间距。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广深高速公路厚街互通改造的前、后三个方案进行比较、分析和修改,阐述对互通式立交整体改造要注意的问题和对地方规划及交通造成的影响,总结了改造方案设计过程中的实践经验,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4.
通过地下立交与地面立交不同行车环境的比较,总结了地下立交的特点及影响其选型的因素,进而对几种较为典型的立交形式的特点、运用范围及应用于地下立交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探讨了适合于大型地下互通式立交的形式。 相似文献
15.
山区高速公路小型互通式立交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琼 《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12,29(12):98-100
在山区地形复杂和交通量小的条件下,遵循安全、环保、经济、灵活和少占耕地的设计原则,在总结以住设计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应山区高速公路特点的小型互通式立交形式,并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如何选择适当的小型互通式立交方案。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随着中国高速公路网的逐步形成,设置的互通式立交越来越多,而地形复杂地段通道资源极其稀缺宝贵,互通立交建设的条件也进一步复杂和困难。该文依托连(云港)—霍(尔果斯)高速公路与焦(作)—桐(柏)高速公路交叉处巩义枢纽互通式立交的方案研究实践,介绍了在复杂地形条件下设置互通式立交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结合连霍高速公路兰考至刘江段主线改扩建工程,研究兰考西枢纽互通式立交改扩建方案,提出了主线单侧加宽、分离式路基、先匝道分流后分离式路基、主线扩容匝道分流后分离式路基等枢纽互通式立交改扩建方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