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饱和粉土地基液化特性的振动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京沪高速铁路徐州段饱和粉土进行了仿真振动试验。得出了液化前后地基内不同深度、位置超静孔隙水压力的变化规律。根据地基冒水、两侧隆起、路堤沉降等现象,分析了饱和粉土地基的液化机理。  相似文献   

2.
利用大型堆叠式剪切变形模型箱,进行了饱和粉土地基碎石桩桩网结构加固和CFG桩桩网结构加固的振动台模型试验,结果表明,碎石桩桩网结构加固饱和粉土地基较CFG桩桩网结构加固地基更能有效提高地基的抗液化性能。  相似文献   

3.
杜能胜 《路基工程》2019,(4):195-201
针对杭州地铁1号线秋涛路站—城站盾构区间,下穿杭州市城站火车站277 m范围内铁路设施的施工实际,在分析水文地质条件、粉土粉砂质地层以及既有运营铁路保护要求等因素基础上,通过采用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控制措施、施工要求等,成功完成了下穿铁路施工。保证了既有铁路运营安全,很好地控制了安全质量风险,为工程优质、高效、安全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4.
黄土液化是黄土地区的三大典型震害之一。针对海原大地震诱发的固原市石碑塬大规模低角度滑坡,基于室内饱和黄土的动力学试验,研究了此处饱和黄土的一系列液化特征和其孔压与应变的增长发展规律,及其围压和所受动应力对孔压发展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饱和黄土的液化应力比随动应力循环次数的增长逐渐减小,且饱和黄土一旦发生液化,其强度迅速丧失。动荷载作用下,击实试样的轴应变在2 %之前,孔压匀速增长,轴应变增长缓慢;轴应变达2 %以后,动应力开始有部分消减,轴应变开始加速增长,故2 %应变可视为击实试样液化的一个结构强度临界  相似文献   

5.
饱和粉土地层在地震作用下可能因地基液化而发生破坏。该文采用三维有限差分程序FLAC3D(Fast Lagrang-ian Analysis of Continua)对碎石桩加固的液化粉土地基进行数值模拟,采用动力和流体的流固耦合理论分析了振动过程中土体孔隙水压力的产生、扩散与消散,得到碎石桩加固液化地基土模型的抗液化效果。经数值分析,证实了碎石桩具有显著的排水效果。该方法能较好地模拟可液化土的动力特性,为液化场地土-结构相互作用体系动力分析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盾构隧道穿越液化地基上浮振动台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地铁线路不断增加,可能出现盾构隧道穿越液化地层的现象。一旦发生地震,盾构隧道存在上浮破坏的潜在风险。为深入研究盾构隧道周边液化地层的动力响应,针对相同密实度砂土在3种不同峰值加速度作用下开展室内振动台试验,分析土体中超静孔压的发展特性和隧道上浮规律。结果表明: 1)砂土液化最先发生在地表及浅层土体处,随着深度增加砂土液化程度逐渐降低,即增加隧道埋深有利于降低隧道液化程度。2)模型试验揭示盾构隧道的上浮机制,即使液化地基未完全液化,当超静孔隙水压力引起的上浮力大于隧道残余上覆有效土压力与隧道重力之和时,隧道将出现上浮。设计时可从消除液化地基和增加隧道重力2个方面入手,提高盾构隧道的抗上浮能力,确保隧道结构在地震时的安全。  相似文献   

7.
碎石桩复合地基抗液化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碎石桩复合地基抗液化效用逐一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加密效用为主且综合考虑碎石桩复合地基的排水和减震效用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8.
对苏北地区典型的粉土进行试验研究,分析了饱和粉土的孔压发展规律和液化特性。探讨了不同因素对粉土液化特性的影响和变化规律,并对粉土和砂土的孔压变化规律进行了对比,得出粘粒含量越多粉土的液化势越高的结果;两者在施加循环应力后,孔压的的变化呈不同的发展趋势;同时提出了粉土孔压数值模型。  相似文献   

9.
李能  卿三惠 《路基工程》2012,(4):140-143
结合玉蒙铁路工程设计实例,提出了系统的液化地基路堤加固处理的设计流程,将液化地基土的动态特性试验和数值模拟纳入流程中,并形成一个反馈模式。经实际工程证实,这种模式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和可靠的。  相似文献   

10.
福银高速公路宁夏境同心~固原段路线在K126+750~K128+950经过当地称为塌山的地段,是1920年12月16日宁夏海原8.5级大地震造成的破坏区。区域内地势起伏不平,地表松疏,地形紊乱,公路路基两侧的排水十分困难,是重点地质处治段落。经过多方案比较,设计采用碎石挤密桩对液化粉土地基进行处理。施工过程显示该方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该段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状况稳定,采用碎石挤密桩处理液化粉土地基取得了显著工程效果。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一通过沉泥/砾石地层、覆盖不及隧道开挖宽度、地表存有迳流水路与水池的隧道施工案例,应用管幂工法配合化学灌浆进行先撑保护,抑低隧道开挖扰动,固结沉泥兼收阻水功效,有效达成开挖面保护,进而快速开挖、顺利支撑的成功经验,探讨沉泥/砾石层浅覆盖地层的隧道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2.
包鹤立  姜弘  潘伟强 《隧道建设》2022,42(Z1):232-237
为解决矩形盾构隧道管片排版拟合任意空间设计曲线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矩形盾构隧道准通用环管片排版技术,采用2种管片形成4种不同姿态拟合平竖设计曲线。利用Visual Lisp语言编制矩形盾构隧道准通用环管片排版程序,在一个500 m小转弯半径工程案例中进行管片预排版并验证其可行性。结果表明: 1)2种管片类型的数量大致相等; 2)拟合后的隧道平曲线与理论平曲线最大偏差为16.6 mm,竖曲线最大偏差为13.2 mm,满足相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3.
张士民 《隧道建设》2009,29(4):451-454,479
小断面泥水加压平衡盾构适合于在含水量较高的软弱地层中施工,尤其是在穿江、过海、城市地下管道工程中应用较多。南京云锦路电缆隧道工程下穿新建成的云锦路,邻近有诸多楼房、管线,不可避免地存在许多工程建设风险。为减少对城市建筑物、构筑物的干扰,对盾构的试掘进技术、泥浆配比、掘进参数的选择、出渣量、掘进方向控制等掘进技术进行了研究总结,并针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找到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南京某污水隧道工程采用直径2.8 m的泥浓式盾构,在穿越秦淮河下粉质黏土、风化粉砂质泥岩等软弱复合地层时,面临小竖井盾构始发、小半径曲线转弯、岸坡既有桩基拔除等难题,是目前中国典型的城区复杂条件下的微型盾构隧道工程。针对工程面临的技术难点,结合现场具体施工情况,采用筛分-压滤相结合的浓泥浆处理技术,解决了大量废弃泥浆处理问题,形成了小竖井盾构先推后盾分体始发、基于双主动铰接的小半径曲线转弯、旋转钻机配合套管钻头的桩基拔除等关键技术,提出了MMA底漆-瓷釉面涂的内壁防腐方案,可为今后类似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段春明 《中外公路》2021,41(1):154-158
以富水砂砾层某城市下沉式隧道深基坑临近河道施工工程为背景,借助FLAC3D软件建立深基坑三维数值计算模型,研究河道不同水位作用下深基坑围护结构稳定性变化规律,并研究深基坑坑外加固措施对基坑围护结构稳定性的控制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富水砂砾层下地下水位变化对深基坑围护结构稳定性影响显著,地层未加固时深基坑施工安全水位宜控制...  相似文献   

16.
深圳地铁三号线老晒区间隧道重叠段,房屋密集(多为6~8层筏板基础、扩大基础),两区间隧道最小净距仅1.6m,房屋基底与隧道最小净距仅4m.为保证地表房屋的使用安全性,建立了老晒区间盾构重叠隧道近接地表建筑物沉降控制标准,并根据计算结果优化了盾构隧道施工参数,制定了加固方案.通过应用,有效地控制了盾构重叠隧道施工对近接地...  相似文献   

17.
姚占虎  陈方伟  陈郁 《隧道建设》2015,35(2):185-190
针对目前大直径盾构在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江河湖海底部等不利环境下,排除盾构故障、清理障碍开舱方法的缺陷,提出盾构压气条件下饱和法开舱作业技术。先根据地质勘查报告了解本次盾构停机区域的地质情况,再在介绍饱和法开舱作业原理的基础上介绍掌子面压力计算、闭气泥膜的形成、饱和法盾构开舱设备及其开舱技术工艺流程等。通过工程实际应用可以得出:饱和法开舱作业可成功处理施工中遇到无法采用常规方式进行的停机检查或刀具更换等作业的施工难题,提高盾构对复杂地层的适应性,并拓宽盾构的应用范畴。  相似文献   

18.
刘坤鹏  管泽英 《隧道建设》2006,26(4):61-63,67
饱和粉细砂地层施工中易产生流沙、管涌等现象,并且有高灵敏度、触变特性,在动力作用下,极易造成土体破坏,所以若施工不当,极易造成沉降过大或塌方现象,主要介绍了杭州市解放路饱和粉细砂层基坑开挖和支护技术。  相似文献   

19.
结合南京地铁10号线大直径泥水盾构修建工程,阐述了目前隧道施工洞内常用的有轨和无轨两种主要运输方式。从运输效率、灵活性和经济性等三个方面分析了有轨运输和无轨运输各自的优缺点,通过对比证明:南京地铁10号线为单洞双线隧道,运输的空间极为有限,选择无轨洞内运输方式更高效、更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