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城市公共交通》2008,(5):42-42
3月24日11时55分,希腊总统帕普利亚斯抵达采集仪式现场。12时,圣火采集仪式开始。首先是奏奥运会会歌,升奥运会会旗;奏中国国歌,升中国国旗;奏希腊国歌,升希腊国旗;然后是奥林匹亚市长艾东尼斯、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希腊奥组委主席克里亚库、北京奥组委主席刘淇分别致辞。希腊奥组委主席将把具有纪念意义的火种罐赠送给北京奥组委主席刘淇。  相似文献   

2.
关于自行车出行的几个相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自行车交通现状的描述,提出了自行车交通的特点以度自行车出行特征,最后根据自行车车流的形态建立自行车车流模型,应用自行车车流模型建立计算自行车通行能力模型,同时根据实地观测数据来标定模型中的各项参数。  相似文献   

3.
自行车交通具有机动灵活、准时性高、低碳环保等特性,是完成人们公交出行"最后一公里"的主要方式。通过研究国内外其他城市公共自行车运营状况,总结发展经验,归纳公共自行车主要运营模式,并从政府、企业等角度分析各模式优缺点,为将来各城市选择公共自行车运营模式提供参考,更好地促进公共自行车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安桂江 《交通标准化》2010,(18):141-145
在编制自行车网络系统规划时,应根据不同道路所处的区位、特点采取恰当的控制方案,对于促进城市机非分流交通系统的实现、提高城市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和改善城市环境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公共自行车文献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公共自行车系统进行总体概述,并针对相关文献进行批判性检验。基于以往同行评议文献及灰色文献,对与公共自行车系统影响相关的认知缺陷进行分析。当前亟须针对全球公共自行车研究进行评估,该综述旨在更好地了解及加强当前和未来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实施效率。越来越多的研究聚焦于公共自行车系统,主要议题集中在以下方面。首先,公共自行车使用者认为方便性和低支出是注册并使用该系统的重要原因。其次,与固有观念相反,公共自行车系统用户比非用户更倾向于拥有和使用私人自行车。第三,当法律强制要求佩戴头盔时,公共自行车使用者比私人自行车使用者更不愿佩戴头盔。最后,从更重要的可持续交通角度而言,大量公共自行车系统使用者选择该方式取代可持续交通方式而非小汽车出行方式。  相似文献   

6.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提出要建设步行和自行车友好城市。为明确自行车友好城市的要求和标准,本文通过借鉴产品评价的方法,利用Kano模型,从自行车车辆性能、骑行环境、停车环境、交通管理4个方面进行问卷调查和分析,得到了自行车友好城市建设中的必备需求、期望需求、魅力需求、无差异需求。  相似文献   

7.
中山市公共自行车项目于2011年起分期建设和投放使用,有效解决了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对交通出行品质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共享自行车的出现从技术上更好地满足了市民的品质出行需求,具有很好的使用体验感,从而形成对公共自行车的竞争优势。然而共享自行车因资本风投引发无序竞争、缺乏监管、罔顾社会效益等弊端,逐步成为各城市管理亟需解决的难题。公共自行车和共享自行车如何优势互补,实现转型发展,成为各地城市绿色健康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针对以上问题,以中山公共自行车项目为例进行系统分析,并结合实际研究提出转型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8.
公共自行车近期文献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供公共自行车服务的城市数量快速发展,从20世纪90年代末屈指可数发展到如今超过800个。通过综述近期公共自行车文献,总结公共自行车研究领域的若干议题。便捷性是出行者使用公共自行车的主要动机。省钱是促使低收入群体使用的原因,与停放站间距离是预测会员数量的重要指标。在一些国家,只有不到半数会员每月使用率少于一次。男性使用率高于女性,但性别失衡情况并未如私人自行车那样显著(至少在自行车使用率低的国家)。年会员最普遍的出行目的是通勤。与私人自行车使用者相比,公共自行车使用者不常佩戴头盔,但在法律强制佩戴头盔的国家,其使用水平则受到影响。公共自行车使用者相比私人自行车使用者不易受伤。未来发展方向包括电动自行车集成、GPS全球定位系统、无停放站系统和改进的公共交通一体化。指出应开展更多研究量化公共自行车在出行方式选择、尾气排放、拥堵和健康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北京市公共自行车处于发展模式决策的关键时期,亟须明确合理的发展定位,以适度控制规模,引导并协调好与其他交通方式的关系。从北京市公共自行车的发展现状与问题入手,分析公共自行车的准公共产品属性及其与现有交通系统的关系。明确北京市公共自行车的发展定位,即私人自行车交通的有效补充、发展自行车交通的重要环节、倡导绿色出行的重要手段。北京市应明确公共自行车的公益性定位,将公共自行车纳入公共交通体系,作为大容量公共交通的延伸和补充,使之成为解决公共交通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余洋 《广东交通》2010,(5):18-18
10月9日上午9时,第十六届亚运会圣火火种采集仪式在北京居庸关长城北关的一号烽火台上举行。10时,采集仪式正式开始,首先是奏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然后奏亚奥理事会会歌。简短的致辞仪式后,10时15分左右,在优美乐声的伴奏下,16名身穿白色长裙,面带微笑,显得神圣、典雅和端庄的少女与采火圣女康辰晨一起,列队整齐地从二号烽火台缓步走进一号烽台的采火现场。  相似文献   

11.
在城市化、机动化背景下,科学合理地规划自行车交通系统有利于引导居民出行观念转变和城市交通结构良性发展.在总结中小城市自行车交通现状问题的基础上,以常德市获批第二批国家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建设示范城市为契机,对其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进行研究,从自行车通道、公共停车场和公共自行车系统几方面对中小城市自行车交通系统的规划思路和体系进行总结,并对相关设计指引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12.
从20世纪80年代第一辆电瓶助力自行车发明以来,到今天高科技电动自行车的迅速发展,电动自行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但由于早期的电动自行车是以电瓶为动力,体积较大,续航能力短,有噪声,再加上当时摩托车的迅速发展,使得电动自行车只能在夹缝中生存。直到90年代电动自行车在中国的拥有量还不到3万辆,并且其中绝大多数是非正规厂家生产,而是由个人在原有自行车的基础上改造而成。但自90年代新型电动自行车问世后,电动自行车才有了较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基于交通信息负荷量和交通信息变化的非机动车骑行过程,分析了骑行行为的安全性.针对不同的交通信息负荷量下非机动车骑行者的骑行行为,从骑行的安全感和舒适度出发,借助交通行为分析理论,设计了非机动车行车实验的研究方法,通过对比实验研究,分析了非机动车的速度和加速度特点,并根据自行车速度不稳定、波动频率高,而电动自行车速度相对稳定,但速度高、加速度大的特点,得出电动自行车安全性差的结论,验证了实验方法的可行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15.
<正>1887年台湾省首任巡抚刘铭传奏准修建台湾省铁路,铁路线路以台北为中心,向东北到基隆港,向西南到新竹,并分别于1891年和1893年建成,总计铁路里程约为106公里。1887年间,台湾巡抚刘铭传秉持"兴造铁路为网纽、辅之以电线邮政"的新政方针,奏准兴建台湾铁路,便在台北设立"全台铁路商务总局",着手修建铁路。由于筑路器材主要购自英、德两国,工程设计也聘用英国工程师,所以铁路采用的是英国标准。1887年3月,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城市自行车交通出行比例有所下降,但保有量依然很大的背景下,探索自行车交通的发展出路.通过分析哥本哈根、东京两个城市中不同的自行车交通发展模式,从中得到我国城市自行车交通发展出路的一点启示.并将东京与上海市的城市结构、交通特性进行比较,得出上海市的人口密度、交通结构以及交通发展政策与东京相似,东京的自行车交通发展对...  相似文献   

17.
公共自行车交通发展模式比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解决城市交通出行困难的问题,建立多模式绿色交通体系是必然选择。围绕北京、杭州和上海三种不同的公共自行车交通发展模式,分析了各种模式的特点、系统运营状况以及未来需改进的方面。指出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引入的确可以大大改善人们的出行条件,对小汽车的过度使用也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是,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发展需要政府有明确的目标并提供有效支持,应鼓励采取企业与政府合作的模式,以充分发挥企业控制成本、技术创新优势,以及政府引导和整合社会资源优势。  相似文献   

18.
德国:德国家庭拥有的自行车数量,不亚于汽车。当然,自行车的用途不同于中国,它不再仅仅是交通代步的工具,而且还是健身器材,旅游的必备设施。自行车在德国能得到普遍使用的一个原因是,德国人十分注重环保。  相似文献   

19.
将城市公共自行车作为一种出行方式,建立了不同交通方式的效用函数,基于多项logit模型,测算得到公共自行车的分担率.以未来年居民出行OD为基础,结合公共自行车分担率,测算得出公共自行车的租借需求,并结合公共自行车和停车桩的周转率最终得到公共自行车以及停车桩的总规模.以西安某新城为案例,采用所提出的方法对公共自行车以及停车桩的总规模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方法简单高效,便于应用.  相似文献   

20.
越风 《家用汽车》2006,(7):128-131
纵情山水我心奔驰路,因为快乐而延伸路,因为激情而跳动梅赛德斯-奔驰,对于汽车的阐述,已延伸至自行车上,工艺,如此严谨:技术,如此人性;造型,如此动人。一切都在乎人们的自在和开心。以下简单介绍梅赛德斯-奔驰周边配件商(MB Accessories GmbH)展示的2006年自行车系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