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9 毫秒
1.
声音     
《家用汽车》2011,(9):26-27
"从本意上来说,国税总局对加价费征税是为了避免某些人偷税漏税,但受害的最终还是消费者,消费者被厂家或者经销商变相洗劫了一通之后,还得为这种行为负责税款,用征税能阻止加价售车,国税总局真的很傻很天真。"  相似文献   

2.
《家用汽车》2015,(Z1):125-127
<正>在纯粹的市场经济中,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在中国的汽车市场上,就是有那么几款车热得发烫。想拿现车?没问题,掏钱就有。没钱?没钱你就等着吧。No.1GREAT WALL MOTOR长城M4加价幅度:0.3%加价趋势:逐渐消失加价本来是个沉重的话题,但记者查阅M4的加价数据时却笑了半天,竟然有经销商处需要加价200元提M4。记者很纳闷,既然都干坏事了,不能干得彻底一些吗,这加200元,0.3%的加价幅度有什么意义吗?经鉴定,在"大哥"H6退出加价圈以后,M4是来刷存在感的。No.2BAICMOTOR北京40加价幅度:7%加价趋势:近期维持不变  相似文献   

3.
时间回到2008年,笔者曾经就东风本田CR-V加价销售的事进行调查和报道,批评这种损害消费者权益的做法。其时,加价销售的现象不仅仅出现在东风本田,其他企业也有,但东风本田CR-V是当时最受消费者关注的车型,加价销售是最顽固、最张扬、最具代表性的。东风本田在当时甚至由于CR-V的热卖而懒于向社会和媒体解释:"那是经销商所为,厂家不加价销售。"  相似文献   

4.
<正>"加价","加价","加价"。这是一个怪现象。被人们用"恶劣"这个词形容了那么久的行为,在2009年的岁末和2010年的年初,卷土重来,大行其道,给消费者带来很多困扰和麻烦。"真不想加价提车"。可是得到的回答却是"我们不加价,但您要的车没有,真没有",如此反复,多好的购车心情,也被一扫而空了。僵持之后,卖车的满脸委屈、特"为难"地说:"实在不成,您交点加急费,或者多  相似文献   

5.
《家用汽车》2015,(Z1):113-115
<正>1经销商"起义"为在厂商关系中争取更加平等、主动的地位,经销商纷纷"揭竿而起"。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多家品牌经销商先后向厂家申请所要的补贴总额已经超过100亿元。在这场起义大潮中,厂家的态度也各不相同,有的在谈判后达成协议,有的主动予以补贴,更多的是以沉默回应。随着市场环境和竞争格局的变化,经销商以"起义"为突破口,实现变革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但是,即使争取到补贴,并不是最终胜利,因为并不能解决厂商和经销商之间的根本问题。经销商普遍亏损,其实是厂商的经销商大量重复建设,导致恶性竞争的结果,为经销商带来了超负荷的压力和过量  相似文献   

6.
<正>最近CCTV2的一系列报道又将汽车加价销售这个话题推到了风口浪尖。所有人都知道加价销售肯定是不对的,但错在何处却大多稀里糊涂。本文旨在从各方面简单分析此经济现象,为您找出心中解答。  相似文献   

7.
八卦车市     
《家用汽车》2011,(10):12-13
自主品牌海外走俏加价销售我国自主品牌在国外市场十分走俏,部分车型甚至玩起加价售车,加价幅度达20%。一名主打南美市场的自主品牌负责人表示,由于供不应求,在巴西市场采取订单式销售策略,加价售车不足为奇,加价多的时候,15万美元的车可以卖1.8万美元,加价幅度达到20%。据中汽协发布最新数据,今年以来出口增量占国产汽车增量(39万辆)的比重超过一半,说明出口是今年国产汽车市场销售贡献的主要力量。而今年1-7月,我国汽车累计出口46 48万辆,比去年同期增长了67.49%;累计创汇金额56.4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1.47%。今年前8个月,7个品牌的中国汽车在巴西市场销量总计达4.3782万辆,比去年全年的1.7277万辆高出一倍多。而在中东、西亚、非洲、南美市场上,自主品牌均有不俗表现。  相似文献   

8.
郝庆丰 《家用汽车》2011,(9):151-151
近日,有传闻国家税务总局将对各种形式的汽车加价销售收入征收税款,并声称征收税款并不说明加价销售行为是否合法,此举再次将加价销售现象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相似文献   

9.
姜田双 《家用汽车》2012,(1):160-160
前一段时间走访4S店,遇到消费者最气愤的问题就是"没现车,加价提车",原以为在车市不景气的如今,这种现象会好一些,可是现在加价提车的现象仍然在众多4S店普遍存在,而且越是热门的车型,越是最新的车型,加价的现象就越明显。如果要给惯于搞加价售车的品牌弄个排行榜,路虎绝对是  相似文献   

10.
声音     
《家用汽车》2015,(Z1):24
<正>"市场景气时,厂家大口吃肉,经销商喝汤也能喝饱,所以上下和谐,你侬我侬。市场不景气时,厂家既要保证销量又要保证利润,肉还在汤却没有多少。"临近年末,厂家与经销商的库存大战又如约而至。经销商大战甚至延伸到了宝马、奔驰等品牌,日前,宝马对经销商补贴了50亿元。对于厂家和经销商的战争,业内人士一语道破天机。"2015年一定会有4S店的终端投资人跟他服务多年的主机厂打官司的可能。2015年或将成为厂商双方关系逆转的契机。汽车厂家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任意从经销商怀里掏东西,而是把经销商也看做是‘客户'、‘共荣共生的伙伴'。"  相似文献   

11.
声音     
《家用汽车》2014,(12):42-42
“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用户爽了、电商火了,但传统的汽车经销商却悲催了。” 双11电商大战终于落幕,各大汽车电商平台也纷纷晒出傲人的成绩单。鉴于消费者网购习惯的日益养成、第三方汽车电商平台的日益壮大,业内评论员认为传统的汽车经销商或将演变为单纯的售后服务商。  相似文献   

12.
声音     
《家用汽车》2011,(3):25-25
"北京‘限购令’不会导致很多经销商倒闭。"在2011年中国汽车市场发展趋势论坛上,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罗磊就2011年中国汽车流通企业的发展特征进行了预测和分析。  相似文献   

13.
声音     
《家用汽车》2011,(10):24-25
"如今我们要为过去犯下的错误买单,当时的销售战略是重经销商数量,忽视了经销商质量,埋下了错误的种子。但比亚迪明年起将大力压缩资本开支保证每年20%-30%的销售增量,力争完成2015年中国第一的目标。"针对近日的裁员风波,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近日在2011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上回应称,此次裁员和调整是为比亚迪2009年的错误买单,但2015年实现产销量中国第一的目标不会改变。  相似文献   

14.
姜田双  杨艳 《家用汽车》2013,(9):166-167
究竟中国在售的进口车型有多少像路虎一样在成倍加价出售?记者查阅了一些资料,发现许多品牌在中国都是以"天价"在销售。以美国市场作为比对对象,同一款车在中国的价格普遍是美国的1.8~4倍左右。为什么同样的车型在中国和在美国的售价如此不同,是外国的"月亮比较圆"还是我们"人傻钱多"?这些暴利又流进了谁的口袋?究竟是谁纵容了这个暴利的存在?  相似文献   

15.
新年伊始,“2008年华菱汽车商务年会”在天津万丽泰达酒店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500多位经销商、供应商和用户代表济济一堂总结2007,共谋华菱汽车2008年市场发展大计。同时,华菱的重要合作伙伴日本三菱、东风康明斯、卡特彼勒、潍柴动力和陕西法士特也派出主要领导出席大会并作了发言。  相似文献   

16.
武卫强 《家用汽车》2012,(7):158-158
由汽车销售形势严峻带来的不安情绪正在蔓延。从探讨上海通用4月销量环比大幅下滑,到抛出东风日产库存预警,再到"深圳5.26飙车案"引发对电动车安全性能的全面质疑。这种不安的情绪正在向怀疑和否定深化。不仅仅是媒体,包括厂家、经销商和诸多研究调查人员在内的不少行业人士都流露出深深的不安情绪:"比2004年、2008年都要惨","经销商将面临全面洗牌"……  相似文献   

17.
王营 《家用汽车》2013,(3):153-153
近日,有关媒体刊发《庞大集团被指合同欺诈遭集体投诉》的报道。这让已经逐渐淡出人们视线的庞大集团"欺诈门"事件再次卷土重来。庞大集团、地方法院、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以及身为被告的"受害者"各有说辞,让人着实看不清楚事实真相。成败俱"萧何"庞大集团,作为最早进入汽车经销商领域的成员之一,受益于中国汽车工业急速发展的  相似文献   

18.
声音     
《家用汽车》2013,(9):24-24
"很难想象,一个汽车强国的消费者只有用驴、牛拉车,锤子砸车,哄闹车展才能解决质量维权纠纷。"距离10月1日《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正式实施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了,近日,《家用汽车产品三包主要零件种类范围与三包凭证》等186项国家标准被批准,使汽车三包再次成为公众讨论的焦点。对于汽车三包,业内著名评论员认为,这是实现中国汽车强国梦的发力点。"经销商不要再幼稚了,的确,三包规定有其不完善的地方,但这并不代表供应商、经销商可以不遵守,经销商玩‘花活’只能把自己玩死。"日前公布的《家用汽车产品三包主要零件种类范围及三包凭  相似文献   

19.
风口浪尖     
《家用汽车》2009,(6):142-142
一汽丰田新RAV4绝不加价销售;路虎汽车亚洲旗舰店北京开业;百强巡展一个月销售额超5亿。  相似文献   

20.
王营 《家用汽车》2013,(7):50-57
6月份的上海,天气变得异常火热,同样火热的还有SUV市场。后来者居上的大众途观,上市三年来热度一直不减,加价提车虽已经被厂家扼杀,但排队订车的火爆场景依然存在,因此被冠以"神车"的美名。随着各家企业紧锣密鼓地推出年度重量级车型,途观也迎来了它的再次改款。神车,再次来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