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200吨全旋转式起重船是由上海港务局、上海交通大学、上海港口机械厂、上海船舶设计院联合设计,由上海港口机械厂建造的我国第一艘大型自航起重船,适用于港口重大件货物的装卸和近海、港湾工程的起重作业等。 200吨全旋转式起重船建成后,分别试吊和装卸过250吨和170吨援外工程大件,实践证明:本船设计参数和结构形式比较先进,制造是成功的,全船性能达到了原设计要求,具有:重心低、起重幅度大,能全旋转,起重效率高,臂架可放倒和采用电力推进等特点。其首制船经交通  相似文献   

2.
上海港在上海交通大学、江阴黄山船厂的协作支持下,于1978年10月设计制造了32吨全旋转起重船。经过港口装卸实践证明,该船主要技术性能达到设计要求,运转平稳,能跨  相似文献   

3.
5CS型叉车     
上海港口机械制造厂与交通部交通科学设计院在原W613型叉车的基础上,重新设计和制造了液压传动的5CS型五吨叉车。  相似文献   

4.
《船艇》2000,(2)
1月,1999年中船集团公司经营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全年承接船舶订单240万吨,合同金额119亿元人民币。 上海外高桥造船基地一期工程的两台600吨船坞龙门起重机通过国际招标,由交通部上海港口机械制造厂中标。这是我国自制的最大船坞龙门起重机。江南重工分包该机的钢结构部分。  相似文献   

5.
江州造船厂为上海港口机械制造厂制造的首台16吨门吊钢结构最近发运交货。这批门吊钢结构包括海侧、陆侧、平台、圆筒、支撑五大部件。支撑门腿宽11.7m、高10m、长11m,单件最重的45t。江州造船厂共承担3台制造任务。  相似文献   

6.
“南洋”号起重船(见封三)是目前华南地区起吊能力最大的起重船,起吊能力500吨。它由交通部广州救捞局原有的“南洋”号甲板驳船改建而成。广东省船舶设计研究院改装设计,广州造船厂建造。已于一九八二年底建成,交广州救捞局使用。该船为非自航固定式起重船。以港口及平水区域作业为主,能在我国沿海Ⅱ类航区中调遣拖航;在海况良好、风力不超过蒲氏四级的条件下,能在海上进行额定负荷作业。  相似文献   

7.
蔡远  祝骅 《江苏船舶》2000,17(3):1-6
内河限制性航道条件下打捞起重船的起吊重量和起吊高度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 ,通过对内河四级航道沉船打捞及桥梁吊装情况分析 ,提出在主船首部两侧拼装边浮箱 ,拼接浮箱既方便快捷 ,又突破了内河航道对打捞起重船的限制 ,大幅度提高了内河打捞起重船的起吊重量和起吊高度。  相似文献   

8.
起重船是沉船打捞作业的主力装备之一,其在水上作业的安全性需要高度重视。为了更加准确、有效地评估起重船打捞作业安全性,本文考虑起重船压载水分配以及沉船耦合作用对起重船运动响应的影响,并基于多体水动力学软件AQWA对沉船起吊过程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了1000t全回转起重船"长天龙"号在沉船打捞作业中的运动响应,提出了一种起重船起浮沉船的打捞作业安全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9.
《船舶工程》2006,28(2):I0001-I0001
3月15日,浙江造船有限公司为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量身定做的“天一号”起重船在杭州交付。“天一号”起重船是中铁大桥局集团公司委托浙江造船公司建造的特殊水上施工架梁工作船,最大起重能力3000吨,总长93米,型宽40米,型深7米,设计吃水3.5米,起吊高度53米。在油水等供应品一次装满的情况下,该船能连续施工30天,自持力45天。此外,该船在完成杭州湾跨海大桥的施工任务后,还可以改装成1000吨臂杆式起重船,用于沿海及长江水域大型物件的吊装作业。  相似文献   

10.
由江苏省船舶设计研究所有限公司为江苏海洋航务打捞有限公司设计的1000t自航起重船于近日完成了试航,各项指标均达到了设计要求。该船的主要量度为:型长89.8m,型宽31m,型深6.6m,主钩起吊重量为2×500t,最大起升高度85m;副钩起吊重量为2×200t,最大起升高度90m;  相似文献   

11.
韩海林 《江苏船舶》2009,26(2):12-12
由江苏省船舶设计研究所有限公司设计、中船澄西船舶修造有限公司建造并使用的1600t起重船,已于2009年4月初交付使用。该船为1艘钢质、非自航、非旋转、可变幅的浮式起重船,在船首设有起吊能力为1600t的单臂架桁架式起重机构。本船为单底、单壳、纵骨架式钢质箱型全焊接结构,近海航区调遣航行、遮蔽海域起重作业,是目前能通过江阴长江公路大桥、起吊能力最大的浮式起重船。本船船长84.8m,型宽39m,型深6.8m,设计吃水3.6m,结构吃水4.2m,臂架最小仰角时最高固定建筑物距水线小于45m,采用电动驱动方式,  相似文献   

12.
4月1日,上海港口打响了今年以来最大规模的超载船跨省联合整治的春天战役.上海海事局日前宣布,从4月1日起,在辖区水域内对中小型船舶实施进出港动态报告制,所有进出上海港的内河船舶和3000总吨以下沿海内贸运输船舶,必须事先向港监报告其动态.同时,对辖区水域开展整治超载船的统一执法行动.  相似文献   

13.
张洋  徐新成 《水运工程》2018,(2):206-210
在大直径钢圆筒结构的护岸工程中,起重船规格型号的选用是施工准备阶段的一项重要工作,其直接影响到施工的安全、质量和进度。以某大型人工岛项目为例,对施工中所采用的全旋转起重船在选型过程、锚缆布设、驻位方式、施工振沉、艘班费用等方面进行详细描述。通过对比固定扒杆式起重船,总结出全旋转起重船在大直径钢圆筒振沉施工中的优势为:1)节省了放置锤组的船舶;2)起吊钢圆筒至振沉阶段不需要频繁移船,减少安全风险,提高作业效率;3)有利于钢圆筒定位、纠偏的操作。  相似文献   

14.
3月17日,浙江省超高压建设公司的6台大型变压器和配件,在温州港务集团龙湾集装箱公司码头水上浮吊接卸成功。 这批6台变压器和附件共重974吨,其中每台变压器为138吨,附件为146吨,属超大重件,由日本运抵上海,再经上海港用内贸船黄鹤15号、天什3号轮中转运输到温州港龙湾集装箱公司码头,龙湾集装箱公司在最大起重能力为40吨的情况下,租用宁波港200  相似文献   

15.
根据起重船起吊系统的结构特点,以600吨起重船为例,在有限元建模计算的基础上,根据起重工况,介绍了对起重船的吊臂及千斤柱的危险截面进行实际应力应变测试的程序和方法,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沈增煌 《船舶工程》2003,25(1):20-20
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是 2 1世纪初在我国东海之滨崛起的一颗造船新星 ,二台跨距分别为 185米及15 5米、自重分别为 4 30 0吨及 36 0 0吨、起升高度为 76米、起重量为 6 0 0吨的庞然大物高高地矗立在宽 10 6米、长 4 80米、深 12 .5米的巨大船坞上 ,这就是上海港口机械制造厂作为总承包方制造的目前国内跨距最大、设备配置最先进的船厂龙门起重机。为了确保这 2台 6 0 0t龙门吊的设计、制造、吊装及调试的质量是先进、优质和可靠的。上海港机委托了国外著名的起重机设计公司———德国KOCKS公司作为分包商担任 6 0 0t龙门吊的设计…  相似文献   

17.
上海港口机械制造厂设计试制成功一种QLI-251型轮胎式起重机。该机的最大起重量为25吨。它是以6135K-4型柴油机为动力,通过液力变矩器和总传动箱分别驱动起重、下降、旋转、变幅、行走等多种工作机构。这些工作机构可以单独动作,也可在规定范围内联合操作。该机的特点是:结构布置作到总成更换,便于及时发现故障和检修;底盘选用通用型  相似文献   

18.
王成爱 《航海》2002,(3):14-16
船舶频频超载,向我们敲响警钟。超载酿成船民死亡、失踪的海损事故,亟待引起船舶所有人、经营人的高度重视。 据统计,2001年上海港发生的因船舶超载沉船艘数已占到全港沉船总数的40%以上。这些因超载沉没的船舶70%以上是200总吨以下的小型船舶,且个体户占了80%。这些超载船舶已成为上海港引发事故的一大隐患。 不惜代价 船毁人亡 近几年来,上海尤其是浦东的开发开放、长江口深水航道整治工程,使建筑材料需求猛增,仅浦东机场和外高桥新港区目前每天需要的建筑材料就达近万吨。于是,外地的个体船甚至“三  相似文献   

19.
最新订单     
《中国船检》2005,(1):62-62
江南造船(集团)公司近日一举夺得三艘船舶的改装修理合同。这3艘船一是改装韩国籍滚装船.按要求船体接长6米.上甲板部分升高1米,相关的消防和火警探测系统管路、电线缆等调整和增设.二是“番斯”号船.该船修理重点为全船60余吨钢结构换新和一定数量的管路更换工作;三是“大力”号浮吊.该船是2500吨全回转起重船.本次修理工程量相当大.总计有130余项.且周期相当紧。  相似文献   

20.
4月1日,上海港口打响了今年以来最大规模的超载船跨省联合整治的春天战役。上海海事局日前宣布,从4月1日起,在辖区水域内对中小型船舶实施进出港动态报告制,所有进出上海港的内河船舶和3000总吨以下沿海内贸运输船舶,必须事先向港监报告其动态。同时,对辖区水域开展整治超载船的统一执法行动。 按照交通部日前的决定和部署,从4月1日起至5月30日,我国长江武汉以下水域及其支流、京杭运河、黄浦江水域将开展为期两个月的打击水上运输超载统一执法行动。长期以来,长江流域、京杭运河及其相关水域超载运输严重。据了解,长三角水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