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故障现象一辆宝马X3车,前部乘客侧空调无暖风。故障诊断接车后首先验故障现象,起动发动机,使发动机达到暖机状态;将驾驶人侧空调和前乘客侧空调的温度均设置为28°C(最高温度),发现驾驶人侧空调出风口有暖风吹出,而前乘客侧空调出风口吹出的是自然风。 用故障检测仪检测,无故障代码存储。检查发动机冷却液液位,正常;排尽发动机冷却系统中的空气后试车,故障依旧。用手触摸暖风热交换器的进液管与出液管,发热  相似文献   

2.
正故障现象一辆2009款一汽大众速腾,VIN码为LFV2A21K893******,行驶里程为3?805km。车主反映:该车空调系统出现无规律切断,行驶时偶尔出现空调系统(冷风或暖风)不工作的故障现象。故障诊断与排除接车后,正好遇到故障车的故障再现,在空调、暖风不工作时用VAS5052A读取网关列表如图1所示。接着,又查询01发动机控制单元(图2)、09中央电子装置控  相似文献   

3.
故障现象一辆行驶里程约为3 800 km的速腾1.4TSI轿车(装备CFB发动机和DSG自动变速器),出现空调和暖风偶尔不工作的故障。故障诊断接车后,在空调和暖风不工作时,用VAS5052A读取网关列表,结果如图1所示,显示"空调/暖风电子设备无法到达";读取发动机电子装置、数据总线诊断接口(网关)和电子中央电子装置(J519)的故障存储,结果分  相似文献   

4.
正(接上期)三、新能源汽车暖风和空调制冷原理1.暖风系统原理新能源汽车的暖风系统与传统车暖风系统差别较大,传动汽车采用发动机冷却液热量进行取暖,而比亚迪e5暖风系统采用PTC水加热器进行取暖,该PTC水加热器自带水温传感器、高压互锁装置、IGBT温度传感器、电压采集、电流采集以及对应的自动保护程序。暖风系统储水壶的冷却液经电子水泵输送到PTC水加热器,经过加热的冷却液输送到暖风芯体,经鼓风机将暖风芯体周围的热量输送到驾驶室各出风口,暖风芯体的冷却液经回水管回到暖  相似文献   

5.
<正>故障现象一辆2021款大众探岳GTE车,搭载DUK发动机,累计行驶里程约为1万km。车主反映,车辆使用纯电模式时没有暖风。故障诊断接车后首先试车,车辆在纯电模式时,空调调至暖风挡,并没有暖风吹出。在燃油模式下,将空调调至暖风挡,一开始并无暖风吹出,当发动机温度上升到90℃后,会直接从自然风切到高热暖风,没有升温过程。此时如果接着使用发动机行驶,暖风可以一直正常使用,但如果切换到纯电模式,暖风会迅速转变为自然风,然后一直没有暖风。使用故障检测仪检测,并没有故障代码存储,  相似文献   

6.
<正>故障现象一辆江淮瑞风1.9CTI柴油车(车型为HFC7182EF),空调不制热。故障诊断接车后首先验证故障,起动发动机,当发动机冷却液温度达到90℃时开启空调制热功能,前、后出风口吹出的均是自然风。检查发动机冷却液液位及发动机冷却液循环,未见异常;用手触摸暖风散热器进液管和出液管,温度均偏低,说明暖风散热器中的发动机冷却液不循  相似文献   

7.
故障现象 一辆1995年奔驰S320 W140车,在发动机转速超过3000r/min时出风口暖风变凉,前空调无暖风。  相似文献   

8.
根据现实中电动汽车空调暖风控制系统的缺陷,介绍一种简单实用的电动汽车空调暖风系统的保护电路,以设计合适的控制原理图,解决电动汽车空调暖风系统存在的品质隐患,提高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针对某越野车系列车型空调暖风系统采暖性能的不足,现重新对暖风系统方案进行改进优化预研。原车以空气加热器作为车厢暖风能量的来源,而优化方案采用汽车尾气回收技术,将发动机排气余热回收利用,通过发动机排气收集换热装置和电动水泵,对发动机冷却液进行二次加热,提高冷却液的温度,解决极寒天气车厢暖风能量不足的问题。采用该技术能减少燃油消耗率,提高续驶里程,同时避免空气加热器工作时尾气泄漏风险和尾气排放污染;车厢内增加车厢暖风散热器和电子风扇,解决了原车暖风风道布置困难,暖风风速、温度分布不均,空气干燥和异味等问题。此项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解决了越野车辆冬季极寒地区车内采暖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暖风采暖和除霜效果,提高了乘员乘坐舒适性,同时起到节能减排的示范效果,具有广泛地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故障现象一辆1995年奔驰S320W140车,在发动机转速超过3000r/min时出风口暖风变凉,前空调无暖风。故障分析当发动机转速过3000r/min时出风口暖风明显变凉,但在怠速或较低转速时暖风正常。听车主反映已进行多次维修和咨询,问题始终没解决。根据故障现象和以往的经验初步判断,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