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研究目的:探讨和解决承德地区在铁路建设和发展方面存在的主要薄弱环节,提出布局合理的铁路网框架。研究方法:根据承德地区的自然经济特征和既有铁路网状况,从布局、标准和能力3方面系统分析研究地区铁路网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合理的布局框架。研究结果:承德地区铁路网存在着布局欠合理、技术标准低、输送能力小等薄弱环节,必须予以强化和补充。研究结论:应采取如下主要措施以完善承德地区铁路网布局:(1)建设能源通路和出海通路;(2)建设进京大能力快速通路;(3)以最小的代价,最大程度地提高既有铁路技术标准,从而形成规模适度、布局合理、能力充足的“一横两纵”路网主骨架和以市区为中心、放射状辐射各县区的铁路网。  相似文献   

2.
论证区域铁路网在突发事件救援行动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分析应急运输相关影响因素后,提出区域铁路网应急运输保障能力的定义及评价方法,建立区域铁路网连通性、应急运输可靠性、路网节点车站和区段重要度的计算模型。结合新疆地区铁路网规划和应急物资储备库节点分布情况,利用该模型对2010、2015、2020年新疆地区铁路网应急运输保障能力进行评价,验证该方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并针对评价结果提出新疆地区铁路网应急运输保障能力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3.
根据江苏省面临的形势和要求,通过梳理江苏省铁路发展现状,深入分析江苏省铁路在路网建设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结合江苏省铁路运输需求和铁路发展目标,从系统形成和发挥通道整体能力、提升铁路对江苏省的支撑和带动等方面,结合区域铁路网布局理论,研究提出江苏省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方案。研究结论:(1)江苏省铁路发展存在铁路网布局尚不合理、铁路运输能力不足等缺陷;(2)基于国家实施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长三角一体化、江苏沿海和国家新型城镇化等发展战略为契机,提出江苏省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方案;(3)建议加快相关项目前期研究及规划建设力度,实现江苏省铁路"客运高快化、区域城际化、货运集中化、路网系统化"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4.
聂英杰 《铁道勘察》2011,37(2):86-89
铁路网规划的技术评价是铁路路网健康发展和科学管理的需要。针对当前我国铁路路网规划的现状,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建立了铁路网络布局规划方案的技术评价指标体系,为中长期铁路网的规划和发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为构建外强内畅、布局合理、点线协调、通达程度好、运输质量高的现代化铁路运输网络,在分析广西部湾经济区铁路建设目前存在问题、预测其铁路运量需求及区域铁路网合理规模的基础上,研究并提出合理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铁路网中长期规划方案。研究结论:在研究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铁路网中长期规划时应做到:(1)以区域内现有普速铁路、快速铁路、客运专线为基础,根据客货运输需要分方向构建通畅对外铁路运输通道;(2)充分利用区域内现有快速铁路,构架主辅分明、与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目标一致的城际轨道网,最大程度地连接区域内主要客流集散点;(3)综合考虑干线、支专线、枢纽及站场的协调发展,与城市轨道交通和其他运输方式保持有机衔接;(4)该成果可为沿海区域、城市群的铁路布局规划与区域综合交通协调发展提供实践指导,也可为相关政府主管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实现新发展格局下广西综合交通高质量发展,立足新时代铁路先行发展新要求和广西铁路网发展现状及关键诉求,对广西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布局方案进行系统研究。按照“分向分层、外强通道、内筑网络”总体思路,以布局“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对外快速客运通道体系为架构,结合广西铁路客群规模属性,构建高速铁路为主体、城际铁路为补充的区域快速客运网络;以西部陆海新通道、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为重心,完善普速干线铁路网布局,系统提升货运网能力。规划形成“两核五横四纵”高速铁路网和“三核四横五纵”普速铁路网,建成区域大容量对外通道群,打造“1239”快速交通圈,高速铁路市级覆盖率达到100%,铁路县级区域覆盖率达到92.8%,基本实现“市市通高铁、县县通铁路”目标。  相似文献   

7.
杜蓓 《铁道工程学报》2015,(2):93-96,108
研究目的:规划分析是规划环评中环境影响分析、预测与评价的基础,尤以规划协调性分析最为关键。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颁布实施之际,本文在收集整理大量翔实现状资料的基础上,以关中城市群城际铁路网规划为例,系统研究了规划环评中的规划分析,为同类铁路网规划环评工作提供借鉴。研究结论:通过规划环评的规划分析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运用类比法、叠图法、情景分析法等,查明城际铁路网规划区域环境容量;(2)从规划区域资料收集、实地调查,得出制约城际铁路网规划实施的关键环境、资源要素主要为土地资源、生态敏感区、水资源、文物、珍稀濒危动植物;(3)从规划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与城市发展协调共处等角度,分析铁路网规划与其他相关规划的协调性,明确城际铁路网对国家相关政策、规划、区域相关规划等方面的影响;(4)对规划不确定性进行分析,确保成果结论的科学性;(5)本研究成果可为城际铁路网规划提供指导和决策参考,对同类铁路网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也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城市群城际铁路网规划中环境影响分析及环保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国家发布城市群综合交通规划之际,以关中城市群城际铁路网规划为研究背景,对城市群城际铁路网规划线路涉及区域的生态、噪声、振动、水、大气、电磁辐射、固废、社会环境等进行环境影响分析,提出城市群城际铁路网规划方案的优化调整建议与明确环保措施要求,指导城市群城际铁路网规划在符合国家环境政策下的优化和规划建设,最大限度减少因路网规划不当和建设失序对所在区域的不利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9.
以区域铁路客货运输量为中间载体,将区域铁路网规模测算问题划分为2阶段,分别建立数学规划模型进行求解,即第1阶段考虑区域经济发展、运输需求、服务人口数量和产业需求等因素,确定区域经济发展稳定状态下的合理区域铁路客货运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虑国土系数、线路展开系数等因素,分析铁路客货运量与合理区域铁路网规模的内在联系和规律,从而最终确定适配的区域铁路网趋稳规模。以长江中下游地区为例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区域铁路发展特征对模型参数进行合理标定后计算,发现其所需区域铁路网总体规模为60 366 km,而目前区域内铁路网规模仅为22 642 km,不满足率高达62.49%,因此,急需加快该区域内的铁路网建设以保障和促进该区域社会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北部湾经济区经济社会及路网发展概况,考虑城际铁路对城市群发展的诱导作用和路网"点、线、面"的协调性,提出了北部湾经济区城际铁路网布局方案及实施步骤。规划2030年经济区形成"三主一绕一联络"的城际铁路网方案,即南防、玉凭、钦北三主轴、贺北城际主轴外绕线、联络南防主轴与玉凭主轴的防城至崇左铁路。为适时未来北部湾经济区"大都市圈"经济一体化发展,规划2050年三主轴线网实现客货分线运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