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填方路基压实与路基路面病害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全国范围来看,高填方路段路基、路面的病害是普遍现象。影响高填方路段路基、路面病害的因素很多,但路基施工时的压实质量肯定是一个重要因素。文中从分析路基压实与路基土体的强度和路基沉降之间的关系入手,探讨高填方路基压实对路基、路面病害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高填方路基由于填土的土质不佳以及施工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容易出现各种路基病害,如不均匀沉降和路基边坡滑动等,这些病害会对公路的正常使用造成不利影响。针对高填方路基病害产生的原因,采用注浆与孔内插钢筋的处理方法,可以形成具有较高强度的水泥土固结体和树枝状水泥网脉体,大大提高路基的稳定性与填土的工程性质,达到加固路基和抬升路面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以二级公路路面工程为例,通过试验路段的试验研究和施工实践,分析探讨了乳化沥青封层路面的材料组成、施工工艺、施工程序及施工技术要求,并将乳化沥青封层路面试验路段与砂石路面路段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采用乳化沥青封层路面技术可以保证特殊情况下路面的临时通车,明显提高路面基层强度和稳定性,保护基层和路基免遭破坏,避免产生扬尘造成环境污染,降低养护费用.在公路建设及维护工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论文以某公路深挖路堑边坡和路床严重渗水的处治工程为实例,提出了卸载+仰斜排水孔+树形渗沟挡土墙+路床换填+纵向管式盲沟的综合处治方案,将地下水最终通过管式盲沟排除。该方案对路基边坡和路面的保护效果明显,有效的提高了边坡稳定性和路面稳定性。该方案为其他渗水路段处治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路基是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强度和稳定性是保证路面稳定的基础,直接影响公路的使用寿命。提高路基的设计标准,可以减少路面厚度,降低公路造价。随着公路等级的不断提高,对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要求也相应提高,为了保证路基工程的施工质量,提高经济效益,施工企业必须加强管理,采用机械化施工,缩短施工工期,以达到企业的经营目标。本文对在西安绕城公路北段近两年的路基施工实践作一总结,以供参考。1 工程概况西安绕城高速公路北段,路线全长33.852km,路基宽35m,双向六车道,路面类型为沥青混凝土。本公司承担了K6 250~K9 600,E标段路基工程…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实际工程案例,对浸水路段的高填方路基进行分析研究,进而开展实验,研究对浸水高填方路堤的变形与稳定的影响因素,通过该模型实验,本文得出对于浸水高填方路堤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浸水路基的水位高低,路基的高度与路基的填料性质,并确认了加筋可以增加路堤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目前,填方路基是山区公路路基的主体结构。高填方路基主要分三种,一是指边坡高度超过20m的路堤;二是地面斜坡率小于1:2.5的路堤;三是不良地质、特殊地段的路堤。由于高填方路基自重大,加上行车荷载,以及施工的不规范,使得路基极容易发生沉降,导致路面开裂、沉陷等问题,对交通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因此如何有效的提高高填方路基不均匀沉降合格率是目前我国公路建设中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先分析沉降的机理,然后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与一般路基相比,高填方路基具有填方高度大、较高耐久性和稳定性等特点,具有施工成本低、使用寿命长等优点。为保证道路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在我国山区公路经过地势低洼地区路段时,往往采用高填方路堤形式。然而,高填方路堤会出现严重的沉降,从而导致路基不稳定,特别是在黄土地区。通过具体工程实例,对黄土地区高填方路堤沉降进行现场监测,对其沉降影响因素及控制技术进行总结分析,为黄土地区高填方路堤建设提供更好的指导。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黄土地区高填方路基普遍出现的路基沉陷、路面开裂以及过大的工后沉降等病害,以国道109线十七沟-清水河段一级公路为例,提出了高填方路基的设计与施工方法,为黄土地区高填方路基的填筑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贵州省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区,公路路线多穿越峰丛深谷地带。为实现生态环保,减少土石弃方,高填方路堤较多,如何减少沉降,提高强度,保证高填方体路基的稳定性非常重要。以贵州省某高速公路ZK128+890~ZK128+990段高填方路基施工为依托,基于对强夯加固理论分析和不同参数条件下高填方路基的试验研究,提出高填方路基有效加固深度经验公式,为高填方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了加速高填方路基沉降速度,缩短沉降时间,消除高填方路段因工后沉降而引发的路面质量问题,可以采用堆载预压技术对高填方路基进行处理。为了对堆载预压技术处理高填方路基工后沉降的处治效果进行研究分析,以吴起至定边高速为实际依托,通过现场试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堆载预压法处理高填方路基,路基填料被充分压缩,使得高填方路基工后沉降在预压期内固结完成,在运营期不再出现较大沉降,能满足工程实际要求,对今后的相关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静荷载下新建高速公路强风化填料高填方路基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填方路基在施工及运行期的稳定性分析是高填方路基工程中的重要问题之一。高填方路基的沉降和稳定问题的解决与否,将成为山区高等级公路安全、快速行驶的关键。对于建造在平坦地面上的路堤,特别是高度小于20 m的路堤的性状,已经有了较清楚的认识,并根据它们的特点制订了相应的设计规范。但是,对于高度大于20 m的高路堤的特性认识还不够充分。因此,深入认识高填方路基的工程特性,确保高填方路基的稳定性成为山区高速公路建设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基于此,以新建高速公路强风化填料高填方路基为研究对象,在深入研究填料强度特性的基础上,对该高填方路基稳定性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原先采用强风化填料高填方路基稳定性不足,变更设计后稳定性满足要求,研究结果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我们用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研制的多用途路面材料测试仪,对国道218线K764~K772间8公里路基土进行承载比(CBR)试验。测试数据表征了这个路段路基土的物理、水理、力学特性。对该路段病害的机理有个初  相似文献   

14.
青藏公路空间效应与多年冻土区公路修筑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藏公路由北向南纵贯青藏高原腹地,昆仑山唐古拉山间平均海拔4500 m以上,在沿线700多km范围内广泛分布有全球独一无二的以高海拔高温为主要特征的多年冻土。从多年冻土地区公路空间效应所包括的路基尺度效应、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效应、路基非对称变形效应3个方面入手,针对多年冻土地区公路路基、路面、桥梁、生态保护等主要工程对象,采用理论模拟、室内试验与实体工程检验相结合的方法,开展路基稳定、路面耐久、桩基安全、生态恢复等关键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多年冻土地区公路空间效应是随时间变化的过程,公路冻土工程的稳定性、耐久性与空间效应密切相关,特殊路基结构与针对性的冻土工程措施是提高公路使用寿命和品质的有效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5.
周勇  刘升传 《路基工程》2011,(4):107-109
高填方路基的稳定是多年来路基工程研究和关注的重点,高填方路基的稳定性与其计算参数取值密切相关。本项目采用大型三轴试验对贵州水都路的碎石土路基填料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碎石土的抗剪强度与其应力水平密切相关。对于高填方路基的稳定计算参数取值应考虑路基的高度。  相似文献   

16.
彭湖高速连接公路由于特殊原因,交通量激增,严重超载,路面路基病害较为严重.全线包含沥青混凝土路面和混凝土路面两种路段.在公路整治设计中,针对两种路面特性和路面路基病害情况,综合考虑社会、工程和经济因素,研究出不同的路面和路基整治方案.采用方案一对其进行整治,效果较好,己投入使用.  相似文献   

17.
填土高度在6 m以上的软弱地基路段路基或填土高度在20 m以上的一般路段路基,通常统称为高填方路基,这类路基由于填土高度大、填筑层数多而比较其他路段路堤易产生变形病害。施工过程中需采取适宜的技术措施,对其填筑过程进行重点监控,以确保填筑质量。文章结合高填方路基施工特性、病害因素以及施工工艺控制进行综合阐述与概括。  相似文献   

18.
陈文杰 《公路工程》2015,(2):182-185,206
受经济及工期的制约,在山区修建高速公路会采用红砂岩作为高填方路基填料,为确保高填方路堤的稳定性,有必要对红砂岩的工程特性做一定的研究,继而提出相应的处治方案。以娄衡高速高填方路堤为工程实例,分别从该路段红砂岩的结构、矿物化学成分、崩解特性及水理性等全面研究其工程特性,并提出相应的处治方案。以FLAC3D为计算软件对红砂岩路基填料高路堤稳定性分析,计算结果表明经处治后的红砂岩填筑高填路堤满足静力与动力状态下的稳定性要求。该研究成果可为类似红砂岩高填路堤设计施工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东北地区有着复杂的地质工程条件,需要同时处理地质学和冻土学问题。该文针对冻土地区公路的路基和路面结构容易发生形变的问题,根据不同路段的特点,提出并实施了道路下部结构和路基的具体施工方案。同时,延长个别公路区段检修周期的间隔时间,从整体上提高公路的运行可靠性。为了执行地质工程监测,利用相关设备获得道路下部土壤结构的应变状态和温度信息。两年监测结果表明:1号路段建议修建防水护堤,防止路基主体渗水;2号路段的损坏情况不大,热稳定剂发挥了重要作用;3号和4号路段的路基和下部结构得到了有效加固。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采空区治理能力,文章基于有限离散元分析模拟,研究公路下伏采空区地表移动变形规律。依托荣成至乌海高速公路具体工程项目,通过注浆处置模拟与实际工程实施,研究注浆范围、注浆参数对采空区稳定性的加固效果,提出了不同路基下伏采空区注浆处置的评价标准。结果表明:黄土地区填方路基下伏采空区的地表最大移动变形值与填方路基的高度线性相关。对于一般路基,宜取采空区治理后冒落带剪切波速为200 m/s作为注浆处置评价标准;对于高填方路基,宜采取剪切波速为250 m/s作为注浆处置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