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铁道技术监督》2018,(6):15-15
2018年6月13日,我国自主研发的首列商用中速磁浮列车在湖南省株洲市成功下线。该列车由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与湖南省磁浮技术研究中心共同研发与生产,是目前世界上时速最快的短定子磁浮列车,其最高运行速度可达160 km/h,最大载客量为500人。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2.0版"快速磁浮列车正处在紧张的试制组装阶段,计划2018年年中下线。这将是中国自主研发的最快时速磁浮列车。相比此前为长沙磁浮快线研制的中国首列中低速磁浮列车,"2.0版"快速磁浮列车更快、更轻、载客量更大。通过提升直线牵引电机等关键部件性能,列车速度从以往的每小时100 km提高到160 km,并具有爬坡能力强、转弯半径  相似文献   

3.
正2018年6月13日,中国首列商用"磁浮2.0版"列车正式下线。该列车是长沙磁浮快线技术平台上又一创新型研发成果,具有速度更快、载客更多、技术更优等特点。中国商用"磁浮2.0版"列车设计速度160 km/h,采用3节编组,最大载客500人,具有以下几大创新点。(1)世界首列短定子直线电机快速磁浮列车。采用系统工程学分析法,成功搭建了2 800 mm车宽的世  相似文献   

4.
《世界轨道交通》2020,(2):26-28
2019年,我国轨道交通继续快速发展,在科技创新、线网规划建设、投融资等方面取得了诸多突破。时速600公里磁浮列车公开亮相2019年5月23日在青岛下线后,由中国中车制造的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列车,首次在浙江国际智慧交通产业博览会上公开亮相。从外观上看,其车头比现有运行的高铁列车更修长,车厢内部整洁明亮,座位数可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分析对比大、中运量磁浮列车和轻型观光旅游磁浮列车的应用场景、服务人群特点,以功能、安全、环境、经济等要素为出发点,定义轻型观光旅游磁浮列车的顶层设计指标,开展车辆总体和主要系统方案设计研究。基于列车牵引、悬浮能力需求,对走行机构进行总体架构设计,确定单节车配置双悬浮架方案,减小了列车的簧下质量和设备维护难度,同时增大了车底设备布置空间;响应“双碳”目标提出车载蓄电池为轻型观光旅游磁浮列车供电方案,取消供电轨受流,降低了线路建设成本;利用理论和仿真等方法对列车各子系统的设计方案进行了验证,证明了列车总体设计的可行性。该轻型观光旅游磁浮列车方案具有较好的创新性、经济性、可行性和实用性,可为各型磁浮列车的设计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讨论了京沪高速运输系统的模式选择问题,介绍了该运输通道的交通需求预测结果,分析了北京-上海之间建设磁浮铁路的可能性,并与高速轮轨列车线路作了对比。结合北京-上海之间的航空网络状况以及未来中国经济发展预测情况,认为磁浮列车将与航空进行竞争,而不是与高速轮轨列车进行竞争。北京-上海之间的交通通道中在轮轨列车与磁浮列车这两者中择其一的思路是不当的。中国应加速高速轮轨列车系统的建设。在大的交通通道中,采用磁浮列车的方案是可行的,它的建设启动应在2015-2020年之间。  相似文献   

7.
姚曙光  许平 《铁道机车车辆》2007,27(3):33-34,69
基于上海TR08磁浮列车的头部外形,设计了4种国产流线型磁浮列车头部外形。采用大型流场计算软件CFX对5种不同头部外形列车的空气阻力、升力进行计算,并对5种外形的列车交会压力波进行了数值分析。通过对不同外形磁浮列车空气动力性能的分析,提出了国产化磁浮列车气动外形的流线型头部长度取6~7 m,采用单拱,并适当提高纵剖面轮廓线高度的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8.
通过现场测试,对磁浮列车的车外噪声进行了测量。对比分析了磁浮列车外部噪声与地铁列车车外噪声的特性差异。基于声线追踪法,建立了磁浮列车的车外噪声仿真模型,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基于该仿真模型分析了磁浮列车的车外噪声贡献。研究结果表明,当列车运行速度为60 km/h时,磁浮列车的车外噪声比地铁列车低5 dB(A)左右,其车外噪声贡献主要来自于受电靴/供电轨系统,显著贡献分布在200~5 000 Hz频带。  相似文献   

9.
列车定位系统在列车运行控制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列车定位的安全、高效、精确是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重要保障。磁浮列车运行速度最高达550 km/h,为了保证列车安全运行,定位信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介绍了磁浮列车定位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分析了磁浮列车定位信号的传输过程以及列车初始状态的定位过程。  相似文献   

10.
上海磁浮列车速度控制系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辉 《都市快轨交通》2005,18(3):38--39
根据磁浮列车牵引系统的速度控制原理,介绍上海磁浮列车示范线的列车定位系统,以及列车在高低速运行时速度的确定等内容。  相似文献   

11.
现代铁路是综合许多学科的大型企业,国内外莫不如此。随着科技的进步,铁路不断采用新技术,提高运输效率。近年来,国外在超导磁浮列车方面的研究和发展就是铁道交通领域的一个崭新课题。 简单说,超导磁浮列车就是利用铺设在钢轨上的线圈与列车上安装的超导磁铁之间所产生的磁力,使列车浮离钢轨,推动列车前进。据报道,超导磁浮列车不仅速度快,而且对环境不会产生任何负面影响,是未来城市间大运量高速客运的理想交通工具。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中速磁浮列车在高架线路上运行时,车身有可能遭受雷击。若中速磁浮列车车体采用复合材料,在遭受雷击时有可能受损甚至被击穿,进而使乘客受到雷击伤害。为此,需要在复合材料车体设计时进行防雷设计,而雷电在列车上的附着点是设计的关键。[方法]制作了中速磁浮列车单节车厢的精确缩比模型,阐述了磁浮列车雷电附着点试验的依据、试验件、试验方法及试验结果。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有限元数值仿真软件,将中速磁浮列车雷电附着点的区域分为车头风挡、车身顶部、侧棱、侧棱尖端、设备安装区域以及地面6个部分,并对整车进行了雷电仿真计算。[结果及结论]通过列车缩比模型雷电试验获得了单节车厢较为详细的雷电附着点分布情况,雷电仿真得到列车表面电场分布情况,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相吻合。结合试验及仿真结果,提出了中速磁浮列车的雷电防护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既有线提速、既有线引进摆式列车、修建专线开行传统列车和修建专线开行磁浮列车等4种提速铁路技术模式,在技术、经济和运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京沪高速铁路宜采用轮轨高速技术及应在“十五”期间动工修建的建议,并说明磁浮列车技术目前还不适宜在繁忙干线发展高速客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磁浮列车速度可达到或超过500 km/h,噪声与振动比常规列车明显减少,是轨道交通发展的方向.传统磁浮列车将列车悬浮在导轨上,技术难度较大,造价也高,近期内推广应用的前景不容乐观.即使在发达国家如德国和日本,近30 a来,磁浮列车仍停留在试运行阶段.我国的国情不允许大规模建设传统的磁浮列车.磁悬浮轴承列车,就是在磁力弹簧和磁力轴承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设想.经模型试验,证实有必要进行实用试验.  相似文献   

15.
文章阐述了中低速磁浮列车网络控制系统的网络结构及技术特点,该网络控制系统基于实时以太网,符合IEC 61375新标准,采用了R-NAT的IP地址算法、TTDP列车编组功能,以及TRDP实时协议。通过试验验证,基于实时以太网的列车网络控制系统实现了数据实时、可靠传递,并解决了数据带宽问题,为中低速磁浮列车性能的进一步提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中低速磁浮列车为研究对象,结合目前磁浮列车的设计方案,提出了影响列车疏散能力的关键因素,包括列车座椅布局方式、客室门尺寸、可用客室门数量和位置、列车端门的设置以及司机室门的尺寸等,并对以上影响参数进行了Anylogic数值模拟分析,从而得到了关键参数对疏散时间的影响规律,为中低速磁浮列车疏散设施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可靠、准确的速度位置信息对于中低速磁浮列车的安全行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中低速磁浮列车测速定位中常用的轨枕计数检测方法,采用2套涡流传感器冗余设备采集列车的速度、位移数据,提出不同速度下列车测速定位的优化算法.在该优化算法的基础上融合了卡尔曼滤波,通过不断迭代和更新,得到准确的速度位置信息,并计算出采用2套测速设备...  相似文献   

18.
磁浮铁路以其非接触的电磁悬浮、导向和驱动系统为铁路交通开辟了新的前景。磁浮列车线路的计算与设计由于它的特殊技术特点而比其他的交通系统更明显地受振动技术特点的影响。磁浮列车线路和动力学特性是影响线路设计的主要因数,同时也与列车行走的平稳性和舒适性有密切关系。磁浮列车线路动力学特性的研究是磁浮列车线路技术的一个关键性基础理论课题。本文首先建立磁浮列车车辆模型和弹性轨道梁的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  相似文献   

19.
牵引供电系统是磁浮列车的动力源,决定列车的运行速度等级。文章通过对现有高速和低速磁浮列车的牵引供电系统进行研究分析,提出一种适用于中速磁浮列车的牵引电机结构以及与之配套的牵引供电方案,可为后续中速及高速磁浮列车相关系统的研发和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中低速磁浮列车是磁浮交通系统的关键装备,由于脱离了轮轨接触,其牵引方式也与传统列车差别巨大.以3节编组中低速磁浮列车为例,对该列车的运行阻力、牵引力、电制动力进行了计算分析,根据计算结果对列车的牵引和电制动性能进行了评价,并完成了列车的故障运行能力校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