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绿道建设是构建"两型社会"的重要举措,也是武汉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具体行动。介绍了东湖绿道交通系统规划及建设情况,从交通目标及对应策略、交通组织分区分级、快速路系统、到发交通、内部交通、配套交通的组织衔接等方面总结城市绿道项目交通组织及配套设施的思路,并介绍了东湖绿道一期工程实施效果,可为国内其他城市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我国城市货运交通可持续发展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震  杨浩 《公路交通科技》2003,20(2):144-147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发展现,已经受到了各国的普遍接受。对于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城市货运交通中的运用,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分析了我国城市货运交通现存的问题,从3个方面提出城市货运交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提高效率。对促进城市货运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进行了探讨,从优化货运交通结构、促进货运信息化和促进货运物流化等3个方面来提出解决城市货运交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对策。最后,在充分考虑城市货运交通可持续发展目标要求的情况下,提出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3.
我国现行的城市道路交通几乎都是传统的"稀路网、大街区、宽马路"模式,其弊端日益显露。"小街区、密路网"规划模式相较于传统规划模式,在路网规划和道路设计、土地利用和城市设计方面采用了不同的技术手段,激发了街道的活力,提高了城市经济效益。以南京江北新区核心区为例,探索"小街区、密路网"的规划控制措施、用地开发条件,以及道路建设与交通组织的关系等,优化城市交通组织,指导今后的道路建设,为"小街区,密路网"规划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长三角城市群县域城市肩负着共建"世界级城市群"的历史重任,其交通发展必须顺应新时代、选择新战略、构建新格局.为此,剖析了长三角县域城市当前存在的典型交通问题,以及在区域一体化的外力驱动下,县域的空间和交通要素面临的对外联系和内在组织的变革.在此基础上,围绕区域关系、城乡交通、短板破解、绿色示范、动态评估等五个方面,提出县域城市今后一个时期综合交通发展的总体战略和路径选择,以支撑"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的总目标.  相似文献   

5.
河谷型城市过境交通规划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谷型城市是城市主体在河谷中形成和发育的一类城市。该文从河谷性城市所面临的严重交通问题入手,通过介绍河谷型城市的定义和特征,分析了河谷型城市过境交通对城市内部交通的影响。以河谷型城市过境交通调查为基础,提出了一种用于河谷型城市过境交通规划研究的方法。并以兰州市为例,就存在的问题,给出了一些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6.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建设是建立在城市土地资源利用基础上的。通过城市轨道发展建设对城市空间布局、沿线土地开发影响的分析,提出了当前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当中土地利用方面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必须促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与城市土地利用的协调发展,以实现城市土地的集约化利用地对策。  相似文献   

7.
包瑨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3):22-25,M0006
将南通市中央创新区作为城市新区的研究实例,在多维度探讨城市绿色交通体系理念内涵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两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绿色交通在城市新区中的应用价值和城市新区绿色交通的实现路径。从城市绿色交通体系的理念出发,明确城市交通绿色化升级的实现路径,提炼针对城市新区的实施性策略,为丰富和补充城市绿色交通发展理论体系和相关方法论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8.
张福勇 《交通科技》2010,(3):126-128
介绍了"基于广州交通模型的交通影响评估方法"体系,阐述了应用广州交通模型把握研究项目宏观出行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细部模型的技术步骤,提出了基于城市整体模型的交通影响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9.
针对大连中心城区慢行交通现状特点,制定慢行交通系统发展目标,确立了"充分保障步行交通,适度发展自行车交通"的发展定位,提出以交通功能为主的步行交通系统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方案。依托大连丰富的"山、海、城"等景观资源,构建以生活休闲功能为主的"三级、七式"特色慢行系统,为其他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0.
城市新区作为城市空间的拓展,是城市发展到一定时期的必然产物。以城市新区慢行交通系统为研究对象,结合重力模型、距离阻抗函数建立以区位势能为基础的城市新区的慢行交通需求预测模型。以道路共享理论为基础,建立"点-线-面"的新区慢行路网系统,结合襄阳市庞公新区为例,通过对庞公新区慢行交通需求预测,合理规划城市新区慢行系统,提高慢行出行者交通安全和出行效率,促进城市新区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道路交通标线是用于交通管理的基础设施,是向驾驶员传递交通信息的工具,其设置规范与否直接影响了交通秩序和交通安全,同时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一个城市的交通管理水平。目前我国部分城市在交通标线的设置方面仍存在很多的不规范之处。通过对国内部分城市道路交通标线设置情况的实际调研,梳理了道路交通标线在设计、施划、维护等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江津区是距离重庆主城区最近的卫星城市,其发展方向为"向北拓,融主城",为了应对城市空间演变和可持续快速发展的挑战,需制定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交通战略,为城市交通的发展目标和策略制定提供依据。文中在分析江津区交通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城市发展方向提出交通发展策略,从城市道路、轨道交通、铁路战略通道、公铁水联运、公交一体化等方面提出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13.
城市客运交通结构是关系城市交通系统发展方向的核心问题。从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建立了大城市客运交通结构优化的线性规划模型,其中决策变量为城市客运交通系统中各种交通方式的周转量。该模型的目标为最大化城市客运交通效率,该交通效率不是简单的各种交通方式客运周转量的函数,而是由各种交通方式的客运周转量和各种交通方式对城市客运交通效率贡献率共同决定。同时考虑客运交通结构优化过程中应满足的出行需求总量约束、可达性约束、占地约束、能耗约束、环境容量约束和各种交通方式发展规模约束等。该模型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基于绿色交通理念的桂林市城市交通规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分析桂林城市交通现状出发,引出绿色交通新理念,分析了绿色交通的内涵,提出了桂林城市交通规划的指导思想;结合现状,对桂林城市综合交通规划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并从城市交通方式结构、道路网规划等方面提出了促进桂林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该文针对天津2020年将发展成为"超级城市"这个课题论述了第三代城市——"低碳生态城",结合天津"双港双城"新的城市总体发展战略,对未来城市交通模式——绿色交通进行研讨,通过对"超级城市"未来的车与路的展望,对道路交通设计提出8点新理念,对公交专用道、慢行交通——自行车专用道、人行道布设及道路横断面设计的创新思路进行初步研讨,可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6.
城市错位交叉口是一种特殊的平面交叉口,它的运行状态直接影响到干道甚至整个区域的交通运行质量。在对城市错位交叉口的一般形式及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3种可行的交通组织方案及相应的信号控制方案。并以郑州市金水路中段错位交叉口为例,通过Vissim仿真软件对方案进行评价,得到了交叉口延误最小的推荐方案。研究结果表明,要保证城市错位交叉口的通畅性,必须根据现有的道路条件、交通环境和交通结构,进行有效的交通组织。  相似文献   

17.
《公路》2021,66(6):298-301
为合理利用城市道路两侧土地,提升城市空间开发和生活品质,当高速公路功能转换为城市快速路后,应灵活改造原有收费站和附属设施占地,对转向匝道进行集约设计。针对东圃互通立交项目,探讨TOD模式城市道路交通节点空间开发及综合设计技术。本项目应用"集约用地"、"多首层开发"理念对土地进行平面和立体空间的开发,对东圃互通立交进行系统的综合设计,满足社区休憩、衔接和交通功能,同时通过合理组织外部交通动线和人行交通动线,实现区域道路交通转换。TOD模式下城市大型交通节点综合空间开发及设计技术在东圃互通立交工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相关成果可为高速公路功能转换为城市快速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以南京市道路交通为研究对象,从交通供需矛盾入手分析城市交通现状,对交通拥堵形成的根源进行剖析。通过对交通管理理论与安全保畅经验进行总结,以建设"十二五"、服务青奥会的整体战略规划为出发点,从城市发展模式、交通系统管理、交通需求管理、交通秩序管理等方面入手,合理配置路网时空资源以科学保障道路安全畅通,提出适合南京城市交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0,(1):141-141
<正>"中国(长春)国际轨道交通与城市发展合作论坛"将于2010年5月20日至21日在长春举办。届时,国内外轨道交通与城市发展方面的专家学者将就如何提升城市轨道交通  相似文献   

20.
优化行人过街交通组织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是现代城市交通管理的最根本原则,它要求交通管理职能部门优先考虑行人通行,树立行人优先的意识,为行人提供良好的通行环境.路口和路段行人过街交通组织是行人交通组织的两个重要方面.文中以长沙市为例,分析了大城市行人过街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从交通工程学和交通心理学的角度提出了优化路口、路段行人过街交通组织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