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路路域景观美学感知是营造高质量公路景观环境的重要内容之一.基于公路使用者角度,采用"心理物理学"法定量评价了不同公路路域景观组成的美学感知状况.研究发现:公路路域景观美学质量与人工设施特色性、公路与人工设施距离、人工设施与周围环境融合度、路域植被盖度、景观质地、路域水体大小、路域植被种类、景观多样性、景观自然性、景观开阔性、景观完整性、景观生动性、天象特征和公路在视域内显著度呈显著相关关系;本文的评价模型中仅考虑路域植被类型与景观完整性两个自变量.依据评价结果,提出了五点有助于公路景观设计和决策的路域景观美学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从设计层面分析了山区高速公路水毁发生的原因及传统设计方法的弊端,提出了基于GIS的山区高速公路排水设计方法和流程,设计了排水GIS的系统框架。基于面向对象的数据建模方法建立了路域数字地形模型、水文数据模型,实现了对路域空间数据和水文数据的有效管理。研究了路域水文建模算法,建立了路域水文空间分析模型。结合依托项目,对基于GIS的山区高速公路排水设施布设方法进行了验证,并对排水设施进行了水力仿真与评估。仿真结果表明:通过山区高速公路排水GIS建模与仿真,可进行排水设施的综合布设及适应性评估,实现了排水设计的自动化、可视化、科学化。  相似文献   

3.
为了促进我国公路景观规划设计发展,本研究选取西石高速公路,充分考虑其路域景观环境的特点,分别从路域自然景观要素和人工景观要素两个方面探讨路域景观的构成;选取路域景观特征指标,结合GIS技术分别从可视域、道路密度、景观综合指数、居民点密度、森立面积比、水域密度几个方面对路域景观进行量化分析研究,最后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为景观规划设计、景观营造、生态恢复方面做出宝贵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秦岭山区路域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从表征系统健康状态的活力、组织力、恢复力三个层面出发,结合公路建设实际,兼顾秦岭山区的特殊性要求,构建基于生态保护的路域系统指标体系,确定指标的度量方法,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系统评价.计算表明,评价结果能较客观地反映施工期秦岭路域系统所处状态,为秦岭山区公路建设生态保护措施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
路域生态系统建设原则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阐述了路域生态系统的形成,分析了路域生态系统内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的特点,总结了路域生态系统的环境功能。针对我国高速公路路域生态系统环境状况、生态绿化存在的问题,从生态系统平衡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提出了路域生态系统建设的三大基本原则,即整体性、最优化和可持续发展原则。  相似文献   

6.
公路路域生态工程技术应用的系统化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广泛调研和试验,分析并描述了公路路域生态恢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阐述了路域生态恢复不同于一般绿化种植的功能、原则和关键技术,并提出了路域生态恢复系统化设计的概念、主要内容和理论基础;通过不同区域路段的现场调研及试验,从植物物种选择、植物群落设计、土壤肥力调控和路域生态工程技术适用性分析及其选择等多方面对路域生态恢复进行了系统化的分析研究,提出适合西部不同区域、不同路段特点的边坡和中央分隔带生态设计技术应用体系。  相似文献   

7.
为更好地保护公路沿线水体环境,对公路运营产生的沿线水资源影响进行系统分析,认为公路运营可能影响路域水文水系,路面径流的主要污染物为SS和COD,使用融雪剂会引起周边水体氯离子升高,沿线设施污水达标排放率和中水回用率有待提高.结合公路运营期水环境保护技术的研究进展,归纳提出:径流净化技术向功能多元化方向发展,除很好地实现径流净化基本功能外,生态边沟和调节池与人工湿地串联技术具有一定的景观美化效果,生态种植槽能将净化后的雨水储存,待缺水时再利用,径流监控与应急处理系统可实现危化品泄露事故应急功能;使用环境友好型融雪剂能有效降低对路面基础设施的腐蚀,减轻对路域生态环境的破坏;在沿线设施污水处理领域,人工湿地和土壤渗滤技术在南方地区具有推广价值,组合处理技术在北方地区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服务质量基本理论为指导,根据公路行业的特点,研究提出我国公路服务质量的定义和内涵,并从公路主体设施、公路附属设施与路域环境、运营管理活动等3个方面构建系统科学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公路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公路服务质量作出客观、公正、科学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文章根据北京市顺平路(S305)的绿化类型及特点,以路域生态恢复植物群落中优势种为评价对象,筛选评价指标,应用灰色系统理论的关联度分析方法,对路域范围内生态恢复进行了初步评价,以期掌握路域生态恢复现状,为公路绿色通道建设过程中科学选择绿化植物、构建稳定绿化群落、合理进行路域生态建设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路域生态恢复进行评价研究,能够较为合理的反映生态恢复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0.
西部黄土区地形破碎、气候干旱、植被稀疏,加之特有的黄土结构,致使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加强公路边坡维护和生态修复无疑是保障公路基础设施安全、促进路域景观优化的重要环节,本文以甘肃省定西地区典型黄土高原丘陵区不同公路类型对应的边坡特征为具体研究对象,探讨黄土区公路边坡不同坡位、坡向土壤养分含量对比情况,为探究土壤养分流失特征、以及不同路域景观结构下植被恢复与土壤养分流失的关系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1.
通过广泛调研和试验,对路域生态工程技术及范围进行了界定,识别了路域生态工程技术主要包括生态恢复基础(土木)工程、植被建植工程、养护管护工程、植被恢复效果及经济成本等5大内容。采用专家咨询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构建了评价指标的权重和作用分值;构建了自身效果评价的综合指数评价模型。对典型的9大工程技术进行评价分析,发现不同典型路域生态工程技术自身效果差异较大,这些研究成果对于生产实践具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模型模拟法、现场实测法、遥感估算法、通量观测法四种主要的陆地生态系统植被碳汇计算方法的归纳、总结,对比分析了四种方法的优缺点.在分析路域生态系统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四种植被碳汇计算方法在路域生态系统中应用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四种植被碳汇计算方法在路域生态系统的应用具备一定的可行性,但是需要根据环境特点、公路特征和研究目的进行合理选择、调整和组合.然而,目前尚缺乏应用案例,实证研究亟待加强.因此,针对研究现状,对交通行业今后的植被碳汇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议,以期为我国公路路域植被碳汇计算及相关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随着BIM信息化、物联网、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桥梁养护管理系统逐步向桥梁建养一体化和全寿命周期数字化、智慧化管养转变.BIM智慧建管养一体化平台是探索计算机仿真虚拟可视化技术,采取基于三维3D桥梁模型的病害及维修档案的记录及管理,强化运营期桥梁各类事件的"可追溯性"和"定位性",注重桥梁从施工至运营建立起全过程结构安全信...  相似文献   

14.
“公路隧道养护管理系统软件”研制成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路隧道养护管理系统软件"近日由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研制成功。该系统软件是一套综合技术集成应用的管理决策系统,它基于隧道结构工程、病害机理、检测技术、数据采集技术和决策分析技术,并融合  相似文献   

15.
半干旱区高速公路路域生态恢复工程植物多样性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针对半干旱区降水少、气候干燥、生态恢复困难等问题,以地处半干旱区的山东济青南线济南至莱芜高速公路为研究对象,通过路域生态植物实地调查与统计分析,可将路域植物种类数目排序为域外草本植物〉路域木本植物〉路域草本植物〉域外木本植物;根据不同路域区段的物种数、丰富度、多样性、信息量和均匀度等多种指数的统计、计算,结果表明路域草本植物变化程度较小、灌草植物均匀度和信息量都较高,中间路段植物综合丰富度较高,并且乔灌木的多样性受人为再造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6.
山区公路路域生态系统保护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生态脆弱,山区公路建设已经引起生态系统的严重退化。为保护路域生态系统,必须对路域生态系统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对其生态承载力进行评估;同时立足生态系统保护目标,提出山区公路规划选线、设计、施工、监测及养护的相应措施,并指出路域生态系统保护模式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浙江省高速公路路域范围内地质灾害分布规律,应用熵值理论和信息量法,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平台,选取地面高程、降雨量、植被覆盖度等指标进行分析,并对高速路域进行敏感性评价。结果表明,浙江省高速公路路域灾害主要分布在西南部山区,并以滑坡为主;灾害面积比基本随地面高程、地表坡度、地表起伏度、降雨量、植被覆盖度的增加呈增长趋势,随与河流距离的增加呈减小趋势;对高速公路路域2 km内灾害敏感性进行分级后,极高敏感区、高敏感区、中敏感区、低敏感区、极低敏感区分别占比3.56%、31.09%、45.35%、19.72%、0.28%,路域高敏感区主要分布于浙江省西南部。  相似文献   

18.
正在中国山东省建设的青岛海湾大桥包含一座双塔双柱钢箱梁斜拉桥、一座独塔双柱钢箱梁斜拉桥和一座独塔自锚式钢箱梁悬索桥,主线全长28.880 km.对于这样庞大而复杂的大型桥梁结构体系,传统的桥梁巡检养护方法难以精确有效地检测和识别大桥内各构件的结构健康变化状况.随着现代传感、网络通讯、信号分析与处理、数据管理、知识挖掘、结构分析等领域技术的发展和成熟,综合了这些技术的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实现了指导结构的运营管理,验证设计假设和参数,预警异常荷载响应损伤,评估结构的性能与安全,纠正更新结构设计标准等功能.青岛海湾大桥的运营期结构监测巡检养护管理系统,包含自动化数据采集系统、基于半自动化人工巡检的养护管理系统、构件评级系统和损伤预警状态评估系统,以大桥结构为平台,有机结合结构健康监测系统与巡检养护管理系统,结构健康监测为巡检养护管理提供目标和依据,巡检养护管理给结构健康监测作补充和完善,一体化的设计最大限度地保证大桥安全运营,延长大桥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9.
徐乔  余绍淮  余飞 《公路》2023,(12):344-354
定期开展高速公路路域植被参数监测工作,对指导路域生态环境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传统地面实测方法难以对大范围植被参数进行快速长时间的监测。为此,利用卫星遥感技术,采用一种基于时序Sentinel-2影像的高速公路路域典型植被参数监测与分析方法,以京港澳高速湖北北段路域为研究区,利用长时间序列的Sentinel-2影像,采用PROSAIL辐射传输模型与人工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法快速获取路线区域的多种植被参数,并结合时间序列信息熵与变异系数对植被参数的趋势性及稳定性进行分析,从而实现对路域植被变化状况的准确评价。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时序Sentinl-2影像的路域典型植被参数提取与分析技术,可快速获取路域植被的生长变化状况,有效节约人力物力,为高速公路植被保护与绿化养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正>在国家科技部"973"计划课题"基于物联网的中小桥梁运营结构安全监测基础问题研究"、交通运输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面向中小桥梁的桥梁运营管理平台建设技术与运营模式的研究及示范"、以及招商交科院自主创新项目支持下,招商交科路联网"桥梁云平台"系统研发成功。该系统利用"云计算"技术建立了针对桥梁结构运营安全监测的"桥梁云平台",从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2方面,实现了桥梁结构运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