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7年7月20日,中国船级社(CCS)《船舶网络系统要求与安全评估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正式生效。CCS编制该《指南》,旨在规范船舶网络建设,指导船舶网络安全评估,提升船舶网络风险意识,提高船舶网络安全防御能力,为智能船舶提供条件与保障。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船级社(CCS)发布的《船舶与海上设施数字系统验证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将于2021年10月1日正式生效。指南适用于船舶与海上设施及其附属设备数字系统、数据活动的检验验证,验证的最小单元包括数据的标识、采集、集成、模型与应用等核心要素。指南从数字系统的通用要求、数据活动阶段、实施程度3个层面,从风险评估、工程评估、直接评估3个方式,验证数字系统符合预期的程度。  相似文献   

3.
殷毅 《中国船检》2012,(11):26-28,120-121
曾几何时,面对层出不穷且花样翻新的国际海事"绿色"新规,一度有人质疑中国航运造船业能否经受住这一绿色浪潮的冲击。但随着中国船级社(CCS)与业界的共同努力,这一疑虑正逐渐被打消。作为中国航运造船业的重要技术支撑力量,中国船级社(CCS)自"十一五"及时启动"绿色船舶计划"以来,其向绿色船舶领域挺进的步伐便不断加快,并在2012下半年全面开花结果,继推出全球首部《绿色船舶规范》、《内河船舶能效设计指数(EEDI)评估指  相似文献   

4.
国内动态     
<正>CCS船体测厚指南(Ver:5.7)船体测厚指南系测厚人员进行船舶测厚的实施导则,也是船公司对船舶保养与维护船舶的重要参考依据。该指南作为中国船级社(CCS)钢质海船入级规范补充和细化的指导性文件对外颁布,作为船舶在检验和测厚时,验船师、测厚公司和船东应共同遵守的技术文件。本次修订依据:CCS 2012年钢质海船入级规范以及修改通报、CCS现行关于供方认可程序  相似文献   

5.
<正>2016年12月20日,中国船级社(CCS)在上海举行发布会,向业界正式发布《极地水域操作手册编制指南》。工信部、上海海事大学、COSCO SHIPPING及CCS的有关领导出席了发布会。自二十世纪90年代开始,国际海事界一直致力于改进南北极水域航行船舶的安全和环境保护。我国也高度重视北极事务,由交通运输部牵头,在工信部大力支持下,业界团结协作,积极参与国际海事组织(IMO)  相似文献   

6.
<正>2019年第20届中国国际海事会展于12月3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隆重开幕。中国船级社(CCS)总裁莫鉴辉率团参加展会。展会期间,CCS举办了多场活动,精彩不断,吸引了参观者的目光。12月3日,CCS与中国船舶集团联合举办"君旅号300客位电动船"定向发布会,发布《纯电池动力电动船检验指南》,并向712所颁发纯电动船动力系统原则性认可证书。12月4日,CCS发布了《智能船舶规范》和《绿色生态船舶规范》。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智能船发展备受瞩目,以超出业界想象的速度破浪前行。自2017年12月5日中国第一艘(也是全球首艘)通过中国船级社(CCS)入级检验的智能船舶"大智"号正式交付使用以来,不断有智能船舶下水的报道,进一步预示着智能航运时代的加速来临,业内外对智能船舶的关注度空前高涨。日前,本刊就业界关心的关于智能船的相关问题,专访了中国船级社(CCS)副总裁孙峰先生。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船级社(CCS)《船舶智能能效管理检验指南》(2018)于2018年9月1日正式生效。该指南的重要看点如下:首先,CCS《船舶智能能效管理检验指南》(2018)是作为《智能船舶规范》第5章"智能能效管理"配套指导性文件。《智能船舶规范》中"智能能效管理"要求是原则性的,为了更好地指导相关操作,编写组经过调研并结合应用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几经修改完善,形成了《船舶智能能效管理检验指南》(2018)。  相似文献   

9.
正船体测厚指南系测厚人员进行船舶测厚的实施导则,也是船公司对船舶保养与维护船舶的重要参考依据。该指南作为中国船级社钢质海船入级规范补充和细化的指导性文件对外颁布,作为船舶在检验和测厚时,验船师、测厚公司和船东应共同遵守的技术文件。本次修改主要内容变化:1)对CCS现行规范已明确的测厚要求,采用指向规范写法,删除原版指南重复规范的内容,便于后续维护,为今后拟将本指南纳入规范附录做好前期准备;2)对CCS现  相似文献   

10.
正《船用硬质翼面帆评估与检验指南》是CCS基于相关科研项目的研究成果,以及实船验证的经验,制定的适用于硬质翼型风帆助推装置的指南。《指南》为《绿色生态船舶规范》中的"风帆辅助推进系统"附加标志提供了审图和检验依据。《指南》包括5章内容,针对风帆助推船舶设计、风帆装置设计、制作和安装检验、风帆安全操作要求、风帆装置营运检验要求、风帆助推船舶EEDI验证要求等提出了安全性技术标准。  相似文献   

11.
正基于提升应对网络风险威胁意识的迫切需求,转化国际海事组织(IMO)提出的对网络风险的应对措施,以及国际船级社协会于2018年发布针对船舶网络安全的12项建议案,CCS对2017版指南进行了改版。此次改版旨在规范船舶网络的设计、建设、运维及检验工作,使有关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理解船舶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形成综合提升船舶网络系统建设水平、威胁防御能力的新观念,保障船舶网络环境的稳定  相似文献   

12.
正为配合船检验发证工作,CCS已经制定颁布了《船舶压载水管理检验发证指南》和《船舶压载水管理计划编制指南》,并可为船舶编制压载水管理计划提供指导。随着《国际船舶压载水及沉积物控制和管理公约》(以下简称压载水公约)生效日期的临近,大批从事国际航行的现有船舶进入压载水公约检验发证进程。按照经修订的压载水管理系统(BWMS)认可导则(G8导则)规定申请BWMS型式认可的工作也正逐步展开。CCS一直深入参与压载水公约及其相关  相似文献   

13.
为对船舶改装是否属于"重大改装"进行有效判别,对中国船级社(CCS)《船舶重大改装实施指南》(2016)和有关部委、主管机关的有关规定进行研究分析。厘清这些规定中蕴含的船舶重大改装的判别原则和思路,为业界普遍性存在的及将来可能出现的各类海船改装提供"是否属于重大改装"的定性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14.
<正>2009年12月29日,我国首只船舶产业投资基金在天津揭牌并正式投入运营。在揭牌仪式上,中国船级社(CCS)及中国船舶信息中心等7家单位与船舶产业投资基金共同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业界认为,船舶产业投  相似文献   

15.
<正>近日,中国船级社(CCS)“甲醇燃料加注船舶技术标准研究项目及成果《甲醇燃料加注船舶指南》”正式通过专家评审。来自海事局、船东、科研院所、设计单位、船厂、设备厂家、燃料供应商以及船舶检验机构的专家经过认真审议后一致认为,该项目成果紧密结合甲醇燃料加注船舶发展需求,对未来甲醇燃料加注船舶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该指南将成为全球首部甲醇加注船指南。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船级社(CCS)日前发布《内河船舶有害物质控制指南》,对内河船舶在设计、建造、营运过程中禁止和限制使用的有害物质作出规定,鼓励在船舶建造和运营期间尽可能使用危害程度低或无害的物质,降低对环境的污染。据介绍,《指南》的内容主要参考了《2009年香港国际安全与环境无害化拆船公约》以及国际海事  相似文献   

17.
<正>近日,中国船级社(CCS)为中国船舶集团公司第七一二研究所(简称“七一二所”)签发了国内首张船用氢燃料电池发电系统船用产品证书。上述船用氢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将用于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三峡氢舟1”号公务船,该船是国内首艘按照CCS《船舶应用燃料电池发电装置指南》要求进行设计的氢燃料电池动力公务船,也是国内首艘入级CCS的氢燃料电池动力船舶。  相似文献   

18.
《中国船检》2014,(11):1-1
<正>11月5日,中国船级社(CCS)总裁孙立成出席在重庆举办的国际海运(中国)年会2014,并做题为"关于船舶技术变革与未来航运的若干思考"的演讲。在演讲中,他阐述了目前业界面临的严峻形势和挑战,探讨了未来船舶技术的发展趋势,提出通过提高船舶能效、新能源动力应用等方式降低航运成本的发展思路。孙立成还分析了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数字化智能化船舶所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9.
《中国船检》2020,(3):2-2
基于提升应对网络风险威胁意识的迫切需求,转化国际海事组织(IMO)提出的对网络风险的应对措施,以及国际船级社协会于2018年发布针对船舶网络安全的12项建议案,CCS对2017版指南进行了改版。此次改版旨在规范船舶网络的设计、建设、运维及检验工作,使有关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理解船舶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形成综合提升船舶网络系统建设水平、威胁防御能力的新观念。  相似文献   

20.
<正>当前,在可持续发展意识以及环保法规等因素的多重驱动下,全球航运业正在积极寻求加速推进绿色低碳转型,持续加大力度挖掘各种可行的减排合规策略,在研发部署氢、氨、甲醇等新型替代船舶燃料的同时,也在尝试利用节能和航速优化等措施提升船舶能效。但是,实现航运脱碳目标不可能一蹴而就,业界也无法寄希望于最后时刻有完美方案横空出世,航运业的去碳化进程是一个不断探索、试验的过程。在能够从根源上杜绝船舶排放的零碳燃料获得大规模成熟应用之前,仍有大量船舶需要燃烧化石燃料,这种情况下,如果可以利用碳捕集与储存(CCS)技术,就能为船舶合规提供更多灵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