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文章介绍了GPS-RTK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相位差分定位技术的概念、组成及特点,分析了传统征地测量方法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利用GPS-RTK技术进行征地测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外业及内业工作内容,并通过对比分析,指出了GPS-RTK技术在速度、精度、可追溯性、审计、可控性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文章分别介绍了 GPS-RTK和回声探测仪的工作原理,提出采用GPS-RTK与测深仪结合的测量模式构成水深测量系统,并对其在左江大桥河床整平工程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利用GPS-RTK进行坐标及高程定位,使用测深仪进行水深测量,二者相结合实施水下测量工作,提高了水下测量工作的准确度及工作效率,较传统的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3.
在概述GPS-RTK测量技术原理与测量流程的基础上,以某山岭重丘一级公路为例,进行了GPS-RTK技术在山区公路测量应用方面的具体分析。结果表明,山区公路地形多变、高差大、遮挡物较多、通视条件不良,雨雾天气多见,传统测量技术施测不便、精度低下,而GPS-RTK测量仪器性能稳定,精确度高,且测速快,鲜受时空限制,在山区公路测量方面有较大的技术优势。为增强测量结果的精确度,还应加强卫星空间几何分布、控制点设置、遮挡物及基准站点位等对测量过程及结果不利影响的分析与控制,保证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4.
介绍GPS-RTK测量技术、特点及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5.
GPS-RTK在公路纵横断面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GPS-RTK技术的基本原理,阐述了公路纵横断面测量的过程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用RTK技术一次性完成公路纵横断面测量的方法,并通过试验验证了此方法的可行性以及优势.  相似文献   

6.
文章结合厦门港海沧航道扩建工程实践,介绍了利用全站仪与GPS-RTK(1+2)技术进行炸礁作业施工放样的基本原理,阐述了全站仪与GPS-RTK放样作业的具体步骤及效果,并通过对比分析,验证了GPS-RTK(1+2)技术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RTK(Real Ti me Kinematic)定位技术是GPS定位技术的一项飞跃,文章通过工程实例,介绍了GPS-RTK在水下测量中的应用,对其作业流程和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为实现管道外检测信息数字化,结合GPS-RTK测量技术,将外检测数据与地理位置信息高度关联。利用该技术可实现外检测数据(如漏损点位置等)在空间上cm级精确定位,通过地图系统可直观查看检测数据在管道上的位置分布,为管道漏损点维修计划制订、现场开挖维修、内外检测数据对齐分析、管道中线测量等提供了精确的数据。  相似文献   

9.
文章利用龙从作业区的有关设计资料和工程所在河段的实测地形数据,采用DHI公司的河口海岸模拟软件MK21的水动力模块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对码头建设前后工程所在区域及前方航道在各设计水位及相应流量下的水流流速、流向等变化进行计算分析,得到各设计工况下码头工程建设前和建设后附近水域流速、流向的变化值,为该码头工程建设的通航安全论证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亦为类似工程建设的通航安全论证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基于GSM下管道流量泄漏监测与定位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管道泄漏,设计了基于GSM 下远程泄漏监测与定位系统,由管网监测终端实时采集管网流量、流速、流向和压力,通过GPRS网络实现远程数据传输;系统基于GIS技术构建,针对管网突发性的爆管和地下泄漏特点,综合运用了负压波和流量检测法进行泄漏模式识别与漏点定位,可及时、准确地发现和定位泄漏点.  相似文献   

11.
超声波流量测量技术是一种先进的流体流量测量方法.文中对超声波流量计测量原理进行了分析,并推导出流量计算公式;采用Fluent软件对水流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管内流体的流场分布、压力分布规律.模拟结果显示超声波接收端与发射端液流存在漩涡,入口段中心线与水平管道中心线的夹角对测量精度影响显著.模拟结果与实际相符,对流量计结构的优化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天然气大流量计量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在能源和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国际合作中,对于大口径、大流量流量计标准装置的需求十分突出.计量交接逐步发展为集中式、大口径、高气量的贸易交接方式,大流量天然气的计量方式也已由单一的孔板流量计发展到孔板、涡轮、超声流量计共用的格局.综合分析现有的天然气大流量计量方式,对比研究孔板、涡轮以及超声流量计的优缺点,得出流量计在大...  相似文献   

13.
多相流碰撞磨损在工业上具有广泛的背景,是材料破坏或设备失效的重要原因之一。对国内外多相流碰撞磨损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影响碰撞磨损的因素有颗粒碰撞壁面速度、碰撞角度、颗粒浓度等方面;对多相流磨损的研究由实验方法向数值计算方面发展。颗粒碰撞对多相流防、除垢技术的工程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一种利用数字辐射成像技术来实现高压不透明输送管道中高固多相黏稠物料流动成像的^60Co数字辐射流动可视化系统。首先阐述了该数字辐射流动可视化系统的总体构成,包括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研制概况,进而介绍了该可视化系统的性能指标以及功能特点。该^60Co数字辐射流动可视化系统以扫描方式工作,能直接获得数字图像,可用于高压不透明输送管道中密相固液多相流流动机理的研究,其应用对推动高固多相黏稠物料管道输送及处置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空冷器管道系统的流体均配问题,引入多孔介质模型,应用Fluent对空冷器的管道系统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空冷器的压降越大,管道系统的流体分配越均匀;分流集合管与汇流集合管中的压力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管道系统的流体分配;分流集合管与汇流集合管中流体的流动方向相反有利于管道系统的流体均配,当二者的流体流动方向相同时,沿流动方向各支管流量依次增加。管道系统结构优化后,流体分配更均。  相似文献   

16.
在设备运行中发现HFETR二次冷却水超声波流量计测量值比文丘里式流量计偏低。为了满足冗余性、多样性的设计原则,对HFETR二次冷却水设计了两套不同原理的流量测量装置。从超声波流量计的原理分析出由于HFETR二次水含沙量高,造成声波传播速度比理想情况下水中的传播速度高,使超声波流量计测量的流量偏低。通过引入修正因子可以消除偏差。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输送管道中高固多相黏稠物料流动测量特点和难点的基础上,结合现阶段数字式射线辐射成像的性能和特点,提出了适合于高压输送管道中高固多相黏稠物料流动显示的具体方案———射线实时数字成像系统,并由射线成像系统的性能指标论证了射线成像系统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