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杨林隧道最大埋深450 m,全隧富含基岩裂隙水、构造裂隙水、局部岩溶水等地下水,大部分区段经地质勘测出水量为88.31 m3/d·m。隧道施工防排水难度大、危险性高,高水压对隧道运营威胁严重。通过施工过程的堵、排结合方式解决施工及后期运营安全,设计过程以实际为出发地点进行计算,避免了盲目选取参数和设备。  相似文献   

2.
关角隧道地层岩性复杂,地下水发育,岩体节理、裂隙发育,并且灰岩中有古岩溶发育,富水性好,在隧道施工中可能产生涌水。本文针对关角隧道可能出现的涌水问题,本着“以堵为主,堵排结合,限量排放”的原则,对其的应对措施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3.
通过隧道开挖的有限元数值模拟,设定全排水、注浆堵水和盲沟排放3种工况,分析永寿梁隧道开挖对水环境所产生的影响,即地下水的变化规律和变化趋势等,分析结果表明:隧道开挖造成了隧道周围地下水位和水压的变化,围岩径向注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地下水的流失,通过盲沟泄水孔3种间距的数值模拟给出了泄水孔的流量,可以作为排水沟断面设计...  相似文献   

4.
全隧道穿越可溶岩,部分地段属地下水垂直渗流带和季节变动带,隧道施工时局部地段可能揭示岩溶腔或水囊,突水突泥风险高。对岩溶发育段、富水及破碎带等突水突泥高风险地段,采取超前周边预注浆堵水,固结围岩,尽量减小地下水涌出,以确保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5.
歌乐山隧道岩溶富水区帷幕注浆设计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针对渝怀铁路歌乐山隧道岩溶富水区涌水量大、压力高等特点 ,全隧道按照“以堵为主 ,限量排放”的原则对高压富水区进行帷幕注浆堵水设计  相似文献   

6.
溶洞为岩溶洞穴,是地表水和地下水对溶性岩层经过化学作用和机械破坏作用而形成的地下溶蚀现象。岩溶对隧道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结构物部分及全部悬空,大大降低隧道使用的可靠度;溶洞填充物外涌,给施工造成困难和安全隐患;季节性的岩溶洞穴涌水,给隧道施工和体系带来不安全和不稳定因素。因此,制定合理、科学、有效的溶洞处理方案对隧道顺利穿越岩溶发育地段极为重要。根据贵阳枢纽白龙线Ⅰ标胡家坡隧道DI2K24+932溶洞处理方案的具体实施情况,总结贵州喀斯特地貌区溶蚀发育地区溶洞的处理方法,以期对溶洞处理的设计与施工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岩溶隧道灾害整治技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岩溶灾害是隧道施工中对安全影响最大、最常见的风险。在岩溶发育地区修建隧道工程,各种岩溶问题会给设计施工带来一系列困难,灾害处理不当也会给运营留下隐患。结合宜万铁路岩溶隧道设计、施工及科研情况,对岩溶隧道各种灾害的处理技术等进行深入研究,提出经济合理的整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八字岭隧道牛鼻子暗河示踪试验成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宜万铁路八字岭隧道为一深埋岩溶隧道,穿过三叠系灰岩组成的向斜核部,岩溶、地下水非常发育,沿向斜核部发育的牛鼻子暗河严重影响隧道的施工安全。通过示踪试验成果,分析牛鼻子暗河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地下水补、径、排特点,评价该暗河对八字岭隧道的影响程度,为隧道设计施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岩溶隧道安全设计、施工与管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目的:渝怀线圆梁山隧道、宜万线马鹿箐隧道发生了重大工程灾害,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因此,如何有效地解决岩溶隧道的施工安全,已受到铁道部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本文主要介绍了岩溶隧道的安全设计、施工与管理的各环节,以期对今后岩溶隧道的安全修建提供借鉴。 研究方法:结合以往隧道施工中的经验与教训,对岩溶隧道风险等级进行划分,并对岩溶隧道的安全要素进行剖析,研究各安全要素的主要内容。 研究结论:为规避岩溶隧道风险,设计、施工和管理各环节都应进行风险辨识,制定相应的风险对策:设计阶段,应对岩溶隧道进行风险等级划分,并依此进行相应的必要设计;施工阶段,应加强安全培训,将施工原则、施工方法、风险辨识、逃生系统有效地贯穿于施工过程中;对复杂的岩溶隧道应进行超前预测预报专项化管理,对岩溶的治理应进行程序化、制度化和专项费用管理。  相似文献   

10.
唐新权 《科技交流》2006,36(2):21-25
高原多年冻土地区由于气候寒冷、气温低。隧道内较为普遍地发牛衬砌冻胀开裂、酥脆、剥落、挂冰及线路冒水、积水、结冰等病害,严重威胁了行车安全,降低隧道的使用寿命.其根源主要为地下水.为此,高原冻土隧道治水问题成为隧道设计与施工的重要一环.本文介绍了昆仑山隧道洞内注浆设计,仅为今后高原冻土隧道治水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岩溶长隧道设计、施工方案的论证及实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目的岩溶长隧道对地下水的整治仍延用排放为主的传统模式,因此造成隧道周边生态环境破坏、地质灾害产生、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影响。为扭转人们认识上的误区,以达到观念的转变。研究方法本文试图论证在岩溶和地下水同等发育条件下,技术可行、经济指标、施工工期等方面的比较,用数据说话。研究结果围绕保护环境,坚持以预防为主的方针,提出应采用全封闭方案施工的地区,具体的措施、施工方法及注意问题,岩溶地区长隧道地下水防排应遵循的原则和初步标准及超前预注浆的方法。研究结论地质复杂的岩溶长隧道当地质灾害威胁施工安全和运营安全,地质环境恶化影响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时候,隧道应坚持全封闭的原则,只要方案正确,措施得当,就会施工顺利,且工程不留后患。  相似文献   

12.
铁路隧道建设与水环境关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隧道建设在我国正伴随着铁路事业迎来新的发展,但是长期以来隧道建设和自然环境之间始终存在着难以调和的矛盾.本文试图从隧道建设与地下水环境相互影响的正反两方面着手,分析地下水环境影响隧道施工与运营的成因,以及隧道建设对地下水环境与隧址区生态环境影响的成因,为隧道工程建设提供相关的参考.研究结论:隧道建设与生态环境是相互影响制约的矛盾体.隧道建设过程中,当隧址区岩溶暗河发育、地下水力联系紧密时,隧道开挖应力场与渗流场耦合作用强烈使得围岩出现过大塑性变形,容易发生突水、突泥等生产安全事故.隧道建成后长期疏干地下水,改变了应力场与渗流场的原有平衡,使得地表水枯竭,引起地面沉降,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  相似文献   

13.
武隆隧道通过地段岩溶发育、岩溶水量大、隧道通过岩溶段长,岩溶及岩溶水对施工造成了很大影响,结合其岩溶整治方案研究,从施工安全防护、岩溶水处理、岩溶地段隧道结构、基础处理等方面介绍了岩溶地段隧道设计构思和经验教训,阐述了岩溶对隧道工程的影响,并对隧道内岩溶暗河的整治设计思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以甬台温铁路客运专线葛岙隧道为例,在对隧道进口粗圆砾土层地质进行充分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地质勘探资料,对隧道施工中地下水、地表水的影响进行初步预测,介绍采用地表注浆对围岩进行止水、固结,运用超前大管棚及双侧壁导坑法施工软弱围岩隧道的方法,对施工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综合比较的基础上提出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5.
隧道岩溶处理技术   总被引:43,自引:1,他引:42  
岩溶是隧道施工中经常遇到的一种地质现象,它容易导致开挖面涌水、突泥,围岩及支护结构变形、开裂、坍塌,影响施工进度,危及施工安全,破坏周围环境。本文主要提出了岩溶处理的原则,探讨了隧道中不同类型的岩溶的处理方法,此外,并介绍了工程实例。  相似文献   

16.
梨树湾隧道岩溶涌水的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渝遂高速公路梨树湾隧道施工时,出现了较大规模的岩溶涌水,在查明涌水量、地下水补给情况及溶洞填充物性质的前提下,采用先开挖通过再径向注浆处理的施工方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深埋岩溶隧道水压力的预测与防治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研究目的:为保护洞顶水资源和环境,深埋岩溶隧道“以排为主”的设计原则巳不适应环保要求,开始尝试 “以堵为主”的防排水原则。封堵地下水会使隧道衬砌承受巨大水压灯,“以堵为主”的关键问题是预测和防治隧 道水压力。 研究方法:隧道水压力受地下水水头损失和地下水与衬砌接触面积的双重影响,据此在调整岩溶隧道水头 折减系数的基础上,分析隧道水压力模式。 研究结果:给出了用渗流水量确定隧道水压力的公式,继而讨论了基于水环境平衡的适度排水和围岩注浆 的防治原则,并给出了注浆圈和其内衬砌的水压力的计算公式。 研究结论:引用锦屏二级水电站探洞和渝怀铁路圆梁山隧道的实测资料对上述水压力公式进行检验,其计 算的隧道水压力较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18.
岩溶隧道施工关键技术探讨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研究目的:针对我国岩溶广泛分布,近期面临大量长大岩溶隧道修建问题的现状,对岩溶隧道施工关键技术及方法的进一步探讨,以最大程度地避免地质灾害的发生,提高岩溶隧道施工技术水平.研究结果:本文通过新建渝怀铁路圆梁山特长岩溶隧道的施工实例阐明了岩溶隧道施工中解决类似问题的关键技术及方法,同时也提出了今后类似工程需要加以改进的措施.该隧道不仅具有国内外罕见的舟形封闭向斜构造,也有一般岩溶隧道的各种岩溶形态发育,实践表明采用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手段、充填型富水高压溶洞段施工、环境监测等关键技术为隧道的成功建成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软弱地质岩溶隧道的主要特点是充填软塑状黏土,岩溶、地下水、暗河发育,极易发生塌方、突水、突泥等地质灾害,结合宜万铁路白云山隧道采取的安全有效的施工措施,对软弱地质岩溶隧道施工方法进行探讨,首先利用综合超前地质预测预报手段进行预测;其次根据预测结果采用科学开挖支护及帷幕注浆施工技术对各类软弱围岩地段及点、线状出水段进行施工,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注浆工艺作为隧道穿越软弱围岩而加固岩层及注浆堵水的重要手段,其应用正日趋广泛,本文将对注浆设计中的注浆目的和分类、注浆渗透系数与注浆有效半径、注浆压力及注浆顺序等注浆重要设计参数以及注浆施工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