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阐述了行波的一般概念、性质和分析方法,分析了接触网上产生故障行波的3种情况,并利用Matlab对接触网上行波信号的提取进行了仿真,利用Matlab提取到的行波信号作为接触网故障定位的启动信号将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针对现场存在的轨旁信号设备与接触网支柱接地点间距较近的情况,分析信号设备遭受雷害概率增加的原因;提出利用增加接地极的方法,增加轨旁信号设备与接触网支柱之间的接地间距,从而降低雷害对信号设备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谢炳军 《西铁科技》2006,(2):36-37,35
本文对电气化铁路接触网运行中硬点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及研究,提出了接触网硬点产生的地点,对机车受电弓运行的危害,对接触线使用寿命的影响,及消除接触网硬点的方法和措施;从施工工艺及调整质量对接触网硬点的影响,接触线张力对硬点的影响等方面分别进行了论述;对每一种因素均制定了有效的改进措施,有利于提高机车受电弓的运行质量,提高接触线的使用寿命和接触网运营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4.
论述接触网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作用,以及接触网的不同形式对城市轨道交通产生的影响。在确定接触网选用的原则基础上,建立城市轨道交通接触网评价指标体系。从技术经济性的角度,对接触网的实用性、可靠性、使用寿命、安全性、环境适应性、对车辆影响和可维护性等方面的技术性以及经济性进行综合评价,以促进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铁路信号电缆的应用环境中,对电缆线路传输特性影响最大的主要因素有传输线路、电气化铁道接触网、大功率用电设备、雷电放电、无线电台和有线广播网等.根据影响程度这些场源大致可分为2类,即危险影响和干扰影响.这种由外界电磁场产生的危险影响和干扰影响,会对铁路信号电缆的传输线路产生重大危害,轻则引起串音干扰,降低传输质量,重则破坏信号设备、引起信号设备的误动作.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单线区段与复线区段雷击次数与雷暴日的关系,给出了雷击接触网不同位置的过电压类型及不同类型雷击产生的过电压幅值计算式,分析了接地电阻、避雷线和避雷器对接触网耐雷水平的影响,分析了不同雷击类型下接触网现有的耐雷水平及接触网耐雷水平的影响因素,提出了提高接触网耐雷水平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7.
当风力达到一定程度后,会使城市轨道交通接触网产生巨大摆动和上下震动,造成接触线的技术状态发生急剧变化,以致影响列车的正常运行,发生弓网故障.分析了大风对接触网的影响,对接触网的设计风速取值、接触张力及其跨距、支柱选择、防风设计等内容进行了研究.提出接触网防风措施以提高接触网防风性能.  相似文献   

8.
在 DJ 型交直交电力机车上安装400kHz 感应电台后,电台运用不良。原因在于 DJ 型电力机车受电弓对接触网上的传输信号有旁路作用,同时机车的高压供电回路产生的交流谐波分量很多,因而产生较大的干扰信号,对感应电台产生的有用信号有较强的干扰所致。经改造,在供电回路加装400kHz 信号阻波器后,电台使用正常。  相似文献   

9.
市域铁路由于列车运行速度高,多采用A C27.5 k V供电方案.在盾构区域,信号线缆与接触网等强电线缆由于敷设空间有限而距离较近,工程实施阶段必须考虑接触网对信号线缆的危险影响及其防护措施.考虑到隧道壁两侧分别在电缆支架上设置强电及弱电接地圆钢或扁钢,该接地圆钢或扁钢等效于国铁贯通地线.结合盾构区域接触网及信号线缆布...  相似文献   

10.
根据接触网开关站采用无线遥控对无线通信的具体技术要求,分析GSM网络的适应性;针对GSM网络可能出现的信号干扰问题,基于小波分析理论,对发射的原信号采用小波变换的方法进行信号膨胀放大及离散化,以达到信号可编程的目的;然后用小波分解与重构方法对离散的原信号进行加密发送,最后对接收到的加密信号再解密还原信号,从而保证了接触网无线遥控开关站无线通信的安全、可靠。将提出的信号离散化、分解和重构的算法运用于西北地区某工矿企业专用线接触网无线遥控开关站,经近3年的使用证明,该接触网无线遥控开关站的无线通信安全且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1.
电气化铁路供电系统对通信电缆存在电磁干扰,结合工程实例,介绍直接供电方式接触网对通信电缆线路危险影响产生的原因、计算方法及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2.
基于现代信号处理中谱分析理论,通过对采集的接触网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建立合适的接触网线谱作为衡量接触线不平顺状态的参考足一种新的思路.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进行分析,提出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线谱概念,阐述了构建线谱的意义,最后对其相关研究内容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上海轨道交通9号线列车弓网冲突事件的调查经过,结合站台视频监控、供电电力监控、信号自动监控等系统,以及列车事件记录等信息,对故障发生时的时间、列车位置、网压等信息进行了分析,确定了接触网锚段关节熔断事件发生的特定条件以及弓网冲突故障发生的主要原因,对于接触网采用锚段关节衔接方式的轨道交通线路,提出了防止弓网冲突事件发生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4.
客运专线综合接地系统方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岗 《中国铁路》2006,(8):33-35
高速运行的客运专线列车,其机车牵引的工作电流将达到近千安培。强大的电流通过钢轨时,电磁耦合作用使线路附近的金属体表面产生较高的感应电压。在不影响通信信号等弱电系统安全运行的前提下,在距接触网带电体5m范围以内的电气化、电力、通信、信号、车辆、给排水等专业的设备及其他金属构筑物的接地,利用接触网回流线构成综合接地系统,形成等电位体。客运专线的列车运行速度为300~350km/h时,综合贯通地线的截面积至少为70mm2;速度为200~250km/h时,综合贯通地线的截面积最好选取35~50mm2,以满足综合贯通地线的接地电阻≤1Ω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研究电气化铁道接触网承力索特别是铝包钢、铜或铜合金承力索在运行中引起磨损,甚至发生断股、断线事故的原因及预防措施。研究方法:通过对接触网承力索的现状和主要防磨损措施的研究来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提出了防止承力索磨损的主要技术措施:采用单根铁线连续绑扎、匹配悬吊滑轮与承力索表面硬度、采用辅助绳悬挂承力索及采用承力索预型保护条。研究结论:道岔柱应采用双腕臂结构、特殊设计来避免承力索间相互碰磨、改善承力索悬挂结构及使用承力索预型保护条。采用承力索预型保护条是解决承力索磨损的有效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风致舞动研究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应对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风致舞动灾害对我国铁路交通运输造成的不利影响,总结一系列国内外接触网舞动相关的文献。舞动现象内在原因复杂,当前舞动机理性研究中的邓哈托判定以及尼格尔判定都对实际情况作出较大简化,现有的舞动理论并不能准确的定量分析接触网舞动现象;通过研发防舞装置来抑制接触网舞动发生是一种可行的方法;有限元模拟分析可以为研究舞动开辟新的思路。最后对接触网舞动研究中的有待解决的问题进行归纳,并提出需进一步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铁路接触网最优主动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岗  李芾 《铁道工程学报》2012,(3):79-84,90
研究目的:本文为研究主动控制对接触网性能的影响,建立了接触网有限元模型,应用Ansys软件计算模型的整体质量及刚度矩阵数据,并利用KMExtract程序分离出整体质量、整体刚度矩阵,据此建立接触网系统动力学方程。为便于系统仿真及控制器设计,使用模态降阶法对系统降阶并将其转化为状态方程形式,而后为系统设计LQR控制器,使用simulink对实施主动控制前后的接触网系统进行动态仿真分析。研究结论:研究表明:(1)对接触网实施主动控制能有效改善其振动特性,接触网振动的最大值、最小值有较大降低,幅度达90%以上,均方差也有较大下降,幅度达70%以上,系统性能得到了极大提升。(2)在通过改变弓网自身参数的方法改善弓网性能遇到瓶颈时,接触网的主动控制或半主动控制将成为改善弓网性能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强侧风下接触网响应特性及弓网运行安全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采用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接触悬挂模型,模拟强侧风工况,进行接触网风致响应特性及弓网运行安全问题分析。对简单链形悬挂、弹性链形悬挂进行风致位移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接触网抗风性能方面简单链形悬挂较好;对4种典型接触悬挂组合的承力索与接触线风致水平位移进行同步性分析,得出接触悬挂最佳匹配张力;对不同跨距参数的接触悬挂进行风致位移对比分析,对照强侧风条件下的弓网运行安全评价指标,得出缩小跨距至45m以下确保安全、悬挂组合JTMH95+CTS150抗风性能较好等结论;对接触悬挂和支持结构进行风致应力响应分析,得出接触网防风薄弱点为接触线和承力索、吊弦、套管双耳、承力索座、定位器支座及定位线夹等零部件。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多条线路速度等级达到120km/h,架空刚性悬挂弓网系统因共振导致受流质量下降的运行区段时有出现,因而架空刚性接触网系统跨距值的设计选用变得相当重要。结合架空刚性接触网模态分析、弓网动态接触压力频谱分析,阐述了设计时速120 km线路架空刚性悬挂接触网跨距选择为8 m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