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宇光 《舰船电子工程》2012,32(3):81-82,85
半实物仿真试验是验证导弹制导系统性能的重要手段。为了验证模型导弹雷达导引头的抗干扰性能,设计了基于RT-LAB仿真环境的半实物仿真系统。介绍了RT-LAB仿真系统架构,阐述了系统构成和仿真模型构建过程,给出了导引头抗干扰半实物仿真方法和评估指标。研究表明,基于RT-LAB的半实物仿真系统构建方便快捷、建模难度小,可显著提高仿真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周欣  迟迎  王小波  马立卿 《中国水运》2014,(4):99-101,105
在ROV作业视景仿真系统中,螺旋桨动态水花仿真能够辅助操作人员通过螺旋桨旋转带动的水花状态判断操作正误,而且可以增加作业视景仿真视觉真实感。ROV导管螺旋桨在深海环境利用导流管作用增加推力,其动态水花流体形态、水动力特性与普通水面螺旋桨存在差异,不能以传统的单纯动画式进行仿真。文中对ROV导管螺旋桨动态水花仿真方法进行研究,研究了其水动力性能计算模型,基于Fluent对ROV的导管螺旋桨进行了水动力性能计算,根据流场分布数据结合VegaPrime视景仿真平台粒子系统完成螺旋桨水花动态模拟,获取逼真的水花动态仿真效果。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模拟潜望镜半实物仿真训练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方法。对潜望镜本体进行改造,设计了光学透镜为通道的视野光路,通过单片机接口完成对基本操作信号的采集和控制。建立潜艇操纵仿真模型解算运动参数,视景控制系统进行综合设置和信息显示,视景模块实时动态渲染虚拟潜望镜视景。系统设计结构合理,具有实用性和可扩展性。  相似文献   

4.
模拟柔性脐带缆在深海作业环境中的动态形态变化是构建遥控潜器(ROV)作业视景仿真系统的重点和难点之一。由于柔性脐带缆在海流作用下受力情况复杂、运动形态多变,利用现有成熟的视景仿真软件难以做到逼真模拟。采用凝聚参数法建立柔性脐带缆的模型、运动方程及变长度算法并进行仿真求解,结合所得数值解,利用OpenGL语言和纹理映射技术动态绘制柔性脐带缆三维模型,并将柔性脐带缆动态模型与在Vega Prime平台建立的ROV主体进行衔接,获得了逼真的柔性脐带缆跟随ROV运动的动态模拟效果。  相似文献   

5.
在舰载C^3I系统研制过程中应用的仿真技术包括数学仿真和半产物仿真两个方面。本文主要讨论半实物仿真技术,阐述了舰载C^3I系统完成系统综合的仿真试验系统的构成,仿真数学模型,视景仿真等主要技术,并对仿真技术在舰载C^3I系统研制中的应用前景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6.
舰船仿真技术发展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概述了我国舰船半实物仿真、分布交互仿真及三维视景仿真研究与应用技术的发展状况,分析了建模与仿真VVA研究、专用仿真工具开发的必要性及研究目标,并对行业仿真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刘君  胡传西 《船电技术》2014,(2):21-23,26
本文建立了三相异步电机矢量控制数学模型,利用MATLAB仿真工具和RTLAB半实物仿真平台搭建了三相异步电机硬件在回路矢量控制系统,并将该仿真系统移植到实际变频驱动系统上,半实物仿真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验证了半实物仿真模型准确,半实物仿真移植到实际系统可行、便利,该仿真研究方法可应用到产品开发和科研中,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结合某型艇航海训练模拟器中潜望镜视景仿真系统,研究了基于虚拟仿真软件Creator和Vega开发虚拟现实程序的方法和流程,完成了基于MFC和Vega的潜望镜视景仿真程序的开发,并给出了程序的基本框架.仿真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使受训人员产生强烈的沉浸感,改善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提高遥控水下航行器(ROV)在复杂水下环境中的姿态控制性能,开展多电机协同推进的ROV姿态控制研究。[方法]首先,针对多电机系统的结构和算法,分别提出一种基于PID速度补偿器的偏差耦合结构和一种新型非奇异终端滑模控制(SMC)算法,并设计一种新颖的基于多电机协同推进的ROV姿态控制方法;然后,建立ROV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开展推进器组推力建模分析、解耦简化ROV动力学模型研究;最后,设计一种ROV滑模姿态控制器。[结果]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的结构和算法可提高多电机系统的抗干扰性、同步性和快速响应能力,进而提高ROV姿态控制系统的稳定性与鲁棒性。[结论]所提方法可为ROV姿态控制提供一种新的可用方案。  相似文献   

10.
张强 《舰船电子工程》2006,26(4):111-114
根据电子战系统的试验需求,设计出一个完整的基于Windows NT+RTX和广播内存网技术的电子战半实物仿真系统。阐明电子战半实物仿真系统的系统组成及其功能,并对构成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喻超  胡义军  龙飞 《船电技术》2012,(Z1):86-88,99
本文介绍了基于某型船电力推进系统的技术研究试验平台设计方案。采用与实船相似的电力推进系统搭建小比例半实物电力推进仿真系统,由电力推进系统设备如电站、配电屏、变频器、变压器和电机等实物,结合实现监控和仿真功能的仿真系统组成。该平台可通过构造不同的主回路组合方式、对负载参数进行设置,仿真推进工况和负载特性,为船舶动力系统的构成及控制策略提供研究和试验的平台。  相似文献   

12.
文章在HLA架构下实现了OMNeT++和VEGA仿真平台下的分布式网络视景仿真系统,介绍了舰船编队分布式仿真系统的总体构架和构成,网络通信仿真联邦成员OMNeT++及视景仿真联邦成员VEGA的程序设计及实现。完成了VEGA仿真平台对OMNeT++通信系统中的舰船编队系统的运动、发送报文等状态的三维显示。  相似文献   

13.
基于兵力推演系统视景接口仿真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基于当前先进的仿真开发工具STAGE,对STAGE进行HLA规范支持改造以满足分布交互式仿真要求。基于STAGE构建兵力推演系统,通过STAGE生成战场综合态势驱动兵力推演系统运行。在兵力推演系统中,通过STAGE用户模块设计并实现了满足HLA规范要求的视景接口。分析了该视景接口的数据和时间特性要求,并给出了详细的结构和工作流程。该接口借助HLA规范支持软件,通过RTI完成STAGE与视景子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可满足推演运行过程的同步三维显示要求。  相似文献   

14.
迟迅 《水运工程》2015,(12):133-137
虚拟可视化技术研究及其应用开发是当今计算机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也为实现港口视景仿真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基于Open Flight层次结构和Vega Prime视景仿真,分析了系统架构设计和场景数据库优化管理,构建港口视景,并利用Vega API在Visual C++环境下实现港口实时漫游的过程。代入改进的泊位分配算法,为港口建设和交通管理及今后的应急指挥决策提供真实的视景仿真,开辟港口工作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在基于e Megasim实时数字仿真平台的半实物试验系统中,功率放大装置起着将舰船电网e Megasim数字仿真模型与受试保护装置连接的作用,形成半实物闭环仿真试验回路,即功率放大装置的输出端口与实际断路器的互感器二次侧完全物理等效,可直接接入受试的脱扣保护装置。本文介绍了一种用于舰船框架断路器半实物仿真试验的功率放大装置设计。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半实物仿真试验系统的部分实时性指标,介绍了广播内存网的连接方式、原理和技术特点,设计了一套基于共享内存的实时通信软件,提出了一种利用广播内存网构建雷达侦察装备半实物仿真试验系统的方法,并给出了部分实时性应用的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17.
介绍船舶电力推进监控系统设计中硬件结构、组态软件及混合仿真技术要点,和通讯、人机界面及相关组态的实现,此系统具有总线和分布式的架构,可以用于半实物仿真和系统数字仿真的混合仿真。  相似文献   

18.
半实物仿真(HILS)在自主水下航行器(AUV)控制系统开发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针对AUV控制系统开发测试的需要,提出一种基于AD/RTS实时仿真计算机的半实物仿真系统;该系统由AD/RTS实时仿真计算机和三轴模拟转台、水压仿真器、舵机负载模拟器等物理效应设备组成.重点讨论了AD/RTS仿真计算机和VMIC反射内存实时网络,最后给出半实物仿真运行的结果.结果表明:该仿真系统能够为控制系统提供测试环境,并作为AUV研制和实航试验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基于软件平台Vega和Creator软件开发出援潜救生的视景仿真系统.详细描述了虚拟现实技术、系统的总体描述、系统软件的选择、系统应用框架,以及软件系统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实现.仿真结果表明,该系统能逼真地演示出援潜救生的整个过程,能实现从多个视角有效地观察整个过程中各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并且满足不同情况下的仿真需要.建立一个基于援潜救生的视景仿真系统,生成三维视景效果场景,做出视景仿真管理界面.  相似文献   

20.
论文以末制导雷达半实物仿真系统为研究对象,在讨论可信度与VV&A关系基础上,对仿真系统开发各阶段不同模型开展可信度分析,主要是对不同模型开展V&V,并综合各VV结论进行,确保了雷达制导半实物仿真系统的高的可信度.通过该系统可信度分析总结给出了可信度的性质以及工程应用中半实物仿真系统可信度应遵循的几条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