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提出了一种基于异种网络融合的机舱监测报警系统,该系统采用双网冗余的设计理念和异种网络融合的设计方法,上层的主干网络为工业以太网,下层网络为双冗余的CAN现场总线网络和RS485总线网络。该系统提升了产品的可维性、提高了数据交互的实时性、增加了产品的个性化程度、提升了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  相似文献   

2.
詹雪 《舰船科学技术》2023,(15):123-126
为了提升网络通信的安全性,提出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舰船网络安全监测预警方法。感知层利用传感器采集舰船网络设备数据;传输层中数据传输单元依据传输控制协议,封装打包各传感器采集的舰船网络数据,并传输至融合层;融合层中数据融合单元,利用加权融合算法,融合各传感器采集的网络数据;应用层中网络安全监测单元,利用集对分析算法,结合融合后的网络数据,计算舰船网络安全态势值,监测舰船网络的安全态势;利用网络安全预警单元对比分析安全态势值与设置阈值,当安全态势值低于设置阈值,则发出警报,实现舰船网络安全预警。实验证明,该方法可有效融合舰船网络设备相关数据,精准监测舰船网络的安全态势,完成网络安全监测预警。  相似文献   

3.
陈誉 《舰船电子工程》2005,25(1):80-83,134
提出了一个由网络系统、软件系统、安全系统、产品配送系统、资金结算系统、客户服务系统等六大系统组成的电子商务平台模型,给出了它的软硬件体系结构,并对模型中涉及的网络、软件、安全三个系统的有关技术作了较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4.
文章分析了一些常见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体系框架,结合知名信息安全厂商提出的安全防护体系及其成熟的信息安全防护产品,从基于主动网络的主动性构建多层次的、有一定集成度安全防护体系的角度,提出了一个基于主动网络的军事化安全防护方案。  相似文献   

5.
探讨了基于传感器网络的数据融合技术在海事智能交通系统(MITS)中的应用问题,为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思路和见解。基于目前研究遇到的困境,提出将MITS抽象成一个无线传感器网络(WSN),从而可在WSN环境下引入数据融合技术来研究海事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各种信息处理问题,如船舶的定位与导航以及避碰等;紧接着,总结了现有定位、导航、避碰和船舶安全管理技术研究的现状并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基于GPS的MITS存在的种种弊端,结合各国卫星定位导航系统的建设现状,提出利用MITS内其它元素的信息和多源信息融合技术来实现船舶的相对定位和导航这一新思路;最后,从网络数据融合技术角度出发,具体指出了MITS网络融合系统构建时所必须考虑的一些基本问题,并给出该融合系统的一般性框架。  相似文献   

6.
简要阐述CORBA和Web Service的技术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个新的融合Web Service与CORBA技术的综合网络管理系统模型,并对新模型网络管理系统内容进行设计实现,最后针对新模型实现过程中发现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种基于信息融合技术的MITS的框架结构,通过系统集成将现有的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海上交通控制系统与航运公司的信息系统组成一个统一管理的MITS,采用信息融合和智能融合技术,对各系统的数据进行智能处理,提供智能决策支持,以提高运输效率与保障航运安全。  相似文献   

8.
移动网络是保障舰船作战能力发挥的关键,舰船任务量的剧增,使得移动网络信息呈"井喷式"增长,给安全大数据的获取与应用带来了较大的阻碍,由此,提出舰船移动网络信息安全大数据集成模型。基于正则表达式原理,半自动化地抽取并转换安全大数据,搭建数据关联关系并行发现框架,计算数据之间的相似度,确定BP神经网络算法的最佳权值,执行BP神经网络算法分类并融合安全大数据,从而实现舰船移动网络信息安全大数据的集成。实验数据显示:数据集成平均耗时趋于1 s,并低于最小限值,具备较好的实时性。  相似文献   

9.
应用BP网络测算造船作业任务包定额工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分段各组立阶段所对应中间产品之间的关系,得出它们之间有特定的偏序关系。产品导向型作业分解是依据船厂的资源条件分解一个个任务包,对应中间产品的一个个任务包与作业工时又有非线性的函数关系。以外高桥造船公司为背景提出了中心制造船模式下工时定额和信息反馈的设想,并用网络方法估算作业工时。分析了BP网络的特性,在建立工时测算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BP网络的工时测算模型,经过编程试算,说明本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0.
由于船舶信息网络包含了数量庞大且结构各异的设备,使得网络流量激增,网络负载巨大,对网络传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出挑战。网络安全态势评估研究是通过对网络的实时监控,能够在网络攻击行为发生之前实现对异常网络行为的识别、响应以及防御,为网络系统提供一种安全解决方案。本文提出了基于贝叶斯-模糊融合模型以及基于直觉模糊决策的态势评估模型,有效地提高了舰船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并进行仿真实验。  相似文献   

11.
樊兴 《舰船电子工程》2005,25(3):47-50,72
船舶监测、报警装置是现代船舶必不可少的设备之一,现代舰艇也采用了一些对主机系统的监控装置,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化船舶和舰艇的信息处理能力、作战系统网络化、控制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舰艇指挥员需要扩大对舰艇各部分状态的感知。鉴于这种情况,建立基于现行全舰网络的舰载网络化监控系统是必须的。根据这一发展趋势对舰载网络化监控相关技术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安全态势评估作为网络安全态势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最终决策的制定起着关键作用。目前关于安全态势评估的研究较为热门,但尚不成熟,其中安全态势预测更处于起步阶段。在对现有网络安全态势评估方法和技术进行调研分析基础上,基于对当前网络安全态势的数据分析,得到量化后的离散数据点,研究得出这些离散数据点在时间轴上具有非线性分布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HHGA-RBF算法的网络安全态势预测模型,对态势评估输出的数据,采用预测模型对安全态势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根据网络安全态势的实际特点,对该算法进行了改进,详细讨论了具体的预测算法和执行过程。最后,设计并实现了军用网络安全态势评估软件系统,实现了网络态势预测。  相似文献   

13.
周界安全防范技术能够对重要物品设施进行保护,避免出现盗窃和恶意破坏的行为。近年来随着安防行业的迅速发展以及港口周界对安防等级要求的不断提高,周界防范技术在港口的应用和需求也明显增长。本文对天津东疆保税港周界安防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降低周界安防系统误漏报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分析舰船装备生命力和安全性的重要意义,提出舰船安全状态评估存在的问题.重点研究综合运用信息融合和数据挖掘等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理论,以解决舰船装备安全状态评估问题,并设计完成舰船装备智能化安全状态评估平台.  相似文献   

15.
介绍舰用近区安全监视系统的研制目的和技术要求,分析比较采用光、磁、声、射频、震动等刁;同技术原理的探测元件之间的优缺点。结合美国海军的在研系统,介绍以全景成像技术、多传感器及图像识别技术和毫米波及无线电技术作为关键技术的各种系统设计方案,提出舰用近区安全监视系统设计‘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6.
网络化舰船远程监测及维修管理决策系统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多年来在船岸管理一体化管理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从舰船机电设备监测、维护、管理与决策分析需求出发,对网络化舰船远程监测及维修管理决策系统的研制提出了具体的研究内容与系统总体架构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7.
网格环境中的安全性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格作为第三代网络信息技术,它所具备的虚拟性、异构性、集成性及动态自适应性特征,决定了网格安全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挑战。文章讨论了网格安全目前面临的问题及其安全策略、技术、模型和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8.
随着物联网设备的高度普及,智能工厂、智能工业控制系统等工业物联网平台的兴起已成为数字化车间发展的新趋势。尽管制造商广泛关注物联网平台的不同功能要求,但很少考虑安全问题,特别是在数据安全性方面,存在大量隐私泄露的案例。已有一些为工业物联网平台提供安全可靠的通信解决方案,然而,由于在不同的场景中采用了不同的通信协议和交互模型,使得这些解决方案往往是孤立的、碎片化的。因此,为工业物联网平台构建通用的跨平台安全通信技术已成为迫在眉睫的挑战。本文分析不同工业物联网场景的逻辑和要求,并将其抽象为通用模型。针对不同工业物联网平台的可能攻击,设计一种通用的数据安全方案,以条件代理重加密技术为基础来抵御这些攻击。本文提出数据安全技术可确保未经授权的用户无法访问数据。本文还评估了该技术的安全性和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的技术方案可以以较低的开销实现高效和安全性要求。  相似文献   

19.
舰船网络通信技术分析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舰船网络通信技术是舰船指挥与控制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外舰船指挥与控制系统近年来也不断地升级换代。通过对几种主流舰船通信网络技术进行分析与比较,针对舰船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提出适合我国舰船通信网络技术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陈亚杰  王洋  葛灵佳  葛永达 《船舶工程》2017,39(S1):290-292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不同时期建设的信息系统中的用户管理、权限控制和日志审计管理各不相同,在对信息系统的运维管理提出较高要求的同时,也关系着企业的信息安全。结合国内科研院所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现状,提出设计开发一套基于构件的权限控制安全平台,实现统一授权和审计管理并成功应用,提高了企业的信息系统运维管理效率,加强企业信息系统的安全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