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软土地基上桥台习惯上采用桩基础框架式桥台。桩基础的工后沉降一般很小,可以看作无沉降。软土路基的沉降很大,有时多达1m多,工后沉降也有50cm~60cm,若采用长500cm搭板进行过渡时,则运营过程中,搭板的坡度变化很大,搭板末端容易产生跳车,影响乘车的舒适并对车辆造成损害。如果把桥梁的边跨梁(板)看作搭板,把桥台看作搭板的枕梁而设计成可产生一定沉降的箱式桥台,沉降差在较长的范围内进行过渡,可以减少跳车大大改善行车的舒适性。  相似文献   

2.
桥头跳车对人体心率负荷强度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桥头跳车过程中,驾驶员受到来自道路条件、交通环境等因素突变的影响,从而引发生理心理上的负担,导致心率的急速变化。根据路桥过渡段的行车实验及数据采集,主要分析了桥头跳车中车速及桥头沉降差对人体心率的影响强度及其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长短桩加筋路基在处治桥头差异沉降中的作用,应用FLAC3D有限差分软件建立桥头过渡段三维模型,分析了不处治情况下桥头沉降特性,对比了等长桩和两种长短桩对沉降的影响、单一法与长短桩联合格栅法的处治效果。结果表明:不进行地基处理的桥头处存在较大纵坡差;长短桩能使沉降平稳过渡,利于行车;长短桩联合格栅不仅能减小沉降量,还能避免桩基路段结束处的跳车感;随路基高度的增加,道路沉降量随之增加,但不同处治方式的沉降规律不受路基高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提出公路规范中的容许工后沉降存在一些缺陷,为控制桥头跳车、合理控制工程造价和工期,建议一般路段根据工期、地质等条件具体确定容许工后沉降,并提出结构物附近路段以纵坡差为主要控制因素的容许工后沉降公式。  相似文献   

5.
结合高等级公路工程实际,从软基路基路面的沉降讨论桥梁引道产生不均匀沉降的形式,引起桥头跳车的各种原因,并提出一些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依托两条高速公路的工后监测分析了公路桥头路基工后沉降纵向分布规律.分析表明桥台附近路基工后沉降纵剖面可以归纳为马鞍形、错台形和双曲线形.双曲线形沉降是正常的,而马鞍形和错台形沉降是异常的.马鞍形沉降曲线是由于台后回填质量差、预压时间不足等造成的,错台形沉降是缺少桥头搭板造成的.  相似文献   

7.
采用有限元计算的方法,分析了桥梁台背回填砂砾和粘土的受力状态的差别;并分析了不同层距土工格栅加筋路堤的受力变形特性。得到以下主要结论:①土体的材质对沉降有十分明显的影响,对于弹性模量、内摩擦角、粘聚力相对稼大的砂砾而言,其整体性能比粘土要优良,更适合做路堤填土;②土工格栅加筋作用能够有效减小路堤沉降量,提升路堤的整体性和竖向变形均匀性,且格栅层距越小效果越明显;③格栅有利于改善路面结构和搭板的受力和变形特性,从而延长路面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8.
桥头跳车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张文 《路基工程》2007,(3):163-164
根据公路工程建设的实践,结合最新的科研成果,从路基沉降、结构体系和施工方法上对桥头跳车病害进行原因分析和探讨,阐述了减少、消除路桥过渡段不均匀沉降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基于道路使用功能的桥头引道沉降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桥头引道沉降控制标准的问题是解决桥头跳车的一个重要问题,但目前国内外还没有一个理论上较为合理的标准。本文从道路使用功能的角度,建立四自由度的人体 汽车 路面的振动模型,通过输入路面纵坡坡差推求司乘人员受到的振动加速度,并结合ISO2631的相关规定,分析桥台与桥头引道沉降坡差对行车舒适度的影响,建立基于道路使用功能的桥头引道差异沉降标准。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公路桥头段深厚软基处理方法的缺陷与不足,介绍了混凝土芯砂石桩复合地基处理桥头段深厚软基技术.该技术充分利用了芯桩砂石壳的排水作用,使桩间土的固结在施工和预压期间大部完成,以解决路堤等建筑物在使用期间的沉降和不均匀沉降问题,达到控制工后沉降和工后沉降差的目的.混凝土芯砂石桩复合地基具有工后沉降和差异工后沉降小、质量可靠、芯桩和芯桩砂石壳施工一次完成的特点,特别适合于高含水量、高有机质含量地区对工后沉降有严格要求的深厚软基处理.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桥头跳车的原因,介绍了桥头跳车的应对措施。并根据桥头地基沉降的具体情况,采用CFG桩、载体桩2种桩型复合地基对桥头地基沉降进行处理,对其中的控制效果进行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在桥头地基沉降控制的实际工作中,CFG桩复合地基或载体桩(由混凝土、夯实填充料、挤密土体和混凝土桩一起组成的具有承载作用的桩体)复合地基对沉降有着良好的控制效果,满足了桥头地基沉降控制的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12.
软土地基台后回填EPS轻质混凝土沉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软土地基上已建桥梁桥头过渡段经常存在严重的路桥沉降差现象,将EPS混凝土作为台后换填料来替换原来的回填宕渣填筑,可以有效地减小路桥过渡段的沉降现象。建立EPS轻质混凝土换填的有限元简化模型,拟计算路表沉降变形曲线,并与普通回填宕渣填筑的工后沉降进行对比分析,最后与结合现场实测结果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采用EPS轻质混凝土换填可以减小桥台后路桥沉降差,延续混凝土整体性能良好的特点,有效地解决台后填筑物对旧桥桥台推挤严重的问题,缓解桥头跳车现象;另外,通过与一般回填宕渣填筑台后路基产生沉降做比较,EPS轻质混凝土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地基沉降角度分析了桥头产生跳车的原因,包括理论计算和实际观测两种方法论述了地基各阶段沉降情况,提出了解决地基沉降对策。  相似文献   

14.
针对路桥过渡段因路基与桥台沉降差较大而产生的桥头跳车现象,文中利用FLAC3D软件建立了桥头结构与搭板加筋路基的分析模型,对比分析搭板长度与土工格栅层数、模量对路桥过渡段差异沉降的影响,结果表明,搭板可以有效避免路桥连接处的错台现象,但易引起二次跳车现象的发生;搭板加筋路基可以有效减小路桥过渡段差异沉降,避免二次跳车现象的发生,提高行车舒适度;布置土工格栅的效果主要体现在路基与地基交界处;格栅模量的增加可以减小道路沉降。  相似文献   

15.
水泥搅拌桩是处治桥头过渡段路基差异沉降的有效措施,而目前水泥搅拌桩的设计往往依靠经验法。为了明确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的作用机理、承载特性及沉降特性,进而进行科学设计和合理应用,基于D-P本构模型,建立桥头过渡段有限元计算模型,分析桩长、桩身模量、桩间距、桩间土模量等计算参数对于桥头过渡段路基差异沉降的影响特性,并对该技术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了某高速桥头过渡段路基优化方案,最后以验证精度后的GM(1,1)模型对试验路填筑优化方案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桩间距对复合地基承载力的影响最为显著,当1.8 m≤桩间距≤2.0 m时加固区的沉降变化趋势显著,桩间距≤1.6 m时加固区的沉降变化趋势平缓,推荐桩间距选取范围为1.6 m~1.8 m;桩身模量和桩间土模量对承载力影响次之,随着桩身模量的增加,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的沉降逐渐减小,当桩的模量为60~120 MPa时,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的沉降变形相对较小;路基顶面沉降量随桩间土压缩模量增加而趋于减小;以优化后的方案铺筑试验路并进行沉降预估,表明优化后的方案对控制差异沉降具有良好的效果。研究成果可以为桥头过渡段路基差异沉降控制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桥头跳车成因分析及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在深入分析桥头不均匀沉降产生原因的基础上,从地基、路堤、路面等方面提出桥头跳车综合防治技术。并针对常规桥头搭板设计方法中存在的弊端,提出了改进的搭板设计方法,同时对排水系统也做了分析和改进。  相似文献   

17.
从理论和实践方面分析了土工格栅对减少公路桥涵、墙三背后回填差异沉降,桥台跳车的作用,并介绍了土工格栅的设计方法和施工工艺,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处理桥头跳车的施工控制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怀相 《中外公路》2005,25(2):31-33
桥头跳车的基本原因是桥台与路堤间的沉降差(又称错台高差)及纵坡变化值超过某个限值时所致。该文详细探讨了桥头跳车病害的防治措施和台背填筑的施工工艺,可为工程实际应用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高等级公路桥头跳车的危害及其机理的分析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在桥头跳车对行车影响及其机理分析的基础上,从理论上就跳车引起行车速度的降低进行了定量分析,同时根据车辆在公路上有桥头跳车路段实地行驶测试,定量给出了桥头路堤沉降量的容许范围,其结果可供理论研究、桥梁设计和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20.
桥头搭板设计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顾锋  邵容光 《公路》1996,(1):1-5
在桥台背后设置桥头搭板是防治桥头跳车的重要措施之一。我们对桥头搭板进行了导师研究。研究和分析的主要内容有:台后引道路堤沉降、桥头搭板尺寸、桥头搭板内力、桥头搭板配筋、桥头搭板构造及枕梁设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