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广州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为实例,对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性质、指导思想、规划内容、研究方法、控制规模结构层次、功能分析、评价体系和实施规划等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理论、新方法、新思路,突出了线网规划的科学性和可实施性,使线网规划吻合城市总体规划,并为城市土地开发和快速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归纳了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几种基本方法,提出了“点-路段-线网-线网”的循环分析方法。并以此方法拟订了合肥市轨道交通网络。  相似文献   

3.
在武汉市轨道交通建设快速发展时期,通过回顾武汉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历程,分析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与城市不同发展阶段的适应性、线网形态和空间结构的适应性、线网分期建设的合理性和网络结构的稳定性,总结线网规划的合理性;并从线网规划目标与远景规模、轨道交通建设模式、市域快线和新城放射线路的规划建设、轨道客流与沿线用地发展等方面分析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内外轨道交通发展经验,提出建议:合理控制新城轨道交通线网规模,适当增加主城线网密度,统筹轨道交通综合网络建设模式,灵活采用运营组织方式,促进沿线用地开发与轨道交通建设同步等,以实现轨道交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线网规划设计是进行轨道交通建设中其他工作的基础和先决条件。本就北京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设计为例介绍一些思路和体会,希望对于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成都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基本理念和关键性创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系统分析成都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主要方法、基本理念和关键创新点,强调总体规划的重要作用,介绍成都线网规划中对两大基本问题的分析论证过程,阐述市域网与市区网的衔接形式、概念线网、规划继承等关键性创新。  相似文献   

6.
苏州市市域轨道交通是介于区域轨道交通和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之间的一种快速轨道交通系统,服务于苏州市区与外围各县市区(组团)以及各县市区(组团)之间的快速联系,适应苏州多中心、多组团式城市空间结构发展特征。结合苏州市城市发展特征,提出构建市域轨道交通线网的发展目标。分别从交通需求和服务范围两个方面,对苏州市轨道交通线网的合理规模进行综合匡算。通过采用具有代表性的"点、线、面"要素分析法,构筑了苏州市市域轨道交通线网基本构架,进而提出较为合理的市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方案。  相似文献   

7.
论述了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功能定位,交通线网与建设规划及线网规划的步骤与方法,系统说明了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系统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在“轨道交通+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引领下,我国各大城市轨道交通正在快速推进网络化运营。文章以云计算及大数据技术为支撑,以网络化运营调度指挥业务流程为主线,建立基于混合式大数据架构、标准化接口的跨平台轨道交通线网运营指挥中心智能调度系统(简称:智能调度系统),初步完成线网运营指挥、线网应急指挥、线网乘客服务、线网辅助决策等主要应用功能设计;通过实现轨道交通线网级运营调度指挥与应急管理的信息共享和业务联动,支持轨道交通线网日常运营调度指挥与应急响应业务的高效协同,提升轨道交通线网协调运营决策及评估分析能力,有助于引导轨道交通行业线网指挥中心系统的规范化建设,促进轨道交通线网运营管理的智能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以贵州省贵安新区的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为例,分析跨越城市行政界线的国家级新区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应注意的两大重点问题,即如何合理确定规划范围以及轨道交通的发展模式。线网规划打破行政区划限制,从区域一体化角度提出以大贵阳都市区轨道交通线网引导贵安新区发展,并通过构建市域快线和市区普线的双层次线网,以加强贵安新区与贵阳市中心城的快速联系,支持贵安新区核心片区发展,支撑贵阳-贵安同城协调化发展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5月5日.来自中国国内的专家组齐聚石家庄.参加该市召开的《石家庄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最终报告)评审会。当天.最终报告通过了专家评审。根据规划,石家庄市计划修建6条轨道交通线,主城区轨道交通线网以主城区为核心形成三主三辅,大放射、小方格的轨道交通线网。其中1、2、3号线形成轨道线网基本骨架.4、5、6号线为辅助填充线。据了解,该规划线网总长为241.7公里,其中中心城区线路全长169.2公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