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福是中国古代的一个航海家,但他的目的地——瀛洲在何处仍是个谜,有说是日本(俗称东渡瀛洲即去日本之说)然而秦时的航海技术看来是不可能乘船去日本的,因为一千年后的鉴真东渡日本经历了五次失败才获成功。徐福不可能一举而成。那末徐福到底移民到何处定居了呢?  相似文献   

2.
《航海》杂志曾刊登徐福是否到达日本的文章。我认为,根据不完整的资料是不能做出肯定与否的结论的。中国和日本有着二千多年交往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岁月中,若干历史和传记都提到了徐福。 我国最早叙述徐福史事的司马迁,在《史记》中的《秦始皇本纪》、《淮南衡山列传》和《封禅书》提及:秦始皇东巡琅邪,“遣徐市(徐福)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并称“徐福得平原广泽,止王不来。于是百姓悲痛相思”。没有讲明徐福到了何处。尔后西晋陈寿《三国志·吴书》说,徐福到达的是亶洲,“亶洲在海中,长老传言秦始皇遣方士徐福将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蓬莱神仙及仙药,此洲止而未还,世相承有数万家;其上人民时有会稽货布。会稽东县人海行,亦有遭风流移至  相似文献   

3.
公元前219年,方士徐福以“求海中神山仙药”为名,取得秦始皇的信任和派遣,率领三千童男女及百工、武士远航海外,到“平原广泽”称“王”不回。对《史记》这一记载。作者曾从航海史学的研究,认定徐福确是到达日本列岛。本文则进一步从当时历史背景即社会的变革和发展来论证徐福东渡的原因和实质并非为秦始皇去采“长生不死”药,而是他的道家思想与秦始皇在政治、文化方面的极端专制统治相悖,为避秦世,采取隐讳方法集体移民并开拓他的理想王国。本文还从航海的发展探讨徐福使用大队船舶及其航海条件与航线,提出了中国古代航海技术发展的四大历史时期,徐福航海的特点,以论证其在航海发展上的历史地位,以及从徐福东渡到郑和下西洋前后所启示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值庆祝中日邦交正常化20周年之际,1992年10月7日至10月10日在北京科学会堂召开了'92中日航海学会学术交流会.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源远流长,自古以来,我们的航海家曾为两国的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作出了巨大贡献.特别是秦代徐福东渡日本以及唐代鉴真和尚几经渡海终于到了日本,说  相似文献   

5.
本刊今年第一期刊出瞿世民先生所著《徐福求仙所去的瀛洲仙岛在哪里?》一文后,在读者中引起不小反响,不少读者还来信提出不同看法,现刊登王彦同志的文章,仅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6.
发生在公元前两世纪之际的徐福东渡事迹,被载入中国正史,其真实性本是无可置疑的,然而长期以来,史学界对于是否确有徐福其人其事,多持怀疑态度,认为是“神仙怪异”,迷信传说,是历史上的虚构。一九八○年,江苏省赣榆县开始“地名普查”,在原始资料中,有一个原名为徐福村,现已演变为“后徐阜”的自然村。经考证,它就是两千多年前奉使东渡日本的秦徐福的故里!这一发现,引起国内外学术界普遍关注,不少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进行全面、深入探讨,取得可喜成果。一九八五年,在北京召开的“中国中日关系史研究会第一届学术年会”认可了这一考证。  相似文献   

7.
<正>徐福,也叫徐市,为秦国时一方士,公元前210年徐福奉秦始皇之命往渤海三神山寻找长生不老药,此后便无音信。徐福到底去了哪里?  相似文献   

8.
徐福东渡求仙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还有二个愿望未了.是得了周的天下但没有得到产权证书一周之九鼎.鼎于周显王24年沉于洪泽湖.有一年冬天湖干鼎现.秦始皇就于公元前21 9年去洪泽湖,但路贪玩,到达时已是洪水季节的夏天,不能捞鼎了.意外收获是遇到了说在仙岛上有不死药的徐福.二是活得太开心舍不得死.就命徐福去取不死药.见徐福久去不回,想亲去仙岛.但又贪玩,到达宁波慈溪达蓬山(徐福的出发港)时已是元前210年1月冬季.仙岛(舟山群岛)在慈溪以北,而冬天总是吹北风,船逆风驶不出去,需待南风.等了30天无南风,本想硬上,又怕翻船,只得回都.  相似文献   

9.
韦文禧 《航海》2006,(3):33-35
平底沙船是一种用于海洋捕捞和沿海货物运输的广泛船型(不含江、河、湖泊的平底沙船在内),属于我国三大船系中的最大船系。它是我国历代皇朝南粮北运的主要运输船舶,也是南、北各口岸货物贸易的主要运输船种。同时,又是执行王朝遣使、册封小国的特使遣船。例如:秦始皇赢政为求长生不老的“仙丹”,派术士徐福乘  相似文献   

10.
盛振邦 《船舶工程》1992,(2):8-10,49
本文简要介绍超高速船舶有可能成为一种新型运输船舶方面的情况,其中主要介绍日本在研究开发超高速船方面的基本设想、研究开发的目标以及若干技术问题。这种动向值得引起重视。文中还简要介绍了我国过去在高速船研究方面的有关情况,说明我国造船科技工作者在研究开发类似于日本所提出的超高速船方面具有雄厚的基础和很大的潜在能力,如果能够组织起来协力攻关,必能取得显著的成绩。鉴于我国造船及交通运输领导部门目前还没有将这类船舶列入研究开发的课题,希望本文的发表能引起我国造船同行们的关注,同时供领导部门在开发新船型决策时参考。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介绍了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历程,基于中国、日本、韩国、美国及欧洲各国机器人技术在船舶工业中的研究现状,分析了我国船舶工业机器人技术与发达国家间的差距及产生的原因,并阐述了机器人技术在船舶工业中的发展趋势和我国船舶工业机器人技术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相似文献   

12.
感谢海员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几乎成为各种媒体谈及海洋的通用引语。回溯历史,海洋的世纪其实早已开始……人类至迟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已经有了航海活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百越新石器的特型器物"有段石锛",在浙、闽、粤各省屡有出土,台湾、菲律宾、大洋洲岛屿,甚至南美洲如厄瓜多尔等地都有发现。公元前2世纪,秦朝已有徐福东渡日本这样的航海活动了。中国先秦时期人们已经对洋流、风力、潮汐和海上天文、气象知识有一定的认识,能够利用太阳和北极星为海上导航标志,甚至发明了海上测天体高度的仪器。  相似文献   

13.
感谢海员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几乎成为各种媒体谈及海洋的通用引语.回溯历史,海洋的世纪其实早已开始…… 人类至迟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已经有了航海活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百越新石器的特型器物"有段石锛",在浙、闽、粤各省屡有出土,台湾、菲律宾、大洋洲岛屿,甚至南美洲如厄瓜多尔等地都有发现. 公元前2世纪,秦朝已有徐福东渡日本这样的航海活动了.中国先秦时期人们已经对洋流、风力、潮汐和海上天文、气象知识有一定的认识,能够利用太阳和北极星为海上导航标志,甚至发明了海上测天体高度的仪器.  相似文献   

14.
前言日本造船工业展览会于1977年10月20日至11月3日在上海举办。这是首次在我国举办的较大规模日本造船工业的专业展览。展览会期间我们在上海市委和中国贸促会上海分会的领导和市科技情报所的组织下,参加了三十四个项目的技术座谈。通过参观展览、技术座谈及内部交流,我们初步了解到日本造船工业的动向和一些新型运输船舶的技术情况。现结合我国的具体条件提出我们对这些船型在我国适用性的粗浅看法。所整理的资料可能有不足之处,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5.
我于1980年4月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在东京商船大学进修、研究二年,于今年5月份回国。在此期间,于1980年5月份加入日本航海学会。现就我所接触到的日本航海学会的一些情况向《航海》杂志的读者们作一简介: 日本航海学会成立于1948年,已有34年的历史,现办事机构设在东京商船大学内。与我国的航海学  相似文献   

16.
汉代琅邪人宫崇和陈长去徐福所居的苎屿,他们属符水派。福建人徐登和浙江人赵昺也属符水派,往来浙江海上。江南人朱仲贩卖南海的珍珠,写出《相贝经》,本文考证了此书记载的诸多贝类。服闾也在山东沿海卖海外珠宝,很可能通过浙江转贩。东汉时福建霍童山因为草药成为道教圣地,引进了来自海外的芝麻,很多北方道士从海路来到霍童山。虞翁生住在南通海中的狼山,学习了介象的海外幻术。  相似文献   

17.
刘俊 《水运管理》2004,26(8):11-13
登记请求权是日本等国立法中明确赋予登记权利人对登记义务人所享有的请求其履行登记义务的权利。我国海商法著作中从未有过关于船舶登记请求权的论述,我国民法中对此问题的研究也不多。本文在借鉴国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登记请求权的发生原因、内容等方面提出了建立我国船舶登记请求权的一些构想,并对我国现行立法的规定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和反思。  相似文献   

18.
航海梦寻     
《中国船检》2012,(8):31-34,114-115
航海,是人类走向海洋的第一步。从徐福东渡到郑和七下西洋,在浩瀚的世界航海史上,中国人留下了不朽的辉煌。然而,在郑和之后,中国航海却戛然而止。从此,中国远离了曾引以为豪的航海时代,也失去了对海洋的控制。  相似文献   

19.
以元良诚三为团长的日本造船和舶用机关学会代表团在访华期间,与我国造船科技工作者进行了较为广泛的学术交流活动。在北京逗留期间,元良诚三团长作了题为“日本海洋工程研究情况”的报告。副团长小泉盘夫教授和安藤文隆理事报告的题目分别为“船舶发动机工程及其发展远景”和“日本造船研究协会最近研究动向”,受到了热烈欢迎。  相似文献   

20.
由船舶总公司七院七O八所研究设计,广州文冲船厂建造,英国劳氏船级社(LR)认可的我国出口泰国的800立方米开体耙吸挖泥船“CHAO TAI号”。1月15日在泰国顺利通过了由船东亲自进行的交船试验考核,并于1月17日签字交船。 800立方米开体耙吸挖泥船是七O八所和广州文冲船厂通过与荷兰、德国、日本、意大利等国家的有关公司激烈竞争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