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总结分析了软土分布、成因及其工程特性,并通过软土工程实例,分析了相应地基处理方法的实施效果。结果表明:软土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沿海及内陆湖泊地区;软土地基承载力低、沉降变形量大、沉降稳定时间长,而经处理后的软土地基工后沉降相对小,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工程概况 某高速公路施工标段全长约4.5Km,施工区段内存有软土路基约560m。该软土路基主要分布有湖海积和冲洪积沉积土层。其表层土体主要有黄褐、灰黄色的亚粘性土和粉土层,局部区域内分布有中粗砂、砾砂混粘土层;其上部土体主要分布有湖海积层的淤泥质软土和粘性土,其含水量相对较高,局部范围内中间夹有砂土层,该土层厚度相对较大,最大处厚达35m多;其下部土体主要有冲洪积相的亚粘土层和黏土层,小范围内还分布有砂砾、卵石夹土层,且砂砾、卵石夹土层呈带状断续分布的状态,土层厚度变化相对较大;其底部土体则主要分布有由于坡洪沉积形成的碎石土层。为避免该高速公路在施工及后期使用期间路基的不均匀沉降或沉降不稳定等问题,路面施工前对该软土路基进行了相应的软基加固处理施工。  相似文献   

3.
我国沿海地区软土分布广泛,软土具有含水量高、孔隙比大、高压缩性、弱渗透性、固结缓慢、承载力低等特性,工程建设的成败取决于软土地基岩土工程勘察资料的可靠性和精确性。文章简要介绍了软土的划分标准及分类、软土的成因类型分布规划、软土地基的岩土工程勘察目的、方法和要求。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交通量的增加,自然要对所有的道路建设的质量有相对以前更高层次的要求。由于自然地基分布不同,存在不同形式的土层分布,为了满足不同地区人们生活对更高交通质量的要求,必然要在一些环境比较恶劣的软土分布地区进行高级公路的建设,就必然会出现由于软土地基带来的路面失稳等问题,因此处理好这些软土地基对公路安全又非常实际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山岭重丘区的软土地基路段多分布在一些山间谷地、河流两侧的平缓地带,以及沿海山区的海边路堤.由于分布范围可知,该软土大部分间断性软土,分布面积较小、底层变化较大;因局部范围较小而设计阶段不易发现,是公路工程设计与施工的隐患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和采取妥善的技术方案.其软弱现象表现在以下方面。  相似文献   

6.
番禺高速公路沿线软土、鱼塘较多,且各段淤泥层、软土层分布完全不同,不能采用同一种处治方案。故提出几种处治方案,并分析每种方案的加固原理、适用条件、经济性,对工程施工有一定的参考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软土地基在浙江境内分布广泛,水泥粉煤灰碎石桩作为一种处理软土地基的方法,在工程中应用较广。文章讨论了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的主要施工工艺及控制方法,对保证成桩质量有较好的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8.
软土地基的特征 软土地基主要是指粘土或粉土颗粒含量极高的软弱土,是有空隙率大的有机土.泥炭、松砂组成的土层.地下水位高,影响填土和构造物的稳定或产生下沉的这一类地基。高速公路软土地基分布有以下特点:主要含水地层为中粗砂层,其次为淤泥质细砂层和基岩分化带,同时夹杂着不同成分的有机质土。以岩土工程而言,软土是一种特殊土.其物理,力学性质如下:  相似文献   

9.
软土在我国寒区分布广泛,地质情况复杂多变。软土地基上修建高速公路,由于软土层变形沉降大、稳定性差,在荷载作用下极易造成道路沉降变形的隐患,严重影响道路使用功能。因此,软土地基上修建高速公路,对软土地基的处理是关键的工程技术之一。本研究突出塑料排水板、袋装砂井、换填法处理软土地基的机理和工后跟踪监测及处理效果的评价。目的在于研究寒冷地区3种软土地基处理方法的施工控制方法,并采用试验、现场监测结合理论分析,对3种软土地基处理方法的效果进行分析和对比评价等,为黑龙江省今后类似软土地基处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的软弱地基主要有软土、泥沼、湿地。软土是以饱水的软弱粘性土或淤泥为主的地层,一般深度小于10m,这种地质在黑龙江省分布较少;泥沼是以泥炭为主,或腐泥、淤泥沉积的低洼地,一般泥炭层深度小于4m,这种地质在黑龙江省分布也较少;主要的是湿地,湿地包括池塘、地势低洼的湿塔头地、林间湿地以及水田等,土质构造上层0.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