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盾构隧道施工诱发地面沉降的影响因素较多,但主要因素可归结为地层损失引起的地层变形。基于现有地层损失的理论,对引起地层损失的注浆过程进行模拟,依此研究复合地层盾构隧道施工对地层沉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隧道贯通时,土体最大沉降和隆起区域分别位于隧道拱顶和拱底;浆液的硬化会对地表和拱顶的沉降速率产生影响,当浆液弹性模量达到最终硬化的75%时,地表和拱顶的沉降速率达到最大值并开始逐步减小;地表和拱顶沉降随浆液的逐步硬化而趋于稳定,且拱顶沉降趋于稳定的速率更快。  相似文献   

2.
以深圳地铁2号线盾构隧道下穿填海区滨海大道公路为背景,利用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在隧道施工扰动下,地表的横向沉降和纵向沉降、地层的水平位移和分层沉降的变形规律.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在隧道横断面方向上地表沉降近似呈正态分布,在纵断面方向上地表沉降槽宽度约为15.0 m;距隧道开挖面越近,地层水平位移受车辆荷载和隧道开挖扰动越大;在车辆荷载作用区域,地表沉降和地层水平位移均大于非车辆荷载作用区域,地层的分层沉降和沉降槽宽度均随着地层埋深增加而减小,地层的上部沉降普遍大于下部;在非车辆荷载作用区域,隧道中心线上方的土体沉降随着地层埋深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3.
地铁隧道盾构施工参数对地表沉降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南京地铁2号线某区间隧道为背景,研究了盾构法施工中的盾构施工参数(包括推进力、工作面土压力、刀盘扭矩等)对地表沉降的影响,通过对现场监测结果的分析,总结了地表沉降规律,对后续工程施工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列车振动荷载对液化砂土地层中盾构隧道下穿路涵的动力响应特性,依托佛山地铁2号线工程,采用室内动三轴试验探明注浆加固对液化砂土动剪切模量、阻尼比等动力学参数的影响规律.通过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系统分析列车振动荷载作用下,液化砂土加固改良前后隧道结构与周围土层的应力与位移动力响应特性及长期沉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采用...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液化区砂土固结对盾构隧道的影响,依托一海底盾构隧道工程建立了饱和砂土地层和盾构隧道的三维模型,并对隧道外径、衬砌厚度、非固结土类型和是否考虑接头作单变量分析.结果表明:液化区砂土固结沉降时,衬砌危险截面出现在固结土与非固结土交界面两侧;衬砌外径增加,隧道的变形范围和轴向应力增大;衬砌厚度增大,衬砌轴向应力减小;非...  相似文献   

6.
既有埋地管道对盾构隧道周围地层沉降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FLAC3D有限差分分析软件,从地层横、纵向沉降2个方面分析既有埋地管道对盾构隧道周围地层位移场的影响.结果表明:既有埋地管道对隧道周围地层的位移场有着较明显的影响;既有埋地管道上方地表与地层的横、纵向沉降量均明显小于无埋地管道的情形,地层越靠近既有埋地管道,地层位移场受到的干扰影响越大;既有埋地管道明显阻碍了地层纵向沉降曲线按累积概率曲线形式发展,致使隧道开挖面与既有埋地管道之间的地层沉降曲线出现堆积现象,而且屏蔽了既有埋地管道另一侧地层沉降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成都地铁盾构隧道地表沉降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结合成都地铁某区间盾构隧道施工情况,根据实测的地表沉降数据,分析了盾构推进时对地表的横向沉降影响。通过实测数据得出Peck法计算参数,用实测值来验证Peck曲线预测沉降的吻合程度。分析表明:当沉降槽宽度系数k在0.13~0.31之间时,可以较好地反映出横向沉降规律。  相似文献   

8.
崔晓  李伟 《铁路航测》2012,(1):9-12
根据盾构推进的特点和对水上同步监测的要求,采用高精度实时定位(RTK技术),在导航计算机系统的控制下,监测船低速走航式工作,实时连续记录水深及位置,实时船姿补偿,同步潮位和声速改正,最终换算成测点高程,作为江底地形数据。使用MicroStation进行DEM建模,提取出轴线上方的监测点,并最终制作成水域监测曲线成果报表。  相似文献   

9.
地铁浅埋暗挖隧道地层沉降因素及控制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针对深圳地铁浅埋暗挖隧道施工中影响地表下降及地层变形的因素,提出了遵循“十八字”原则、改善土体特性、适度排放地下水、根据地层条件选择施工方法、增大左右线隧道开挖面的距离、合理确定开挖进尺、提高施工效率、加强初期支护、及时施作二次衬砌等对策。  相似文献   

10.
盾构隧道同步注浆效果对地层沉降的影响预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以广州地铁四号线仑头—大学城区间盾构施工为基础,利用平面有限元计算模型预测盾构向前推进时,盾尾同步注浆、管片补充注浆的注浆效果不同引起的地表变形值,对盾构施工变形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地铁盾构隧道施工中采用同步注浆来抑制地层损失引起的地层沉降.以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为工程背景,选择地层特性、埋深等外部条件相似的3个试验段,分别研究同步注浆量、注浆压力和注浆材料等因素对地表沉降产生的影响,提出适用于苏州地区的盾构同步注浆参数及地层沉降控制措施.研究表明:建议注浆量采用3.5 m3/环,注浆量超过3.5 m3/环时,地表沉降控制效果不再明显;地表沉降受注浆压力波动影响较大,建议注浆压力保持在0.35~0.40 MPa范围内,不宜超过0.40 MPa,注浆压力过大会导致劈裂、跑浆,不利于沉降控制;可硬性浆液对地表沉降的控制效果比惰性浆液要好.  相似文献   

12.
盾构隧道施工会诱发地层沉降,合理地预测地层沉降对于保护邻近地下结构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通过分析地表与地表以下深层土体的沉降规律,建立二者之间的联系;然后,基于Peck公式,通过引入不同种类土体的参数a,掌子面地表位移释放率η以及地表纵向沉降最大斜率k,提出不同种类土体中单、双洞盾构隧道施工诱发地层三维沉降的计算公式;最后,利用工程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验证,并对相关参数影响规律进行了简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方法与实测数据吻合良好,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和适用性;合理的控制先、后行隧道开挖距离可以有效地减小掌子面土体沉降;地层沉降槽形态变化系数C(z)可以较好地预测双洞隧道开挖时任一深度土体沉降槽的形态。文末通过对大量实测数据分析,给出了相关参数的取值范围,可为无工程经验地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以广州地铁某区间隧道下穿城市密集建筑群工程为例,利用MIDAS GTS NX软件模拟施工过程,研究盾构穿越富水砾砂、粉质黏土和全风化-微风化花岗岩等复合地层时,地层与地面建筑物的沉降规律,并对比分析线间注浆加固和筏板结构加固方案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筏板结构加固方案,线间注浆加固方案可显著控制建筑物与桩基持力层的变形失稳及裂隙水渗流损失。所提经验公式法适用于线间注浆加固工况下的地层沉降变形预测。  相似文献   

14.
地层损失是盾构施工产生土体变形的主要原因.以成都地铁1号线某盾构区间隧道为工程背景,根据现场前期监测结果,提出了基于地层损失概念的"约束一释放"法来模拟土压平衡盾构开挖过程,运用三维有限差分模型对不同地层损失量下的地表沉降横向分布和地表土层水平横向应变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最大地表沉降值与地层损失量基本呈线性关系;地表土层水平横向应变存在拉压分区,其拉压分界正好与横向沉降槽的反弯点吻合;且不同地层损失量下沉降槽的反弯点不变;结合现场监测结果,认为地层损失量取1%的计算值与实测值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15.
概述了软土地层盾构隧道纵向沉降引发的各种问题,分析了有关隧道纵向沉降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其中包括各种软土隧道纵向结构的理论解析分析模型,土隧道结构共同作用的解析模型等.在介绍目前研究不足的基础上,指出需要通过相似程度更高的模型试验、更多的现场实测数据、与实际土层性质更吻合的地基模型,进一步研究软土地层盾构隧道的纵向沉降特性、纵向结构性能.  相似文献   

16.
基于蚁群算法的地铁盾构隧道长期沉降预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软土地区,投入运营的地铁盾构隧道会因各种原因产生对隧道结构内力、变形、接头防水以及隧道正常运营不利的纵向不均匀沉降。由于影响因素复杂,目前尚无可行的沉降预测模型。本文在对上海地铁1号线某区间沉降实测数据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具有较强鲁棒性、优良的分布式计算、易于与其他方法相结合等优点的蚁群算法,综合考虑各因素对沉降影响的整体效果,利用隧道实测的纵向累积沉降量、累积沉降差分别构造信息函数和启发函数,建立地铁盾构隧道长期沉降预测模型。预测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可行而且与实际量测数据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7.
软土盾构隧道局部渗漏引起的沉降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饱和软土地层中的地铁盾构隧道,渗漏水是主要病害之一,也是引起隧道长期沉降的主要原因。以南京地铁某区间隧道为例,首先利用有限元软件ADINA中的渗流场计算得到不同渗漏位置(拱顶、拱腰和拱底)渗流达到稳定时的静水位分布情况;再将渗漏前和渗流达到稳定时相应的静水位的变化量从渗流场中导出,将其代入结构场进行隧道沉降计算,得到软土盾构隧道渗漏引起的沉降量和沉降时程曲线,并探讨了不同渗漏点位、不同下卧土层及埋深条件下隧道局部渗漏对长期沉降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8.
南宁地区富水圆砾地层中新建隧道下穿既有隧道的相关研究目前较为匮乏.依托南宁地铁3号线金湖广场~琅西站区间盾构下穿既有1号线地铁隧道工程,对下穿区间段的盾构掘进参数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3号线下穿既有1号线施工过程中部分掘进参数控制良好,既有1号线沉降控制在5 mm内;适当提高泥水仓压力能够降低既有隧道沉降的增速,同步...  相似文献   

19.
软土地区的地铁盾构隧道沉降的影响因素复杂,且不同的因素会对隧道结构内力、变形、接头伸缩等造成影响,导致沉降预测困难。在对杭州地铁1号线某区间沉降实测数据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基于Monte-carlo迭代求解模拟退火算法,对逻辑斯蒂曲线模型进行求解,并综合考虑各因素对沉降影响的整体效果,建立地铁盾构隧道长期沉降预测模型。根据实测同预测数据的对比研究分析,本计算求解方法不仅可行,而且与实际量测数据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20.
借助FLAC~(3D)有限差分软件,着重考虑地层倾角,结合现场量测,对重庆黔江蒲草沟Ⅴ级浅埋偏压隧道进行结构稳定性分析,探讨不同地层倾角下隧道的拱顶沉降特征。研究表明:所构建的数值模型对拱顶沉降的预测值与现场实测值变形规律基本吻合,且最大差值仅为0.87 mm,验证了本次数值模拟的正确性;随着砾岩夹砂岩层倾角增大,拱顶沉降呈加速增大趋势,开挖面处拱顶沉降变化率也显著提高;砾岩夹砂岩层倾角与地形一致导致的误差为16.4%,倾角为水平导致的误差为11.9%,误差均较大。由此可知,在砾岩夹砂岩层倾角变大的情况下,应提高隧道结构的强度,在数值计算中简化地层倾角会导致较大的计算误差。研究成果可推广应用于砾岩夹砂岩层的浅埋偏压隧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