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研究基坑开挖过程对邻近高铁桥墩竖向变形的影响,对2个邻近高铁桥墩的基坑工程实例进行实时自动化监测,在对施工内容与监测结果对应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基于叠加原理的薄层分层总和法编制高铁桥墩临近荷载竖向变形影响计算软件PIAS,对计算结果与监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监测结果显示,由于基坑开挖的卸载效应,实例一基坑开挖引起既有高铁桥墩隆起变形1.12 mm,实例二基坑开挖引起既有高铁桥墩隆起变形3.10 mm;计算结果显示,实例一基坑开挖引起既有高铁桥墩隆起变形0.93 mm,实例二基坑开挖引起既有高铁桥墩隆起变形2.79 mm;计算值与监测值基本一致,表明高铁桥墩临近荷载竖向变形影响计算软件PIAS适用于基坑开挖过程对临近高铁桥墩隆起变形的影响计算。  相似文献   

2.
对临近某高铁立交工程的基坑开挖、顶进施工、U形槽开挖过程对高铁桥梁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以封闭式路堑下穿高铁桥梁段为背景,采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结构的三维数值模型,模拟由基坑开挖、下穿框架桥结构顶进至U形槽开挖的完整开挖过程,对比分析常规防护方案和加强防护方案对高铁桥梁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常规支护加固开挖时,桥墩基础处土层最大横向位移影响值为0.5 mm,桥墩基础处土层最大竖向位移影响值为0.8 mm;加强型支护加固开挖时,桥墩基础土层最大横向位移影响值为0.15 mm;桥墩基础处土层最大竖向位移影响值为0.34 mm,加强防护措施可有效控制高铁桥梁的附加沉降量,确保高铁的安全运营。  相似文献   

3.
上海市轨道交通机场联络线 1 号风井深基坑边缘距沪杭高铁路基坡脚最近仅为10.6 m,如何保证基坑本体变形及坑外沪杭高铁变形在控制标准范围内,属于工程的技术难点和关键。文章采用三维有限元软件及现场监测对 1 号风井基坑开挖和回筑施工过程进行数值计算、监测分析,得出基坑开挖引起邻近沪杭高铁变形计算值和监测值,并将计算值与监测值进行对比,分析计算值与监测值存在差异原因。结合施工工况将基坑地连墙顶部水平位移和深层水平位移、墙外土体深层水平位移、隔离桩顶位移、隔离桩外土体深层水平位移、沪杭高铁路基和支承层水平位移值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基坑开挖引起的坑外土体位移变化及传递规律,以便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高速铁路运营速度快、轨道平顺性要求高;对于临近运营高铁路基的基坑开挖,尤其在软土地区,合理的基坑防护可以有效降低基坑开挖对高速铁路路基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结合某城市工程实际,研究某高速铁路附近锚桩防护方案基坑开挖对高速铁路路基的影响。分别采用ABAQUD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和对各施工阶段进行现场监测,对比分析锚桩防护方案基坑开挖引起的高速铁路的附加沉降量与横向水平位移。结果表明,高速铁路的附加沉降量与横向水平位移符合规范要求,锚桩防护方案切实可行,数值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对应较好,可以较好的反映高速铁路的位移情况。  相似文献   

5.
新建包海通道西安至安康高速铁路速度目标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中西部高速铁路的建设发展,在地形复杂地区选择经济合理的速度目标值方案,对于工程投资、运输质量、路网意义等方面尤为重要。新建西安至安康高速铁路行经秦巴山区,为合理确定速度目标值方案,结合西安至安康高速铁路为西渝高铁组成部分的特点,首先对西渝高铁速度目标值进行统筹研究,在分析客流特征、时间目标值的基础上,采用综合分析法、比较法对不同方案进行论证分析,推荐符合功能定位、与路网协调统一、经济性最优的350 km/h方案;进而对西安至安康高速铁路速度目标值进行细化研究,推荐与西渝高铁一致的350 km/h方案。研究结论满足西安至安康高速铁路的运输需求,与区域路网相协调,工程规模及投资水平适中,综合效益最优;同时对西渝高铁安康至重庆段标准选择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汪新 《铁道建筑》2014,(5):89-91
针对一紧邻高铁深基坑工程,基于其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开挖对深基坑稳定性和对高铁线路稳定性的影响,制定了基坑和高铁两方面稳定性监测的项目、周期、频率、控制标准等。通过信息化监测技术发现了基坑非对称开挖、换撑局部不完整、基坑外侧降水等引起的基坑变形和周边环境变化问题,及时指导了施工方案的调整。实践表明,所采取的应对措施有效防止了施工中可能发生的基坑失稳,保证了基坑安全开挖,同时减小了对周边环境特别是紧邻高铁线路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建设迅猛发展,铁路隧道在软弱围岩中开挖的情况屡见不鲜。过大的隧底变形发生后,会导致隧道衬砌开裂破坏,形成铁路工程安全隐患。在广泛调研国内外文献基础上,梳理分析已有研究成果,提出在关注隧底结构的同时,不可忽视围岩状态的监测与分析。基于某高铁隧道工程案例,提出隧底结构与围岩状态耦合监测方案与实施过程。监测数据表明,隧底围岩压力基本达到稳定,围岩压力最大值为500 kPa;隧道拱底处于上拱变形发展中且无收敛趋势,隧底变形过大带来持续性变形。该研究对高铁隧道施工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以广州地铁4号线塘—大区间盾构隧道为依托,针对盾构开仓开挖面稳定及施工技术展开研究。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盾构开仓开挖面破坏形式、开挖面变形和开挖面前方地表沉降三方面进行稳定性分析,得到相应规律;从盾构开仓刀盘后止水措施、开挖面泥膜质量控制和盾构开仓期间监测措施三方面对盾构开仓开挖面稳定施工技术进行研究,并提出主要相关参数。盾构开仓期间,利用盾构外壳预留孔采用高压注浆方式向盾构周边注入1.10~1.15 g/cm;的高粘度浆液,以免浆液流失;工程遵循"高稠度、高密闭、低比重、易成膜"措施,调整泥浆参数,同时对所选泥浆材料进行优化;采取加密监测频率方式,周边地表监测频率为8次/d。最后给出开挖面异常工况处理措施,并将该方案应用于实际,取得良好效果,为大湾区盾构开仓开挖面稳定提供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高铁旁基坑开挖日益增多,在软土地区极易导致高铁沉降,严重影响安全运营。目前软土地区高铁旁基坑支护设计及监测技术尚不成熟,设计经验及监测数据极度缺乏。本文依托软土地区某紧邻高铁的基坑实例,对其设计及监测进行研究。研究结论:(1)提出高铁侧支护应按变形控制、对支护加强的方案实施,可减小路基沉降;(2)软土地区基坑开挖后高铁沉降时间长,呈蠕变特性,每层土开挖后沉降速率先大后小,最终沉降值很大;(3)同一位置路肩、接触网立柱、铁轨沉降基本一致,基坑中部沉降速率及沉降量较大,两侧及远离基坑处沉降较小;(4)坡脚沉降比路肩、接触网立柱、铁轨沉降小;(5)周边基坑同时开挖及降水,导致两基坑交界处高铁沉降较大;(6)本基坑开挖与降水影响高铁距离约5倍基坑深度;(7)本基坑设计和监测经验可供高铁旁基坑设计、施工借鉴。  相似文献   

10.
当大断面高铁隧道长距离下穿既有运营铁路及岩溶发育复杂地层时,采用大型机械化作业容易导致隧道塌方(塌陷),影响既有线运营安全。文章以渝昆高铁引入昆明枢纽工程站前二标长水机场隧道下穿沪昆铁路施工为研究对象,针对大断面复杂地层高铁隧道下穿既有线铁路悬臂掘进机开挖工艺,对悬臂掘进机选型、开挖工法、工效分析等方面进行研究,根据研究结果采取科学的施工方法及有效措施,最终安全快速地完成下穿既有线路施工,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由于填海区工程地质条件差且周围建筑物密集程度高,深基坑开挖易产生过大变形,因此需进行实时监测,并及时对监测数据进行科学分析,为施工动态调整提供依据。本文以穗莞深城际轨道深圳机场站深基坑工程施工为例,介绍如何依据工程条件进行分析,以确定近接单侧敏感建筑的深基坑监测方案;依据监测数据并配合自主研发的专利技术对施工进行动态调整,以确保基坑及周边建筑物安全。经现场施工验证,所采用监测方案不仅可以保证施工安全,降低施工风险,同时还可以加快施工进度,所积累经验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邻近既有高铁新建线的地基加固会严重影响既有高铁运营安全,地基加固方案优选是近接工程研究的焦点问题之一,但目前针对近接工程地基方案优选研究较少。结合既有高铁近接工程特点,在综合考虑影响地基加固方案选择因素基础上,建立地基加固方案优选指标;提出基于三角模糊数-TOPSIS优选模型,并将其应用于新建曲阜至临沂线近接京沪高铁地基加固方案优选进行分析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对于近接既有高铁地基加固方案优选具有一定可靠性与实用性,不仅为近接地基加固方案优选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同时为建立近接工程类似项目的综合评价指标和优选方案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深基坑降水势必引起基坑周围环境沉降。针对京沪高铁天津西站站房深基坑紧邻既有运行铁路线的难点,采用三维渗流模型模拟基坑内外渗流场,选用有效的降水设计方案,保证基坑开挖期间安全及既有高铁的正常运行,并分析沉降监测数据,为类似工程积累宝贵的经验。研究结论:在深大基坑的降水设计中,必须将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和基坑的围护体系结合起来,选取合理的水文参数,进行详细的三维渗流分析,才能保证降水方案的合理、有效;降水运行必须严格执行设计方案中的运行要求,做到"按需降水,动态控制",尽可能减少承压水位降深,进而有效控制坑边路基沉降量,确保铁路线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4.
软土地区下穿运营高铁通道工程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天津市武清区某城市干道下穿高速铁路及普速铁路立交工程是我国首例下穿运营高铁的通道工程,具有安全风险高、工程技术复杂、施工难度极大等特点。以高速铁路为研究对象,针对其软土地区及临近运营高铁等特点,分别对工程防护设计与安全评估技术、高压旋喷桩施工和开挖对桥台影响试验、全封闭止水、开挖、顶进施工技术以及监测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测试,取得了大量宝贵的试验和实测数据,提出一整套软土地区临近高铁工程的安全评估和防护技术、监测技术和施工方法。研究结论:针对降水、开挖、打桩等关键工序进行安全评估计算分析是必要的;采取"分段开挖、边挖边压、上下分层、同层分片、逐片推进"施工措施,及"及时封底、分段浇筑"施工模式,可有效降低施工对高铁工程沉降变形的影响;旋喷桩施工对高铁影响较大,施工时需要注意控制压力,尽量在15 m以外。  相似文献   

15.
王皓 《铁道勘察》2023,(5):85-90
为确定珠肇高铁引入珠海枢纽的最优方案,对珠肇高铁的功能地位、珠海铁路枢纽内既有铁路现状、枢纽总图格局、城市总体规划、枢纽内客运作业量和车流特点等多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枢纽内既有和在建车站均无法满足新线的引入要求,亟需另行择址新建枢纽客运站,故将珠肇高铁及规划线路引入新建珠海鹤洲站。采用综合经济技术比选的方法,分析比较各方案线路条件、对城市规划的影响、工程投资、工程实施难度等,分别系统研究香海高速以南、江珠高速以西站址方案,香海高速以北、江珠高速以西站址方案,香海高速以北、紧邻江珠高速站址方案以及香海高速以北、江珠高速以东站址方案等4个方案。研究表明,鹤洲岛香海高速以南、江珠高速以西设站方案线路顺直,引入条件好;车站与动车所的综合布置更加合理且与城市规划结合较好;工程实施难度小,工程投资最省,故予以推荐。  相似文献   

16.
随着高铁延伸至越来越多的城市,市区内空间紧缺,各类房建基坑工程将不可避免地对运营高铁产生影响。运营高速铁路多采用无砟轨道,而无砟轨道通过调整扣件应对变形的能力十分有限。如何通过合理有效的基坑支护形式,控制邻近基坑对运营高铁路基的影响,成为高铁工程建设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以某邻近高速铁路的大型房建基坑工程为背景,利用FLAC 3D软件建立三维模型对支护方案进行了计算与分析,选择合理的控制标准;再通过综合考虑无砟轨道现状及新建工程的影响,验证该工程中基坑支护方案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本文依托重庆轨道交通5号线TBM区间隧道上跨沪蓉铁路人和场隧道工程,在分析工程重点、难点的基础上,通过对新建地铁隧道的方案优化、施工控制和既有高铁隧道的检测、评估和监测等开展研究,得到经验和成果。研究结论:(1)开展既有高铁隧道检测和评估,以评价方案的可行性和操作性是此类工程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2)做好TBM区间隧道上跨高铁隧道施工期间掘进参数的控制、管片背后豆石吹填、回填灌浆及管片底部注浆等措施,是减小对高铁隧道施工影响的保障;(3)对运营高铁隧道选择先进、合理、高效的监测手段进行实时监测,并与铁路相关部门建立有效联动机制,是确保安全的重要和必要手段;(4)本研究成果可为地铁TBM区间隧道上跨高铁隧道施工的影响控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哈大高铁枢纽地区调度集中解决方案;以哈大高铁哈尔滨枢纽、沈阳枢纽为例,详细分析哈大高铁枢纽地区调度集中系统的系统结构、系统调试及系统开通方案,为全路枢纽地区高速铁路调度集中工程的实施、开通提供了参考,具有良好的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9.
对合福高铁某隧道进口高边坡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勘察,并依此进行边坡稳定性分析。根据某隧道进口高边坡的特点,选择典型断面,分别采用极限平衡法和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建立分析模型,系统分析高边坡在开挖完成后的稳定性以及支护条件下边坡的稳定性,为边坡支护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根据重庆某暗挖地铁车站的工程实际,对车站下半断面的开挖方案进行分析研究;结合二维地层-结构模型有限元模拟分析,提出车站下半断面开挖方案,并针对风险较大的施工步序提出了应急动态处理开挖方案;根据现场监控量测数据,在下半断面开挖过程中车站处于稳定状态;结果表明,重庆地区类似工程的暗挖车站下半断面采用此开挖方案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