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强  薛瑛 《车时代》2021,(1):195-195
简要分析了地铁列车运行间隔及客流发展趋势,形成高密度、大客流情况下行车间隔调整的理论公式,重点对行车间隔调整公式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进行了研究,并总结了行车调整在调度指挥中的应用情况,为行车间隔调整理论计算探索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谭敬之 《时代汽车》2023,(5):196-198
地铁数字调度通信系统是保障地铁运行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在当前阶段地铁运营管理过程中发现,地铁数字调度通信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故障的概率是相对较高的,而在系统出现故障后影响到整个系统的传输控制效果,为此应该加强地铁数字调度通信系统维修及优化管理。鉴于此,本文针对地铁数字调度通信系统维修及优化策略进行了研究,旨在本文研究帮助下能够了解地铁数字调度通信系统的运行情况,对其整个系统的维修模式及优化策略进行分析,从而提高系统运营能力,保障地铁的正常运营。  相似文献   

3.
汽车座椅的调整目的是保证驾驶员和乘员乘坐舒适性并确保行车安全。日常行车时,即使是驾驶经验丰富的驾驶员也只是根据情况粗略地调校一下,感觉差不多就可以了。其实座椅调整的实用度对驾驶员的安全行车和减少疲劳度是很有帮助的。汽车座椅的调整也需要掌握一些技巧。首先,调整  相似文献   

4.
驾驶员行车过程中80%以上的交通信息是通过视觉获得的,道路视觉环境对安全行车的影响很大.文中从驾驶员的视觉角度出发,论述了行车中驾驶员视觉环境的主要内容、范围和特征,说明了道路视觉环境对驾驶员心理、行为及安全行车的影响;提出在道路设计与改造中应充分考虑驾驶员视觉特征与道路视觉环境对驾驶员的影响,合理设计道路、交通设施和道路景观等交通环境要素,为驾驶员提供一种宜人的道路环境,以利于安全行车.  相似文献   

5.
某悬索桥位于平原地区,为了提高其运营管理效率并且保障行车安全,对桥面行车风环境进行研究。采用数值风洞的方法,对主桥、引桥跨中截面二维流场以及桥塔区的三维流场进行了研究,并且提出了两种风障设计方案。通过对等效桥面风速计影响系数的对比研究,确定了风障方案的挡风效果,为大桥的行车安全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6.
高速公路隧道群行车特性及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建立隧道群定义的基础上,通过对大量数据的研究分析,得出隧道群段车辆的运行规律,并根据其行车特性分析了隧道群段的安全性.分析结论可用以指导交通工程设施、监控设施的布设,可为建立安全运营管理对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针对地铁客流分布不均衡情况,对地铁行车组织方案进行优化以缓解部分站点客流压力.建立乘客出行时间价值和平均载客率同时最优的双目标优化模型.假定乘客到达车站的时刻服从均匀分布,以此计算在途和等候时间价值.为了满足各个行车段的不同特征,在大小交路模式下定义不同交路段的载客率和列车使用车底数,更加符合运行的实际情况.以广州地铁6号线的运行情况为例,运用基于全局搜索的粒子群算法进行求解,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和合理性.结果表明:考虑单一出行时间价值的模型与该模型相比,出行时间价值降低3.21%,但平均载客率提高20.2%;考虑单一平均载客率的模型与该模型相比,平均载客率提高11.98%,但出行时间价值降低了1.68%,因此综合考虑乘客出行时间价值和平均载客率的优化模型可以使2个目标函数值同时达到最优.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城市轨道交通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的早晚高峰期间客流量集中增加这一突出问题,在轨道交通的运行管理中采用了不均衡运输的运营管理方式,对既定运力资源进行优化时空分配,以满足高峰阶段的运力需求,从而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的服务质量和水平,并实现降低满载率以及节能降耗的目标。因此应结合各城市实际情况,加强对城市轨道交通不均衡运输的研究,积极探索更加高效优质的轨道交通运营模式,推动我国城市的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一线心得     
魏正宁 《人民公交》2015,(11):58-58
自贡公交二公司驾驶员张旭:在运营过程中,公交驾驶员长时间处于道路拥堵、人多嘈杂的车厢,尤其夏季天气炎热,很容易使人心烦意乱。此时,公交驾驶员容易忽略"压得住火气、管得住情绪、耐得住性子"就是安全行车的道理。据统计,能管得住情绪、耐得住性子的驾驶员,发生交通事故的比率要小很多。所以,"压得住火气、管得住情绪、耐得住性子"是安全行车不可忽略的要素,需要驾驶员高度重视。在运营中,驾驶员要根据天气、道路、行人等交通情况。  相似文献   

10.
快速公交(bus rapid transit,BRT)系统是一种介于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之间的新型运营系统。它利用现代化的公交技术配合智能交通的运营管理,使常规的公交系统可以基本达到或接近轨道交通的服务水平,而其投资及运营成本远低于轨道交通。有关数据资料统计显示,BRT投资及运营成本仅为地铁系统的1/10,但就速度、运力、可靠性和形象而言,BRT可以提供类似地铁的服务水平。以广州市中山大道快速公交试验线项目为例,对BRT项目的工程技术经济特点进行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11.
汽车技术状况的优劣直接影响着行车安全,尤其是转向和制动装置的工作状况对行车安全影响最大,照明和信号装置等的状况也会威胁着行车安全。因此,经常性的检查调整、合理维护、掌握故障规律、定期排查是保障行车安全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做好入夏教育要将所有车勤人员集中在一起,做一次入夏教育,细致入微地讲解夏季行车的特点、注意事项、应对措施等,使每名驾驶员从思想上重视起来,从意识、操作上尽快调整到夏季行车状态上来。提供保障行车安全的有利条件首先,要尽最大可能保证驾驶员的睡眠时间。其次,要尽可能避开中午用车,把时间安排在上午或下午气温较低的时段。第三,要选好带队干部。凡是长途行车或在外运行时间较长的车辆,都应选派责任心强的干部带队;对载货车或执行特殊任务的车,最好派车管干部带车。带队干部的作用是在关键时刻提醒、协助驾驶员保证安全,减少驾驶员在…  相似文献   

13.
为提前做好春运期间客运工作,合肥公交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肥公交集团)抓前抓早,成立了领导小组,提前出台了《2021-2022年冬(春)运工作实施方案》,结合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连续推出举措,加大运力投放,优化公交线路,强化线路驳接,开行高校专线,实行灵活调度,并就运营组织、安全监管、行车调度、车辆维修、后勤保障等...  相似文献   

14.
山路行车,依山傍崖,沟深坡陡,弯多路险,崎岖不平,除要求车况良好外,驾驶员必须掌握一定的驾驶技巧,才能保证行车安全。 驾驶姿势 山路行车,驾驶员的驾驶操作强度要比在一般道路上大,精神经常处于紧张状态,这就要求驾驶员在行车前就要调整好驾驶姿势,尽量创造一个舒适、宽松的驾驶环境。 弯道行车 转弯道路行车最……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在城市地铁的建设中,浅层盾构穿越铁路的施工经验,在防止既有铁路轨道的沉降、维护线路的几何状态、确保铁路行车安全、做好既有铁路路基边坡稳定和行车安全施工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结果表明,隧道开挖穿越铁路时,通过采取可靠的土体改良、路基加固、盾构机的超前钻进打眼注浆、减缓推进速度、调整优化掘进参数等措施,盾构法完全能够满足浅层隧道施工要求。  相似文献   

16.
<正>浙江首条地铁——杭州地铁1号线近日正式开通。杭州地铁票制采用里程分段计价,单程票价最低2元,最高8元。运营初期,杭州地铁1号线的首班车发车时间为6点半,末班车发车时间为晚上8点半,每天运行14 h,每班车间隔9.5 min。列车全天开行100列次,客运能力为28.7万人次。在早、晚高峰,还将视情况缩短行车间隔,尽量满足乘客乘车需求。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高速公路改扩建施工对行车条件的影响;针对泉厦(泉州-厦门)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在分析其施工对行车的影响及所存在的安全问题的基础上,从加强施工组织管理、设置安全防护设施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保证施工和行车的安全.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地铁交通已经成为城市居民出行的首要选择,城市地铁的建设里程不断延长,城市地铁的运力不断增强,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城市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在实践中,地铁运力的增加,势必会对车站票务运作产生直接的影响。为更好的优化车站票务的运作效率,有必要采用高效且科学的策略,切实提升票务运作的整体成效与质量。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地铁正在逐步成为大城市居民的重要交通工具,探索地铁车厢内合理化布局是促进城市地铁健康运营的重要举措。通过梳理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地铁或其他公共交通领域对女性的保护办法,从城市文明、社会治安及地铁运力的角度探讨我国大城市地铁设置男女乘区布局的可行性,并提出我国地铁车厢纵横向男女乘区布局方案,该方案在交通高峰将有效缩短乘客异性肢体距离,可提高车厢载客量8%以上,既保障女性乘客安全又提高地铁交通运营承载力。  相似文献   

20.
丁浩  蒋树屏  龚彦峰 《隧道建设》2007,27(2):9-11,31
行车速度与建筑限界是盾构过江通道建设规模和运营安全的重要影响因素,以泰州过江通道为依托,并从隧道内的驾驶特性、交通安全、国内外实际情况、通行能力与工程造价等技术和经济的多个角度,对建筑限界的横向宽度进行对比论证,并结合实际交通组成,提出了泰州盾构过江通道的建筑限界与行车速度的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