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四川宜宾市高县的典型砂岩为研究对象,进行基本物性试验、矿物成分分析、饱和与烘干两种状态下的点荷载和单轴抗压强度试验,分析含水状态对砂岩强度的影响和点荷载强度指数Is(50)与单轴抗压强度UCS间的转换关系。结果表明:饱和状态下砂岩Is(50)在0.89~1.36 MPa,均值1.14 MPa,UCS为19.98 MPa,烘干状态下Is(50)在2.07~2.82 MPa,均值2.43 MPa,UCS为43.98 MPa;试样Is(50) 与UCS在饱和后衰减比例基本一致,约55 %,工程实践中可利用点荷载强度了解其软化特性;公路沿线典型砂岩建议采用UCS=17.53 Is(50)作为两种强度之间的转换关系。  相似文献   

2.
单轴抗压强度与回弹强度之间已有较多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经验关系,但是针对具体红层的单轴抗压强度与回弹强度之间的相关关系尚未建立。文中通过大量的红层单轴抗压强度试验与回弹强度试验,研究其间的关系并建立了经验公式,与其他经验公式比较结果,验证了其正确性。  相似文献   

3.
根据西攀路安宁河岸蒲坝工点试验段6个点的承载板试验结果,确定出昔格达组地层泥质粉砂岩的变形模量、容许承载力等设计计算参数,可供昔格达组地层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4.
西攀路昔格达地层分布广泛,桥位桩桩基大多数置于昔格达地层中,该桩基承载性状研究资料缺乏,根据对西攀路安宁河蒲坝工点试验段4根灌注桩的现场静载试验结果分析,揭示了昔格达地层灌注桩承载特性和荷载传递机理,得出了昔格达地层泥质粉砂岩的侧摩阻力、桩端阻力及桩尖容许承载力。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高应力作用下泥质粉砂岩蠕变损伤特性,针对深埋硐室围岩和高陡边坡长期受高应力作用产生的蠕变影响,采用三轴流变试验仪对泥质粉砂岩进行分级增量加载研究其蠕变损伤特性。通过蠕变试验结果分析高应力泥质粉砂岩在硬化和软化2个阶段的不同损伤演化规律,硬化阶段考虑弹性模量、应力水平和应力作用时间综合影响的蠕变损伤效应;软化阶段基于损伤力学原理分析泥质粉砂岩在高应力作用下的蠕变损伤演化特性。通过建立考虑不同因素影响下的高应力泥质粉砂岩损伤演化方程,最终构建符合其蠕变特性的非线性蠕变损伤本构模型,并对改进后的蠕变模型参数进行识别反演。研究结果表明:高应力泥质粉砂岩的蠕变呈现明显的非线性特征,且蠕变硬化和软化特征明显,硬化阶段蠕变损伤变量随着应力水平的增大而增大,且随着时间增加而趋于稳定值;软化阶段蠕变损伤因子随应力水平和时间的增加呈明显的增长趋势,由此可见,高应力泥质粉砂岩蠕变在不同阶段其损伤受应力水平和应力作用时间的影响呈现明显的正相关趋势,说明该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泥质粉砂岩在高应力作用下应力水平与时间效应对蠕变损伤特性的影响,试验曲线与理论模型较为符合,研究成果可对高应力泥质粉砂岩深埋硐室及巷道围岩支护提供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针对特定的泥质粉砂岩地层,以某地下二层双岛四线换乘地铁车站为依托,运用midas GTS软件对支护体系进行模拟分析,并将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基坑开挖后,表层土体以拉应力为主,深层岩土体以压应力为主,在坑脚位置出现应力集中现象,其应力是周围岩土体应力的3倍;围护桩+预应力锚索复合式支护体系中,变形最大的位置是围护结构顶部,与实测结果吻合度较高,第二层锚索比第一层锚索锚固效果好,实测锚索受力与模拟锚索受力一致。模拟结果显示,围护桩自身内力较小,因此,在复合式支护体系中,围护桩骨架作用较为明显,受力机理主要通过锚索拉力提供力矩保持边坡稳定。  相似文献   

7.
聂彬  党亚杰 《隧道建设》2015,35(Z2):162-166
为了解决江底盾构区间联络通道矿山法施工涌砂涌水风险技术难题,以南昌地铁1号线秋水广场站至中山西路站盾构区间赣江江底3#联络通道施工为例,通过现场施工经验总结及注浆方案改进,成功完成了3#联络通道的开挖与支护。施工证明,该施工技术在处于江底的中风化泥质粉砂岩层中是适用的。  相似文献   

8.
詹涛  杨春勃  安斌 《隧道建设》2018,38(12):2019-2025
为提高南昌地区泥质粉砂岩地层中地下连续墙成槽工效,以南昌轨道交通3号线六眼井车站地下连续墙施工为例,通过研究泥质粉砂岩岩性参数,调研双轮铣槽机设备性能,结合实际工况,对设备与配套进行选型与优化,并对成槽工艺进行创新与改进,通过对1期和2期的施工效果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复合地层中适宜采用“抓铣”结合快速施工工艺; 2)在较厚的泥质粉砂岩地层中成槽,锥齿型刀盘比标准平齿刀盘效果更好; 3)在泥质粉砂岩地层中,离心式泥水分离系统较振动滤砂机拥有更好的泥水分离效果,可有效提高成槽概率; 4)形成适应南昌地区泥质粉砂岩地层的地下连续墙双轮铣槽机快速成槽施工技术,可以在南昌地区推广应用,也可为类似地层和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张辉  张玉斌  陈为成 《公路》2012,(10):172-175
通过室内试验,测试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7d、28d、90d龄期下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和劈裂强度,分析2.5%和4.5%水泥剂量下的水泥稳定碎石强度随龄期增长的规律,并研究抗压强度和劈裂强度之间的相关关系,探讨了采用劈裂强度作为设计和施工控制指标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广东紫惠高速公路紫金段基岩主要为下侏罗系蓝塘群粉砂岩,遇水极易崩解、软化,且局部软岩有一定的膨胀性。为合理利用软岩,进行了强风化粉砂岩的物质组成、易溶盐和碳酸钙含量、膨胀性、吸水性、液塑限,以及击实试验和CBR试验等,并开展了94区和96区利用粉砂软岩填筑压实工艺现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蓝塘系粉砂岩路堤的CBR可满足现行路基设计规范的要求,粉砂岩在94区填筑时碾压7遍和96区填筑时碾压9遍后压实度可达到规范要求,路堤平均压实度与碾压遍数表现出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碾压混凝土单轴抗压强度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屈彦玲  王楠 《路基工程》2008,(3):146-147
碾压混凝土的强度关系到碾压混凝土结构的安全.采用随机骨料模型模拟碾压混凝土的细观结构,利用有限元方法数值模拟碾压混凝土试件单轴抗压的细观损伤断裂,并对其单轴抗压破坏过程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通过一系列试验,对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及和易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证明,再生混凝土是能用于工程的。  相似文献   

13.
对于同种土样形成的石灰固化土,随石灰掺量的增加,其抗压强度增长大致分为三个区间:第一区间抗压强度由离子交换反应形成,抗压强度增长较小或基本不增长;第二区间抗压强度由硬凝反应形成,抗压强度增长较快;第三区间由于石灰过量造成粘聚力和内摩擦系数降低而使抗压强度降低。根据试验结果建立了土样性质指标与固化土中离子交换的关系,以及固化土pH值和硬凝反应所需Ca(OH)2之间的关系,为固化土固化剂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污染土与侵蚀环境对水泥土影响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室内模拟试验,对各类水泥土试件的侵蚀特征、破裂形态和无侧限抗压强度进行了实时观测和记录,得到峰值强度与溶液浓度关系曲线、荷载一位移曲线.试验结果的分析表明,污染土和侵蚀环境对水泥土力学特性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为复杂环境中水泥土损伤演化方程的建立和验证提供了基础,文中还探索性讨论了H2SO4时水泥土侵蚀破坏的机理.  相似文献   

15.
高速公路作为投资大,建设周期长,回报率不高的公益性基础设施项目,决定了国家投入应是建设资金的主渠道,因此科学、合理、完善的政府投资高速公路计价依据十分重要。然而我国目前计价依据主要还是建立在计划时代条件下原有的定额体系的基础上,没有形成与工程量清单相适应的计价依据体系,而且工程定额的更新速度很慢,很难反应目前高速公路工程建设市场的实际情况。通过分析发达国家投资高速公路计价依据,从中参考一些值得借鉴的内容,进而对我国政府投资高速公路计价依据改革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研究柔性纤维对水泥砂浆裂缝的影响,通过对柔性纤维砂浆与普通砂浆进行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柔性纤维砂浆与普通砂浆相比具有更优良的塑性收缩性能,分析了柔性纤维改善水泥砂浆塑性收缩干裂的机理以及不同柔性纤维对砂浆试件的阻裂效果.  相似文献   

17.
对影响高强度螺栓疲劳性能的材料、结构和工艺等因素进行了较广泛的对比试验研究。比较了6种材料疲劳试样的疲劳性能;考察了硬度、再回火、去应力退火、表面脱碳、滚丝/磷化的先后顺序、头下圆角粗糙度、滚丝轮螺纹牙形、头下圆角过渡形式等因素对高强度螺栓疲劳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随着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汽车的普及,三元锂电池的荷电状态(SOC)估算应用是电池管理系统的重要研究方向,直接决定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系统的续航里程.为进一步了解和探索SOC估算方法的准确性,本文基于电池物理模型,通过安时积分法(AH)和内阻法SOC与实际路况SOC的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内阻法SOC估算方法能够更符合实际车辆...  相似文献   

19.
复合受力下混凝土箱梁抗扭承载力计算方法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修正斜压场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复合受力下混凝土箱梁抗承载力的实用计算方法;通过12根混凝土箱梁试验和相关资料的对比分析,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20.
通过15根单调荷载和11根低周重复荷载作用的无粘结部分预应力高强混凝土梁的试验研究,探讨了综合配筋指标、跨高比、荷载作用方式对预应力筋应力增量和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建立了无粘结预应力筋应力增量与综合配筋指标,混凝土相对受压区高度与综合配筋指标的关系式,对受压区混凝土应力等效模式进行了探讨,给出了两种无粘结部分预应力高强混凝土梁正藿面极限承载力的计算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