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由于船舶在坞内坐墩后船体形状与在水中漂浮状态有差别,坞内坐墩状态下的轴系对中,很难满足船舶漂浮状态轴系对中的要求。因为大型船舶通过再调整主机和推力轴承位置达到浮态对中要求,工程量大,通常只能在超质量标准情况下使用。文章介绍了一种在坞内坐墩情况下,达到漂浮状态轴系对中精度要求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我站800吨浮坞800-1号是解放前遗留下的一艘旧坞。原结构由360个水箱连结而成。现经大修后,抬船甲板以下改成整体结构。这艘浮坞在进出船舶时,工序复杂、时间较长,需要大量劳动力,而且容易发生质量事故。每艘船进坞之前,必须将浮坞空着浮出水面,针对不同的船型,将左右两纵行边墩(中间一纵行垫墩的高度是固定的)的位置,高度和最上层垫木的角度进行调整。这样的准备工作,每艘船要10名工人用6小时左右的时间才能完成。当船进坞时,船坞下沉,把船体牵引进坞定位后,下沉的船坞再上浮。这样反复沉浮后被抬出水面的船,往往由于船的定位不准,或者边墩的位置、  相似文献   

3.
为了保证船舶下坞搭载定位及半船起浮落墩后搭载的精度,制定了半船起浮落墩前后中心线划线的新工艺,采用了全站仪加PDA的新方法,改进了船体主尺度的测量方法,使半船起浮落墩更精准,对原有定位工艺进行了改进。  相似文献   

4.
小型LNG船在建造过程中采用滑拖入坞的方法,在坞内进行罐体安装和大合拢,最后沉坞下水。本文主要介绍整个滑拖过程以及采用有限元计算方法校核整个过程的船体强度。  相似文献   

5.
一座举力达36000tf,坞修能力15万吨级的浮坞“南通”号9月12日在上海举行了盛大的竣工拖航仪式。这座浮坞是我国目前自行设计、建造和使用的最大浮坞,总长254m,外宽58m,内宽48m,基线到顶甲板高18.45m,最大沉深16.70m,工作吃水4.55m。  相似文献   

6.
科技动态     
《航海》1989,(4)
德大轮完成环球拖航交通部上海海上救助打捞局拖轮船队所属的20800马力远洋拖轮德大轮,今年上半年圆满完成了15万吨级浮船坞“友联浮坞三号”环球拖航和56万吨级超级油轮“海上巨人号”长途拖航任务。这次远洋拖航历时200天,总航行时间3818小时,总航程35000海里(相当于绕地球一圈半),是我国拖航史上距离最远、时间最长、被拖物吨位最大的一次远洋拖航。“友联浮坞三号”锚泊于美国巴尔的摩港,该浮坞长235米、宽54.8米、型深18.2米,长方型船体结构,  相似文献   

7.
郑国栋 《船海工程》2012,41(3):20-21
为了消除舾装对坞期的影响,通过调整船体焊接过程中的变形量,把轴系相关工程提前至传统条件之前,从而达到缩短坞期的目的,在确定的坞期内寻求船体和舾装的最佳平衡。  相似文献   

8.
针对船舶企业资源条件对建造超大型船舶整体建造的限制,以及对船舶建造资源的合理化使用,提出超大型主船体分两段建造后在浮船坞内合拢完成的方法。通过对超大型船舶艏艉两段在坞内合拢技术的研究与实施,结果表明,超大型船舶分为两段建造再进行对接合拢的方法的应用改变了船舶建造方式,降低资源对船舶建造的限制且能提高船坞资源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9.
为了缓解船坞内水深不足的问题,通过实际项目介绍气囊助浮张力腿平台出坞的具体方案;通过校核完整稳性说明气囊助浮张力腿平台出坞的技术可行性;对比气囊与浮筒的工程造价论证其经济可行性;介绍气囊助浮的安装工艺并给出分析结果。随着海洋工程结构物的大型化,采用气囊助浮方式出坞将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船舶经过一段时期的营运,由于经受波浪的冲击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船体会产生变形,故在坞修时需测量船体的变形情况。过去一直沿用的测量方法是灯光照线法,它要在艏艉坞墩处设置基准光靶,然后相隔一定的距离,移动活靶测量变形的值,这一工作一般需要2人费时1天才能完成。我厂船具车间工人与技术人员相结合经过反复试验,提出在船坞内设置基准点来测量船体的变形。采用这种方法,2人操作只需2小  相似文献   

11.
船舶进坞修理时,需保持正确位置搁墩。进坞船舶的定位测量一向沿用浮筒、标尺等简易量具进行目测定位。需要有几组人员同时在坞的两侧进行测量,不仅效率低、劳动强度大,而且由于风向、水流及船体尺度等因素,容易造成测量误差。我院在设计“长山”号浮坞中应用水声测量原理试制了“数字式自动巡检定位测量系统”。实现了船舶对中、水平集中遥测,不仅检测速度较快,而且由于采用了相对测量制(比较值),测量精度不受仪器测量误差及重复测量误差的影响。检测装置设在中央控制室,  相似文献   

12.
倪宗运 《造船技术》1993,(12):21-24,28
本文简要介绍了,适应“南通”号浮坞坞内不同大小船舶的上船引梯的设计方案选择方案的具体实施。  相似文献   

13.
港珠澳大桥桂山沉管预制厂项目中,受场地预制条件的限制,深坞浮坞门选用钢筋混凝土箱型结构,但因浮坞门体型庞大,若全部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自重和浮运吃水过大,难以满足浮运的安全要求。为解决这一技术难题,经过一系列的分析研究,创新性地提出一种钢筋混凝土与钢结构组合的箱型浮坞门结构,即在传统的钢筋混凝土沉箱结构中增设一种挡水钢扶壁结构,用于替代部分混凝土壁板,从而减小浮坞门自重并降低重心高度,有效保障浮运安全。现场使用效果表明,这种新型钢-混凝土组合浮式坞门受力合理、安全可靠,可在其他类似工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QC小组在5668TEU船坞内总组搭载时,对高强度船体结构钢厚板焊前预热处理的过程控制。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与轴系合理校中技术有关的弯矩影响系数的概念。提出利用弯矩影响系数与轴系截面上的弯矩值计算轴承变位的方法。在实船上用应变片测量了轴截面弯矩,根据实船测量的弯矩数值与弯矩影响系数确定了不同状态间船体艉部在轴承处的相对变形。最后进行了实船验证,结果表明船体艉部变形数据的正确性与坞内校中工艺的可行性。这为轴系坞内校中工艺的实施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从生产设计开始,探讨了船体建造中的零件加工、部件装配、分段制造、分段总组及坞内搭载中精度控制的方法。以及船体建造过程中各阶段余量加放余量的实践,从而减少现场修正量,提高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7.
王庆丰  孙剑 《造船技术》2006,(2):22-25,34
通过对坞内船舶起浮状态下的二次定位工艺技术研究,解决了坞内船舶的二次定位技术问题,使船坞一艘半造船成为可能,对提高船坞造船能力和平衡劳动力负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厂建造船舶利用浮坞下水的技术在本厂实例应用情况,总结分析我厂应用浮坞下水的操作过程及在操作过程中的一些技术特征。  相似文献   

19.
以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沉管隧道管节的工厂化制作为工程背景,对用于隔离深坞区与外海的大体积钢混凝土组合式浮坞门启闭施工工艺进行介绍,阐述可以实现浮坞门排水起浮、灌水坐底和蓄水横移后深坞排水的压载系统以及坞口止水系统。实际工程中,该工艺在"陆上沉管→漂浮沉管"的转换过程中以及坞内防台应急中已成功运用几十次,安全可靠,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介绍了利用浮坞进行船舶下水和上墩方法的操作过程。然后以万吨商船为例阐述了浮坞设计的概要,并运用弹性基础梁的理论对浮坞强度计算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