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夏季天气炎热,驾驶室内温度高,空气流通性差。在这样的环境下,驾驶员很容易疲劳。精神疲倦,往往会使驾驶员的视线变得模糊,思维变得迟钝。尤其是在午后,行车时驾驶员容易犯困打瞌睡,甚至出现瞬间失去记忆的现象。这时,勉强驾驶车辆就容易导致交通事故发生。在夏季炎热的天气里行车,我们应尽量保持驾驶室内的空气畅通,确保温度和湿度适宜,以防出现疲劳驾驶。一旦出现疲劳,就应及时停车休息,不能继续勉强驾驶车辆。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名机动车驾驶人,所从事的驾驶工作需要精力高度集中.所以对身体素质要求也极高,身体状况稍有不好就容易产生驾驶疲劳,引发难以挽回的交通事故。所以驾驶员同志应多食些营养成份较高的食物,保持旺盛精力。  相似文献   

3.
谈谈驾驶疲劳的成因及其预防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驾驶疲劳是驾驶员在驾驶车辆时,由于种种原因在生理或心理上产生疲劳而使人体机能失调而产生的身体疲乏和劳累。出现驾驶疲劳现象时继续驾驶车辆有可能导致及其严重的交通伤害后果,特别是在高速驾驶的情况下。Hullbert的研究发现,与驾驶疲劳有关的道理交通事故,约占事故总数的10%- -15%,被称之为“道路交通安全的‘祸首’”。驾驶人疲劳时,听觉和视觉敏锐度降低,破坏了眼睛的正常运转状态;操纵动作准确性下降,时常出现反常;驾驶错误和判断错误增多。下面笔者试从驾驶疲劳产生的原因及预防的方法,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正>疲劳是指由于持续地进行体力或脑力劳动而造成的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的失调。驾驶疲劳是指驾驶员在驾车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造成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失调而导致驾驶机能失调的总称。驾驶疲劳是安全行车的大敌,这是因为,在疲劳状态下操纵车辆,人  相似文献   

5.
驾驶疲劳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针对驾驶员行车中出现的驾驶疲劳现象,分析了其产生原因及对驾驶行为的影响,提出了预防驾驶疲劳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疲劳驾驶是交通事故的起因之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大量的事例说明疲劳驾驶是产生特大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提出了预防疲劳驾驶、减少交通事故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疲劳驾驶是影响安全行车的原因之一。本文就疲劳的特性,疲劳驾车与道路交通安全的关系,产生驾驶疲劳的原因以及预防疲劳的措施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8.
李静 《汽车与配件》2004,(41):13-13
如果驾驶汽车的坐姿不合适,不但使驾驶员容易疲劳,而且还会影响驾驶操作.给行车安全带来隐患。  相似文献   

9.
对机动车驾驶员来说,酒后驾驶是第一大禁忌.而令人痛心的是.因酒后驾驶而造成车毁人亡的悲剧却在我们身边屡屡上演。酒后驾驶、无证驾驶、超载、疲劳驾驶、超速行驶发生的交通事故最为突出.被称为交通安全的“五大杀手“。据统计,近两年来,山东每年因酒后发生交通肇事案件500余起.死亡200余人。  相似文献   

10.
《驾驶园》2014,(9):70-71
<正>夏季气温升高,交通事故也呈上升趋势。据有关部门统计,疲劳驾驶、车辆自燃、超限运输是夏季交通事故3个主要导火索。1.夏季安全行车的要点(1)夏季高温天气,柏油路面经太阳曝晒容易产生"镜面效应",使人产生错觉,容易烦躁,导致开车时注意力不集中,若遇到危险情况很难避让。这要求驾驶员有良好  相似文献   

11.
疲劳检测是车载疲劳预警设备的关键技术.研究开发了考虑生理和驾驶行为特征的疲劳预警设备,并通过驾驶模拟实验测试了该设备的有效性.结果发现:严重疲劳报警率、总报警率与KSS正相关,一般疲劳报警率在KSS小于等于8时,随KSS的升高而升高,KSS由8变为9时,一般疲劳报警率降低,严重疲劳报警率大幅升高.KSS在7级以下的报警率为0;当KSS为8级时,总报警率的平均值为0.45;当KSS为9时,严重疲劳报警率高于一般疲劳报警率,且总报警率在0.85以上.该报警设备对KSS为9级有效性最高.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揭示驾驶员疲劳驾驶导致交通事故的根本理论原因,本文分析了驾驶疲劳的形成过程及其机理。基于人因工程学角度,以疲劳相关理论为基础,构建了承担驾驶负荷的驾驶员身体系统,并把驾驶行为分为三个阶段,把每一阶段所产生的疲劳严格区分为精神疲劳和体力疲劳。根据驾驶疲劳的程度,把驾驶员的疲劳状况分为了四类,建立了驾驶疲劳累积模型。根据对驾驶疲劳形成的系统分析,概括了现阶段疲劳驾驶监测技术的研究方向,并提出了对疲劳驾驶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周波 《汽车运用》2007,(10):33-34
要克服疲劳驾驶白天驾驶员一般要经过七至八个小时才出现的疲劳特征,而在夜间只要三、四个小时就会有疲劳征兆。这种  相似文献   

14.
应建明 《驾驶园》2009,(9):88-90
疲劳驾驶给交通安全带来重大隐患,研究表明司机连续驾驶超过3个小时就被认为已经进入疲劳驾驶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司机的反应速度、心脏活动能力和保持身体平衡等机能都会相应下降,稍有不慎就会发生交通事故。  相似文献   

15.
形成驾驶疲劳的理论分析与系统建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依据中西医学对疲劳的解释,在驾驶疲劳形成的过程中,我们把人-车-环境看作一个大系统,分析了形成驾驶疲劳的内外因素,并把这些因素引起的疲劳区分为精神疲劳和体力疲劳,进而建立起体力疲劳和精神疲劳系统模型。  相似文献   

16.
赵坤  邹峰  梅保伟 《汽车运用》2014,(11):23-23
加强夜间道路驾驶训练是提高部队夜间机动保障能力的基本途径,是确保部队全时段能够拉得出、用得上、打得赢的重要举措。细致分析夜间道路驾驶的基本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夜间驾驶组训的对策,是提高夜间道路驾驶训练效果、确保夜间道路驾驶训练安全的重要保证。一、夜间道路驾驶的基本特点(一)视野变窄。观距变短。夜间道路驾驶区别于一般道路驾驶的最大特点就是光线条件差造成的视线不良,对驾驶员提前判断并处理情况带来极大的不便。且长时间夜间驾驶,会车时对面灯光的直射、超车时灯光的变换等容易造成驾驶员视觉疲劳,从而产生晕眩或错觉。容易造成判断错误。  相似文献   

17.
《轿车情报》2004,(10):140
倦怠无力 开始是肩和脚感到不适,接着腰部,最后疲劳的感觉就会蔓延到全身,致使全身乏力,精神恍惚。 感知机能变羁 一般经过2至4小时的连续驾驶,中枢神经就会产生疲劳,开始出现感觉锐敏度变化,注意力不集中等状况。 注意功能失调 疲劳会导致注意力涣散,注意集中的范围缩小,很容易会经常错失重要的交通信息等。  相似文献   

18.
《汽车与安全》2008,(9):62-64
一、安全行车一般性常识 夏季要经常对车辆技术状况进行检查,重点检查车辆安全部位,严禁驾驶病车上路行驶。驾驶人在夏季行车前,必须保障充足的休息和睡眠.保持精力充沛,严禁疲劳驾驶车辆。炎热天气行车要控制车速.避免过长时间高速行车.以免造成发动机或轮胎温度过高。行车中应密切注视非机动车和行人动态.要提防非机动车和行人为避凉而突然横穿道路,奔向道路荫凉一侧。  相似文献   

19.
公交车驾驶员由于其工作环境恶劣,劳动强度大,连续工作时间长,特别容易疲劳。疲劳驾驶是公交运营的一个重大安全隐患。疲劳驾驶警示系统能够及时检测出驾驶员的疲劳状态,主动警示驾驶员,防止其在驾驶过程进入睡眠状态,避免或减少事故的发生。目前推广的公交视频监控系统缺乏疲劳驾驶自动警示功能,如果能在监控系统中集成疲劳驾驶警示系统,在增加少量成本的情况下,可以更好的提高公交运营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突变是自然界里一种最普遍的现象。比如天气可以突然由温暖变成寒冷,晴天变成雨天。在交通中非常容易出现突变,比如汽车在道路上运行时,道路突然由宽变窄,突然遇到行人;汽车在夜间行驶时突然遇到对方车辆的头灯照射等等。还有一类交通现象看来似乎是缓变,但本质上来讲也是突变,比如驾驶疲劳,道路催眠现象,酒后驾车等也是突变现象。而交通事故也往往发生在突变时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