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以某高速公路隧道洞口段施工时所遇到的仰坡滑坡治理工程为依托,从工程经济角度研究了隧道洞口段的隧道施工与仰坡滑坡二者的相互影响情况,研究表明:1)洞口段仰坡失稳滑坡灾害的发生,将导致隧道施工复杂化,引起工程投资大幅增加;2)边坡滑坡整治措施决策要科学、慎重;3)在滑坡综合治理过程中,应重视边坡稳定性以及洞内施工的监控工作;4)对有安全隐患地段,应做长期运营监控。  相似文献   

2.
由于隧道受洞口立交及其上跨线的影响,使隧道洞口仰坡较高,因此,隧道仰坡的稳定,直接影响隧道进洞和隧道营运安全。介绍塘朗山隧道出口高仰坡在施工过程中变形的原因、仰坡的稳定性分析和采取的加固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对卧牛山隧道入口处古滑坡体的有限元分析,指出该滑坡体有两处在施工过程中极易出现滑动,建议在施工前对该滑坡体进行加固,以免出现工程事故。  相似文献   

4.
隧道正交穿过滑坡体时,会同时诱发滑坡体移动和隧道变形增大的不利局面。为了研究两者的相互作用影响,增加对滑坡体和隧道变形的认识,从隧道开挖位置与滑动带垂直距离的角度出发,结合特克斯隧道现场滑坡体与隧道的地质情况,设计了4种不同工况下的模型试验,模拟隧道开挖造成滑坡体移动后,滑坡体滑动对其正交下穿隧道的变形影响,分析研究了滑坡体下穿隧道顶部距滑动带的垂直距离对两者相互作用的规律,得出以下结论:(1)当隧道开挖位置距离滑坡体较近时,隧道开挖引起的滑坡体移动和随之造成的隧道变形具有明显的空间效应,在距隧道掌子面1 D(D为隧道开挖宽度)范围内,开挖扰动作用明显;(2)滑坡体与其正交下穿隧道相互作用的临界影响深度在3 D左右,此时两者相互作用很小,隧道开挖对上方滑坡体没有扰动影响。  相似文献   

5.
隧道开挖过程中,施工扰动对洞口边仰坡的稳定性有重要影响。隧道进出口边坡的稳定与否常常成为隧道工程建设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慈母山1号隧道进口上覆破碎泥岩和回填土,其地面沉降变形较大,呈现异常情况,后通过加强监测和有效分析,保证了施工安全,避免了加固,节省了费用。  相似文献   

6.
《公路》2017,(6)
将滑动方向在隧道轴线方向投影与隧道轴线平行的滑坡体定义为平行隧道滑坡体,将穿越这样的滑坡体的隧道称为平行穿越滑坡体隧道。滑坡体会使隧道结构发生整体滑移、开裂变形,严重时还会使其失去承载能力以致造成坍塌等事故,首先讨论了平行穿越滑坡体隧道二次衬砌的受力模式,运用荷载结构法计算了二次衬砌的内力,以此探讨其结构的稳定性。最后,通过工程案例的分析,得出了平行穿越滑坡体对该隧道二次衬砌的安全稳定影响,可指导类似工程的施工和安全评估工作。  相似文献   

7.
青花坪隧道从古滑坡体下部穿过,需要判定隧道施工爆破是否会引起古滑坡体坍滑。经对爆破地震危险半径、爆破振动速度的评估结果:隧道爆破为局部振动,对古滑坡体稳定性影响较小,不会引起古滑坡体坍滑。实测资料显示,施工中古滑坡体没有发生大的位移,说明评估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8.
以在建石家庄市曹家庄小净距公路隧道为依托,建立离散元UDEC数值力学模型,研究高边坡小净距隧道失稳过程和锚杆支护效果。研究表明在高边坡地形偏压和节理岩体条件下,深埋侧隧道拱肩节理剪切、滑移和张开是整个隧道失稳的主要原因,施工过程中应重点监测。小净距隧道失稳过程为:先从深埋侧隧道拱肩节理剪切滑移开始,然后中夹岩柱发生破坏,最后浅埋侧隧道拱肩失稳,以及整个小净距隧道坍塌。中夹岩柱呈现不均匀变形,最大值在浅埋侧,变形最小值在深埋侧。锚杆能有效控制围岩节理面剪切变形,提高节理抗剪切刚度,从而改善小净距隧道整体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以宝兰铁路客运专线渭河隧道下穿北山滑坡体工程为背景,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分析隧道下穿施工对上覆滑坡体的扰动规律,同时针对有无超前支护措施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数值计算结果表明:隧道施工并未促使滑坡体滑动,仅对滑坡体存在一定影响,超前支护能有效减轻施工对滑坡体的扰动。在得到隧道施工对滑坡体的扰动影响后,制定相应的施工控制技术措施。现场监测数据表明,采用超前支护、三台阶临时仰拱法和径向注浆加固地层的施工控制技术能够保证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0.
何小龙 《隧道建设》2004,24(1):48-51
着重介绍了元磨高速公路布陇箐隧道,在洞口浅埋段处于滑坡体等多重困难条件下,雨季快速、安全进洞的施工方案。为今后类似的隧道施工安全进洞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以临夏某高速公路互通段线路右侧山体滑坡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互通段坡体进行划分区域及监测,对地表变形和深孔位移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已形成滑坡区的变形和破坏机制,并依据监测结果对坡体进行稳定性计算。结果表明:已发生滑坡的A区处于自稳状态,B区滑坡体存在变形且在发生蠕变滑动,滑坡区对邻近坡体的影响较小,两邻近的C区和D区坡体整体处于稳定状态。对A区滑坡体不同位置采取削坡卸载、抗滑桩和支挡等措施,B滑坡区前缘采取填土反压与排水等措施。  相似文献   

12.
以南平杨真隧道工程为例,运用Midas有限元软件,模拟分析了隧道开挖对邻近高边坡稳定性、边坡变形以及滑坡的影响。结果表明:该隧道工程施工前后临近高边坡的整体稳定性、应力场、水平位移变化均较小,边坡围岩屈服区未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3.
朱荣辉  姚占虎  刘康辉 《隧道建设》2018,38(Z2):310-317
新疆G575线东天山特长公路隧道出口穿越较大超浅埋崩坡积体。为保证隧道在超浅层崩坡积体中安全、快速通过,控制隧道变形、坍塌、滑移等风险,采用“盖挖+自进式管棚”进洞法施工方式,在发挥盖挖法形成的初期支护钢架 “拱”保护作用下,确保“拱下”洞内自进式管棚施工的安全; 并采用超前自进式管棚注浆预加固松散崩坡积体围岩的施工方式,实现暗洞中安全快速地掘进,确保施工工期。通过对不同进洞方案比选研究与现场实践,并对隧道施工过程中的拱顶地表沉降、洞内拱顶下沉、洞内水平收敛进行监测,回归分析量测数据后充分证明: “盖挖+自进式管棚”进洞法施工对崩坡积体的整体稳定性没有产生影响,采用“盖挖+自进式管棚”法,在崩坡积体中既可确保安全进洞,还可缩短工期。  相似文献   

14.
骡坪隧道洞口山体边坡因暴雨影响出现裂缝,沿隧道顶上方横向贯通发生滑坡,通过地质勘探研究工程地质条件,分析滑坡变形特征及变形原因,使用勘查数据进行滑坡稳定性分析,并确定了治理措施。结果表明:斜坡治理前,天然工况和降雨工况下滑坡的安全系数分别为1.167,1.025;采用削坡、坡体注浆、锚索框架等治理措施后,山体滑坡在天然工况和降雨工况下的安全系数分别为1.360,1.210,降低了边坡地下水位,减小了渗水压力,改善了边坡稳定条件,提高了边坡稳定性,达到设计安全要求。  相似文献   

15.
针对某隧道洞口仰坡的稳定性问题,首先选取松散型小波神经网络对仰坡的沉降变形进行预测,再利用秩相关系数检验和Mann-Kendall检验对仰坡的变形趋势进行判断;结果表明:不同小波函数的去噪效果不一致,其中监测点#5采用db4小波的去噪效果最好,而监测点#6则是采用db7小波的去噪效果最好;另外,秩相关系数检验和Mann-Kendall检验在仰坡变形趋势的判断中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均得出两监测点的变形趋势是往减小方向发展,仰坡变形趋于稳定,可以安全地进行后期施工。  相似文献   

16.
邹陈 《路基工程》2017,(4):233-237
针对巨型堆积体的工程地质特征的现场调查分析,认为其形成机制是岩体发生弯曲拉裂变形,进而以崩塌破坏形式堆积而成,变形影响因素主要是岩土体组成及结构、大气降雨和地下水以及坡体后缘物质的补给。通过堆积体稳定性定性评价和定量计算,综合分析其稳定性状态。结合环境地质特征,提出一系列针对性治理措施,避免人为扰动引发工程滑坡,保障铁路施工运营安全。  相似文献   

17.
钱磊 《路基工程》2012,(2):189-191
根据某工程实例,分析了滑坡的成因及影响因素,对滑坡稳定性进行计算和分析,采用后缘清方减载加坡脚附近设置抗滑桩治理该滑坡是安全、合理、经济的方案。为以后的工程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因川汶公路改建增设川主寺隧道,受地形、地质及既有公路限制,采用小角度斜交进洞。洞口段均位于早期岷江河谷堆积体中,受降雨及路堑、明洞侧墙基坑开挖影响,洞口段斜坡出现较大规模变形迹象,严重影响了路基及隧道施工安全。基于详细的调查及勘察资料,查明斜坡变形成因机制,在稳定性计算基础上采用了有针对性的处治措施,斜坡稳定性良好,保证了隧道在降雪前顺利进洞。  相似文献   

19.
岳家岭隧道进口仰坡自然坡度45°~60°,高度约80 m,坡体为泥灰岩夹灰岩,整体形成顺向坡,洞口无作业场地,处理不当可能出现岩体崩塌,给边坡稳定和施工人员作业带来巨大安全隐患。为了排除隧道进口仰坡的安全隐患,根据野外调查和钻探、物探结果,对隧道进口山坡坡体进行稳定性分析,采用8级台阶式边坡清方、锚杆框架植草的永久防护措施和挂网喷混凝土的临时防护措施相结合进行仰坡防护,并设置施工便道圆管涵等排水系统,利用清方土形成施工作业平台,洞口边坡和作业平台稳定性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20.
邓林  吕燕  邵江 《路基工程》2012,(3):195-198
雅安到泸沽高速公路K198+890~K199+080段在修建过程中,遇大暴雨后出现严重滑移变形,弄清滑坡机理,提出正确的治理措施是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根据滑坡的变形特征及工程与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得出,滑坡变形机理是河水冲刷掏脚与坡体加载共同作用,产生推移为主加牵引的复合式滑坡,并提出了排水与支挡相结合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