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康定机场高填方地基变形与稳定性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阳  杜刚  高奋飞 《路基工程》2011,(2):111-114
康定机场海拔4280m,是世界第二高海拔、高填方机场,填方填料为冰碛土,具有块石含量大、级配差、结构复杂、力学特征差异性大等特点。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机场高填方地基变形与稳定性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高填方坡脚最大水平位移0.10m,填方体稳定性好,道槽区最大沉降0.85m,底部地基沉降0.35m;土面区最大沉降1.25m,底部地基沉降0.30m,均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机场高填方地基变形规律及稳定性状况,减小工后沉降,保证施工期、运营期的稳定安全,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选取重庆江北机场南侧工程区高填方工程作为研究对象,模拟实际施工加载过程,并对高填方地基变形及稳定性进行分析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高填方地基沉降变形最大处位于坡顶附近,并随高度减小而减小;水平位移最大处位于边坡腰部,呈现"中间大两头小"的趋势。总的来说,高填方工程在施工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顶部沉降及腰部鼓出,确保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3.
结合四川绵阳南郊机场对飞行场地,特别是高填方区地基的压实度和沉降控制的严格要求,保证圆砾土和卵石土高填方区地基的强度和稳定,研究采用强夯法以提高填方及地基的密实度,达到了控制地基总沉降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用回归参数模型预测九黄机场扩建地基沉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九寨黄龙机场扩建工程填方地基原位监测结果为依据,运用回归参数模型对二期扩建工程填方地基沉降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由于填方厚度的差异和原地形坡度的不同,扩建工程填方地基差异沉降明显,最大沉降位置出现在跑道最南端填方厚度最大之处。  相似文献   

5.
沉降变形的预测和分析是保证高填方路基稳定性的控制要素,文章以不同影响因素下的高填方路堤为例进行了研究分析,开展了不同工况(填方高度、陆地坡度和压实度)下路堤的沉降时事性有限元数值仿真。数值结果表明:对于填方高度来说,地基沉降占比最大,虽然填筑高度变高,路堤的沉降加大,但是增加的幅度以及趋势都是趋于平缓;由分层填筑的有限元分析结果来看,想要控制沉降,就要做好地基处理;对于不同的路堤坡度,最大的坡度与最小的坡度沉降相差不大;对于不同的压实度来说,压缩模量增加,沉降降低。本研究为高填方路基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依托西部某高原机场工程案例,开展高填方边坡动力响应变形特征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边坡动力响应呈现坡顶最剧烈,坡脚次之,中部最弱,位移和加速度具明显的高程放大效应的特征,并与地下水工程效应密切相关;强震作用易引发填方边坡产生过大沉降、不均匀沉降及侧向变形会导致边坡开裂、隆起,甚至大规模滑移,影响边坡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依托云南楚姚高速公路红层软岩高填方路堤工程,建立典型边坡断面模型,对路堤工后长期沉降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路面最大沉降和最大不均匀沉降随压实度的增大呈现出减小的趋势,随着含水率的增加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因此,适当增大填料的压实度,使用非饱和(最优含水率)状态的填料,可以较好地控制高填方路堤的长期沉降,达到规范要求的质量控制标准。同时,进行高填方区域堆载预压,完成路基早期工后沉降,可减少通车后的长期沉降。堆载高度的选择应综合考虑成本和效益,根据填方高度和现场条件,选择合适的堆载高度。  相似文献   

8.
在修建绵阳南郊机场中,遇到7处高填方区,总面向约11万m^2,按民航有关规范,大于5m的填方应进行地基处理,强夯加固是这类地基处理的有效、经济、快速的方法,选择强夯能级、强夯参数是其关键。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高填方路堤差异沉降特性,本文以某高速路堤为例,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就不同填方高度、不同路基土压实度和不同填筑材料对高填方路堤差异沉降特性进行了研究。得到主要结论如下:高填方路堤的最大沉降值出现在路堤中部;随着路堤填筑高度的增加,路基最大沉降值明显增大,且沉降的速率也随填筑高度的增加而增加;提高路基土的压实度,有利于路堤土差异沉降的改善,但改善程度非常有限;改善路堤填土的力学性质是减小路基压缩沉降非常有效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0.
以斜坡地基上填筑80 m级的机场高边坡为例,采用一次填筑与分层填筑的方法,对该高边坡的变形及稳定性进行数值模拟,并与现场监测的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一次填筑与分层填筑时填筑体变形大小、形态的差异较大;分层填筑时最大沉降和最大水平位移分别为1.8,0.7 m;一次填筑时最大沉降和最大水平位移分别为3.2,0.8 m。建议斜坡地基上填筑高边坡的变形采用分层填筑,稳定性采用一次填筑或分层填筑。  相似文献   

11.
桥头深厚软基经CFG复合地基处理后,能满足工后沉降的控制要求,对高填方桥头路基尤其有效。CFG复合地基的施工实践表明:振动沉管法施工CFG桩的挤土效应明显,影响范围可达2.5m。地基处理前后原位测试结果和施工期地表沉降与水平位移的观测结果表明:CFG复合地基对软黏土地基的加固起到了效果,地基土强度明显增强,施工期加载快但地基沉降速率小,保证路基稳定性的同时缩短了工期。  相似文献   

12.
徐坤  周正飞 《中南公路工程》2014,(2):251-253,257
承德民用机场是近年来国内以石方为主的机场建设中遇到的土石方量最大、填方高度最高的机场工程,最大填方高度超过100 m,土石方填挖总量达5×107 m3。选取合理的边坡稳定安全系数是机场设计过程中面临的难点之一。试验段填筑体选在具有代表性的填方区域,通过 GEO-SLOPE 程序的 SLOPE/W模块对试验段边坡进行了稳定性分析,确定了试验段填筑体边坡的综合坡比。  相似文献   

13.
刘海兵 《路基工程》2022,(6):124-129
依托京滨铁路宝坻至滨海新区段JBSG-3标段的建设项目工程,基于现场原位试验,分析在含有软土地层的崎岖地形下填筑大于30 m的路堤,加固高填软基路堤中土体的土拱演化规律,探究预应力高强混凝土(PHC)管桩在高填方路堤中抑制土拱效应的效果。研究表明:群桩(管桩)能够有效地提高桩间土体的承载性能;地基加固方式深受基底压力分布规律的影响,当基底压力呈非均匀分布时,会导致桩间土压力过大,极端情况下局部超过地基承载力设计值;压实桩端土体导致桩间土压力上升和桩承荷载下降现象,若荷载较大时,也存在桩端产生“刺入”现象,引起桩间土沉降速率低于桩体沉降速率;管桩复合加固高填方路堤中土体的土拱演化规律的关键因素是持力层和荷载强度,若桩端产生刺入情况会引起土拱骤停,导致桩间土剪切破坏,引起高填路基整体变形,进一步加深桩体形变量,可通过设置连梁来减少桩体不均匀形变,提高其整体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高速公路碎石桩复合地基加固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高速公路碎石桩复合地基在桩体施工、路堤填筑、运行期全过程和地震动荷载等作用下的受力问题。计算结果表明:碎石桩在路堤的填筑和运行期中起到明显的排水固结作用,当桩长大于6m后复合地基中的孔压最大值变化较缓慢;在桩长大于10m后路堤底面的沉降量和坡脚的水平位移量变化均会较小。地震荷载作用下路堤顶部的水平向加速度峰值较底面更大;在碎石桩加固范围内,复合地基的水平刚度大于天然地基,而在整个地基内,复合地基的竖向刚度均大于天然地基,在地基刚度较大的情况下位移最大值较大;天然地基在路堤坡脚下方、路堤边坡等位置较易发生液化,经过碎石桩加固后降低了地基液化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堆载预压法处理道路软基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广州市一条堆载预压 7年的道路工程资料研究 ,发现软基区填方路堤在 2 .5~ 3.0m间存在一临界高度。路堤低于临界高度时 ,路基沉降量随路堤增高增加缓慢 ;路堤高于临界高度时 ,路基沉降量随路堤增高迅速增加 ;但路堤高度一定时 ,软基沉降量随软土层厚度变大增加缓慢。堆载 7年后 ,在原埋深 3.0m以上的软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改善 2 7%~ 6 9% ,3.0m以下软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改善 1%~ 5%。  相似文献   

16.
以某炭质页岩高路堤为例,考虑填料强度衰减特性,分析了不同降雨工况下易风化软岩路堤边坡稳定性。结果显示:降雨影响深度小于5 m的软岩常规高路堤,采用有限深度饱水参数计算的边坡稳定性系数比全断面饱水工况的高11.5%~17.4%;边坡稳定性系数随软岩强度衰减系数基本呈等比例线性递减,常规坡高坡率条件下设计的软岩高路堤边坡,考虑填料强度衰减后,安全系数很可能不满足要求,当炭质页岩强度衰减系数低于0.7时,应慎重采用20 m以上高路堤边坡方案,综合坡率不宜陡于1∶1.75。  相似文献   

17.
水平条分法在贴坡高填方路堤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山区高速公路建设的实践,采用足尺模型试验,得出荷载作用下斜坡地基上高填方路堤滑动破坏面出现的位置及形态,并测定了其相应的极限承载力。通过对层状边坡稳定性计算方法的研究,提出了斜坡地基上高填方破坏面为折线时的极限平衡水平条分法,并推导了计算其安全系数和极限承载力的理论公式。结果表明:利用极限平衡水平条分法分析斜坡地基上高填方路堤稳定性不仅简单可行,且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18.
在黄土冲沟地区修建高等级道路、高填方路基时,应重点关注对湿陷性黄土的处理。本文依托晋中市环城东路北延高填方路基工程,提出“强基、稳堤、固坡、疏水”的设计方案:采用灰土挤密桩处理Ⅱ级自重湿陷性冲沟场地并控制地基承载力不低于250kPa;采用分层强夯法填筑路基并动态监控路基变形情况;采用分级放坡、设置坡脚墙等措施增强边坡稳定性;在沟底设置双排圆管涵解决雨水横向过路问题。工后两年路基状况良好,可为同类工程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