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于军 《隧道建设》2013,33(1):22-26
浅埋暗挖隧道近距离下穿施工会对既有结构产生显著影响,解决好下穿施工引起的既有结构沉降变形问题,对城市地下交通的建设和发展具有显著意义。以北京地铁6号线东四站-朝阳门站区间隧道零距离下穿既有5号线东四站为工程背景,在施工过程中开展数值模拟与现场监测相结合的研究工作,对隧道施工方案进行优化并总结分析零距离穿越施工对既有结构的影响。研究成果表明: 1)在隧道开挖轮廓线两侧2 m内进行全断面注浆能够显著提高穿越段的土体强度,有效降低既有地铁车站的沉降变形; 2)千斤顶顶撑能够对既有结构底板提供支撑反力,不仅限制了既有结构的沉降变形,而且减小了穿越施工对既有结构的影响范围,确保既有结构的最大沉降值控制在3 mm以内。  相似文献   

2.
城市地铁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地下障碍物,这是需要建设者需要解决的施工难点之一。本文依托郑州地铁1号线一期紫荆山站工程,介绍其在施工过程如何处理一超高压电力隧道的处理方案。实践表明,推荐方案既可确保地下连续墙、支护结构和土方开挖的顺利进行,又可确保周边环境安全,为后续类似工程施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介绍厦门东坪山地下立交工程扩建段的复杂地质条件、施工难点、结构形式、施工方案,应用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软件,并结合不同的施工步序,对扩建段支护结构和围岩的稳定性进行模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设计确定的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案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4.
城市地铁软流塑地层浅埋暗挖隧道施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黎庆 《隧道建设》2004,24(3):50-53
介绍了南京地铁一号线珠江路站~鼓楼站~玄武门站区间中两段隧道穿过软~流塑状粉质粘土地层。覆土较薄,且地面有建筑物,地下有管线,施工须保证各构筑物安全和结构本身的稳定。结合工程类比、理论计算分析等方法,确定了合理的施工方案和施工工法。  相似文献   

5.
在桥涵下面采用浅埋暗挖法进行城市地铁隧道的施工,施工难度和风险都很高.近年来随着城市地铁在我国的大量修建,这些工程将会越来越多,甚至不可避免,如何保证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和桥涵的安全,已成为近年来大家普遍关注的一个现实问题.鉴于此目的,对南京地铁2号线孝灵卫站-钟灵街站区间隧道下穿陵卫西沟涵及西北水库沟这一实际工程,以经验公式及有限元计算软件等方法,确定合理的支护结构,结果施工期间,涵基础、水库沟和地下结构均未出现安全隐患,据此工程实例,也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和建议,为以后类似的工程实施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和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某隧道为例,从满应力设计的基本思想出发,考虑隧道本身结构及洞周围岩的受力和稳定性.提出了一个反映中墙和支护结构及围岩在施工过程中的受力的综合优化模型,对偏压连拱隧道的施工顺序进行了优化。并通过工程实例分析,验证了所提出优化方法的可行性,对类似的偏压连拱隧道工程的施工具有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梁艳 《中外公路》2012,(3):264-267
随着交通工程的飞速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地下交通工程。城市中地下结构在同一个通道集中出现的情况也变得普遍。该文以南京地铁隧道近距离下穿已建宁芜货线明挖隧道项目为工程背景,对施工给既有隧道造成的影响进行全程数值仿真分析,对比不同开挖步长对上部既有隧道的影响。基于分析结果,对新建隧道的可行性进行评价并对安全措施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张文正 《隧道建设》2014,34(3):226-236
随着盾构下穿既有构筑物的情形越来越多,盾构施工难免会对既有工程的安全使用和安全性造成一定影响。以北京地铁15号线关庄站—望京西站区间盾构隧道下穿13号线望京西站站房基础施工工程为实例,通过ANSYS有限元数值分析软件对土体注浆和未注浆工况下盾构下穿13号线望京西站站房基础的过程进行模拟,得出土体在注浆情况下既有结构的变形明显减小。将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计算结果与现场监测结果进行比较,两者相差不大,验证了有限元分析软件的正确性,从而为今后盾构隧道穿越既有车站结构施工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龙头山隧道为双向分离式单洞四车道高速公路隧道,隧道最大开挖宽度21.1m,是目前国内单洞开挖跨度最大的隧道之一。本文采用工程类比法对该隧道的结构支护参数进行了多方案的比选,针对不同围岩地质区段和两侧已有地下油库建筑,提出了地表注浆、反压护拱、双侧壁导坑开挖和微震动爆破施工等方法。应用有限元数值方法,结合不同的施工步骤,对隧道支护结构和围岩的稳定性进行了模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所确定的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案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0.
为确保预制装配式地下车站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与稳定,了解预制装配式地下车站结构施工阶段的力学规律,以长春地铁2号线捷达大路站装配式车站为工程背景,通过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式,对预制装配式地下车站结构的施工全过程展开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1)顶部回填和水位恢复2个阶段对结构内力和变形影响较大; 2)丝杠设置、混凝土分层回填等特殊施工节点对拼装成环和侧壁回填阶段结构的内力和变形有较大影响; 3)通过将数值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模型分析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大跨度公路隧道分层法开挖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旭东  郝哲 《公路》2011,(5):228-231
综合大跨度隧道特点和工程地质条件,对现场隧道的开挖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得到了不同开挖阶段的应力和位移分布情况,探讨了大跨度隧道施工过程控制的关键环节.结果表明,分层法在该级围岩条件下是合理的,而开挖支护方法的选择保证了隧道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盾构法公路隧道已成为拥有主干河流城市越江通道的主要手段之一。运营公路隧道周边基坑开挖将引起隧道的附加变形,从而影响隧道的正常安全运营。针对工程实例,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PLAXIS,分步进行基坑开挖过程对公路盾构隧道的影响分析,力求掌握在基坑开挖过程中,隧道的变形发展规律。并针对是否采取辅助加固保护措施进行分析论证,从而指导施工,确保临近公路隧道的安全。  相似文献   

13.
潘清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1):191-195,M0021
围绕地铁盾构隧道周边基坑开挖引起隧道的变形开展研究,结合工程实例,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PLAXIS,分析了不同加固条件下基坑与隧道的变形,并针对盾构隧道洞外土体加固与洞内堆载等辅助保护措施进行分析论证,从而选择经济、安全的施工方案,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杨光 《隧道建设》2019,39(7):1158-1164
北疆供水2期工程某标段采用“一洞双机”的TBM施工组织模式,即2台TBM的组装及掘进施工均通过同一个组装洞进行,这对组装洞的结构形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便于TBM组装及快速掘进施工,采用工程类比与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法,首先,从2台TBM同时组装与快速掘进施工等需求出发,分析原组装洞设计形式的缺陷; 然后,提出优化方案,并对结构变化较大的部位(主支洞交叉口处)进行结构受力验算,确保结构稳定。按照优化方案修建的TBM组装洞完成了2台设备的同时组装任务,并在后期掘进施工中初步达到了连续、快速掘进的目标,缩短了工期。  相似文献   

15.
盾构隧道施工地表沉降数值分析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隧道施工引起的地层损失所导致的地表沉降变形预测和控制,是隧道工程领域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以盾构隧道开挖引起地表沉降变形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数值分析软件模拟盾构隧道施工过程,分析盾构隧道引起的土体应力场、位移场变化,对比分析不同的地层损失、不同的土体本构模型、土体排水和不排水条件下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袁沉降变形规律,并进行了不同影响因素的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地表沉降槽近似正态分布曲线,地表沉降的主要影响因素依次为隧道埋深、内摩擦角、压缩模量、粘聚力和泊松比;提出了盾构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计算模型,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减少地表沉降,减小对周围环境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6.
大断面单洞四车道公路隧道结构设计与施工方案探讨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宫成兵  张武祥  杨彦民 《公路》2004,(6):177-182
龙头山隧道为双向分离式单洞四车道高速公路隧道,隧道最大开挖宽度21.1m,是目前国内单洞开挖跨度最大的隧道之一。本文采用工程类比法对该隧道的结构支护参数进行了多方案的比选,针对不同围岩地质区段和两侧已有的地下油库建筑,提出了地表注浆、反压护拱、双侧壁导坑开挖和微震动爆破施工等方法。应用有限元数值方法,结合不同的施工步骤,对隧道支护结构和围岩的稳定性进行了模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所确定的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案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交通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公路长大隧道越来越多,常规施工方法效率较低,无法满足工期要求,这对公路隧道快速施工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以东天山特长公路隧道为背景,提出土质地层隧道大断面开挖工法,通过力学分析及现场对比试验,分析论证了该工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土质隧道大断面开挖时,采用超长小导管能够减少上部围岩压力对掌子面滑动土体的荷载作用,预留核心土则能够为掌子面滑动土体提供支撑反力,通过这2种控制措施能够实现土质围岩隧道掌子面稳定;相比台阶法,大断面开挖时围岩应力释放速率较快,变形快速发展,拱架和喷混凝土受力快速增长,支护封闭成环后可得到有效控制,但需进一步提高初期支护早期承载性能,即提高喷混凝土早期强度;采用大断面工法能够提升机械作业空间,简化工序,实现多组设备同时作业,相比两台阶施工,隧道施工效率提升约22%。综合评价,土质地层隧道采用大断面快速施工工法能够实现掌子面稳定,支护结构安全,且相比台阶法施工效率可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8.
浅埋小间距隧道开挖围岩变形及控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刁天祥  杨惠光 《隧道建设》2006,26(3):21-25,31
采用FLAC软件对地表有相对硬壳层的粉沙层中隧道开挖之后地层的变形机理进行模拟,通过分析隧道开挖后围岩变形的空间效应特性曲线,确定隧道开挖支护后引起的围岩变形的幅度和范围,找出隧道开挖最不利荷载工况和结构薄弱部位,为施工方案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持。研究表明,不同的施工顺序引发不同的施工力学状态,进而引起不同的施工力学效应,隧道开挖先后顺序不同对围岩区域、幅度的扰动也不同。以北京地铁某车站的实测为基础,分析了粉沙地层中隧道施工不同工序引起的各部分变形情况,进而提出了相应的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19.
以某双线暗挖隧道下穿既有城市主干道为工程背景,利用FLAC-3D有限差分软件对WSS加固条件下上下台阶法、上下台阶增设临时仰拱法和上半断面预留核心土法进行对比分析,着重研究了既有主干道沉降,在建暗挖隧道受力、收敛、掌子面挤出位移以及塑性区开展深度进行分析.分析表明,上下台阶增设临时仰拱法达到了经济与安全的平衡,是较为合适的穿越方法.  相似文献   

20.
以烟台市塔山北路快速路工程为例,提出山地城市地下快速路的总体设计、交叉节点、防灾救援及智慧隧道方案。根据“两山夹一城”的地势条件,对穿城段方案进行了浅埋暗挖、叠层明挖和平铺明挖的综合比选,推荐平铺明挖方案,采用隧-桥-隧结合形式,实现“长隧短做”,有效地降低了工程风险、难度和造价,以及机电系统的复杂程度和运维难度,为相似工程的方案和设计提供了可参考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