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针对预应力混凝土梁管道摩阻损失测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介绍了预应力管道摩阻损失的测试原理和方法。应用最小二乘法原理,由规范中的公式推导预应力管道摩阻系数μ和偏差系数k的算式,结合某大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预应力管道摩阻的现场测试,计算出实际预应力管道摩阻系数,并与设计值和规范值比较,分析了测试方法的合理性和试验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某3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施工控制为工程背景,研究了摩阻系数、孔道偏差系数取值对桥梁施工线形控制的影响。试验数据表明,双向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摩阻系数和孔道偏差系数的实测值和规范取值有很大差别。有限元分析表明,摩阻系数、孔道偏差系数对结构挠度有很大影响。因此,在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施工线形控制时要综合考虑实际摩阻系数、孔道偏差系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简支箱梁预应力孔道摩阻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后张法预应力管道摩阻损失的计算理论,导出了预应力管道摩阻系数μ和管道偏差系数女的计算公式。结合武广客运专线青石坑简支箱梁桥预应力管道摩阻的现场试验,应用最小二乘法原理,获得了可靠的实测值弘和女,与设计值比较表明计算公式合理、实测数据可靠,管道成孔良好,符合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4.
该文介绍了采用应变式压力传感器,通过对千斤顶油压的精确量测进行预应力摩阻参数测试。并结合佛山市甘竹滩大桥工程实例,对预应力长束的摩阻参数测试方法进行了探讨,利用最小二乘法求取预应力摩阻系数μ和k。该成果可为大跨径预应力桥梁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连续刚构桥预应力管道中孔道摩阻产生的原理、摩阻损失的计算方法及摩阻系数的计算公式,并结合八尺江大桥介绍了连续刚构桥孔道摩阻试验的试验对象、试验设备和试验过程,以及利用最小二乘法原理进行数据分析和求解摩阻系数。  相似文献   

6.
后张预应力混凝土梁管道摩阻参数识别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后张预应力混凝土梁管道摩阻损失测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介绍了预应力管道摩阻损失的测试原理和方法。在现场对某一后张预应力混凝土梁的管道摩阻进行测试。根据实际测试结果采用最小二乘原理识别管道摩阻系数μ和偏差系数k,分析了测试方法的合理性和试验结果的可靠性。综合有关文献分析了管道摩阻系数μ的取值情况,认为对管道摩阻损失计算影响较为显著的系数μ值的离散性较大,实际测试结果一般偏大并有超过规范取值的现象。现场应尽量进行管道摩阻测试以决定μ的取值。最后对管道摩阻损失测试方法提出了一些必要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预应力孔道摩阻损失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克 《广东公路交通》2000,(C00):135-136
介绍预应力孔道摩阻损失的测定方法,根据试验梁实际测定的摩阻系数μ,为达到补偿预应力摩阻损失和适当提高预应力的施加量以提高预应力的效率。  相似文献   

8.
以温福客运专线点头特大桥为依托,着重介绍了32 m预应力混凝土双线铁路整孔简支箱梁孔道摩阻系数、孔道偏差系数、锚口及喇叭口摩阻损失率的试验测试与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9.
蒋翔 《公路与汽运》2007,(5):137-139
分析了反摩阻对由锚具变形、钢筋回缩和接缝压缩引起的预应力损失σs2分布的影响,建立了预应力束为一般线形时的回缩长度计算公式,并进行了实例分析,得出了反摩阻在回缩长度范围内显著改变预应力束有效预应力大小等结论.考虑反摩阻时的最大有效预应力位置从张拉锚固点向回缩平衡点移动,回缩平衡点后,考虑反摩阻时的有效预应力比不考虑反摩阻时高.  相似文献   

10.
通过管道摩阻试验和锚口喇叭口摩阻试验.计算预应力损失、孔道偏差系数k和摩擦系数μ;调整长索的张拉初应力,准确计算伸长值.通过准确的预应力施工,有效地控制了悬臂端各节段高程、合龙段相对高差以及体系转换后梁体的上拱徐变.  相似文献   

11.
该文通过闵浦二桥索塔锚固区预应力束的张拉锚固试验,实测了索塔锚固区内环向预应力钢束的孔道摩阻系数、锚圈口摩阻损失、锚固后回缩损失和伸长量等,并将这些结果与理论计算值进行对比。进而结合分析结果对闵浦二桥设计关键参数进行校合、修正,以指导正确施工并控制环向预应力束张拉后的效应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2.
谭国湖 《中南公路工程》2011,(5):118-121,152
从后张预应力摩阻损失计算的基本原理出发,给出一种可有效测定摩擦系数肌局部偏差影响系数k和锚固端摩阻损失率的新方法。该方法以实测预应力筋伸长量和千斤顶张拉力为已知条件,通过非线性方程组的数值计算求解,得到待求的参数。该方法不需要使用应力传感器,不改变预应力筋的受力状态,仅用施工现场常用量具和设备就能进行测试,测试过程简单易行,对后张预应力体系的施工与检测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武广高铁客运专线花都特大桥48m +80m +48m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上的3孔预应力筋束的孔道摩阻损失试验,介绍了预应力筋束孔道摩阻试验的试验方法,采用最小二乘法分析,得到预应力筋束与孔道间的摩阻系数μ和偏差系数k.为该桥的梁体预应力张拉施工提供依据,也为预应力筋束的预应力损失计算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该文介绍了摩擦摆式支座减隔震工作原理。该类支座减隔震性能主要影响参数为摩擦副的摩擦系数和球面等效曲率半径。为了研究高烈度区该类支座减隔震效果,通过对某高架桥一联3×30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模型的计算分析,得出在不同参数组合下桥梁结构的地震响应,讨论了各参数对结构响应的影响规律,并对工程应用中选取较优的参数提出了建议,为高烈度区修建高架桥梁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5.
冯新  周先雁 《公路》2011,(10):67-70
缓黏结预应力混凝土是近20年出现的一种新型独特预应力体系,其关键是缓黏结预应力筋周围缓凝材料是否满足要求.通过手工的方式制作了缓黏结预应力钢绞线,并对缓黏结预应力钢绞线进行了摩阻试验研究,得到了当缓凝砂浆的缓凝时间为11d,在第9d张拉缓黏结预应力钢绞线时的静张拉摩阻力、摩擦系数μ和偏差系数κ,以及预应力施加完成后40...  相似文献   

16.
针对常规普通混凝土挡块在震后修复较困难的问题,提出一种适用于中小跨径桥梁结构的可替换直缝型后张预应力装配式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挡块结构形式。设计并制作了4组装配式UHPC挡块模型试件,分别进行拟静力破坏试验,探讨了加载高度、挡块厚度和预应力初张力大小对后张预应力装配式UHPC挡块抗震性能的影响。然后,建立ABAQUS有限元分析模型并与试验结果进行校核验证,通过一系列有限元参数分析研究了挡块摩擦因数、荷载加载高度、预应力初张力值和UHPC挡块厚度对新型挡块转动机制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装配式UHPC挡块具有良好的抗震位移能力和自复位功能;挡块与盖梁间的摩擦因数对挡块转动性能的影响可忽略不计;加载高度增加会导致挡块转动临界荷载和承载能力下降;增加挡块厚度能显著提升挡块自身强度,降低挡块地震损伤;增大预应力初张力大小能够提高挡块的临界转动荷载和承载能力;进行后张预应力装配式UHPC挡块设计时,可直接利用预应力初张力和加载高度等参数来估算挡块的设计临界转动荷载。  相似文献   

17.
林枢 《路基工程》2022,(5):9-13
锚杆(索)是公路边坡加固工程中普遍应用的方法之一,简化Bishop法也是现行规范推荐的一种计算方法,但锚固力在简化Bishop法计算中如何计入,不同的规范有不同的规定。为得到统一的计算公式,通过公式推导,得到改进的简化Bishop法计算公式,公式中引入了法向力作用系数与切向力作用系数。法向力作用系数不是一个折减系数,建议由公式直接计取;切向力作用系数区分了普通锚杆与预应力锚杆之间计算的差异性,并考虑了预应力锚索锁定值与损失值的情况。结合某一具体公路工程实例,采用不同公式及不同参数取值对同一滑面进行稳定性计算,通过比较表明:推导得到的公式能更科学准确地评价边坡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邓娟红 《中南公路工程》2012,(4):210-214,220
预应力损失的合理确定是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关键问题之一。基于采用后张法的20m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和30m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张拉过程中纵向预应力损失实测,对其摩阻损失和锚固损失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金属波纹管的孔道摩阻系数和偏差系数与国内现行的公路桥规(JTGD62—2004)[1]和铁路桥规(TB10002.3—99)[2]规定一致;对于配置曲线(直线)预应力跨径≤30m(50m)的预应力混凝土梁,采用一端张拉比两端张拉更能减小预应力损失;采用PTI《后张预应力混凝土手册》和现行公路桥规(JTGI)62—2004)给出的锚固损失计算方法进行锚固损失分析,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19.
汤东  陈军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3):158-162,M0017,M0018
为研究SMA-13沥青混合料的抗滑衰变规律,对比分析了路面摩擦系数以及宏观构造这两个表征,并且对于沥青路面抗滑性能的检测方法以及指标进行了观察,在此基础上,采用自研的路面材料加速磨耗测试仪,对SMA-13混合料进行加速磨耗试验,通过摆式摩擦仪和人工铺砂法,分别测试了不同程度加速磨耗试验后的SMA-13混合料试件的摩擦系数和构造深度,进而研究SMA-13的抗滑衰变规律,结果表明:SMA-13混合料的构造深度与摩擦系数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在荷载作用初期,构造深度和摩擦系数衰减较快,后期趋于稳定。表明SMA路面的抗滑性能衰减主要发生在路面通车1~2 a的早期阶段,后期趋于稳定。采用对数法进行拟合,建立了摩擦系数和构造深度的相关性模型,将室内试验结果与工程实践进行对比,进一步验证了SMA-13沥青混合料及其路面抗滑性能的衰变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