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经济地理空间上,全球卡车市场形成经济发达地区高端产品为主,经济落后地区中低端为主的端次格局.中国卡车市场也形成了经济发达的区域产品端次明显高于经济落后地区的产品端次格局.同时在时间维度上,随经济发展,卡车产品端次持续升级.即在空间和时间维度卡车产品端次形成明显的梯度格局.基于卡车梯度发展,可有效预测产品端次在空间和时...  相似文献   

2.
梁坚  张伟 《汽车与配件》2011,(42):34-37
汽车NVH零部件通常分为减振产品和降噪产品两大类.减振产品主要包括橡胶减振产品和弹簧阻尼减振产品,其中橡胶减振产品在整车系统中的分布最为广泛,用于动力总成、车身、底盘等各类结构件之间的弹性连接和缓冲;弹簧阻尼减振器主要包括各类悬架弹簧及液压筒式减振器,在轮胎和车身的弹性连接和提供阻尼的作用.降噪产品主要包括隔音吸音产品(通常简称为隔音产品)和密封产品,隔音产品涵盖范围很广,主要分布于发动机舱、乘员厢、行李厢和底盘,其中如顶棚、主地毯等在内的大部分内饰件也同时是车内噪声控制的重要零部件,因此在NVH领域也往往被作为隔音产品进行考虑.密封产品主要是指各类门、窗密封条,主要通过密封来隔绝空气噪声的传递.汽车NVH零部件的具体分类情况见图1.  相似文献   

3.
2010年2月25日,国家发改委、国家工商管理总局联合印发<关于启用并加强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品标志管理与保护的通知>.<通知>指出: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品应在产品外观明显标注标志,对由于尺寸等原因无法标注的产品,应在产品包装和产品说明书中标注.标志仅表明该产品为再制造产品.标志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确定的包括整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企业等14家企业中率先使用.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结束后,将在全国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企业将生产的产品推向市场并将产品卖给消费者的活动,人们习惯称之为营销.然而在推动产品走向市场营销的背后,隐含着企业的产品构思设计、产品生产、品质管理、工艺管理、产品推销、售后服务的系统过程,对企业营销管理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5.
为了降低某商用车重量,提升其轻量化性能;对其导流罩使用轻量化材料,进行轻量化设计,在保证性能与标杆产品持平的前提下实现重量降低.标杆产品使用SMC,轻量化材料使用PDCPD.PDCPD材料刚度低于SMC材料,为保证产品刚度,首先以刚度目标为导向,使用仿真优化辅助产品结构设计,实现产品刚度性能达标.产品刚度性能达标后,局...  相似文献   

6.
2010年2月25日,国家发改委、国家工商管理总局联合印发<关于启用并加强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品标志管理与保护的通知>.<通知>指出: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品应在产品外观明显标注标志,对由于尺寸等原因无法标注的产品,应在产品包装和产品说明书中标注.标志仅表明该产品为再制造产品.标志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确定的包括整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企业等14家企业中率先使用.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结束后,将在全国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发动机气管产品设计初期,须制造产品样机验证设计方案.在无检具的情况下,常规检测设备无法实现产品检测.利用三维光学扫描设备结合检测软件,采集产品点云数据、点云杂点噪点数据处理、产品模型与点云数据基准对齐、尺寸分析可实现产品制造质量检测.通过具体样件检测验证分析,找出了同批次产品装配干涉问题点,为产品后续改进提供了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目前的客车市场上,最热的产品非校车莫属.各企业纷纷拿出最新研发的客车产品,蜂拥而至的校车产品让校车市场顿时从沉寂转为喧闹.在发展传统客车的同时,稳居行业第一集团的苏州金龙也加大了对这一新兴市场的开拓力度.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要求不再停留在满足使用功能这一层面上,对产品的造型、性能以及品牌等有着更高的期望,汽车产品也不例外.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为了给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产品,让消费者获得更好的消费体验,在汽车的设计、制造中应用人机工程学显得尤为重要. 一个人性化的产品,就是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将人机工程的理念应用在产品中,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任何一个被消费者使用的优秀产品,都应该考虑人机工程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随着汽车市场竞争加剧,产品同质化现象越发严重.同一档次产品,消费者可能面临数十个品牌.在这样的车市环境下,差异化营销成为众多厂家寻求新出路的突破点.通过产品、目标消费者、服务和品牌形象差异化,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从而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中赢得一片天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