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国宣布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推动碳达峰和碳中和工作。隧道工程在建造和运维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碳排放,对其碳排放进行准确量化分析与评估对推动双碳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通过LCA方法进行隧道碳排放边界划分,并建立隧道全寿命期的碳排放计算模型;依托工程实例,对隧道全寿命期的碳排放进行计算与评估。结果表明,隧道建造阶段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是材料的生产,运维期的碳排放大小与隧道长度有着密切的联系;根据不同长度隧道照明区段能耗占比结果,可得出随着隧道长度的增加,隧道中间段的照明碳排放占比不断提高;由于隧道的照明设置与交通量相关,在结合粒子群算法和考虑交通量变化的因素下开展隧道照明能耗的不确定分析,结果表明,在长度为500~4 000 m的隧道中,入口段照明能耗产生的碳排放在整个照明区段中的占比十分显著,具有较高的节能减排潜力。  相似文献   

2.
蒋文韬  吴兵 《综合运输》2023,(3):93-97+109
碳排放会给环境带来较大的影响,而评估碳排放的基础是对不同尺度下的碳排放量进行准确的测算。根据IPCC的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移动源碳排放计算方法可以分为自上而下模型和自下而上模型。本文以此为依据,对近十年来道路交通碳排放测算方法的相关研究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不同场景下道路交通碳排放测算方法选择应该考虑的因素,最后对未来道路交通碳排放测算方法的改进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正>根据国际气候和环境组织的研究结果,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在过去10年增加了13%,而源自交通工具的碳排放增长率却达到25%。欧盟在大部分工业领域都进行了成功减排,唯独交通工具的碳排放却在过去10年中增长了20%以上!事实上,汽车、轮船、飞机等交通工具的碳排放是造成当前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越江隧道是城市网络中的重要交通基础设施,也是城市交通碳排放主要来源之一,对越江隧道的碳排放计量、评估与减排机制进行研究十分必要。首先确定越江隧道全寿命期碳排放计量边界和清单,分为物化阶段和运维阶段两部分。基于清单分析,建立以碳排放因子法为基础的越江盾构隧道全寿命期碳排放计量模型,并系统分析越江隧道全寿命期与工程活动的对应关系,提出绿色技术驱动的越江隧道碳减排效应估算流程,以碳减排效应系数表征绿色技术的碳排放效果。研究表明:国内外对各类绿色技术的碳减排效应量化研究严重不足;在物化阶段,盾构隧道单位碳排放量随直径的增大而增大,在材料和结构设计不发生变革的情况下,物化阶段碳减排潜力有限;在运维阶段,机电设施的碳排放量与物化阶段碳排放量基本相当,从全寿命期考虑,运维阶段碳减排潜力及可控性更大。  相似文献   

5.
李政 《综合运输》2022,(5):24-27
2030年我国将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目标,交通运输业是主要的碳排放源之一,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客货运输需求持续增长,交通运输业碳排放在总排放中的比重将持续增加。本文测算了我国非营运车辆碳排放量,在同一口径下对比了中外交通运输业碳排放情况,研究了我国交通运输业碳排放发展趋势,分析了我国交通运输业碳排放达峰时间和达峰比例。本文的研究对我国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交通运输业碳排放,实现国家碳排放达峰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低碳技术创新、经济发展对汽车业碳排放的影响,基于我国新能源汽车较为普及的7个省市2013—2020年的数据,采用静态面板模型和动态面板模型,细致分析低碳技术创新、区域经济发展对汽车业碳排放量的影响,并通过分样本回归检验低碳技术创新、经济发展对燃油车碳排放和新能源车碳排放的异质性影响。研究表明:低碳技术创新对汽车业碳排放量有显著负向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对汽车业碳排放量有显著正向影响;汽车业碳排放具有延续性特征,受前期排放量的影响较大;低碳技术水平的进步可以更有效地促进燃油车的碳减排,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则会更显著影响新能源汽车的碳减排。  相似文献   

7.
沥青混合料碳排放减排措施是降低碳排放的有效手段,而对减排措施的选择将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和经济效益。本文运用价值工程理论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论述价值工程在减排措施选择中的应用方法和步骤,并结合工程实例,对减排措施方案的选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运用价值工程理论的方法可以择优确定沥青混合料碳排放减排措施。  相似文献   

8.
为揭示超长隧道建设过程中污水处理全过程碳排放特征,以乌鲁木齐至尉犁段天山胜利隧道隧址区污水处理为例,采用全生命周期法、过程分析法、污染物参数归一化方法,建立污水处理全过程新型混合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模型。根据污水处理工艺流程碳排放足迹,将污水处理全过程产生的碳排放分为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2021—2022年天山胜利隧道隧址区污水处理全过程总碳排放量为4 242.43 tCO2eq,排放量强度约为1.17 kgCO2eq/t;其中,电耗、去除BOD5、物耗、去除TN、污泥外运处置等过程碳排放量占比分别为85.3%、11%、2.1%、1%、0.6%;通过提升出水水质标准、污泥再利用为土壤肥料开展节能减排,年均碳排放量下降约15.6%,碳减排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9.
文章建立了广东省2003-2014年机动车黑碳排放清单,揭示省级黑碳排放规模,省内珠三角与非珠三角区域排放变化趋势以及分车型排放贡献特征。结果显示,广东省机动车黑碳排放总体表现为先下降后增加再减少的趋势。珠三角和非珠三角区域机动车黑碳排放呈现与广东全省相同的变化趋势。相比非珠三角,珠三角黑碳排放处于较高水平。大型客车、轻型货车和重型货车为两区域黑碳排放的主要车型。各车型之间排放变化趋势存在差别,轻型客车排放变幅较大,呈上升趋势,而中型客车、轻型货车等排放呈现小幅先增后减的变化。摩托车在珠三角区域排放贡献小于2.0%,而在非珠三角区域排放贡献在4.0%以上。由此,珠三角为黑碳排放的主要区域,保有量增长为轻型客车黑碳排放贡献增加的重要因素,摩托车限行措施对黑碳排放控制具有促进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运输经理世界》2010,(13):I0019-I0019
面对近年来全球极端天气频繁发生,生态环境日益恶劣。“节能减排,绿色低碳”已成为当今时代关注主题。汽车产业作为碳排放大户,理应在这一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而降低汽车碳排放,除了号召汽车消费者合理用车外,源头上还要依靠汽车企业开发出更为“低碳”的产品。  相似文献   

11.
基于吉林省交通运输能源消耗量的基础数据,应用碳排放量测算模型测算了1999—2015年吉林省交通运输碳排放量,分析了其时序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之上,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模型探究了吉林省交通运输碳排放量与其相关因素的关联程度。构建了吉林省交通运输碳排放量预测模型,应用模型预测了2016—2020年交通运输碳排放量。结果表明:1999—2015年,吉林省交通运输碳排放量时序变化过程表现为三个阶段:稳中有升阶段→高速增长阶段→低速增长阶段,数量由99万t增加到359万t。柴油、原煤、电力、汽油的碳排放量所占比例较大,为影响碳排放总量的主要因素。其中,柴油碳排放量的时序变化趋势和碳排放总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吉林省交通运输碳排放量与各相关因素之间存在密切关系,灰色关联度的排序依次为GDP>城市化率>人口数量>单位GDP能耗>交通运输投资额>私家车数量。根据预测模型,按照现有经济发展态势,未来五年吉林省交通运输碳排放量将呈现低速增长趋势。为有效保证经济增长速度,遏制碳排放增长趋势,早日实现交通运输碳排放量负增长,吉林省应当在5个方面采取相应策略:(1)健全法规标准,改善政策环境;(2)加强低碳创新,调整能源结构;(3)发展公共交通与现代低碳物流业;(4)控制人口增长速率,提升人口环境素质;(5)控制私家车数量,推广应用低碳汽车。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分析港口集疏运方式碳排放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港口集疏运体系碳排放评估框架,并运用随机效用理论,构建了港口集疏运体系碳排放评估模型,通过算例分析证实了该方法的可行性。本方法既可用于港口集疏运体系碳排放总量的估算,亦可用于低碳交通运输政策减排效果评价。  相似文献   

13.
道路交通是造成气候变化的主要碳排放来源之一。目前针对道路交通碳排放量测量和减排效果的定量评估方面仍然存在较大挑战。综述了道路交通碳排放测量方法,将道路交通碳减排措施分为经济、技术和行政三类,根据角色定位总结了影响交通碳排放的需求、供应和环境三方面的主要因素。发现不同测量方法得出的碳排放量差异较大,且各种方法的准确性和适用范围也存在较大差异。目前的碳减排措施目标针对性不够强,且缺乏对政策效果的定量研究。亟需在未来研究中规范道路交通碳排放量的统计口径和误差标准,明确各交通主体的减排责任,将更多研究工作集中在减排措施效果的量化上。  相似文献   

14.
电动汽车全生命周期可分成生产、运行、拆解回收三个阶段,本文在分析三个阶段碳排放内涵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电动汽车运行阶段的碳排放因子,分析了发电结构、电池容量、续航里程三个因素对运行阶段碳排放因子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发电结构是影响电动汽车碳排放因子的重要因素,2020年中国、美国电动汽车运行阶段碳排放因子分别为87.99、51.49 gCO2/km,中国约为美国的1.7倍,主要原因是中国的煤电占比远高于美国,且美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较高;在我国2020年的发电结构下,电池容量为20 kW·h的电动汽车续航里程从100 km提升至200 km后,其运行阶段碳排放因子从121.36 gCO2/km降至60.68 gCO2/km。因此,我国应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不断优化电力结构,为降低电动汽车碳排放因子打下基础;同时要不断突破电池技术难题,优化电池性能,提高续航里程,从而有效降低电动汽车运行阶段的碳排放因子。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推动绿色公路建设,识别绿色低碳材料、工艺与技术,本文采用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测算方法,对延黄高速公路使用的绿色建造技术进行碳排放测算,采用帕累托法则分析各绿色建造技术建筑材料、机械设备的碳排放数据,结果表明:桥梁上部结构由钢桥变为混凝土预制的减碳率达到55.78%,隧道工程优化为路堑工程的减碳率达44.66%,拱形骨架护坡优化为CBS边坡防护的减碳率达21.36%;钢材和混凝土是公路建设材料的主要碳排放来源,是碳减排重点控制材料,应该通过优化设计、改进施工工艺或使用低碳排放的同类替换材料等方法降低原材料碳排放;小型装载机、凿毛机是混凝土预制桥梁机械设备的主要碳排放来源,30装载机是CBS边坡防护建设中的主要碳排放来源。  相似文献   

16.
为准确定量计算和评估公路隧道各个建设阶段的二氧化碳排放,明确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和影响机制,基于生命周期评价(LCA)方法,从公路隧道碳排放核算边界划分、清单分析、计算模型建立等方面提出标准化的核算流程。结合工程实例,利用生命周期评价工具SimaPro对不同围岩条件下的每延米隧道建设碳排放进行计算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围岩条件的劣化,每延米隧道在材料生产阶段和施工建造阶段的碳排放量显著增长;公路隧道建设中材料生产阶段的碳排放量占比最高,其中二次衬砌材料生产阶段的碳排放量占比较大,改进材料生产技术、开展衬砌结构碳减排设计研究是减少公路隧道建设碳排放总量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阐述我国水路运输碳排放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水路运输减少碳排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水路运输减碳主要路径和政策建议,为相关部门开展碳减排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工业是碳排放重要领域.作为能源消耗高密集型行业,钢铁行业是制造业31个门类中碳排放大户.2021年2月,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发布倡议书指出,钢铁行业将面临从碳排放强度的"相对约束"到碳排放总量的"绝对约束",要加快研究钢铁行业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  相似文献   

19.
为了响应四川省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深入推进,基于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法(LMDI),构建四川省交通运输业碳排放驱动因子分解模型,定量测算了四川省2000—2015年交通运输行业碳排放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各因素贡献率。结果表明:目前,四川省交通运输业碳排放量对运输结构变化最为敏感,其中由于公路运输承担周转量比例最大,单位周转量耗能水平高,成为行业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交通运输业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规模对碳排放总量的影响程度较强;能耗效率的提高对碳排放表现为抑制作用。未来,综合运输系统结构的完善和新能源交通的普及,将有利于进一步挖掘四川省交通运输行业的节能减排潜力。  相似文献   

20.
鉴于城市交通碳排放计算对低碳交通发展的重要性,本文综合国内外文献总结了四种计算城市交通碳排放的方法,并对不同方法的特点、优点和缺点进行详细对比,为充分掌握城市交通碳排放量及提出低碳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