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伴随着汽车电子科技的发展,汽车雷达已经发展成为主动安全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丰田国王的“侧前方预防碰撞安全系统”作为新一代汽车雷达的代表。更是展示出了其毫米波雷达的绝对优势。侧前方预防碰撞安全系统共有三个毫米波雷达(全车共有四个毫米波雷达),除了原来用于检测前方车辆的毫米波雷达之外,还在保险杆的左右侧安装了侧前方用毫米波雷达,从而扩大了检测范围。  相似文献   

2.
丰田凯美瑞轿车预防碰撞安全系统(Pre-Crash Safety System)可在汽车发生碰撞之前收缩前座椅安全带的松弛部分,并使制动控制系统进入制动辅助等待状态,以降低对驾驶员和前排乘客造成的伤害。这套预防碰撞安全系统中的毫米波雷达传感器和距离控制ECU,用来判定与车辆的前方障碍物或前方车辆发生的碰撞是否不可避免,其根据相对车速或者接近某一物体的速度进行测定。  相似文献   

3.
设计了一种基于毫米波雷达的自动紧急制动(A EB)控制系统,其能够自动检测前方的障碍,并在紧急情况下发出预警信号提醒驾驶员制动甚至主动强制制动,保证驾驶员安全。基于ARS408-21毫米波雷达,设计了上位机雷达标定软件用于配置、标定雷达参数和获取雷达检测的目标信息。基于MPC5748G微控制器设计了外围电路系统板,作为A EB系统主控制器。制定了基于车速和碰撞时间的预警和紧急制动策略。A EB系统的实车试验结果表明,系统功能符合设计要求,提升了汽车的主动安全性能。  相似文献   

4.
由于汽车前端雷达布置要求限制,前端毫米波雷达无法避开低速摆锤冲击,易于碰撞损坏。本文基于现有在售车型雷达布置以及本公司在研智驾车型,利用仿真手段分析雷达受损与位置变化状态,有效分析了毫米波雷达安装位置在低速碰撞工况下损伤程度影响,并提出以毫米波雷达自检标定功能为标准,判断汽车毫米波雷达的功能完整性。本文分析的汽车毫米波雷达安装位置在低速碰撞工况下损伤影响与雷达自检标定指标,对于未来的汽车智能感知模块保护具有良好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介绍车载毫米波雷达系统在汽车碰撞安全系统与避撞安全系统的运用,简述车载毫米波雷达传感器的工作频率与频带,分析英飞凌SiGe工艺的毫米雷达传感器成本问题。  相似文献   

6.
随着ADAS系统在汽车领域的普及,基于角毫米波雷达的ADAS系统由于其成本低、环境适应能力强被广泛应用。其中,使用角毫米波雷达的盲区监测系统能够有效辅助驾驶员对车辆周围环境的感知。根据24GHz角毫米波雷达的特性,使用2个角毫米波雷达对驾驶员盲区进行辅助监控,建立基于角毫米波雷达的盲区监测系统。而毫米波雷达输出目标存在一定的误检,文章使用角毫米波雷达连续5帧数据,建立反馈目标值运动模型,对目标位置数据进行更新,使用K-means算法对检测目标数据进行聚类,使用聚类结果判断检测目标是否真实存在,以消除毫米波雷达的误检,从而实现角毫米波雷达的目标筛选。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汽车防撞系统的构成,以及汽车防撞系统中的关键技术一汽车雷达的种类与特点。其中,重点介绍了毫米波汽车雷达的原理、特点、和现在发展的状况。  相似文献   

8.
文章介绍了毫米波雷达的原理及其在驾驶辅助系统中的应用,在汽车行驶过程中与前方物体之间测距,进行评估测速,建立起汽车的主动安全防撞系统,提高汽车主动安全辅助驾驶性能。分析了毫米波雷达对比其他传感器的优点,系统计算分析了制动距离,最终实现车载计算机结合相关信息后提示驾驶员制动或者车辆自动制动。  相似文献   

9.
智能网联汽车强调对网络技术及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能够通过车载传感器、控制器及执行器来完成驾驶,并最终实现无人安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及应用能够减少驾驶人员的疲劳感,为驾乘人员提供更加舒适的出行体验。而毫米波雷达指的是工作在毫米波波段的雷达,其具有探测距离远、可靠性高、全天候工作等优势及特点,能够对外界环境进行感知,将其应用到智能网联汽车中,能够有效提高出行的安全性。基于此,研究了智能网联汽车中毫米波雷达的应用情况,以期能够帮助有关单位及人员进一步改进自身工作,提高毫米波雷达的应用水平,促进智能汽车领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毫米波雷达对前方车辆检测的准确性,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前方车辆检测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满足智能客车环境感知系统对于实时性和准确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中以深度置信网络为理论基础,提出了一种多源信息的前方车辆检测方法。首先将毫米波雷达和摄像机进行联合标定,确定两个传感器坐标系之间的转化关系。然后通过对毫米波雷达数据进行预处理完成前方障碍物的标签分类,获得前方车辆目标和其他类障碍物的数据。接着利用深度置信网络对数据进行训练,完成前方车辆的初识别。最终根据常见车型宽度和高度的统计数据获得前方车辆识别的验证窗口。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所提出方法前方车辆识别的正确率为91.2%,单帧图像的总处理时间为37ms,有效地提高了系统实时处理速度,尤其对阴天、夜间、轻雨或雾霾等恶劣的道路环境中的车辆有良好的检测效果,能满足汽车辅助驾驶对于准确性和稳定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阐述汽车防撞毫米波雷达预警可靠性和它的优良性,提出了毫米波信息检测技术,弥补现行汽车防撞毫米波雷达产品之不足,并提出了临界报警方案。  相似文献   

13.
汽车主动安全越来越被重视,很多国家已将其列入法规要求中,现有的汽车主动安全技术有前碰撞预警系统、自动紧急制动系统、自适应巡航系统、盲区监测系统等,而实现上述功能的核心部件便是毫米波雷达传感器。文章主要研究了77GHz毫米波雷达传感器,并对其工作原理、软硬件框架以及实车匹配做了系统描述。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选择智能网联汽车毫米波雷达技术来展开深入分析,首先简述车载毫米波雷达的概念及原理,然后分析车载毫米波雷达在智能联网汽车中的应用原理和应用场景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应对措施,最后探讨了毫米波雷达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以期为提高智能联网汽车在道路行驶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保障车内人员和路边行的安全,为智能网联汽车相关的技术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董辉 《汽车电器》2017,(6):17-19
叙述谷歌无人驾驶汽车用激光雷达传感器与自动制动系统用车载毫米波雷达传感器,阐述恩智浦半导体公司试制的77GHz频段车载毫米波雷达用收发器。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主被动结合的螺纹剪切式汽车碰撞智能吸能控制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中基于主、被动安全技术相结合的思想,提出了一种螺纹剪切式汽车碰撞智能吸能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以单片机为核心,通过毫米波雷达测得本车与前方车辆之间的距离,运用行车安全距离模型确定本车的安全状态,一旦遭遇危险,就启动螺纹剪切式汽车碰撞智能吸能系统应对可能的碰撞事故。此时,单片机接收传感嚣获取的轮速信号,确定本车具有的冲击动能,并据此控制吸能系统的伸缩量,确保吸能系统具有足够的吸能能力,实现吸能系统的特有功能,即最大限度地减少汽车车身的占有空间,保持碰撞吸能过程的平稳与渐进,实现吸能能力的实时调整。  相似文献   

17.
深入挖掘国际期刊和知名研究机构的文献,向广大读者介绍最新的汽车毫米波雷达技术和原理,收集了较为全面的77G毫米波雷达在高级辅助驾驶和自动驾驶中的应用功能。梳理出雷达性能和应用功能之间的对用关系,同时对比了毫米波雷达和其他最新车载空间传感器之差异和优势。并将上述信息结合最新的三家主力半导体公司的汽车毫米波雷达硬件方案加以分析,提出在选择方案时如何在性能、技术特点和功能应用方面考虑。主要结论:毫米波雷达将是未来自动驾驶汽车空间传感器的基础和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并线辅助作为汽车智能安全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被重视,它通过车载毫米波雷达检测车辆后方目标的运动情况,提醒驾驶者安全范围内有无障碍物或来车,从而消除视线盲区,提高驾驶员的行车安全。由于车辆自身及雷达支架结构的误差,新安装后的雷达需要进行校准,而UDS诊断协议作为产线设备及售后诊断设备的基础通信协议,将为并线辅助系统动态校准提供网络通信支持。  相似文献   

19.
汽车防撞雷达作为汽车防碰撞系统的一部分,而且是核心部分,对汽车的安全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从汽车雷达的研究背景、发展历程、原理分类以及在汽车上的应用等方面,对汽车雷达进行了简要的综合概述,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汽车防撞雷达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针对当前汽车行驶过程中远近光灯使用不当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汽车远近光灯自动切换系统设计方案。该系统通过车载微波雷达实时采集前方目标,运用目标挑选算法对车载雷达识别的前方目标进行有效目标的提取,控制单元(ECU)对目标挑选程序处理完成后,通过电磁开关实现汽车远近光灯的自动切换,这样保证了汽车的行车安全,通过实验的验证,本系统能够对前方目标进行准确识别,自动切换远近光灯可靠性高,大大提高了机动车辆驾驶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