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罗红霉素胶囊在人体的药代动力学及生物等效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人血浆中罗红霉素浓度的高效液相分析方法,用于研究罗红霉素胶囊在人体的药代动力学和生物等效性。方法血浆样品采用己烷-异戊醇(98∶2)液-液萃取,反相高效液相法测定。结果罗红霉素的线性范围为0.25-32.06 mg/L(r为0.999 2),最低检出质量浓度为0.25 mg/L,最低检出量为12.5 ng,提取回收率为68.0%-72.8%,方法回收率为90.7%-99.4%。单次服用300 mg罗红霉素胶囊受试制剂或参比制剂后的药动学参数AUC0-48h、Cmaxt、maxt、1/2分别为(101.84±27.69)(mg.h)/L和(103.5±30.83)(mg.h)/L,(8.54±1.95)mg/L和(8.07±1.81)mg/L,(1.6±0.6)h和(1.8±0.6)h,(10.4±2.9)h和(10.5±2.6)h。受试制剂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0.5±19.1)%。结论该方法专一性较好,血浆内源性杂质无干扰,结果准确。罗红霉素的两种制剂间主要药动学参数无明显差异,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2.
应用氟制剂防龋国内外已广泛使用,并已取得良好效果.90年代的防龋新产品──氰化泡沫的应用在我国刚刚起步。此泡沫对人是否安全有效,尤其是防龋的重点人群──儿童使用后氟在唾液中的滞留和清除情况如何,国内尚未见报道。本文对儿童使用氯化泡沫后唾液中氟离子浓度的变化作了分析和探讨。材料和方法1检测对象18名儿童均系某幼儿园中班学生,年龄4~5岁,男9名,女9名。其中10名无龋,8名有龋,1名已填充。2氟化泡沫美国laclede公司生产,pH为3.5,氟含量为1.23%。3标本采集唾液样本均为非刺激性全唾液。检测前每人留取5ml,将盛有…  相似文献   

3.
在现有的交通网络设计问题研究基础上,采用双层规划模型来描述混合网络设计问题,其中上层模型综合考虑网络阻抗、投资额以及CO的排放总量三方面因素,建立起以三者之和最小为目标的优化函数;下层模型为用户均衡模型。根据所建模型的特征,利用一种基于自适应方法和小生境技术的改进遗传算法进行求解。实例计算证明:此模型和算法是研究混合交通网络设计问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使用薄层化学发光技术经分离定量,分别监测24h内兔血中牡丹皮和徐长卿中丹皮酚的吸收代谢。经对比分析,牡丹皮中所含丹皮酚比徐长卿中所含丹皮酚具有达峰时间快、峰浓度高、生物利用度大和在兔血中保留时间长的特点,在临床上应用于镇痛、消炎、抗菌时牡丹皮是优于徐长卿的中药材。  相似文献   

5.
初步建立了一种分离纯化人腮腺液蛋白的方法。探讨了样品的预处理、不同固定相、流动相以及不同检测波长等因素对正常人腮腺液蛋白疏水色谱分离的影响。结果在40min梯度内,以2mol/L硫酸铵为A流动相,以0.05mol/L磷酸二氢钾为B流动相(100%A∶0%5~0%A∶100%B),腮腺液蛋白被分离出6个峰。经生化方法证实,用疏水色谱分离人唾液蛋白的方法,分离度好,保持了蛋白样品的生物活性,且样品处理简单,可成为研究人唾液蛋白成分的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梧桐子治疗鼻衄的有效成分,进行了予试、提取,并设计了三种不同方法制成的冲剂,结合试验结果分析,初步证明梧桐子止血的有效成分为生物硷类物质,在几种制剂中,Ⅰ号及Ⅱ号冲剂均含生物碱类物质,为有效制剂。  相似文献   

7.
<正> 一、引言极化阻抗、噪音和漂移是生物电极材料三项主要的电性能指标。近年来,生物体内埋藏的治疗和监控装置的发展,特别是心脏起搏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日趋成熟,刺激了用于体内埋植的生物电极材料的研究。有关方面的研究者致力于寻求这样的新电偶材料:它既具有象Ag—AgCl体表电极材料那样好的电性能,又具有比通常的贵金属电极材料更好的生物组织相容性。本文探讨的目的正在于此。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四环素碱胶囊剂和盐酸四环素胶囊剂溶出度及体内生物利用度的测定,表明四环素碱胶囊剂的溶出度低于盐酸四环素胶囊,但在生物利用度方面却优于后者。溶出度和生物利用度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对于四环素碱和盐酸四环素来说,生物利用度不完全取决于溶出度,还与其在体内的吸收特性有关。所以,四环素碱胶囊剂以其价廉、生物利用度高的优点,有着广泛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头孢羟氨苄分散片与颗粒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18名男性健康志愿者单剂量交叉口服500mg头孢羟氨苄分散片与颗粒剂后的血药浓度,计算两者的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 头孢羟氨苄分散片与颗粒剂的Tmax分别为(1..61±0..44)h和(1..58±0..35)h;Cmax分别为(16..0±2..06)mg/L和(16..4±1..99)mg/L;t1/2分别为(2..22±0..26)h和(2..22±0..26)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60..2±9..79)mg·h/L和(60..7±9..76)mg·h/L;头孢羟氨苄分散片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9..3±6..51)%。结论 两种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10.
构建了基于粗糙集约简的交通流状态模糊识别算法,利用粗糙集属性约简技术在多个交通流参数中获得反映交通流变化的表征变量及其重要度值,在此基础上采用模糊识别方法构建交通流状态识别算法,算法针对三种交通流状态的识别,包括正常状态、常发性拥堵状态、偶发性拥堵状态.利用实际城市快速路的数据,以识别率和误报率为衡量指标,将文中的算法与其他算法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同样的误报率水平下可以得到更高的识别率.  相似文献   

11.
马洛替酯缓释片人体药代动力学及生物利用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马洛替酯缓释片单次给药和多次给药的人体药代动力学和生物利用度。方法  2 0名健康男性志愿受试者随机交叉分别单次及多次口服马洛替酯缓释片与普通片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测定血浆中马洛替酯的浓度 ,用 3P97程序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单次口服马洛替酯缓释片与普通片 (6 0 0mg)后 ,AUC0~ 2 4分别为 (130 .77± 39.81)和 (135 .4 7± 4 6 .39) μg·h·L-1;AUC0~∞ 分别为 (16 4 .4 9± 5 1.6 9)和 (173.0 3± 6 5 .6 9) μg·h·L-1;Tmax分别为(4.15± 1.73)和 (2 .2 5± 0 .72 )h ;Cmax分别为 (2 4 .2 3± 11.2 3)和 (35 .0 5± 16 .0 2 ) μg·L-1;t1/ 2 分别为 (11.11± 2 .92 )和(10 .5 1± 1.98)h。多次口服马洛替酯缓释片 (每次 30 0mg,每日 2次 )与普通片 (每次 2 0 0mg ,每日 3次 )达稳态后 ,AUCss0~τ分别为 (112 .5 7± 34.37)和 (76 .97± 18.0 9) μg·h·L-1;Tmax分别为 (3.35± 1.2 2 )和 (2 .0 0± 0 .6 5 )h ;Cmax分别为 (2 1.4 6± 7.82 )和 (2 5 .2 8± 7.78) μg·L-1;Cmin分别为 (5 .4 5± 1.2 4 )和 (5 .0 6± 0 .81) μg·L-1;Cav分别为 (9.38± 2 .86 )和 (9.6 2± 2 .2 6 ) μg·L-1;波动度 (DF)分别为 (1.6 9± 0 .4 0 ) %和 (2 .0 8± 0 .6 2 ) %。马?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罗红霉素分散片在健康人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  1 2名健康男性志愿者 ,采用随机交叉试验设计 ,单剂量口服国产罗红霉素分散片和胶囊 30 0mg ,用微生物检定法测定不同时间的血药浓度。经 3P97程序拟合 ,计算药物动力学参数。结果 罗红霉素分散片和胶囊血药浓度 -时间曲线均符合二室模型 ,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 :T1 / 2 β分别为(1 4.76± 2 .77)h和 (1 4.92± 3.1 2 )h ,Tmax分别为 (1 .38± 0 .2 3)h和 (1 .63± 0 .2 3)h ,Cmax分别为(8.37± 0 .66)mg/L和 (8.2 3± 0 .63)mg/L ,AUC0→∞ 分别为 (91 .84± 1 1 .90 )h·mg/L和 (88.55± 1 0 .70 )h·mg/L。经统计学分析 ,两制剂的Cmax和AUC0→∞ 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罗红霉素分散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 (1 0 3.75± 5.58) %。结论 两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13.
Salivarylipids,asasortoforganiccomponentsofsaliva ,playanimportantroleinoralphysiologyandpathology .Thepreviousstudiesaboutsalivarylipidsfocusedonitsorigin ,itsrelationshipwithcariesanditsrelationwithsalivary glycopro tein[1-3 ] .Buttherearefewstudiesonsaliv…  相似文献   

14.
高黏度改性剂对沥青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不同标号、不同性质沥青掺加高黏改性剂TPS后的性能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高黏改性剂TPS掺量的增加,沥青的各项性能指标趋于稳定.推荐高黏沥青配方:采用基质沥青加工高黏沥青TPS掺量为12%,采用SBS I-D沥青加工高黏沥青TPS掺量为8%.  相似文献   

15.
采用联合仿真方法实现了飞机环境控制系统对座舱环境的调节, 建立了飞机环境控制系统到座舱环境闭环仿真模型, 研究了考虑再循环风时不同送风形式对引气污染物在座舱内乘客呼吸区域传播的影响; 以B737-200座舱模型为研究对象, 分析了引气污染发生时相同供气量与不同再循环风比例下, 天花板送风、侧壁送风、混合送风下污染物在呼吸区的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 在污染物进入座舱阶段, 不同送风形式与再循环风比例下不同位置污染物浓度存在差异, 天花板送风形式下污染物浓度较大; 再循环风比例每增加20%, 混合送风、侧壁送风、天花板送风形式下污染物浓度分别降低约18.9%、20.6%、15.6%, 侧壁送风形式下污染物浓度降低最多; 在污染物排除阶段, 侧壁送风形式相较于混合送风和天花板送风形式下排污效率分别提升约42.6%和38.7%;采用混合送风或天花板送风形式时, 随着再循环风比例的增加, 排污效率显著提升, 再循环风比例每增加20%, 混合送风和天花板送风排污效率分别提高约10.7%和7.7%;侧壁送风形式下随着再循环风比例的增加, 排污效率无明显提升, 在较高再循环风比例仍可保持最好的排污效率, 能够实现污染物排除和节能的双重优化。可见, 飞机座舱引气污染事件发生时在不改变送风量情况下采用侧壁送风形式和高再循环风比例可以使污染物危害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6.
68例新接受肾移植的患者应用新山地明胶囊,其用量比山地明减少16.64%,全血浓度谷值维持稳定[3个月平均值(318.46±7826)μg/L],仅1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4例发生肝毒性,3例发生肾毒性。18例由山地明或国产环孢素转换为新山地明的患者,免疫抑制效果满意,无排斥反应和明显的药物毒副作用,仅1例开始转换后出现过血肌研值升高。说明新山地明的生物利用度高,药物代谢动力学稳定,临床应用免疫抑制效果比山地明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分别来自饮用水氟浓度为 3.6 8mg·L-1和 1.0 0mg·L-1两地区儿童间的刺激性颌 /舌下腺唾液中唾液蛋白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测定受试对象的刺激性颌 /舌下腺唾液的唾液流率、唾液总蛋白浓度和单位时间唾液总蛋白的分泌量 ,分析唾液蛋白组成及各组分占总量的比例。结果 ①F3 .68组颌 /舌下腺唾液流率高于F1.0 0组 (P <0 .1) ;②F3 .68组颌 /舌下腺唾液总蛋白浓度明显低于F1.0 0 组 (P <0 .0 1) ;③F3 .68组颌 /舌下腺单位时间唾液总蛋白的分泌量显著低于F1.0 0 组 (P <0 .0 5 ) ;④在十二烷基硫酸钠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SDS PAGE)不连续电泳条件下发现 ,两组颌 /舌下腺唾液共发现 10~ 12条蛋白带 ,其中B10 、B12 蛋白带的出现率在F3 .68组显著低于F1.0 0 组(P <0 .0 5 ) ,且B9蛋白带的量占总蛋白量的比例在F3 .68组显著高于F1.0 0 组 (P <0 .0 1)。结论 两组刺激性颌 /舌下腺唾液中有关唾液蛋白的指标存在量的差异 ,提示饮用水中过量氟对儿童唾液蛋白表达有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以云南小磨路K109+600~K122+024路段上的隧道群、陡坡与混行路段为试验样本路段,应用虚拟视景生成系统建立了路段三维静态与动态模型。在隧道内设置倒伏示警柱、视觉标线与常规标线3种中央隔离设施,在爬坡路段与混行路段上均设置附加车道,对比分析了3种路段上的平均车速与车辆平均横向位置,并评价了3种安全保障措施的效果。分析结果表明:在隧道内,3种中央隔离设施下的平均车速标准差分别为9.74、10.01、10.40 km.h-1,车辆平均横向位置标准差分别为0.54、0.70、0.69 m,说明设置倒伏示警柱后,车辆保持较好车速和横向位置;在爬坡路段上,当交通流量不超过1 000 pcu.h-1时,设置附加车道有利于主线路车辆车速的提高;在混行路段上,当非机动车流量分别为500、800 pcu.h-1时,设置附加车道后,车速增大,车速标准差减小,车辆横向位置变大,说明设置附加车道有利于提高和稳定车速,并可减少与对向车辆的冲突。  相似文献   

19.
以某制药厂生化车间超滤透出液为研究对象,通过小试试验考察了不同絮凝剂(三氯化铁、氧化钙、聚合氯化铝及氢氧化钙)对污水中磷的去除效果,并重点对氢氧化钙与聚合氯化铝三级混凝除磷的效果进行了探讨研究,试验结果表明Ca(OH)2与PAC复配三级混凝除磷的最佳投药量为在pH为9时,一级混凝沉淀除磷Ca(OH)2最佳投加量为1.66 g.L-1;在pH为9时,二级混凝沉淀除磷Ca(OH)2最佳投加量为0.2 g.L-1;在pH为7时,三级混凝沉淀除磷PAC最佳投加量为180 mg.L-1,最终出水总磷浓度为0.25 mg.L-1左右,总磷去除率达到99.94%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