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为掌握广州南沙港快速路桥头软土路基沉降特点,为路面维护提供依据,对该路段桥头路基进行了沉降监测,监测结果表明,广州南沙港快速路桥头路段软土路基沉降日趋好转,部分桥头路基沉降趋于稳定,一般桥头路基沉降普遍大于涵洞桥头路基沉降;采用双曲线预测方法对桥头路基沉降进行了预测分析,预测结果表明,部分监测断面剩余沉降仍然很大,这些路段是今后监测的重点,预测路基长期沉降量可为线路调坡加铺工程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路堤高度与沉降变形关系的计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区高等级公路建设中,存在大量的高填方路基结构形式,从目前投入运营的山区高等级公路来看,高填方路段的沉降比较严重.采用岩土工程专用有限元软件PLAXIS,对不同高度条件下的路堤沉降变形规律进行深入研究,探讨路堤高度与路基沉降变形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以沪通铁路Ⅵ标段工程为依托,通过ANSYS数值模拟软土路基路堤分层填筑,分析在分层填筑过程中的沉降规律,并在软土路基路堤分层填筑过程中,严格监测路基的沉降和变形。研究结果表明:软土路基路堤在分层填筑过程中,路堤中线地表处的沉降量最大,然后向两侧逐渐减小,横向影响范围主要为路基底面宽度;分层填筑过程中,路堤中心最大沉降量为9.20 mm/d,边桩最大水平位移为0.53 mm/d,均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4.
通过离心模型试验和数值分析两种手段,研究了软土低路堤下小型构筑物底部软土采用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和天然地基两种工况下路基的纵向差异沉降变化情况.由试验和数值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在低路堤路段下,小型构筑物底部采用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会提高路基承载力,加大软土构筑物与其两侧路基之间的纵向差异沉降量;天然地基下小型构筑物可与一般路...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高填方路堤在自重应力和汽车荷载作用下的工后沉降,在兰永一级公路某高填方路堤进行了工后沉降现场监测,分别在行车道和路肩位置布置单点沉降计,监测了工后沉降变化情况,分析了高填方路堤沉降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规律。以填方路基工后沉降原位监测结果为基础,探讨了高填方路基工后沉降预测回归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路肩位置沉降大于行车道位置沉降;路基沉降随时间增加而增大,高填方路堤填筑结束1 a后沉降趋于稳定;汽车荷载作用下路堤沉降不会出现较大的增长趋势;对数模型能较真实地反映高填方路基的工后沉降规律。  相似文献   

6.
与一般路基相比,高填方路基具有填方高度大、较高耐久性和稳定性等特点,具有施工成本低、使用寿命长等优点。为保证道路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在我国山区公路经过地势低洼地区路段时,往往采用高填方路堤形式。然而,高填方路堤会出现严重的沉降,从而导致路基不稳定,特别是在黄土地区。通过具体工程实例,对黄土地区高填方路堤沉降进行现场监测,对其沉降影响因素及控制技术进行总结分析,为黄土地区高填方路堤建设提供更好的指导。  相似文献   

7.
软土路基沉降的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同三线宁波境大契至大朱家段高速公路试验路段监测资料和施工资料的分析研究,发现当软土地基条件类似时.地基采取不同排水固结方法处理,路基在不同荷载条件作用下,路基沉降断面积与路基中心沉降量之间仍然保持一定的关系,由此提出了较为实用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8.
宽路堤软土路基沉降的有限元模拟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通常认为路堤中央部位的沉降量要比两边路堤边坡部位大,因此一些规范要求将路堤沉降测点埋置在路堤中央。本文采用弹性模型Biot固结有限元程序对一宽路堤在软土路基条件下的沉降进行有限元模拟,认为宽路堤软土路基沉降量呈中央小两边大,并且最大沉降位置随堆栽的增高向路堤中央移动。这一模拟结果与马来西亚:Muar试验路堤的观测结果是吻合的,深圳机场宽400m的地基的实测沉降也显示出在地基边缘处沉降量大于地基内部沉降量。  相似文献   

9.
拓宽加载对旧路基附加沉降影响数值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基于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对路基拓宽工程中,新路基填筑对旧路基附加沉降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选取6 m厚软土地基双向4车道的两侧拓宽工程作为数值模拟原型,新路基填筑分别采用不同的填筑、固结间隔期的分层加载方式,通过监视旧路基坡趾下方不同深度的指定观察点,提取观察点的沉降-时间曲线,分析其加载过程的沉降特征,获取不同拓宽加载方式下旧路基下地基影响深度范围内附加沉降的变化特点及沉降完成时间。研究结果表明,新路堤填筑加载总量一定时,不同填筑方式引起的旧路堤附加沉降基本为定值,根据堆载高度可以确定旧路基最终沉降量;新路堤填筑方式影响旧路堤的沉降完成时间、填筑加载时间与自然固结时间相对集中时,旧路堤完成沉降所需工期较短。  相似文献   

10.
利用ADINA有限元软件,采用摩尔-库仑模型,对非软弱地基路基的沉降进行了模拟计算。考虑路堤逐级加载过程,得出非软弱地基路基的沉降时间曲线和部分沉降规律,即:路基的沉降变形主要发生在施工期间,其工后沉降相对较小;路基面的竖向变形主要来自于地基的沉降,路堤堤身的变形量相对较小,对于黏性土填料约占总沉降量的0.5%。  相似文献   

11.
在深厚软土地区进行公路建设,常由于交通荷载和路堤荷载等作用,造成工后沉降量过大、不均匀沉降等现象。以浙江省台州湾大桥及接线工程采用泡沫混凝土置换高速公路宕渣路堤为例,通过有限元方法对典型断面的工后沉降进行模拟,提出了该工程不同路段的合理换填厚度,对其他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依据现场试验沉降观测数据,分析泡沫混凝土换填前后路基沉降控制效果。泡沫混凝土换填路基技术可以大幅度降低填土荷载,减少软基的附加应力,从而达到抑制沉降和侧移、提高路堤稳定性的效果。现场沉降观测结果表明,换填前大部分路段预压期末沉降速率不满足规范要求,换填后沉降观测结果显示沉降速率为2 mm/月~4 mm/月,依据换填后沉降变化采用sep程序所预测的工后沉降大幅减少,路基沉降控制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2.
针对高填方不均匀沉降的质量问题,采用在路基和路堤中埋设剖面沉降管,通过剖面沉降观测仪,按照一定的频率定期对路基和路堤的沉降速率和沉降量进行动态监测,了解路基和路堤不均匀沉降的大小及其发生、发展的规律,以保证路堤施工的安全和稳定性,并能及时制定施工标准、采取预防和补救措施来控制路基的不均匀沉降,从而根治路基沉降导致路面损坏的质量通病。  相似文献   

13.
依托G307国道在榆林市某道路改扩建项目,通过对不同路基填筑形式进行分层预埋单点沉降计,测试各层土的分层沉降量、累计沉降量及横向沉降量,并绘制其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分析不同路基填筑时的最大沉降量作用位置,研究因路基填筑不当或黄土压实不充分而引起的路基沉降问题。结果表明:沉降在初期阶段变化大,而后逐渐趋于稳定,距离路基顶面越近,沉降量越大;不同填方路基的最大沉降量作用点不同,半填半挖路基最大沉降量作用在路肩处;挡土墙支护路基下部土层受挡土墙的影响,最大沉降量在路基中线处,上部土层最大值点在路肩处;“V”形冲沟填方路基,最大沉降量呈现出“U”型变化规律,在路基中线沉降量最大。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公路软基沉降特性,文章结合四川达渝高速公路建设工程,现场观测了填方路堤土压力、路基沉降以及空隙水压力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路堤填方施工过程是随机增加的,引起的沉降变形规律的不确定性。路基、路堤沉降的发展过程与荷载和时间都有关系,表明土体既有压缩变形,也有固结变形和流变变形。原状地基,尤其是软基的沉降量远大于填方土体的沉降量。填方路堤土体本身的最终沉降量沿横断面是中间大、两边小。填方路堤土体的自身沉降值是下部大于上部。对于基础面积较大,软土层深度相对基础宽度不大,以一维固结理论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5.
路基沉降监测技术在软土路基施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鹏 《隧道建设》2005,25(4):47-50
详细阐述了南京某市政道路工程路基在路堤填筑和路面修筑完成后的地表沉降、孔隙水压、水平位移及深层沉降的监测过程。监测结果分析,科学地指导了路堤填筑和路面修筑的施工;总结了路堤施工中监测工作对施工安全、方案选定、施工设计和施工时机选定等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基于胶新铁路路基沉降监测和预测研究,分析了试验段软弱土路基的实测沉降及其变化规律,并对各断面在通车前后的累积沉降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在路堤自重作用下,路堤各部分土体均表现为沉降变形;线路上碴和铺轨阶段沉降较大;正式通车3个月后,路基在自重和列车动荷载作用下,沉降较大;选用不同的预测方法拟合同一工程的不同阶段,能得到更确切的沉降信息,使之服务于工程需要。  相似文献   

17.
奚望 《路基工程》2019,(6):35-40
运用PLAXIS软件对软岩填筑路基的沉降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了不同因素影响下的路基沉降规律。结果表明:高填方软岩填筑路堤的沉降受到路堤填土高度、湿化条件、上部荷载作用等因素影响较为显著。其中,路堤高度增加,最终沉降量增大,增幅递增;上部荷载越大,沉降量越大,增幅递增;软岩在最优含水率时沉降最小。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某核电站进厂公路塑料排水板超载预压处理路段调研工程地质条件,得到土体参数,采用等价竖墙法建立有限元模型,分析软基沉降过程中路堤有效应力、超孔隙水压力和沉降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在填土开始至达到设计填土高度过程中,土体内的超静孔隙水压力增大。超静孔隙水压力的增大会导致路基土体的有效应力减小,进而降低土体的抗剪强度,影响路基稳定。因此路基填筑过程中应加强沉降以及侧向水平位移的监测,确保路基的稳定。同时通过现场沉降监测的结果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合理性,证实等价竖墙法用于解决塑料排水板超载预压处理下公路软基沉降模拟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延伸,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高填方路堤,为此,针对出现的高路堤,开展路堤沉降观测和沉降规律的研究就有其必要性。该文通过对实验的路基沉降观测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既可以对后期沉降进行预测,也可以总结不同土质路堤的沉降变形规律,据此可以指导进一步的优化设计,改进有关的施工工艺,直接为公路施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路基沉降预测与计算方法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路堤施工中,为了控制施工进度,指导后期的施工组织和安排,同时保证路堤的稳定与使用,需对路堤不同时刻的沉降及最终沉降量进行预测和计算。对于天然地基,其沉降预测和计算方法较多,且有各自的适用性。阐述了天然地基沉降预测和计算方法,以及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可为类似路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