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偏压和浅埋及软弱围岩并穿越断层破碎带的隧道施工中遇到进、出洞困难、较易发生大坍塌、冒顶等问题,根据隧道所处的地质情况及围岩特性,通过采用合理的洞口加固及进、出洞方案、严格超前地质预报、控制超前支护、优化围岩开挖方案、运用"人造拱"施工方法、加强初期支护、谨慎施工断层破碎带,勤于围岩量测等综合施工技术,解决了隧道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坍塌、冒顶等风险,以期为今后同类浅埋、偏压、软岩及穿越断层破碎带的隧道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以山西某浅埋偏压隧道为依托工程,全面总结分析其工程特性,利用数值模拟手段研究其初期支护结构的应力、应变特征,并提出相应的施工优化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在浅埋偏压地形条件下,隧道支护结构受力极不均衡,左右边墙、地表部位发生较大的水平位移,拱顶、基底处产生较大的竖向位移;而最大轴力值和弯矩值均发生在隧道右侧拱脚处,不利于隧道的整体稳定性;通过采取增设临时支撑、地表注浆等工程措施,提高初期支护结构的整体稳定性。研究成果为类似工程设计施工提供了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以新建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工程秦家凹隧道浅埋段施工为实例,从重点控制超前支护、开挖、支护、仰拱监控量测和超前地质预报等几个方面对浅埋段施工技术进行阐述,合理调整开挖和支护参数,集中体现隧道浅埋施工应遵循"管超前、短进尺、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及时衬砌"的原则,有效地保证了隧道的安全、快速掘进,为后续的浅埋段和同类工程提供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隧道浅埋、偏压地段的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5.
以陕西省定汉线坪坎至汉中高速公路某浅埋偏压隧道单向掘进出洞工程为例,分析了在处理浅埋偏压和洞口高边坡问题的一种思路,对于同类隧道施工及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着重介绍八仙岩隧道施工小净距、浅埋段、洞口偏压段的施工工艺、施工方法以及取得的实际效果,为日益发展的高速公路隧道施工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7.
浅埋暗挖隧道的实际施工过程中,有很多的难点、重点,并且存在较多的风险与隐患。文章以实际工程为例,首先对浅埋暗挖隧道施工方案进行了分析,然后对控制安全质量的有效手段与措施进行了讨论,解决了浅埋暗挖隧道的实际施工过程中的重难点问题,有效地控制隧道施工的风险,保障施工的安全。  相似文献   

8.
文章主要介绍广东西部沿海高速公路珠海段第三合同段大尖岭隧道施工技术和工法。施工中顺利地解决了隧道线间距小、洞口段浅埋偏压严重等技术难题,在质量、安全、经济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王勋  ;李杰  ;张晓军 《中国水运》2010,(11):217-218
结合黄山至祁门高速公路大桥头隧道隧址低山丘陵浅变质板岩特性,阐述开挖、支护施工及安全生产管理情况,介绍公路隧道浅埋浅变质板岩安全施工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0.
以六武高速公路李集Ⅰ号隧道为工程实例,介绍在山区高速公路隧道施工中遇到浅埋、偏压、软弱围岩的情况下,采用零开挖进洞等一系列施工技术方案,即可减少或避免对山体及植被的破坏;又能有效地保证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1.
陈学光 《中国水运》2009,(2):221-223
由于当前黄土隧道的施工方法不成熟,黄土隧道建设中可供借鉴的资料、经验有限,而隧道设计和施工时土质隧道往往被当作软弱岩石体处理,忽视了黄土土质隧道的特性,导致黄土隧道灾害频频。论文以在建连霍国道主干线天定高速公路TD19合同段定西隧道为工程应用背景,对定西隧道进口黄土偏压洞段进行了跟踪施工的动态监测,系统监测了不同施工阶段黄土隧道的洞周净空水平收敛位移、隧道拱顶下沉位移及施工引起的隧道地表沉降,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回归分析研究了隧道周边土体随施工动态的变化规律。基于对监控量测资料的系统分析,对定西隧道施工期隧道结构的稳定性进行评价,提出了定西黄土隧道预留变形量可控制在8cm-10cm,指导了定西隧道的施工,保证了定西隧道浅埋偏压洞段的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几种隧道浅埋滑坡地段施工处理方案的分析及综合比较,提出采用隧道内部径向注浆、加强支护同时加强辅助措施的方案。施工期间监控量测数据表明,洞周初期支护收敛稳定。  相似文献   

13.
本文依托贵广高速铁路浅埋隧道工程施工项目,运用风险管理技术结合项目实际运作,对浅埋隧道施工中存在的主要安全风险进行了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并对部分针对性的降低风险措施进行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4.
韩海军 《中国水运》2014,(5):327-328
自然因素、地质情况、勘察设计因素和施工等因素可能导致隧道塌方,如果施工时支护措施不到位,或者采用参数不当,有可能导致塌方的发生。对于双向六车道大跨度连拱隧道,在洞口浅埋段极易发生塌方。文中针对洞口浅埋段可能发生的塌方对二衬结构的安全性影响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在洞口段发生塌方时,隧道二次衬砌的安全储备较低,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5.
在山岭隧道施工过程中,由于山体冲沟较发育,地表层峦叠嶂,隧道往往会遇到浅埋软弱围岩段,施工进度慢,技术要求高。当隧道开挖至浅埋段时,如果提前采取措施不当,则很容易出现掌子面塌落和地表明显沉降现象,严重的威胁了隧道施工安全。以福土龙隧道左幅出口浅埋段为工程研究背景,结合隧道实际工程地质概况,应用监控量测与地质超前预报技术,对隧道开挖至浅埋段位移变化与掌子面围岩特性进行动态监测和综合分析,指导现场施工采取经济可靠加固预防措施,确保隧道安全通过浅埋段。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以武-西高速公路桃花峪黄土隧道为研究案例,凭借场地试验与信息模拟的方式,研究格栅和型钢支护体系对浅埋大跨小净距黄土隧道的影响及效果,在Ⅴ级黄土隧道中,凭借双侧壁的方式开展挖掘施工,围岩会出现弹塑性形变,塑性区间扩张的范围会很广,要求立即进行支护,格栅支护以及型钢支护对其塑性发展区间大致相同。  相似文献   

17.
郑伟 《珠江水运》2014,(16):79-80
在公路隧道工程施工中,隧道浅埋段的施工除了是浅埋隧道的问题外,也是边坡的问题,由于覆盖层的厚度都比较小,会出现严重的风化,自稳能力也不好,容易受到雨水、荷载、爆破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洞口段出现边坡失稳、坍塌、变形的情况,影响了隧道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基于此,本文对公路隧道浅埋段的施工技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软弱敏感结构面常常成为隧道围岩变形失稳的关键因素,特别是对于浅埋、硬质岩石隧道。仅仅进行围岩总体的质量评价是不够的,识别其中控稳结构面以及围岩变形失稳模式,对于选取有针对性的支护体系,进行合理的施工组织至关重要。文中结合某隧道工程,通过对隧道进行跟踪地质调查,研究隧道中软弱敏感结构面产状及工程性质,识别出典型的围岩失稳模式。对深入了解隧道围岩的变形规律,为隧道灾害防治、选择恰当的支护时机和支护方式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9.
顾鹏  徐斌 《河港工程》2002,(1):20-23
孤山1#隧道,孤山2#左,右线隧道不同程度地穿越Ⅱ类,Ⅲ类浅埋等软弱破碎地层,施工中我们采用了台阶开挖,超前支护,现场监控量测等措施和方法,成功地通过了这些地层,本文结合孤山1#隧道,孤山2#左、右隧道的施工,对穿越软弱破碎地层的方法作了小结和讨论。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保神高速公路项目中一座浅埋弃渣堆积体公路隧道为依托,基于保证隧道运营安全的目的,提出针对性的施工控制措施,为验证措施的可行性,结合项目工程地质概况,通过数值计算的方法复核了隧道在弃渣堆载前后的隧道初期支护及二衬结构的受力及变形情况,监测结果表明:各项监测数据皆处于规范要求内,施工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