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2.
3.
4.
BOT项目的风险分担与合同管理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本文介绍了BOT项目的特点及其风险的分类,BOT风险的分担原则及管理对策,并结合两个案例详细讨论了如何在BOT项目的合同条件中体现其风险分担,以及如何将风险管理与合同管理结合。 相似文献
5.
6.
随着国内水利行业的飞速发展,竞争日益加剧,许多不确定的风险因素影响着工程项目的质量、经济效益及其在国民经济当中所体现的实际意义,风险管理成为水利工程项目的内在需要。本文介绍了水利工程建设的常规风险,风险定性、定量的分析方法种类,以及过程中通过制定风险应对计划和利用项目保险制度等措施来有效的控制风险,降低损失。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影响桥梁水域通航环境的因素综合分析,构建出桥梁水域通航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以模糊理论为基础,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了桥梁水域通航环境综合风险评价模型,并利用该方法对沪通铁路长江大桥水域通航环境进行综合风险评价。通过综合风险评价的结果,可以充分掌握沪通铁路长江大桥水域通航环境的危险程度以及各项指标因素的危险状况,为海事管理部门改善桥梁水域的通航环境及通航管理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9.
通过研究现有的风险评价方法,发现二维风险评价模型的片面和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融入了安全管理水平这一属性,提出了三维风险评价模型;通过从三个角度考虑不同的安全管理状态而最终制定了安全管理水平这一属性的等级划分标准及划分依据,确定了三维风险评价模型的评价规则,从而可以对民航系统危险源进行更为系统、全面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
在BT项目下,施工合同作为合同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单元,承载着建设者和承包商的双重责任。如何维护建设者
和承包商的权益,有效归避各类履约风险,最大限度地降低负面影响,成为合同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结合某BT项目的合同
案例,辩识、分析其合同风险源及实际应对措施,让更多的合同管理人员重视风险管理,积累和分享风险管理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1.
针对船舶在港口水域航行环境复杂、风险多变和事故频发等问题,需对其进行全面评估.从自然、航道、交通和管理等4个因素考虑,筛选能见度等12项指标,建立港口水域船舶航行环境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考虑风险评价信息的不确定性、模糊性和犹豫性等特征,构建基于区间直觉模糊集的风险评价模型,利用加权算数平均算子实现评价信息集成,采用区间直... 相似文献
12.
13.
防波堤建设期的风险管理与工程保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防波堤所处的海洋工程环境、施工期间自身结构的相对薄弱性等,对防波堤建设期的风险进行分析、管理的研究对指导实际工程抵御风险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防波堤建设期面临的风险源、其风险如何去评价、如何通过风险管理有效地降低风险、通过工程保险的手段转移风险的内容、方法和目前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15.
肖林 《中国远洋航务公告》2001,(4):114-116
我国目前正面临新一轮大型建设项目集中期,许多项目将耗资亿元以上的投资,要实现如此宏伟的目标,单靠某一主体投入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拓宽融资渠道。项目融资作为一种新型的融资方式,尤其适用于资金密集型的大型建设项目。了解认知项目融资机制,风险及法律保障体系,以企借它山之石。 相似文献
16.
目前,在我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评价中,主要是经济评价(国民经济和财务评价),环境影响评价单独进行。至于水运建设项目,按规定,对港口项目,国民经济评价和财务评价均必须做,纯航道项目只做国民经济评价。在实践中,人们越来越重视财务评价,这对于企业来说无疑是重要的。但与此同时却有弱化国民经济评价的倾向,对于其他非财务风险因素则没有考虑或考虑得不多。近来对重大项目开始重视风险因素的分析,如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项目二/三期工程可行性研究就专门作了风险分析。这是项目评价 中一个可喜的进展,其对于项目正确决策… 相似文献
17.
一、问题的阐述按照国家对现行港口投资管理的规定,一个建设项目从立项、工程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开工建设到竣工验收都是由国家批复决定的。这种决定不仅涵盖了项目建设的全过程,而且也包括了资金的渠道来源和分配使用。项目建成后,交给企业投入生产,并由企业负责... 相似文献
18.
受国际形势和全球经济波动的影响,国际航运企业面临着较多的市场风险,从财务视角看,市场风险最终也会引发财务风险。文章通过分析国际航运企业经营中的市场风险,总结出加强风险管理的对策和建议,有利于最终规避相关财务风险,为企业健康平稳运行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9.
20.
我国建筑企业风险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险作为一种信号,能够全面综合地反映企业的整体状况。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我国建筑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并提出了一些具有针对性的防范和控制风险的对策,希望能够对建筑企业的风险起到一定的防范和规避作用。 相似文献